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漢服內襟和外襟為什麼不一樣

漢服內襟和外襟為什麼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3-01-05 04:49:49

⑴ 為什麼漢服衣襟有左右之分

右衽是漢服始終保留的特點,是漢族的象徵符號之一。與之相反,中國古代一些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異於中原一帶的右衽,稱為左衽。所以孔子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意思是說要是沒有管仲,我們就得淪為異族的奴隸,穿著左衽的衣服,披散著頭發。另外,左衽也被用來指死者,在陪葬的壁畫和繪畫先人的畫像中,使用左衽,以示陰陽有別。右衽並非漢文化圈獨有,一些非漢文化圈的民族,例如藏人、蒙古人、不丹人,在歷史上以至流傳至今的傳統服裝亦有交領右衽。例如現任不丹國王穿著傳統服飾會見公眾照片中見到其服裝為交領右衽。而如今流傳之成吉思汗及以後各元代皇帝畫像,其衣著打扮為傳統服飾,但皆為交領右衽。而在西亞蒙古人建立的伊兒汗國,丞相拉施德主編的《史集》中插圖,顯著反映當時蒙古人都是交領右衽的。

⑵ 古人衣服的左右紉襟怎麼分為什麼這樣

衽,衣襟。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不同於中原一帶人民的右衽。

右衽 漢族的服飾,右衽是其服裝始終保留的特點。因此右衽成為漢族的象徵符號。與之相反,我國古代某些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異於中原一帶的右衽。因此左衽用以指受外族的統治。所以孔子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意思是說要是沒有管仲,我們就得淪為異族的奴隸,穿著左衽的衣服,披散著頭發。 另外,左衽也被用來指死者,在陪葬的壁畫和繪畫先人的畫像中,使用左衽,以示陰陽有別。

⑶ 漢服是左襟壓右襟還是右襟壓左襟

漢服的基本特徵就是交領右衽。也就是左襟壓右襟。這在古代是有特別的文化含義的。服飾左衽是周邊落後民族相對於漢族在服飾、文化和生產生活上存在顯著差異的外在表現;

漢服的領型最典型的是「交領右衽」,就是衣領直接與衣襟相連,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外觀上表現為「y」字形,形成整體服裝向右傾斜的效果。衽,本義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於內,稱右衽,反之稱左衽。

這就是漢服在歷代變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變的「交領右衽」傳統,也和和中國歷來的「以右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漢服的褒衣廣袖

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與同時期西方的服裝對比,漢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爭辯的優異性。當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撐束縛女性身體發展時,寬大的漢服已經實現了放任身體隨意舒展的特性。

漢服的袖子又稱「袂」,其造型在整個世界民族服裝史中都是比較獨特的。袖子,其實都是圓袂,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袖寬且長是漢服中禮服袖型的一個顯著特點,但是,並非所有的漢服都是這樣。漢服的禮服一般是寬袖,顯示出雍容大度、典雅、莊重、飄逸靈動的風采。

一直以來,漢服袖子的標准樣式就是圓袂收祛,先秦到漢朝所反映的實物無一例外都是如此。一直以來,除了唐以後在常服中有敞口的小袖外,漢服袖的主流依然是圓袂收祛。

「袖寬且長」是漢服禮服袖型的主要特點,但不是唯一的款式特點,漢服的小袖、短袖也比較多見。主要有這幾種用法:參與日常體力勞動的庶民服裝、軍士將領的戎服、取其緊袖保暖的冬季服裝等。

有時候歷史上各朝代的經濟文化和審美關注不同,在袖型上也有不同的表現,比如:漢唐時期貴族禮服多用寬廣大袖,宋明時期的常服褙子多用小袖。

⑷ 漢服襟,衿,衽的區別

衽 衣襟

衽二尺有五寸。——《儀禮·喪服記》

再拜稽首以衽受。——《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

楚必斂衽而朝。——《漢書·張良傳》

衿 漢服下連到前襟的衣領

泣下沾衿。——《漢書·李廣蘇建傳》

落衿袖間。——《聊齋志異·促織》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⑸ 漢服左衽和右衽的區別是什麼

主要區別是,意思不同、代表不同、意義不同,具體如下:

一、意思不同

1、左衽

右前襟掩向左腋系帶,將左襟掩覆於內,稱左衽。

2、右衽

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於內,稱右衽。

二、代表不同

1、左衽

左衽,一般指中原地區以外少數民族的裝束。

2、右衽

右衽,是漢服始終保留的特點。因此右衽成為漢族的象徵符號之一。

三、意義不同

1、左衽

北方異族崇尚左,衣襟左掩,是為左衽。

2、右衽

上古時代,上衣多為交領斜襟,華夏崇尚右,習慣上衣襟右掩,稱為右衽。另外,漢族傳統習俗,死者之服(壽衣)用左衽,不用布鈕,而是使用細布帶系死結,以示陰陽有別。

⑹ 漢服衣襟為何有左右之分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漢服衣襟為何有左右之分?那麼,就要從漢服的歷史背景學起,歡迎大家關注下文: 人類大多數都是右撇子,所以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的文化裡面,都不免會出現重右輕左的現象。單從衣襟的處理方法,便可以看得出歷來都是左撇子吃虧的。

中國的傳統漢服服,兩邊衣襟的穿法,自古以來都是左襟疊蓋在右襟之上,而因為衣襟是朝右開,所以便稱為“右衽”。這種穿衣方式的起源,當然為了方便慣用右手的人伸手入懷中拿放隨身物件。但既成正統之後,“右衽”便成為華夏文化“尊禮成服”的`概念里一個基本象徵“文明”的符號,可以用來識別“左衽”的蠻夷之邦。

至於現代服裝男子左襟疊右襟、女子右襟疊左襟的“男左女右”式穿法,據說是起源於中古時代的歐洲。西方男裝衣服的鈕扣,像東方一樣,自古至今都開在胸前,所以把衣鈕縫在右襟、把鈕門開在左襟,方便右撇子們扣上自己的衣衫。

可是古代歐洲的女裝衣服,大多數都是採取衣襟開在後面的反穿形式,所以女子們除非雙臂十分靈活,否則必須藉助別人幫她們扣上背後的衣鈕;而為了方便右撇子,鈕縫和鈕門的方向便剛好相反。

大概到了十八世紀,西方女性才開始普遍流行穿著一些如外套等開在胸前的衣服,但可能因為上流社會的婦女一般都仍會有傭人幫她們穿衣服,所以右襟疊左襟裁剪的方式,由於方便別人替穿者扣鈕,還是被保存了下來,一直到了現在仍然是女性西服的正統。

也有人說,中國傳統服裝其實也是類似的“男左女右”穿法才對,所謂“右衽”只限於男人。我不是史學家,不敢否認這種說法,也不曉得如果屬實,到底是否近幾個世紀跟西方發生接觸後才受到的感染,還是無獨有偶的現象。

不過觀乎深受我國唐朝服裝影響的日本和服,便可發現不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是左襟疊右襟的“右衽”穿法。唯一會相反地穿成“左衽”的情況,便是──替死人穿壽衣的時候!

⑺ 『國學館』為什麼漢服衣襟有左右之分

漢服衣襟向右掩,是為逗右衽地,在我國古代,一些少數民族衣襟向左掩,成語逗披發左衽地就是用來指受外族統治,另外,我過古代有些地區,用左衽來表示死者。所以左衽是漢服大忌。

熱點內容
為什麼顏色越深吸光越好 發布:2025-08-18 11:29:10 瀏覽:65
13樓房價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8-18 11:22:55 瀏覽:442
小孩子為什麼天生不吃肉 發布:2025-08-18 10:44:08 瀏覽:119
為什麼有的人沒有第一時間報警 發布:2025-08-18 10:24:56 瀏覽:758
為什麼生孩子醫生問有沒有打過胎 發布:2025-08-18 10:15:45 瀏覽:5
為什麼蘋果手機一登游戲就閃退 發布:2025-08-18 10:15:41 瀏覽:209
女人肚臍眼為什麼會臭腰還疼 發布:2025-08-18 10:15:01 瀏覽:331
為什麼勸女生不要用拼多多 發布:2025-08-18 10:13:34 瀏覽:159
為什麼有的女人甘心嫁給窮男 發布:2025-08-18 10:09:29 瀏覽:299
為什麼老吃虧是缺少一樣東西 發布:2025-08-18 09:56:47 瀏覽: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