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甜食為什麼對白內障不好
A. 愛吃甜食有什麼壞處嗎
俗話說,「食蔗高年樂,含飴稚子歡」。甜蜜蜜的糖,人人愛吃。吃甜食有補充氣血、解除肌肉緊張和解毒等功能,而且糖果可以豐富人們的生活,點心中適當加些糖可提高食慾。但吃得過多,甚至嗜好成癖,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最近美、英、日等國的科學家檢測發現,各國人口死亡率竟與該國糖的消耗量成正比。世界衛生組織在調查23個國家人口的各種死因後指示,嗜糖比嗜煙更可怕。長期嗜食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壽命要比正常食糖者縮短20年左右。
據英國和加拿大醫學科學家研究證明,老年人的某些癌症竟與多食甜食有著不解之緣。日本學者認為,糖是一種酸性食物,如果大量食用,會使體內酸鹼平衡失調,呈現中性或弱酸性環境,這樣會降低人體免疫力,削弱白細胞抗擊外界病毒進攻的能力,加之鈣量不足,均可成為致癌的誘發因素。
吃糖過多,糖在人體內表現為較強的有機酸,它促使胃酸增多,加重胃病患者的疼痛,造成胃潰瘍等疾病的發生,減低胃腸的蠕動,造成便秘。吃糖過多,在腎臟中產生高濃度的草酸,草酸與鈣產生化學作用,生成草酸鈣沉澱,就是尿道結石和腎結石的成份。據統計,結石患者多愛甜食。
經常吃糖可為口腔的細菌提供生長繁殖的良好條件。這些細菌和殘糖在一起,能使牙齒、牙縫和口腔里的酸性增加。牙齒經常受酸性侵蝕,就容易引起齲齒和口腔潰瘍。
吃糖過多會影響視力。因為糖在體內代謝需要維生素B2參與,而糖本身不含維生素B2,故吃糖過多會造成人體維生素B2缺乏。體內維生素B2缺乏時,可使血液、神經或消化系統的組織內丙酮酸和乳酸等積蓄,從而抑制膽鹼乙醯化酶,阻礙乙醯膽鹼的合成,導致視神經傳導障礙。因此,過量吃糖易發生神經炎,尤其是球後神經炎,使視力下降。此外,糖在體內與鈣發生中和反應,致使體內鈣大量消耗,鈣元素的減少,又使眼球壁失去正常的彈性,眼球易伸長,引起軸性近視。
長期攝入糖量過多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病率的增加。國外有人報告,正常人吃高糖膳食3周,血清中甘油三脂由原來的80 mg,升高到173 mg,增加一倍多。國內調查也有類似情況。由攝入過多糖類而引起的高脂血症,醫學上稱為「糖致高脂血症」。西歐和美國等國的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的發病率之所以高,與他們的高糖高脂飲食有關。
經常過多吃糖能使人發生營養不良和貧血。每1克糖在體內經過氧化可產生16.5千焦耳熱量,所以能代替一部分飯菜,以減少食量。這樣做,身體所需要的總熱量雖然夠了,但身體所需要的其他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纖維素等就不夠了,會引起營養失調,天長日久,就會發生營養不良和貧血。
有些學者認為,吃糖量如果達到總食量的16~18%時,就可使體內鈣質代謝紊亂,妨礙體內的鈣化作用。由於缺鈣而導致骨質疏鬆,所以老年人容易發生骨折。
甜食影響智商。德國法蘭克福的名醫雷爾特博士研究發現,兒童多食糖果和甜食,必然會降低食慾,一日三餐大受影響,結果減少了蛋白質和維生素的吸取量。他說,在兒童時期,腦是身體發育最旺盛的部分。但如果缺少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就會使腦發育遲緩,智商不高。因此,家長不要一味地讓孩子吃糖果,以免影響腦部發育。
糖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食品。那麼究竟每人每天吃多少才合適呢?近年來國內外比較一致的意見是:一般情況下,以每天每公斤體重控制在0.5 g為宜。這樣才有益健康,避免某些疾病。
有的病人不宜吃糖。如風濕病(包括風濕關節炎患者),因為體內鹼性物質貯備少是疼痛原因之一,如果再多吃糖,中和去一些鹼,無形中加重了病情。此外,感冒、肺炎和各種急性感染者也不宜吃糖。齲齒、心血管病、糖尿病人最好是不吃或少吃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白糖也不宜「生吃」。平時吃饅頭、糍粑,不少人喜歡夾或蘸白糖吃,這種生吃白糖的方法很可能對健康不利。因為白糖在生產、包裝、運輸、貯存過程中,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尤其是存放一年以上,顏色變黃後的白糖,極可能有蟎蟲生長。如果吃了這種白糖,就會引起胃腸不適、腹瀉等症狀,甚至因吸收蟎蟲屍體分解物和分泌物過多而引起泌尿系統的無菌性炎症或全身性過敏反應。所以,營養學家們指出,白糖不僅不宜存放過久,更不宜生吃。只有在吃前加熱到70 ℃,時間超過三分鍾,才可殺死蟎蟲,破壞過敏原,免此後患
B. 晚上吃零食對身體真的不好
晚上吃零食不好。
吃零食的兩個原則:
1、選擇合適的時間吃零食
飽餐之後不要再吃零食,特別是晚上。臨睡前吃零食會導致攝入的能量無法通過運動來消耗,增加肥胖的風險;另外,如果吃完零食不刷牙就睡覺,還會腐蝕牙齒,增加齲齒的風險。無論何時吃零食,吃何種零食,都不應吃得過多,且不能替代正餐。
2、最好選擇低熱量、低脂肪、有營養的天然來源食品
酸奶、牛肉乾、豆乾、海苔、紅薯干、干棗以及各種堅果和種仁,如西瓜子、南瓜子、花生、榛子、杏仁、開心果、核桃仁等,都是比較好的餐間零食。
/iknow-pic.cdn.bcebos.com/43a7d933c895d143add20c9a7df082025baf07e6"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43a7d933c895d143add20c9a7df082025baf07e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sports-direct-international.com/img_43a7d933c895d143add20c9a7df082025baf07e6"/>
(2)愛吃甜食為什麼對白內障不好擴展閱讀
吃零食的注意事項:
1、吃零食要注意口腔健康
經常吃含糖零食,特別是黏性甜食,容易形成牙菌斑。牙菌斑中的細菌會逐漸腐蝕牙齒,形成蛀牙。吃甜食次數越多,發生蛀牙的幾率就越大。此外,長期固定用門牙某處嗑瓜子會造成牙齒的過度磨損,形成牙齒缺損,影響牙齒健康。
因此,要注意口腔清潔,養成早晚刷牙、控制吃零食次數、吃零食後漱口和睡前不吃零食的習慣。
2、吃零食的量不能太多,以免影響正餐的食慾和食量;在同類食物中可以選擇能量較低的零食,以免攝入的能量過多。
需要注意的是,堅果好吃但不宜過量。傳統的說法有「冬令進補」,很多人會在冬季買堅果吃,一方面現在天氣逐漸轉冷,食慾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給身體補營養。
參考資料來源:/health.people.com.cn/n1/2018/0520/c14739-30000988.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網-健康吃零食避開這三個時間">人民網-健康吃零食避開這三個時間
參考資料來源:/shipin.people.com.cn/n/2014/1224/c85914-26268054.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網-零食也能很健康什麼時間吃零食最好">人民網-零食也能很健康什麼時間吃零食最好
參考資料來源:/lxjk.people.cn/n1/2019/0122/c404177-30584721.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網-睡前半小時別再吃零食了!零食適量才健康不長胖">人民網-睡前半小時別再吃零食了!零食適量才健康不長胖
C. 揭示糖類 走出誤區
——碳水化合物是糖的多數形式
作者 五盛緣老爹
由於很多人,特別是糖尿病人,一提到「糖」就非常恐懼,所以,為了幫助人們認識糖,走出誤區,有必要對糖類進行全面揭示。
基本概念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體必需營養素中三大產能物質之一,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每兩個氫原子對應一個氧原子,比數與水相同,好像碳和水的化合物,故此得名。2.糖類的概念:低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具有甜味,所以,這些碳水化合物又稱糖類。糖類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及其縮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總稱。3.碳水化合物是糖類的大多數形式,是對糖類狹義的理解。
糖類構成
糖類的分子通式是Cn(H2O)m,然而,符合這一通式的不一定都是糖類,是糖類也不一定都符合這一通式。生物化學家在先前發現某些糖類的分子都可以用通式表示,因其都是碳和水分子的倍數而稱為「碳水化合物」。但後來發現許多糖類分子式並不如此,這樣表示不夠恰當和精準,可是,已經沿用已久,便至今仍然這樣稱呼。
糖類詳解
糖類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根據糖的結構分為單糖、雙糖、低聚糖、多糖四類。
1.單糖。單糖是糖類中結構最簡單,通常條件下不能再被直接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是一種重要的燃料分子,是具有兩個或更多羥基的醛或酮類,是構成各種寡糖和多糖的基本組織單位。①特性。單糖每分子含有3~9個碳原子,含有許多親水基團,易溶於水,不溶於乙醚、丙酮等有機溶劑。②種類:單糖是核酸的結構片段,由三種不同的特徵片段來分類:羥基的位置、分子內的碳原子數以及其手性構型。羰基在碳鏈末端分子的單糖稱為醛糖;羰基在碳鏈中間分子的單糖稱為酮糖。③名稱。單糖根據碳原子層得名,三個碳原子的單糖稱為丙糖;四個稱為丁糖;五個稱為戊糖,以此類推為己糖、庚糖、辛糖和壬糖。④常見單糖。生物體內的單糖有多種,最簡單的是丙糖;戊糖和己糖自然界分布最廣,含量最多,可不經消化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常見戊糖是D-核糖、D-2-脫氧核糖;常見己糖:葡萄糖(醛糖)、果糖(酮糖)、半乳糖、半露糖;己糖例如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是同分異構體。⑤作用。葡萄糖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核糖是RNA的組成物質;脫氧核糖是DNA的組成物質。⑥糖醇。糖醇是單糖的重要衍生物,常見的有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麥芽糖醇等。其中木糖醇是五碳醇,存在於瓜果和蔬菜中,其代謝不受胰島素調節,因而可被糖尿病人接受;麥芽糖醇由麥芽糖氫化製得,常用作功能性甜味劑,用於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患者的食品;糖醇不能被口腔中微生物利用,有防齲齒作用。
2.雙糖(二糖)。兩個連接在一起的單糖組成的糖類稱為雙糖。①構成。由兩個的相同或不同的單糖分子上的羥基脫水生成的糖苷,苷元是另一分子的單糖。②種類。自然界常見的是蔗糖和乳糖,還有麥芽糖、海藻糖、異麥芽糖、纖維二糖、殼二糖等;雙糖還可分類為還原二糖與非還原性二糖;三糖水解後生成三分子的單糖。③存在。蔗糖由葡萄糖與果糖組成,是植物體內存量最豐富、最主要的糖類;乳糖廣泛的存在於天然產物中,如哺乳動物的母乳。④功能。澱粉是儲蓄能量的物質;纖維素是組成細胞壁的物質;糖元是儲能物質;蔗糖和麥芽糖能水解成單糖供能。
3.低聚糖(寡糖)。①構成。低聚糖是由3~9個單糖分子通過糖苷鍵構成的聚合物。③性質。水解後可生成單糖,包括二糖、三糖、四糖等。③種類。根據糖苷鍵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稱,目前已知的重要的幾種有棉子糖、水蘇糖、異麥芽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甘露糖、大豆低聚糖等。
4.多聚糖(多糖)。①構成。多聚糖是由≥10個單糖分子脫水縮合並借糖苷鍵彼此連接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②形式。是以直鏈或支鏈縮合而成的同種單糖或異種單糖。③區別。低聚糖和多糖都是由單糖單元通過糖苷鍵組成的長鏈分子。兩者的區別在於單糖單元在鏈上的數量。④性質:不溶於水、無甜味、無結晶、無還原性,在酶或酸的作用下最後成為單糖。⑤分類:根據人體是否可以利用分為可利用多糖和不可利用多糖。可利用多糖如澱粉、糊精、糖原、幾丁質(殼多糖)。不可利用多糖如膳食纖維中纖維素、半纖維素;根據水解後生成單糖的組成是否相同分為同聚多糖和雜聚多糖。同聚多糖由一種單糖組成,水解後生成同種單糖,如阿拉伯膠、糖原、澱粉、纖維素等。雜聚多糖由多種單糖或其衍生物縮合形成,如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等,水解後生成不同種類的單糖,如粘多糖、半纖維素等。
5.復合糖。①構成復合糖是糖類的還原端和蛋白質或脂質結合的產物,在生物中分布廣泛。②功能。有多種重要功能,細胞的識別、定性以及免疫等無不與之有關。③種類。糖類和蛋白質結合有以蛋白質為主的稱糖蛋白,如血液中的大部分蛋白質;也有以糖為主的,如蛋白聚糖是動物結締組織的重要成分;同脂質結合的,如脂多糖存在於細菌的外膜,成分以多糖為主;糖脂的組成以脂質為主,大多和細胞的膜連系在一起。糖脂可由鞘氨醇,也可由甘油等衍生,但在自然界分布最廣,迄今研究得最多的是鞘糖脂(見鞘脂)。④特性。復合糖不對稱,糖脂和糖蛋白只分布於細胞的外表面。
糖類來源
糖類是廣布自然界中的最豐富的一類重要的有機化合物,通常都由一種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即單糖所構成,主要包括沒甜味的澱粉和有甜味的麥芽糖等。糖類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存在於糧、谷、薯類、豆類和蔬菜水果中。人們獲得糖類主要從食物中獲得,日常食用的蔗糖、糧食和薯類中的澱粉、植物體中的纖維素、人體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屬糖類。植物中最重要的糖是澱粉和纖維素,動物細胞中最重要的多糖是糖原。糖類在植物中約占其干物質的80%,在動物性食品中糖很少,約占其干物質的2%。在食品科學和其他非正式的場合中,碳水化合物通常指富有澱粉(如穀物或麵食)或簡單的糖類的食物(如食糖)。
甜味甜度
人們都喜歡甜味,甜味是與糖聯系著的。蔗糖、葡萄糖、麥芽糖是大家熟悉的糖,不僅味道甜,而且還是供應人體能量的物質。果糖是最甜的糖。果糖、蔗糖與葡萄糖的甜味的比例,根據實驗測定是9:5:4。糖的甜度為果糖175、蔗糖100、葡萄糖 74、麥芽糖32。是不是所有的糖都有甜味呢?不是。例如,牛奶中有4%的乳糖,乳糖是沒有甜味的糖。反過來說,是不是有甜味的都是糖呢?也不能這樣說。例如乙二醇、甘油雖有甜味,但都不是糖。根據糖的化學定義,糖就與甜味沒有必然的聯系了。
糖類功能
糖類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之一 ,在生命活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1.生物能源。生命活動需要能量,糖是一切生命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①人體的燃料是糖,各組織器官都要依靠糖氧化後產生的熱量來維持生命活動。②糖是腦神經系統熱能的唯一來源。③糖是人體三大主要熱能的來源之一,每克葡萄糖在人體內氧化產生約4千卡能量,人體的熱能約占所需總熱能的60~70%是由糖類提供的。④人體進行呼吸、血液循環、肢體及體溫保持等都少不了糖。⑤兒童生長發育,糖更是不可少的營養素。
2.儲存能量。①植物的澱粉和動物的糖原都是能量的儲存形式。人體儲存能量可維持血糖。糖在體內以糖原的形式儲存,當機體需要時,糖原分解,釋放入血,維持正常血糖濃度,供給各個器官。③輔助脂肪氧化。體內脂肪氧化依靠糖供給熱能,如果糖供給不足,脂肪就不能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會產生過多的酸性物質在人體積存起來,造成酸中毒。
3.構成組織。糖是構成人體組織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是構成神經、軟骨、骨骼、眼球角膜、玻璃體的重要成分;由糖和核糖蛋白組成的核糖核酸和脫氧核酸是細胞的重要成分;肝臟、肌肉中含有糖元,血液中含有葡萄糖,體脂的一部分由糖元轉化而來,人體各個組織、器官中無不含有糖的成分。糖也是保護各器官功能,幫助肝臟解毒的重要物質。
4.合成碳源。糖類同其他物質生物合成碳源,如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糖蛋白、與脂肪結合形成糖脂等,具有細胞識別、免疫活性等多種生理活性功能。為蛋白質、核酸、脂類的合成和代謝提供碳骨架。糖分解代謝的中間產物可為體內其他含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如糖在體內可轉變為脂肪酸和甘油,進而合成脂肪;可轉變為某些氨基酸以供機體合成蛋白質所需;可轉變為葡萄糖醛酸,參與機體的生物轉化反應等;因而糖是人體重要的碳源。
5.調節功能。糖對調節人體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①大腦功能正常運轉都要靠糖,血糖過低,會使大腦功能發生阻礙,長期戒糖會導致注意力下降,大腦營養失調。②糖還能保肝解毒,能讓人精神振奮,精力充沛。③是生物體重要的構成物質,或當作動物外骨骼和植物的細胞壁,如甲殼素和纖維素。細胞的骨架。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細胞壁的主要成分。④五碳醛糖的核糖是構成各種輔因子不可或缺的物質(如ATP、FAD和NAD),也是一些遺傳物質分子的骨幹(如RNA)。
6.其他功能
糖類是細胞的構成成分,如細胞壁。糖類是細胞之間相互識別的信息分子的組成成分。細胞識別包括生長、發育、受精、免疫、形態發生、癌變、衰老等。糖類的眾多衍生物同時也與免疫系統、受精、預防疾病、血液凝固和生長等有極大的關聯。如糖蛋白的糖鏈、血型的分類。糖類與遺傳信息的傳遞密切相關,如:DNA、RNA分子都含有糖。糖類是生物體內許多物質的前體,如:氨基酸、核苷酸、脂肪、輔酶等都是通過糖代謝的中間產物轉變而來。細胞間識別和生物分子間的識別。細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鏈參與細胞間的識別。一些細胞的細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鏈,構成細胞的天線,參與細胞通信。紅細胞表面ABO血型決定簇就含有岩藻糖。
食糖製取
糖不僅是一種重要食品,在食品加工中還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烘焙時,麵包散發出的濃郁香味以及金黃誘人的外皮,是因為加熱糖出現了美拉德反應;在製作冰淇淋時,因為糖不會結冰,它與清水混合物就會具有抗結能力,在較低的溫度時依然可以令冰淇淋保持軟滑,並防止儲運過程中品質降低。作為一種甜味物質,人們經常食用的是白糖、紅糖和冰糖等,都是由蔗糖加工製成的。製糖方法並不復雜,把甘蔗或甜菜壓出汁,濾去雜質,再往濾液中加適量的石灰水,中和其中所含的酸,再過濾,除去沉澱,將二氧化碳通入濾液,使石灰水沉澱成碳酸鈣,再重復過濾,所得濾液就是蔗糖的水溶液了。將蔗糖水溶液放在真空器里減壓蒸發、濃縮、冷卻,就有紅棕色略帶粘性的結晶物析出,這就是紅糖。想製造白糖,須將紅糖溶於水,加入適量的骨碳或活性炭,將紅糖水中有色物質吸附,再過濾、加熱、濃縮、冷卻濾液,一種白色晶體——白糖就出現了。白糖比紅糖純,但仍含一些水分,再把白糖加熱至適當溫度除去水分,就得到無色透明的塊狀大晶體——冰糖。可見,冰糖的純度最高,也最甜。說起甜味物質,人們很自然想到糖精。糖精並非「糖之精華」,它不是從糖里提煉出來的,而是以又黑又臭的煤焦油為基本原料製成的。糖精沒有營養價值。少量糖精對人體無害,但食用糖精過量對人體有害。所以糖精可以食用,但最好不用。
糖的吸收
糖類包括蔗糖(紅糖、白糖、砂糖、黃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麥芽糖、澱粉、糊精和糖原棉花糖等。在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體直接吸收,其餘的糖都要在體內轉化為葡萄糖後才能被吸懷利用。
科學吃糖
糖是食物之一,當然可以吃。但糖類是熱值很高的碳水化合物。任何食物都要會吃,吃得合理才能吃出健康。不能只顧一張嘴,不顧身體,香在嘴裡,臭在腹內,吃了生病,得不償失。
1.糖品有害。吃糖要吃天然糖,要少吃人造糖。①世界衛生組織曾對23個國家人口死亡原因作了調查後認為,糖比煙和含酒精的飲料對人體的危害還大。食糖和甜品攝人過多易導致各種疾病 ,如肥胖、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血管硬化症及腦溢血、糖尿病等。②糖屬酸性物質,長期高糖飲食會改變人體血液的酸鹼度,呈酸性體質,減弱白血球對病毒的抵禦能力,進而危害人體健康,壽命縮短20年。因此於1995年提出「全球戒糖」的口號。
2.影響代謝。①吃糖過多會使人產生飽腹感,食慾不佳,影響正常進食,導致營養素的缺乏。②長期嗜好甜食的人使體內環境失調,容易引發多種眼病,如青少年近視、老年性白內障。專家曾對50例白內障患者調查,發現其中有34%的患者有酷愛甜食的習慣,與葡萄糖代謝障礙有關。③影響脂肪消耗,吃糖過多會造成脂肪堆積,出現肥胖。④影響鈣質代謝。學者認為吃糖量如果達到總食量的16-18%就可使體內鈣質代謝紊亂,妨礙鈣化作用。據日本一項調查表明,小兒吃糖過多骨折率有所增加,是造成軟骨症、骨折的重要原因。兒童長期高糖飲食,直接影響兒童骨骼的生長發育,導致佝僂病等,影響小孩長高 。兒童吃糖如果不注意口腔衛生,則為口腔的細菌提供了生長繁殖的條件,容易引起齲齒和口腔潰瘍。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家長不要讓孩子吃太多的甜食。
3.避免誤導。國內外有人拿實驗說事,難免造成一定誤導,如①掌握時機吃糖對人體是有益的,如洗浴和運動時大量出汗和消耗體力,吃糖可更快補充熱量,防止虛脫。②當疲勞飢餓、頭暈惡心時,吃糖可迅速升高血糖,穩定情緒,恢復正常。③每天下午2點吃點巧克力、甜點心或甜飲料時,可使人在學習和工作時精神振奮,精力充沛,減少車禍。④單純性肥胖是由於總熱量的攝入與消耗之間失去平衡所致,不能把肥胖歸結於糖。依據是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對食糖研究的結果認為,食糖除導致齲齒外,引發肥胖和其他疾病是沒有根據的。理由是食糖不是使人發胖的原因;瑞典幾位醫學家的研究更進一步證實,食用糖不會導致人體內形成脂肪層。⑤胖人的食物中脂肪總是比糖多,所以,減肥首先應減少食用脂肪性食物。歐洲營養學家、瑞典的阿斯特魯認為,如果不濫食過多脂肪食物,那就可以安心地提高糖的用量,而不必擔心肥胖。當人體糖分不足會消耗脂肪,所以不建議不合理的節食減肥……。
營養學看法。
1.糖類是生物中的常見能量來源,多種食物皆含有豐富的糖類,包括水果、汽水、麵包、義大利面、豆類、馬鈴薯、米糠、稻米及麥類。人體也可以從蛋白及脂肪獲取能量。腦部及腦神經一般不能燃燒脂肪以獲取能量,但可以使用葡萄糖或酮糖代替。人體能從糖異生過程中,利用特定的氨基酸、甘油三酯中的甘油骨架,或是脂肪酸中的合成某些葡萄糖。需要特別注意:「糖類是生物中的常見能量來源,卻不是人類的必須營養。糖類也不是任何其他分子的必須組成部份,而人體也可以從蛋白及脂肪獲取能量。」這句話不夠精準,值得商榷!
2.生物一般不能利用所有糖類轉換成能量,其中葡萄糖是最普遍的能量來源,尤其是大腦,由於血腦屏障具有低通過性,只能由葡萄糖供能。許多生物都有能力把其他單糖及雙糖代謝成能量,但以葡萄糖為首選,也最易消化。例如在大腸桿菌中,當遇到乳糖,乳糖操縱子會釋出酶,以消化乳糖。但如果乳糖和葡萄糖都存在,乳糖操縱子會受到壓抑的,葡萄糖會首先被消化。
3.多糖也是常見的能量來源,許多生物皆能分解澱粉成葡萄糖,但大部份生物都不能消化纖維素、甲殼素等其他多糖。這些糖只能由某些細菌及原生生物消化。例如,反芻動物和白蟻會利用微生物來處理纖維素。雖然這些復雜的糖不能輕易消化,但它們卻是人類營養的重要部份,稱為食用纖維。他們也可以通過工業手段製成其他類別的糖,如殼聚糖(由甲殼素加工而來)。美國葯物組織建議,每名美國及加拿大人的食物熱量需有45–65%來自糖類,以減低心臟病及肥胖症的風險。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也聯合建議每個國家制定營養指引,訂立每人的總食物能量中的55–75%來自糖類,最多90%直接來自糖份。
五盛緣20170611
D. 吃什麼食物對眼睛好
1,胡蘿卜、菠菜、萵苣葉、韭菜、空心菜(竹葉菜)、豌豆苗、苜蓿、南瓜、番茄、莧菜、枇杷、紫菜、青豆等。
2,動物的肝臟,比如豬肝、羊肝、羊肝的效果是最好的。
拓展資料
1,保護眼睛,除了平時注意勞逸結合、定時做眼保健操外,經常吃些有益於眼睛的食品,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2,缺乏維生素A的時候,眼睛對黑暗環境的適應能力減退,嚴重的時候容易患夜遊症。
3,瘦肉、禽肉、動物內臟、魚蝦、奶類、蛋類、豆類等,裡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蛋白質又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成分,組織的修補更新需要不斷地補充蛋白質,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對眼睛有益。
4,維生素A還可預防和治療乾眼病。為了消除眼睛的疲勞,每天應該攝入足夠的維生素A;
5,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對眼睛也有益,維生素C是組成眼球水晶體的成分之一,如果缺乏維生素C就容易患水晶體渾濁的白內障病;因此,應該在每天的飲食中,注意攝取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比如,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其中尤其以青椒、黃瓜、菜花、小白菜、鮮棗、生梨、桔子等含量最高。
6,豐富的鈣粉對眼睛也是有好處的,鈣具有消除眼睛緊張的作用;如豆類、綠葉蔬菜、蝦皮含鈣量都比較豐富。
7,排骨湯、松魚、糖醋排骨等烹調方法可以增加鈣的含量。
E. 嬰兒常吃甜食有哪些危害會有蛀牙嗎
引言:孩子經常吃甜食危害是非常大的,會導致孩子長蛀牙,因為甜食會促進孩子口腔中細菌大量繁殖,造成牙齒脫鈣出現蛀牙。而且吃過多的糖會導致孩子體內的血糖量升高,降低體液的滲透壓,讓孩子的視覺發育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近視眼。吃過多的甜食會讓孩子出現肥胖會引起糖尿病,而且吃甜食的話會讓孩子引起消化不良,也會挑食偏食,不愛吃正餐很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吃過的甜食還會讓孩子的味覺發生改變,不喜歡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吃過的甜食會影響血管的改變,影響身體的抵抗能力,容易出現炎症過敏等問題。
最後對於小孩子來說都會有愛吃甜食的習慣,那麼家長一定不要縱容孩子這個壞習慣,家長平時還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小故事,讓孩子知道糖果對身體是不好的,這樣是能夠幫助克制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F. 為什麼人類熱衷於甜食,但是吃多了會膩呢
一旦人攝入大量糖分,肝臟就會釋放一種激素來抑制食用甜味食品。
先前的研究表明,當我們吃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時,肝臟會增加FGF21的表達。這種激素的作用之一是前往大腦,阻止我們進食更多含糖食物,以避免更大的新陳代謝壓力,並保護身體免受肥胖和糖尿病等後續疾病的困擾。這項新研究首次詳細闡述了這種激素在大腦中作用位置,及如何調節我們對含糖食物的偏好。
常吃甜食的危害
1、發胖:這是最直觀的。人體所無法消耗的糖分,大多會在人體內轉化為脂肪儲存。人體和動物實驗也顯示,含有大量果糖的果葡糖漿可引起脂肪過量沉澱。除此以外,糖還能通過作用於神經系統,抑制飢餓感的消失,促進我們進食。
2、導致失眠:吃過多的甜食對睡眠會產生不良的影響。研究人員曾對1000例睡眠障礙者進行調查,發現87%以上的病人愛吃甜食。
3、引發糖尿病:甜食對人體的免疫力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甜食吃太猛可能誘發糖尿病也是顯而易見的,糖分攝入過多,血糖濃度提高,就會加重人們體內代謝中胰島的負擔。
G. 吃甜食真的對眼睛不好嗎
是的。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近視和飲食習慣有密切的聯系,如長時間飲食過甜、過精、過軟,都可能增加近視的度數。吃得過甜,會耗費體內很多的維生素B1,導致體內的鈣質下降,使眼球壁的彈力削弱,致使近視眼度數上升或誘發近視。
長時間吃得過精,容易使肌體缺鉻,使晶狀體變凸、屈光度添加,誘發近視;吃得過軟也會影響視力。吃硬質食物過少也是引起青少年近視增加的原因之一。咀嚼被譽為特殊的「眼保健操」。因此,平時應多吃胡蘿卜、黃豆、水果等需要多加咀嚼的硬質食品。
/iknow-pic.cdn.bcebos.com/5bafa40f4bfbfbed77440aa576f0f736aec31fce"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5bafa40f4bfbfbed77440aa576f0f736aec31fc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sports-direct-international.com/img_5bafa40f4bfbfbed77440aa576f0f736aec31fce"/>
(7)愛吃甜食為什麼對白內障不好擴展閱讀:
對眼睛好的食物:
1、含鈣食物:鈣是眼部組織的「保護器」。體內鈣缺少,不僅會形成眼睛視網膜的彈力減退,晶狀體內壓力上升,眼球前後徑拉長,還會使角膜、睫狀肌發作退行性病變,易形成視力減退或近視。含鈣的食物有蝦、海帶、大豆、蔬菜、牛奶、花生、橘、橙和蛋黃等。
2、含鋅的食物:視網膜、頭緒膜中含鋅量最高,牡蠣、牛肉、牛肝、豬肉、蛋類、花生、核桃、土豆、黃瓜、胡蘿卜、西紅柿、蘋果等都含有豐富的鋅。
3、含鉻的食物:鉻與形成視力減退和近視密切相關。因而,應重視調配鉻元素含量高的食物。含鉻較多的食物有牛肉、黑胡椒、糙米、玉米、小米、粗麵粉、紅糖、葡萄汁、食用菌類等。
4、含硒的食物:如人體打針硒或食用含硒多的食物後,能明顯提高視力;含硒多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蛋、魚、貝類、大豆、蘑菇、蘆筍、薺菜、胡蘿卜等;含鋅多的食物有肝、腎、海產品、乳類、谷類、豆類、硬果類等。
5、含維生素A、C的食物:所有的赤色、橙色的蔬果都含有維生素A,特別是胡蘿卜、紅辣椒、橙色和黃色的西紅柿,還有柑桔類生果,如橙子、檸檬、柚子等。
除了維生素A以外,它們還富含視力所需的維生素C。柑桔類水果對上了年歲的人特別有利,因為他們是白內障的高發人群,這種十分危險的眼科疾病致盲率較高,多吃富含維生素A、C的生果能有用防止這種疾病的發作。
H. 多吃甜食有那些害處
一、乳腺癌
女性甜食攝入過多會促進乳腺癌的發展,因為大量的攝入甜食,體內的胰島素分泌就會增加,而早期乳腺癌的發生正需要大量的胰島素,這樣就會促進乳腺癌細胞的生長繁殖。
二、膽結石
女性吃甜食過多還會導致膽結石,因為過量的糖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造成膽汁內膽固醇、膽汁酸代謝失調,容易出現膽結石。
三、陰道炎
女性甜食攝入過多會增加患陰道炎的可能,這是因為糖分攝入過多,會導致血糖和尿糖過高,陰道內的糖原也會增加,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陰道的酸性環境會發生變化,酸度增加,這樣適合酸性環境生長的致病菌趁機大量的繁殖,從而引起陰道炎。
四、易變老
長期過量吃甜食,會使體內環境變成中性或者弱酸性,體內自由基增多,這樣會加速細胞的老化。
五、骨質疏鬆
大量吃糖,還會過多地消耗體內的鈣,造成骨骼脫鈣,導致骨質疏鬆和易發生骨折。由此可見,經常吃甜食對女性的壞處多多,因此女性在日常的飲食中要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富含優質蛋白的奶類、豆類、魚類等。
六、高血壓
攝入過多的糖,可刺激人體內胰島素水平升高,增加血中胰島素,兒茶酚胺分泌,使交感神經活性增高,直接引起血管緊張度增加,這可能成為促成高糖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另外,血中高胰島素水平也會增加腎臟重吸收鈉和水,引起水鈉滯留體內,血容量增加而產生高血壓。
七、缺維生素B
人們攝人糖分後,在體內分解糖產生熱量的同時,其所產生的代謝產物需要維生素B族參與解毒,最後排出體外。長期過量食糖,會使體內維生素B族因消耗過多而缺乏,以致廢物蓄積於人體;同時又使體內的熱能代謝,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代謝以及腦與組織中能量轉化受到負面影響。
可以通過多吃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補充:奶類及其製品、動物肝腎、蛋黃、鱔魚、胡蘿卜、香菇、紫菜、芹菜、橘子、柑、橙等。
八、空腔潰瘍
經常吃糖,容易引起齲齒和口腔潰瘍。可為口腔的細菌提供生長繁殖的良好條件。這些細菌和殘糖在一起,能使牙齒、牙縫和口腔里的酸性增加。牙齒經常受酸性侵蝕,就容易引起齲齒和口腔潰瘍。
九、營養不良
吃糖過多,能使人發生營養不良和貧血。每1克糖在體內經過氧化可產生16.5千焦耳熱量,所以能代替一部分飯菜,以減少食量。這樣做,身體所需要的總熱量雖然夠了,
但身體所需要的其他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纖維素等就不夠了,會引起營養失調,天長日久,就會發生營養不良和貧血。
十、發胖
食糖過多,剩餘部分會轉化為脂肪貯藏起來,造成肥胖,而肥胖又是眾多疾病之源。
/iknow-pic.cdn.bcebos.com/00e93901213fb80e8b61d4a438d12f2eb9389415"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0e93901213fb80e8b61d4a438d12f2eb938941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sports-direct-international.com/img_00e93901213fb80e8b61d4a438d12f2eb9389415"/>
(8)愛吃甜食為什麼對白內障不好擴展閱讀:
女性吃甜食的好處
血壓過低:有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遭遇。接近中午時,突然會覺得頭昏,手腳冰涼,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了。這時有經驗的人會提醒你,去吃點東西最好是甜食,頭昏的情況一般都會好轉。這是因為血壓過低,寒冷時尤其會出現這種現象。
血糖過低:由於過分控製糖分攝取,而出現低血糖導致的休克症狀時,飲糖水或其他甜性飲料,可使患者度過危機。
運動前:人體在運動過程中付出大量體能,而運動前又不宜飽餐,這時,適量吃些甜食可滿足人體運動時所需的能量供應。
頭暈惡心時:這時飲糖分高的水,可提高血糖增強抗病能力。
I. 棒棒糖吃多了會怎樣啊
多吃糖比吸煙危害更大
甜食的存在對於我們始終是一種誘惑。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調查了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於吸煙,長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會使人的壽命明顯縮短,並提出了"戒糖"的口號。但是近年來,中國人對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吃糖的危害還沒有被更多的人認識到。
完全拒絕吃糖是一件困難的事,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該吃多少糖,什麼樣的糖更健康呢?
每天最好不要超過40克
"糖"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糖指各種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甜味的糖和沒有甜味的澱粉;狹義的糖則指精製後的白糖和食品、飲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漿。糖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後者。
幾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漿做成的甜味劑。所以,對於一些喜歡吃甜點、餅干、零食、飲料的孩子和年輕女性來說,每天攝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營養學家們推薦的每日攝入白糖總量大約為30-40克,即不要超過每日攝入總碳水化合物的10%。
30-40克的白糖是什麼概念呢?在人們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醬約含糖15克,1罐可樂約含糖37克,3小塊巧克力約含糖9克,1隻蛋卷冰激凌約含糖10克,幾塊餅干約含糖10克……如果不加註意的話,30-40克糖的數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吃糖過多會導致骨折
精製後的白糖純度非常高,能達到99%以上,這就意味著其中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物質,只有大量能量。吃甜食多了,人就會因攝入能量太多而產生飽腹感,影響對其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食品的攝入。長此以往,會導致營養缺乏、發育障礙、肥胖等疾病。
另一方面,白糖在體內的代謝需要消耗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經常吃糖會造成維生素缺乏、缺鈣、缺鉀等營養問題。日本營養學家認為,兒童吃甜食過多是造成骨折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美國營養學家也指出,愛吃甜食的孩子骨折率較高。
營養調查還發現,盡管吃糖可能並不直接導致糖尿病,但長期大量食用甜食會使胰島素分泌過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引起人體內環境失調,進而促進多種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內障、齲齒、近視、佝僂病的發生。多吃甜食還會使人體血液趨向酸性,不利於血液循環,並減弱免疫系統的防禦功能。
嗜甜與吸毒有同樣的生理反應
貪戀甜食還可能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賴。據研究表明,甜味是人類出生後首先接受和追尋的味道,喜歡吃甜食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
醫學實驗證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含有大量白糖的甜食對大腦的作用和毒品有異曲同工之效。如果讓動物習慣性地攝入甜食,就會刺激它們大腦中類阿片類物質的產生,令它們感到快樂。一旦停止甜食供應,它們就會感到痛苦、煩躁不安、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這種現象與毒品上癮的反應非常類似。
什麼時候該吃糖
大量吃甜食雖然有害,但如果少量並在合適的時候食用,對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好處。比如,血糖濃度降低的時候,少量吃糖可以緊急補充。低血糖患者飢餓時會感到眼前發黑、四肢發軟,最好的辦法就是馬上喝一杯糖水。不好好吃早飯的人,臨近中午時常會感到昏昏沉沉、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維能力下降,這時如果吃點甜食,就能快速恢復大腦功能。
此外,運動醫學研究證實,運動員在劇烈運動前如果補充少量含糖飲料,可以幫助他們提高運動成績;運動之後及時補糖,可以消除疲勞。普通人如果在洗澡前、飢餓時、需要提高注意力時少量吃糖,也有好處。
吃紅糖更健康
吃什麼糖是可以選擇的,如果希望在甜食和健康之間找到平衡,最好吃以下幾種糖:
紅糖。它也叫"黑糖"、"褐糖",含有較多的鐵、鈣、鉀、鎂等礦物質,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有利於人體內酸鹼平衡。中醫認為,紅糖有活血散淤、溫中散寒等作用。但是紅糖性溫,經常上火、口乾舌燥的人應當少吃。
低聚糖。如低聚果糖、低聚乳糖、低聚異麥芽糖等。它們的熱量很低,具有"調整生態平衡"的作用,有的被稱為"雙歧因子",能促進體內有益菌的生長,抑制腸道致病菌和腐敗菌增殖。
糖醇類甜味劑。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麥芽糖醇等,甜度略低於白糖。它們能量低、不會引起齲齒、不升高血糖,屬於健康甜味劑。但每天的食用量最好別超過20克,因為它們會促進腸道蠕動,過量食用能引起輕度腹瀉。
=================================
女性多吃甜食危害大
中老年女笥不宜過多食用甜食,以免使血中葡萄糖濃度過高,引起高脂血症、動脈硬化、肥胖症、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等疾病,從而危及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嗜糖比嗜煙更加可怕。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其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的人縮短10-20年。」
美國科研人員發現,50歲左右的婦女吃甜食過多,會導致膽結石。過量的糖還能自行轉化為脂肪,影響正常的食慾,妨礙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成分的攝入,導致人體肥胖。肥胖並不會使所有的人生長結石,但對中年婦女來說,它卻是招致膽結石的溫床。因此,中老年婦女要少吃甜食。
吃糖過量會引起尿石症,已被實驗所證明。老年人在一次大量吃糖後,尿中含鈣量急劇增加,這期間容易形成尿結石。如果每天臨睡前喝一杯濃糖水,則患尿結石的危險就更大。
多吃甜食還可促發乳腺癌。據研究,長期攝入高糖食物,能使血內胰島素含量經常處於高水平狀態,而早期乳腺癌細胞的生長,正需要大量的胰島素。被乳房大量吸收的胰島素,對乳腺癌細胞的生長繁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長期食糖過量,還會加速細胞的老化,使人體環境適應能力差,頭發變黃變白。糖留在口腔內,細菌就會大量繁殖而形成一些有機酸和酶,直接破壞牙齒,使牙齒脫鈣、腐蝕,形成齲齒。因此中老年女性不宜多吃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