鋼筋為什麼不好綁扎
1. 樓板鋼筋綁扎不到位,扣數不足,應如何改進
綁扎主要目的是形成網片,扣數量要求是為了施工期間保持鋼筋位置。如果還沒打混凝土,那就把扣補上就完了。如果已經打完混凝土,且鋼筋移位不嚴重,就那麼著吧,不好是不好,但沒大事。如果位移十分嚴重,亂七八糟,那有點麻煩,一個辦法是是減少使用荷載。不能減少就需加固,最省事的加固辦法可能是板底粘結鋼筋,但這要有專業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來做。
2. 鋼筋綁扎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及解決辦法
1、箍筋間距不按圖施工綁扎
原因:綁扎操作不嚴格,不按圖紙尺寸綁扎。
防治措施:
根據構件配筋情況,在縱向鋼筋上用粉筆畫出間距點。同時嚴格要求工人操作。
3. 梁底鋼筋綁扎不好或不綁扎,會有什麼隱患么
會導致混凝土澆築、振搗工程中,鋼筋位置因未固定而造成無序移動,有可能不符合設計要求的位置,特別是往上變動,嚴重損失構件的抗彎能力;鋼筋無序移動,有可能並攏,造成鋼筋間沒有足夠的混凝土包裹,達不到鋼筋與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必須條件;並攏的鋼筋間容易沿縫開裂。
(3)鋼筋為什麼不好綁扎擴展閱讀: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P106頁8.4.2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桿件的縱向受力鋼筋不得採用綁扎搭接接頭;其他構件中的鋼筋採用綁扎搭接時,受拉鋼筋直徑不宜大於25mm,受壓鋼筋直徑不宜大於28mm。
8.4.6在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橫向構造鋼筋應符合規范第8.3.1條的要求;當受壓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尚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的范圍內各設兩道箍筋。
4. 鋼筋的綁扎要求及注意事項
梁鋼筋的綁扎要求及注意事項 :
1、鋼筋在安裝前,首先核對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單、藍圖相符。
2、梁鋼筋的綁扎應確保主筋、箍筋的綁紮根數及間距,不得漏筋。
3、梁主筋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錯位焊接,焊接接長應大於10d,焊接位置應符合規范要求。
4、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5、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梁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6、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
7、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布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8、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梁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梁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梁筋緊密綁扎到位。 9、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或塑料卡),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
10、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5. 對於鋼筋綁扎問題誰能有獨到的見解
對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結構7度設防必須將箍筋彎勾形式為135°/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的規定施工。 而對有抗震設防區的框架樑柱端部,要求將箍筋加密,在框架節點的核心范圍柱的箍筋,因不同方向鋼筋多施工麻煩難度大往往減少或不增加箍筋,這是危險的應引起重視。 板和牆的鋼筋網,除靠近外圍兩行鋼筋的相交點全部扎牢外,中間部分交叉點可間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生產位置偏移;雙向受力的鋼筋,必須全部扎牢」。這里要求的意思是:如是雙向受力板和牆的鋼筋網必須全部扎牢固鋼筋相交點為非雙向受力時必須對外圍兩行鋼筋相交點全部扎牢,而中間部分可間隔交錯綁扎。存在實際問題是一些施工人員分不清構件是雙向還是單向受力,傳統習慣地在綁扎鋼筋網時,採用交叉點間隔交錯的綁扎形式,同現行的規范不相符;對雙向受力構件和簡單區分是:長短之比小於2的四邊支承現澆板、剪力牆、柱下獨立基礎及筏片基礎等,均應視為雙向受力,鋼筋網片的交點必須全部綁扎牢固。
6. 為什麼大於25的受拉鋼筋不宜綁扎搭接
鋼筋截面是圓形,直徑增大時,其表面積增長不如截面積增長快,你沒見11101圖集上,大於25的鋼筋錨固長度要乘1.1系數,就是同樣的道理。何況綁扎搭接有個面沒有足夠的密實度混凝土包裹住.握裹力特差。
注意圖集上說的是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哈,題說受壓鋼筋,基本上見不到!鋼筋比混凝土貴十幾二十倍,不利用等級高的混凝土來受壓卻要用鋼筋來受壓,是不是腦子進了水?不要說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有鋼筋的抗壓強度設計值,那是用在特殊情況,規范不得不寫進去。
7. 鋼筋綁扎的一些問題,求解
GB50666-2011規范的5.4.7條有規定。
請採納謝謝
8. 鋼筋綁扎一般都會存在哪些問題
常見鋼筋綁扎質量問題
1,條形基礎鋼筋墊塊加設不到位
由於條形基礎施工時,標高往往標注在構造柱鋼筋上,由於忽視在構造柱鋼筋下加設墊塊或墊塊強度偏低,在混凝土澆築時,由於混凝土重量作用使墊塊下沉或破碎造成鋼筋下移,從而使標志點下降,造成基礎鋼筋局部整體下降,使基礎斷面厚度減小。有時局部厚度比設計厚度小1~3cm。這個問題需要在施工單位在施工時認真製作和加設墊塊或混凝土支撐,使墊塊厚度、墊塊間距、墊塊強度符合規范要求。
2,柱鋼筋綁扎接頭錯開位置不合適
在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相互錯開間距不合適,這樣造成在同一連接區段內,受力面積太大,在震動時易折斷或出面裂縫,發生危險。所以在施工中要求鋼筋的搭接長度、搭接間距、搭接位置要嚴格接規范執行。
3,梁鋼筋綁扎主次梁鋼筋位置不正確
在梁板鋼筋綁扎中有時出現主梁次梁受力筋上下關系不對,造成受拉受壓顛倒,由其是懸挑梁。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墊梁的鋼筋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