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連和煙台降雪不一樣
Ⅰ 煙台被稱為「雪窩子」,每年降雪特別多,為什麼呢
我的大學,是在煙台上的,對煙台的雪印象深刻,因為在我老家,這樣的大雪並不常見。而在煙台,幾乎每一年,都會有幾場酣暢淋漓的大雪,同學們打雪仗,堆雪人,玩得可嗨了。我記得同班一個南方的同學,第一次見到這么大的雪,特別興奮,竟直接趴在雪地上匍匐前進…
前一陣子,曾到煙台出差,適逢一場大雪,雪後風景很好,不免又勾起當年的美好回憶。我有一個疑問,煙台下雪多,被稱為「雪窩子」,為什麼呢?得益於如今便利的網路,我找到了答案,現整理成文。
毋庸置疑,這肯定跟地理位置有關系,但具體是怎樣一種關系呢?我歸納了一下,無外乎以下三點: 海、風、山 。
煙台和威海,地處山東半島東部,位於黃渤海沿岸,但與全國絕大多數沿海城市又有不同,它們是北向大海,這種地理位置,在我國是很少見的。
我們都知道,水的散熱速度要比土石慢,海水的水溫在冬季里相對內陸的地表溫度要高,保溫效果好。所以到了冬天,海水溫度是要高於陸地溫度的,因此,在兩市周邊形成一個大面積的暖區,溫度要高於同緯度的陸地,海水水域還帶來了豐富的暖濕氣流,為形成豐沛的降水創造了條件。
在冬季,一般是刮北風,確切點說,是西北季風。凜冽寒冷的季風,從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上呼嘯而來,掠過廣闊的渤海海面,長驅南下,直達煙台威海地區。這種乾冷氣流,在黃渤海海面上空遇到從海面上升的暖濕空氣,濕熱空氣與冷空氣結合,冷暖交會,暖濕氣流被迫抬升,在抬升過程中冷卻,就會凝結成雪花,形成降雪。這種降雪現象,在氣象上就稱為「冷流降雪」,是煙台地區常見的一種降雪形式。
冷流降雪,簡單來說就是冷空氣流經暖海面,所以,它又被稱為「大湖效應」。這種現象在美國的五大湖地區也很普遍,在冬季,冷空氣經過美國的五大湖水面,冷暖空氣交匯,在大湖的下風向地區就常會出現強降雪。
「冷流降雪」,它的形成需要二個條件,一是能夠直接受到強冷空氣影響,二是需要北部有相對暖和的水面,放眼全國,能同時滿足條件的,也就只有環渤海這一帶了。一般來說冷空氣越強,渤海的海溫越高,就越有利於出現強的降雪。與此形成對比的就是,在山東內陸地區,因為冬季缺乏暖濕氣流,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橫沖直下沒有阻擋,也就形不成豐沛降雪了。
最後一個因素,就是山體的影響,山對煙台降雪的影響是正反兩方面的:
一方面,煙台北部靠著渤海和黃海,沒有高山阻擋,保證了從北方而來的冷空氣可以直達煙台海岸,假設一下,若是煙台北面有高山擋著,冷流降雪的效果就不會這么明顯了。
另一方面,在煙台、威海的南部則橫亘著膠東半島最重要的山體,即昆嵛山。昆嵛山脈南北35公里,東西約50公里,主峰海拔923米,山不算大,山也不算高,但對其北部地區的降雪,已然具備了相當影響力。
當有西北風吹來時,突然升高的地勢,阻擋了來自西北方面的乾冷氣流繼續南下,冷暖氣流的交會就只能發生在昆嵛山北麓的煙台、威海。於是,這種特殊的地形,對「冷流降雪」效應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加持作用。因此「冷流降雪」往往在煙台北部海岸量最大,而且還較為頻繁,「雪窩子」由此而來。
下面,結合以上三種原因,回顧總結一下煙台降雪的全過程:
在冬季,形成於西伯利亞地區的寒流,在北風的裹挾下,一路向南。北風穿越廣闊的東北平原,一馬平川,幾乎沒有受到什麼山體阻擋,便來到了渤海和黃海。
此刻的渤海黃海海面上,升騰著濕潤的空氣,這些濕潤空氣一邊上升,一邊成雲成霧,富含著水汽。北風和水汽相遇,然後繼續南下,直達膠東半島北側的煙台、威海。
當富含水汽的北風抵達煙威海岸後,受到山體阻擋,被迫抬升,並在抬升過程中凝結成冰晶,並降落地面,形成了降雪。源源不斷的雪花,洋洋灑灑飄落在煙台、威海兩座城市。
Ⅱ 為什麼大連的冬天不愛下雪
倒不是下雪少.而且是大連跟東北地區別的城市比較暖和.所以當別的城市下雪的時候,大連多數在下雨或是雨加雪.如果天氣真冷的話,大連和別的城市是沒有區別的.
Ⅲ 大連 青島 煙台 威海 冬天哪個城市更冷 請具體介紹下
從緯度來說大連緯度最高,又在東北,所以你懂得大連應該最冷,但煙台由於處在渤海南岸,東北風來的時候還是感覺風大刺骨,且每年都會有大雪降臨。青島緯度最低東臨黃海,內有膠州灣,幾乎很少下雪,但感覺冬天青島的風還是很大的 尤其黃島更是吹亂了你的發型
Ⅳ 煙台威海這邊為什麼冬天下雪比較多
首先科普一下,以前威海也是屬於煙台地區管轄的。煙台、威海地區為什麼一到冬天就經常下大雪?按照氣象部門的解釋,煙台、威海的降雪是「冷流降雪」,這是環渤海區域特有的天氣形勢,主要是指高空強冷空氣經洋面南下時遇到了洋面上的暖濕空氣,雙方交匯後產生降雪。
說到這里可能大家還不太清楚,其實看一下煙台威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明白了。煙台北面臨海,蓬萊田橫山與遼寧旅順老鐵山之間的連線構成了黃渤海的分界線,而煙台也是中國少有的北面臨海的城市,《煙台的海》一文中有這樣的描述:「告別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輕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幾分充實與忙碌,漁家駕船出海了,貨輪起錨遠航了……」,可見煙台威海的地理位置是非常特殊的。
相對於陸地來說,海洋是一個熱源,冬天刮北風的時候,冷空氣經過海面時底部被加熱,從而帶來了豐富的水汽,而山東半島中間有丘陵、山脈,對冷空氣形成了阻擋、摩擦,在半島北岸聚集凝結,就形成了局地極強的冷平流降雪。所以,冷空氣一來,煙台威海就容易下雪,冷空氣如果很強,那就會下大雪、暴雪,煙台威海由此得名「雪窩」。
由於渤海面積有限,山東半島冷流降雪的成因與美國大湖效應造成的降雪還是有區別的,與日本的豪雪地帶相比也小一些。
由於冷渦西部總有新的冷空氣補充進來,因此還會造成這里的持續降雪.此外,威海地區的地形、氣候條件也對降雪起了決定性作用。
威海、煙台兩市幾乎在每個冬季都會多雪,由於地處山東半島北部,兩市周圍大面積的海洋帶來了豐富的水氣,山東半島的丘陵地形起的抬升作用也造成了兩市大規模降雪!
其實下不下雪要看,是否有水汽,是否有溫度適合,中心氣壓是否達到。地形上,青島處於一個凹形港灣,冬季大陸地區大部分是溫帶大陸性氣候,而它受到海洋影響較多,故氣溫較高,即使有水汽,也難成雪。
氣壓上,威海地形較為平坦,對氣壓影響小,而青島處於大陸氣壓與海洋氣壓交界,中心氣壓不易形成故而降雪少。
煙台北部和威海文登某些區域多降雪,隔三差五還會來幾場暴雪,不是銀裝素裹妖不妖嬈的問題,反倒有點雪災的意思,俗稱「雪窩子」。這種天氣現象的出現,跟地理位置緊密相關。一是天氣預報里動輒提及的西伯利亞寒流,二是海在北水汽大易被寒流裹挾,三是地處丘陵利於阻隔和有效截留降水。不過這幾年情況大變,專家們整天叨叨全球變暖,雪量還真他奶奶地的少之又少,這充分證明了專家也有蒙對的時候。今冬多來幾場規模以上的雪吧,緩解一下煙威近三年的大旱十分必要
煙威北部沿海,冬季多吹北風,風從海來帶來了大量的水汽,煙威南面多山,水汽到了陸地後遇山遭阻,易形成降雪。不過樓上有人說雪災,缺有些誇大其辭,煙威兩地雖多血,但是兩地對雪的清理處理能力全國最強,第二兩地冬季空氣是山東省最好的,與雪的凈化不無關系。煙威兩地雖經常遇暴雪,但是也沒成災。2018年1月份,文登暴雪,威海已有充分的處理雪的准備和方式。雪後的煙威,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海是藍色的,大地是白的,樹木上掛滿了潔白的雪花,再看著海邊來回飛動的海鷗,世界如此靜謐而美好。歡迎各位冬季來煙威看雪。
煙台威海地處山東半島的最東面 屬山地地形 且海拔相對較高 北臨渤海 在冬季 渤海上空的暖濕氣流與南下的冷空氣相遇 冷空氣攜帶著渤海上空的暖濕氣流繼續南下 遇到煙台威海等高海拔地區地形緩慢爬升 暖濕氣流在爬升過程中不斷降溫 直至成雪 因此 煙台威海及其郊區等地冬季多大雪
第一,煙台、威海是臨海城市,海面上的暖濕氣流充足。 其次,就是地理位置的原因了。 看一個整個山東半島的地形就明白了.煙台和威海,雖然屬於華東地區,但是,它離東北地區的遼寧省,特別是大連就近咫尺! 所以,煙台和威海入冬後的氣候變化應從東北地區.
下大雪天你開車來榮成環海路走一趟,真感覺神奇,斜口島跨海大橋幾百米,橋北雪有10公分厚,橋南就3公分,再往南經過八河港大壩,壩南就剛蓋地皮,到石島就剛感覺有點雪花了,真神奇。
Ⅳ 大連的地形是像煙台那樣有利於降雪嗎
大連的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煙台地形為低山丘陵區,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
煙台市地處中緯度,瀕臨黃海與渤海之間,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比較明顯。溫度較溫和,雨水較充沛。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特點。
大連地處北溫帶,是東北地區最溫暖的地方,屬季風型大陸性氣候,但具有海洋性特點。氣候特徵為: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夏季溫暖無酷暑,冬季雖冷但少嚴寒,春秋不冷不熱、氣溫適中;空氣濕潤,降雨集中,季風明顯,風力較大。
我覺得地形對降雪的影響雖然是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還是要看所處的經緯度位置和所具有的氣候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