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秦國的反間計為什麼不好

秦國的反間計為什麼不好

發布時間: 2023-01-05 04:39:06

① 戰國時秦國多次對六國用反間計,為什麼六國卻從不用此計對付秦國

戰國時秦國多次對六國用反間計,六國卻從不用此計對付秦國的原因:因為六國應用的是合縱聯盟對策,也就是期待可以六個國家團結一心,秦國一個國家壓根不會有挑撥問題。大夥兒對秦國最覺得好奇心的,莫過秦國的六世之餘烈了。所說的六世之餘烈,就是指秦國自秦孝公逐漸,一直到始皇帝這六代,幾乎全是賢君。而這也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重要。

一個國家的管理者是不是賢明,將直接的影響到國家是不是強勁。這在如今依然適用,一個企業是不是可以穩步發展,跟管理者是不是有工作能力幾乎擺脫不掉關聯,尤其是在企業的草創環節。大破沖霄樓。秦國自秦孝公逐漸的君主,都十分的賢明。君王賢明就代表他不容易容易的被人迷惑,特別是在當迷惑目標或是自身最重要大臣的情況下。而別的國家的君主也不一定就沒應用離間計挑撥楚王和大臣的情感,僅僅並沒有起功效而已。例如秦昭襄王和高漸離的關聯。

② 趙國自毀長城,為什麼秦國的反間計屢試不爽

在古代是人治,君王就是一個國家的根本,而巨大的權力導致了君主的極端自私,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而不信任周圍任何一個人。一個國君若是本身精明還好,可惜絕大多數君主都是昏暗之人,猜忌身邊的大臣是這些人的通病。而所有臣下中,君王最不放心的就是手握兵權的大將,因此一旦有對其不利的風聲傳出,國君就往往寧可信其有,先下手為強,將其除去,所以反間計才能屢試不爽。

③ 反間計的厲害之處在哪裡歷史上哪些人敗在了反間計上

說起反間計,通常來說有兩種含義。首先「反間」就是充分的利用「反間」來達到獲取情報,擾亂敵方的目的。其二就是分化離間,就是跑到敵軍的內部開始挑撥是非,引起內部糾紛,製造隔閡,破壞團結,致使反目成仇。在戰國時期,反間計的使用基本上就是在這兩種意義上的,頗為頻繁,而且也非常容易得手。很多備受軍事愛好者和歷史愛好者喜愛的名將,諸如樂毅、廉頗、李牧等,都是反間計的受害者。

燕趙即墨之戰,田單對燕國使用「反間計」,燕惠王中計,用平庸無能的騎劫替換名將樂毅,從而導致了燕軍的迅速敗亡;秦趙長平之戰中,秦國對趙國實施「反間計」,讓趙王臨陣換帥,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替換老練的廉頗,從而確保秦國獲得戰役的勝利;秦國滅趙戰役中,力戰李牧不下,再次使用「反間計」,促使趙王處死李牧,自毀長城,最終加速了國家的滅亡。

從一個現代人、後來者的角度,在讀這些「反間計」的史實之時,難免會產生疑問:從史書的記載來看,「反間計」並不算高明,其實非常的簡單粗暴,可是為何那些看起來精明過人的國君們卻會屢屢中計呢?難不成都是些綉花枕頭,腦殘?

歷史的問題,需要結合事件發生時的具體時代背景來分析,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反間計之所以能得逞,是因為上位的國君和被算計的對象(一般是領兵的將軍)之間存在難以彌合的猜忌之心,無法做到完全徹底的互信。

首先,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國之間的征伐愈來愈頻繁,同時戰爭的規模和持續時間都在逐漸的擴大的延長,為了保證軍事指揮的有效性和實時性,國君們不得不將軍隊完全的指揮權,乃至就地獲得補給、兵力補充、以及任命臨時地方長官的權力一並下放給領兵作戰的將軍們,尤其那些進入他國作戰的將軍,實際上獲得的許可權已經等同於後世的節度使。比如,樂毅領兵攻齊大勝之後,如何分派軍隊管理、接收占據的齊國城邑,燕惠王鞭長莫及,自然只能全部由樂毅做主。

曠日持久的戰爭讓將軍和中下級指揮官,乃至普通士兵建立起濃厚的私人感情,軍隊的性質有演變成其私人武裝的可能性,從而具備了篡奪君位的實力。更要命的是,這些將軍們往往出身於諸侯國的貴族階層,家族本身就是公卿世家,而三家分晉,田齊代姜,這些活生生的例子在眼前,如何不讓國君們時刻警惕著武將們的言行舉止?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反間計」就是專門為懷疑這個「縫」設計的。

第二點,將軍們本身是諸侯國的高官,和平時期同樣是參與國政的。戰國國君們與後世的帝王一樣,後宮妃嬪眾多,子嗣斷然少不了,在成群結隊的公子當中,哪個會成為未來的國君,便成為公卿大夫們下注的對象,即便你想置身事外,也是絕對不可能的。萬一支持的公子沒有上位成功,甚或竭力反對的那位成功登頂,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不言而喻。

「反間計」看似簡單,實則是針對人性的缺陷精心設計的心理陷阱,識破容易,想通很難,自然無往而不利。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秦國相對其他國家來說,是比較難中「反間計」的,原因是其推行郡縣制比較早,秦王為代表的政府對地方的掌控能力非常強,軍隊管理又非常規范,將軍完全沒有機會把軍隊私人化,故而像白起這樣的一世之雄,秦王處死他僅僅只需要派個使者就夠了!

④ 戰國時秦國的反間計為何屢次得逞,原因是什麼

戰國時期秦國的反間計屢次得逞,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

1.其他國家內部不團結,給了秦國反間計的機會。

2.其他戰國沒有賢明的君主,導致無法識別反間計。

3.秦國有足夠的財力,收買其他國家的大臣。

戰國時期各國為了擴大地盤經常發生斗爭,其中秦國自從秦孝公開始勵精圖治,秦國迅速崛起,並且出現以一國挑戰六國的情況,為了能夠早日實現一統中原的目標,秦國在對戰其他國家的時候,不僅在戰場上投入巨大,後方也派人滲透,收買六國重臣,讓很多對秦國有威脅的名將被君主猜忌,最後不得不離開戰場,甚至最後被殺害。

三、秦國有足夠的財力收買六國的重臣,使反間計能夠得逞。

秦國自從變法開始,國家實力增強,有足夠的財力收買六國的重臣,六國時期的大臣沒有家國天下的概念,他們經常在幾個國家輪流當官,得到哪個國君重用就效忠哪個國家,因此對國家沒有忠誠,只要有足夠的錢收買,他們就會出賣其他人。

戰國時期秦國反間計能夠屢次得逞,和當時戰國的環境有很大關系。大家對此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⑤ 戰國時期,秦國對離間計屢試不爽,怎麼東方六國卻不對秦國用

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各諸侯國為了謀取本國的最大利益,真可謂不擇手段,連以前不屑一顧的「離間計」也時常被運用,特別是秦國對六國,簡直是屢試不爽。而六國對秦國也用過幾次,有成功也有失敗,但敗多勝少。

秦國對六國離間成功的案例:


從以上幾個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六國使用離間計屢屢成功,而六國對秦的離間往往失敗,主要原因在於各國國情不同,國君的開明程度不同導致的。就拿魏安釐王來說,他並不是不知道別人有意離間他和信陵君的關系,但他原本就擔心信陵君權利太大、功高蓋主,所以將錯就錯了。而秦國的國君相對比較開明,所以離間計這種簡單的伎倆在秦國就很難施展得開了。

⑥ 為何反間計在君王和能臣之間屢試不爽樂毅、廉頗等名將都遭殃

孫子兵法用間篇里記載了五種間諜,分別為: 因間 ,內間,反間,死間和生間。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反間,因為反間效果比較明顯。樂毅、廉頗、李牧等股肱名將都不可避免的遭受了敵國的反間之計,就是吳國最忠心的大夫伍子胥也不例外。

而仔細一看,發現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的能力都讓敵國忌憚,而他們都是在起用他們的君王離世之後,在與後輩君王共事時被使反間計成功。

那麼為什麼這么能乾的臣子卻被君王猜忌呢?

我們一一來看,就能窺見一些端倪。



首先是樂毅,樂毅原本因為善於用兵打仗是在趙國趙武靈王手下幹活,當年燕國大亂,被齊國痛揍,燕王被殺,燕昭王在趙武靈王的支持下上位。燕昭王的人生大事就是找齊國報仇,正好樂毅被魏國派去燕國做使者,被燕昭王一眼相中,做了燕國的亞卿。

燕昭王有了樂毅之後,很快就打敗了齊國,樂毅還幫燕昭王拿下了齊國七十五座城池,把俘獲的齊國財寶全都輸入給燕國,燕國瞬間強大起來。但是樂毅有兩座齊國城池一直沒有拿下。

燕昭王死後,他兒子燕惠王即位。

齊國的田常聽說燕惠王做太子的時候,跟樂毅之間有一些不愉快,於是就派人到燕國散布謠言,說:「 齊國並不怕樂毅,因為樂毅和新王有仇,他留著兩座齊國城池不攻佔,就是為了給自己留後路,准備和齊國 連兵 ,准備自己稱王了。齊國就怕其它將軍來打。

這燕惠王一聽,就趕緊派了個人去替代樂毅,讓樂毅回去。這樂毅怕被殺,直接跑到趙國去了。

而臨陣換將的結果是,燕軍再一次被齊國打趴下,原來搶來的齊國城池又全部被奪了回去。



廉頗大家就更熟悉了,鼎鼎大名的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在趙惠文王時期與趙奢、李牧三大將把趙國守得鐵桶一般。後來趙惠文王死了,趙孝成王即位,趙國與秦國在長平屯兵僵持,此時趙奢已死,趙國只有廉頗與李牧兩員大將。

李牧帶著精銳騎兵在趙國北部邊界抗擊匈奴,廉頗則在長平和秦軍相刺,採用的是防守戰術,打算與秦軍耗下去。這整整耗了三個月,既耗了秦國,也耗了趙國。趙孝成王和秦昭王都很著急。

趙孝成王無數次催廉頗出兵,廉頗不聽,趙孝成王不滿。

秦昭王在想著怎麼把廉頗弄下去的時候,趙孝成王跑去和秦國求和,結果秦昭王假意求和,又順便離間趙孝成王和廉頗。

他派人在趙國散布謠言,說:「秦國根本不怕廉頗,只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

趙孝成王果然就派趙括去代替廉頗,結果,長平之戰慘敗,趙括被殺,趙軍四十多萬被坑殺,趙國的有生力量被消滅了一大半。



李牧是和廉頗同時期的將軍,在抗擊匈奴方面亦是傳奇人物。唐代李華在《弔古戰場文》里就盛贊李牧:「牧用趙卒,大破林胡。」

後來李牧和秦軍打仗,又屢屢打勝仗。

到趙王遷的時候,趙國的名將都已經死的死逃的逃了,就只剩下一個李牧。

趙國派李牧和司馬尚抵禦秦將王翦的攻擊。王翦就去趙國使反間計,他買通了趙王的寵臣郭開金,在趙王面前說李牧和司馬尚要反了。 趙王信了,派了個人去代替兩人,結果李牧不肯聽令。趙王就派人把李牧抓了殺掉。

結果趙國就被王翦滅了。



伍子胥的經歷我在上一篇文里有介紹過。他本是楚國人,父親和兄長被楚國君殺害。伍子胥就逃跑了,在外尋求報仇的機會,他最後到了吳國,被吳國公子光重用,幫助他奪得王位。公子光成為吳王闔閭重用伍子胥。

在伍子胥的出謀劃策之下,吳王闔閭得以稱霸諸侯,還敗了楚國,幫伍子胥報了仇。

後來吳王闔閭被越王勾踐射中身死,伍子胥輔佐他兒子夫差。

夫差在打敗越國報仇之後,就不太聽伍子胥的話,幾乎與他對著干。

盡管伍子胥一直忠心耿耿,夫差卻依舊聽信伯嚭讒言,賜劍給伍子胥自殺。伍子胥死後沒幾年,吳國就被越王勾踐給滅了。

我們從上面案例中可以看到:

由此可以看出,這些新王不信老臣,是因為老臣不太服管教,顯得有點居功自傲,擁兵自重,讓他們忌憚了。所以敵國的反間之計才那麼容易得逞。

關於因忌憚臣子功大,而中了反間之計的,還有一例可證。



秦昭王和戰神白起。

長平之戰中,秦昭王在趙國使用反間計,使得趙孝成王用趙括代替了廉頗。秦昭王則偷偷用白起換下了陣前將領,把趙國軍隊打趴了。本來白起乘勝追擊,直接攻打邯鄲也許趙國就那麼滅掉了。

這時候趙國也派人到秦國使用反間計,離間白起和秦相應侯,說趙國滅了,白起可能就爬到他頭上了。於是應侯就跟秦昭王說:「秦兵打了這么久,也乏了,讓趙國韓國割點地過來,和了吧,讓軍隊休息休息!」秦昭王就答應了,結果趙國不肯割地了,再讓白起去打邯鄲,白起就不去了,以後也不肯上戰場了。

單看秦昭王在長平之戰時的一系列神操作就可以看出他是個很果斷有遠見的人,為什麼當時就誤判了形式,聽了應侯罷兵的話呢? 是因為白起實在太強了,他擔心白起功勞太大,就要震主了。

可見能臣,不管你的心多麼忠誠,威脅到君位時,在國家長遠利益與君權之間,他們首先考慮的就是君權。

這就是國君和能臣之間反間計屢試不爽的原因吧。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第二期##不止是 歷史 故事#

熱點內容
為什麼顏色越深吸光越好 發布:2025-08-18 11:29:10 瀏覽:65
13樓房價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8-18 11:22:55 瀏覽:442
小孩子為什麼天生不吃肉 發布:2025-08-18 10:44:08 瀏覽:119
為什麼有的人沒有第一時間報警 發布:2025-08-18 10:24:56 瀏覽:758
為什麼生孩子醫生問有沒有打過胎 發布:2025-08-18 10:15:45 瀏覽:5
為什麼蘋果手機一登游戲就閃退 發布:2025-08-18 10:15:41 瀏覽:209
女人肚臍眼為什麼會臭腰還疼 發布:2025-08-18 10:15:01 瀏覽:331
為什麼勸女生不要用拼多多 發布:2025-08-18 10:13:34 瀏覽:159
為什麼有的女人甘心嫁給窮男 發布:2025-08-18 10:09:29 瀏覽:299
為什麼老吃虧是缺少一樣東西 發布:2025-08-18 09:56:47 瀏覽: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