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和德國的關系不好
『壹』 二戰時,德國和日本的關系怎麼樣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西斯國家之所以投降的那麼快,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日本招惹了原本保持中立態度的美國。美國的加入給原本就非常緊張的局勢又潑上了一鍋熱油,其實在日本招惹美國之前,德國已經打到蘇聯的莫斯科了,那麼日本為什麼不去幫助德國一鼓作氣將蘇聯拿下,反而去襲擊美國的珍珠港呢?
其實日本跟德國的關系見不得有多好,雙方只是暫時的合作關系,而且德國並不是很喜歡日本,希特勒本人對於日本的評價也並不是很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在中國膠東半島的利益也被日本給剝奪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還曾經幫助中國訓練軍隊,由此可見德國跟日本並不能算得上友好。所以二戰中德國跟日本雖然同為法西斯國家,但是雙方都沒有指望能夠給自己幫什麼忙,只要不添亂就行了。
結果德國沒有想到日本給他捅了一個這么大的簍子。而且當時日本自己的命脈也被美國給卡住了,根本沒有精力再去管德國了。
『貳』 二戰時,一直親美英的日本為什麼會和德國狼狽為奸
在30年代末,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國為了共同的利益,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建立「柏林——羅馬——東京」軸心,整個過程於1937年11月6日完成。盡管結成了聯盟,但除了德國和義大利,三國並不互相援助。
『叄』 聽說二戰的時候日本和德國的關系不好
樓上幾位回答很明顯都是主觀印象,根本沒依據。
德國和日本關系主要是在後期,日本統制派掌權後。而且其【關系不好】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沒樓上那幾位說的那麼誇張,畢竟德日雙方當時還是很需要對方的。
二戰日本雖然也是法西斯,但其建立DC政權的時期非常晚,大概到1941年才定型。
那之前,軍隊中皇道派與統制派在明爭暗鬥,而掌權的內閣近衛既不是軍人,也沒有偏向任何一方。
皇道派主張北進,主要發展陸軍,發展能與歐洲抗衡的重型坦克,與歐洲盟友夾擊蘇聯。
統制派主張南下,主要發展海軍,發展能與美英抗衡的艦艇,與歐洲盟友夾擊美英。
顯然,按照希特勒的戰略,皇道派的主張更符合利益。
但是最終統制派在內斗中取勝,皇道派幾乎被清剿殆盡。東條獨攬大權,最後還逼退了中立的近衛。
因此希特勒與日本的摩擦主要是出自這里,但是不大
看有人說什麼希特勒更看好中國,那純粹是YY。
希特勒上台時,中國和日本都是盟友,但最終選擇日本是希特勒本人的決定。
原因是:1933年中國有800萬正規軍(不算雜牌軍),卻連自己國內都搞不定。
而同一年日本只有60萬軍隊,卻已經在東亞虎踞一方
『肆』 德國和日本八十年恩怨是什麼
沒什麼恩怨。只是22年世界盃10月23號21點,德國對戰日本,反目成仇的老宿敵,簡稱80年的了斷,德日雖是二戰icon同盟國,兩國曾相約一起攻打蘇聯,進而瓜分世界,可是日本偏偏包藏私心,去南邊偷襲了珍珠港icon,直接導致美國參戰,讓德國四面楚歌,陷入絕境。二戰戰敗還債至今。
『伍』 德國與日本的關系怎樣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一次最大的浩劫,而當時德國和日本的關系怎麼樣呢?
首先說這兩個國家的關系是非常的緊密的,因為這兩個國家是同盟國,他們在軍事政治還有科技上都是緊密的聯系緊密的合作的,可以說德國和日本還有義大利三個國家聯手製造了這一場災難,所以,德國和日本的關系還是挺不錯的。
第二就是德國盡管和日本的關系比較的好,但是兩個國家也不是沒有矛盾的,德國在莫斯科保衛戰的時候要求日本進攻蘇聯軍隊,而日本關東軍明顯被蘇聯軍隊嚇破了膽子,不敢對蘇聯宣戰,從而錯過了戰機,而後來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也讓德國人大發雷霆,總之,德國希望自己是盟主,是老大,其他的國家都得對他馬首是瞻,但是日本卻不聽德國人的,他們自己搞自己的一套,完全不理會德國在歐洲的計劃,所以導致了滿盤皆輸。
總之,德國當時和日本的關系是很密切的,但是也是有很多的不可調和的矛盾的。
『陸』 日本為何不與德國夾攻蘇聯,反而招惹美國
日本與德國的關系並不是太過親密,進攻蘇聯並不符合日本人的利益,所以他們不願意和德國人配合,加入當時日本出兵蘇聯,二戰格局真的會因此而改變,但是最後的贏家一定不會是日本,各懷鬼胎的人在一起合作就是這樣,誰也不知道隊友會做出什麼事情。
假如日本人不去打美國,而去打蘇聯,蘇聯很有可能敗亡,但是日本人也會被打的一蹶不振,二戰就成了希特勒一個人的舞台,不過他最終也不會去的勝利,快速擴張只會把自己撐死,有限擴展才是王道。
『柒』 二戰中,德國與日本的矛盾,詳細點,說得好再加分,謝謝!
二戰中,德日兩國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戰區,再加上兩國勢力范圍沒有重疊,很難說兩國有什麼大的矛盾。如果要說的話,個人認為無非是以下兩點:
1,膠東半島問題:一戰中,日本在戰爭末期趁著德國無暇東顧,出兵佔領了膠州灣,而後又以戰勝國的身份簽訂了《凡爾賽合約》。希特勒執政後首先就是要打破凡爾賽合約的枷鎖,所以膠州灣的歸屬問題一定會讓德國人心懷不滿。但一戰戰敗德國丟失的海外殖民地非常多,但二戰開始後,德國對這些遠離本土的殖民地好像毫無興趣,一心發展臨近的版圖,可以說這個問題兩國在結成軸心國時,一定以某種方式達成了和解,因此不會如我們想像的嚴重。
2,對蘇作戰問題:二戰前,日本基本上確立了以東三省和山東為基地,並基本控制了華北和中原地區的戰略態勢,在中國有了穩固的基礎。但在接下來的戰略方向上有了兩種完全不同意見,一派是海軍主張的南下,一派是陸軍主張的北上,同時也是對未來兩個主要戰略對手美國,蘇聯的選擇。現在看來,德國在38~40年間一定是陸軍北上戰略的幕後支持人之一,因為這會大量吸引蘇軍主力到西伯利亞,從而削弱西歐的蘇軍防禦為閃擊蘇聯創造機會,並在兩線作戰中拖垮蘇聯。日軍在國內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突然籌得大量戰爭資金或許就是德國暗中支持的佐證。這也是為什麼北上戰略可以迅速得以實施的原因之一,但迫於蘇聯強大的軍事實力,關東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損失慘重,並收效甚微,碰壁的軍部終於下定決心支持海軍的南進戰略。諾門坎戰役結束後蘇軍主力又迅速回防,剛好趕上了德國對波蘭的閃擊。雖然在二戰期間,關東軍始終在蘇蒙邊境製造摩擦,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相信德國對於這樣一個出兵不出力的盟友頗有微詞,否側以關東軍的數十萬的兵力,可以吸引蘇軍的很大精力,大大緩解德國在蘇聯戰場的壓力。不至於日後兩國都被打入萬丈深淵了。
『捌』 二戰時期德國和日本有啥關系嗎
眾所周知,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的發起國,在很多人認為這兩個國家就是盟友,如果不是怎麼可能一起發動二戰呢?那麼德國和日本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系呢?
其實德國打心眼裡是看不起日本的,日本在二戰中很多裝備技術都是在德國那裡強行要過來的,因為德國認為日本在二戰中還是能起到作用的。了解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日本和德國在二戰中根本沒有聯手過,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日本和德國在二戰中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兩個國家根本沒有共同的利益。很多時候日本做的一些事情讓德國非常頭疼,而德國心中認為只要侵犯到自己的利益就隨便他怎麼作去吧。
後來打死德國也沒有想到,日本會作死偷襲美國。這讓德國對日本的意見更大,最後德國也顧不得日本的生死,不想讓自己在世界上樹敵太多,最後早早的就投降了。現如今這兩個國家基本上沒有任何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