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輕人和父母的思想不一樣
1. 為什麼父母和我們的思想有代溝
「代溝」不算是一個新詞,但是什麼是代溝我們卻很難說清楚。
俗話說得好:三年一小溝,五年一大溝。當代年輕人對「代溝」一詞感悟最深的時刻,莫過於在和父母的日常相處之中。下面這些情況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
▷表情包理解差異
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句話:95.27%的年輕人,都會後悔教會了爸媽用微信,簡直是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補回來的無底坑。因為有一種代溝叫做「爸媽不懂你的表情包」。
有網友就曾在微博上分享和爸媽聊天的日常:發一張瑟瑟發抖的表情包,父母就會覺得你冷了,讓你多穿衣服。那種讓人意想不到的腦迴路,絕對是聊天界的一股清流。
審美差異
如何買到符合父母審美的東西,對於很多人來說實在是一門難以捉摸的學問。畢竟父母那一輩的時尚品位和年輕人是有差距的,那些年輕人精挑細選的潮牌運動鞋,到了爸媽眼中可能還不如小區門口50元一雙的老布鞋。我們認為自己穿條紋衫走路帶風,爸媽認為這孩子把醫院病服穿走了嗎?我們家居裝飾喜歡性冷淡風,爸媽鍾愛鄉村碎花床上四件套,審美差距大概相隔著一個地球的距離吧。
▷觀念差異
當代年輕人與父母溝通之間還有一個代溝,那就是如何保障爸媽的健康。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每次叮囑爸媽要及時去做體檢的時候,就會被連續反擊:「太貴了、好麻煩、改天改天……」他們彷彿秉承著一種執念:「只要我不體檢,就沒有病」,並且借這種心態緩解心理焦慮。雖然逃避、拖延等行為能暫時緩解父母的消極情緒,但身體不會因為逃避就沒有健康風險,所以作為子女,為了保障父母健康,跟他們鬥智斗勇也是實在不容易。
不過,爸媽漸老,多些關心,才是最踏實的感動,守護父母健康的方式當然也不只體檢一種,畢竟體檢的作用是為了更好的了解身體狀況。而想要提前預防,甄選一份可以呵護健康的禮物送給他們,也是不錯的選擇。
2. 為什麼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思想不一樣總是有偏差呢
一個有深度和高度的人,和他的年齡沒有關系,而是和他的經歷有關。
現實生活中存在思想偏差的不只是年輕人與老年人。年輕人之間也存在這種現象。
1、在職場中,你會發現每個人的思想都不可能一樣,有一些人,年紀輕輕,但思想深度、高度、職位和收入都達到了一定階段。
2、一個人的是否具有較高的思想深度和高度,大部分和他的認知、經歷和所處的環境有關,只有極少數人是天賦決定的。
3、看書多,知識多;深度思考多,總結多,真正悟到書的內涵和外延,找到規律,能真正的學以致用。
4、當你經歷的越多,你遇到的困難就越多,但只要你不氣餒,思想高度和深度提升的就越快;當你深度思考的越多,你越成熟,思想高度和深度就遠高於常人。
5、書和學習是在別人思想和知識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識。——普希金
3. 為什麼現在的家人跟年輕人心裡所想的想法不一樣,都是各有各的想法,所以就是產生爭吵,這就是代溝嗎
是的,生活的時代不同,觀念也不同,我們認為對的,他們不贊同,他們認為對的,我們也不認同,各自的理解角度也不一樣,很容易就吵架了
4. 因為時代不一樣了.我們和父母的思想也不一樣.
首先,我非常肯定的說,能夠主動想辦法和父母彌補之間的思想分歧,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行為,也是值得當今社會許多年輕人學習的榜樣。本來和父母在思想上有分歧是一件非常正常不過的事,關鍵是如何正確的認識和對待,特別是作為晚輩的年輕人來講,我覺得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處理和父母之間的思想分歧,以期共同探討。
第一,對父母的話要照單全收。
百善孝為先。和父母存在思想分歧,也是我們常說的「代溝」問題,這主要是由於年齡差距、生活經歷、所處的時代背景、客觀環境及所接受的文化和傳統教育等各方面的不同,導致年輕一代與老一代在思想方法、價值觀念、生活態度、興趣愛好方面存在的心理距離或心理隔閡。我們常說的「孝順」二字,其含義是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要做好「孝順」,最重要的體現是在「順」字上。我年輕的時候,對父母說的話意見不一致時,不願聽或者和父母爭執也是有的,但是後來我慢慢理解了,父母說過的話都是對你的無私的愛,很多也是他們生活的積累和曲折的人生換來的,他們說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犯同樣錯誤、栽同樣的跟頭、吃同樣的虧,我們當兒女的應該仔細的去體味、去琢磨父母說過的話,如果你從這個角度去想,相信你的抵觸和反感程度就會大大減輕,也就大大減少甚至不會和父母搞得不愉快、一走了之。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還是很有道理的,世界上沒有比父母更心痛、更牽掛自己孩子的了。有鑒於此,後來父母對我說的話,我都當面照單全收,「順」著父母,特別是對不同的意見也是如此,閉上嘴用耳朵聽還是應該能夠做到的,盡量避免和父母當面爭執,引起他們的不高興,常想想他們哺育我們是多麼的不容易,一切自然都會釋懷的。
第二,對父母的意見可取捨去做。
父母的話照單全收,並不是說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父母的意見去做,在反復思考父母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所學所得、經驗體會和實際情況,最終做出自己行動的取捨,因為每個人還是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更何況父母也不能陪你一輩子,自己的路還是要靠自己去走,有些苦、有些累、有些跟頭、有些虧還是必須要自己親自去品嘗才行,也只有通過反復、比較、實踐,通過自己「交學費」,才更能夠體會父母話中的道理,才更能夠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實踐也證明,父母的文化水平雖然沒有我高,但畢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吃的苦,說的話也基本是對的、是有道理的。
第三,注重加強和父母的溝通頻率。
天下的父母哪有不願意和自己的孩子聊天的呢,這是我當爸爸的深刻體會,這也正是我們許多年輕人所經常容易忽視的,特別現在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工作忙,有時就會忘了和父母經常性溝通,父母有時雖然惦記著,但是又怕打擾孩子,所以孩子不來電話,可能彼此之間的溝通就更少了,事實上只有在溝通中,才會和父母增進了解,及時填平「代溝」,更好地理解父母,也更好的讓父母理解你做的事和決定,讓父母也減少誤解和牽掛,同時及時的分享你的快樂,幫助你出出主意解決問題。每次大洋彼岸女兒和我微信聊天,說一說她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我都甭提多高興了,心裡都不禁地說道「女兒懂事了,知道爸爸想她了」,還會經常問問她媽媽女兒最近情況怎麼樣了,女兒是媽媽貼心的「小棉襖」,當媽的也會把女兒的情況及時告訴我,共同分享、分擔女兒成長的喜悅和煩惱。年輕人們,記住找時間多和爸爸媽媽聊天吧,相信你們思想上的分歧自然也就會越來越少了,更何況父母的話總有聽完的那一天,不要空留後悔心。
總之,要主動和父母架起溝通的橋梁,這也是愛的橋梁,這是作為兒女們應該做的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因為你在哪裡,父母的思緒就在哪裡、牽掛就在哪裡、愛就在哪裡、幸福就在哪裡,永遠不要埋怨父母,永遠要記住父母的話永遠都是對的,即使錯了也是對的,因為那就是愛。
5. 為什麼有時候父母的想法會跟我們的不一樣
父母之所以會和子女之間產生代溝,第1個原因就是因為現在的青少年身心狀態產生的變化是比較大的,很多青少年都是追求獨立,而部分父母對於子女的這種變化顯然是不太適應的,所以就會出現代溝。第2個原因則是因為父母和青少年所在的年代是不一樣的,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出生於50年代,60年代,而現在的青少年生活的這個年代和當初的那個年代本身就有很大的區別。其實從根本的來說,就是現在很多青少年的思想是比較超前的,而大部分父母的思想則是顯得有一些落後,雙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所以自然會有一些的差距,或者說是代溝。很多青少年對於父母的一些想法總是嗤之以鼻,而很多父母對於青少年的一些想法則是看不懂、不理解。所以在很多家庭當中,父母和子女之間出現的最多的則是爭吵。實際上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比較正常的,而且大部分的青少年總會經歷一次叛逆期,如果想要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那麼需要父母和子女共同來努力才行。首先作為父母來說,我們必須要去理解孩子的各種想法,如果發現孩子的想法是有一些偏差的,那我們必須要正確的進行引導,而不是一味的去苛責孩子,或者是去責怪孩子,這樣雙方反而會漸行漸遠。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說,我們也一定要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畢竟望子成龍或者是望子成鳳是每個父母的想法。而且大部分父母接受到的教育和我們接受到的教育是不一樣的,所以不管是何時何刻,我們都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這個問題,這樣才能無限的拉近雙方之間的代溝。
6. 為什麼自己的觀念和父母不一樣,父母就覺得你是叛逆
每個人的認知來源不同導致觀念不一樣,父母的很多觀念來源於傳統教育,思想和作風方面多數比較老舊。而現在的社會信息大爆發,年輕人接觸到的很多東西都是父母輩們所不曾遇見過的甚至是不能理解的。他們無法接受,覺得這不好,就勸我們遠離,而我們也沒法跟他們解釋清楚,於是代溝就出現了,然後就覺得你叛逆期。
其實說到底還是觀念的轉變,和溝通時的態度問題。如果父母能夠轉變觀念,孩子態度不急躁,雙方多溝通,我想也不會存在那麼多的叛逆了。
7. 我們與父母的思想的差異體現在哪
子女和父母的世界觀有差異,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試想想父母二十多年的經歷和你的經歷是天差地別的,對世界的認知不可能一樣,這就是代溝。將來你的孩子和你也會一樣。但是有一樣是永恆不變的,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有多少孩子長大以後考學都選擇去外地,甚至是越遠越好,遠離父母就像鳥兒離開了束縛自己的籠子。我有一個遠方親戚就有累是的故事。我叫舅舅吧,他有倆個孩子,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學習很優秀,女兒很判逆。可能嫌父母嘮叨,無能。女兒十五歲的時候就處男朋友,父母管不了,管煩了後來和人家走了,說是去了新疆,此後再無聯系,生死未卜。兒子後來考上廣州中山大學,後來又出國留學。父母就是農民,免強供兒子上學,母親想念女兒,積勞成疾老早就去世了,兒子在外地讀書,他父親也沒告訴他。母親臨死也沒有見到兒女的面。又過了幾年,他父親突發腦出血,由於家裡沒人,搶救不及時也去世了。當時他兒子在美國讀書,他回來時在他父母的墓前哭的撕心裂肺,死去活來。一直怪自己離父母太遠,怪自己不理解父母。說什麼也沒有用了,子欲養而親不在了,是人生最悲慘的事了。不管我們和父母的世界觀有什麼不同,都應該善待他們,父母在尚有來處,父母不在只剩歸途。爸爸媽媽,女兒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