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軸承鋼淬火後硬度不一樣
① 使用GCr4作軸承套圈,用淬火硬度不夠,圈子上各點硬度也偏差很大,請問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GCr4(限制淬透型鋼)GCr4是低淬透性滾動軸承鋼,用體積感尖加熱、表面淬火回火後,具有GCr15全淬透型軸承鋼和低碳合金滲碳鋼的性能。淬火後表面硬度高,表面耐 耐性好,抗疲勞性能好,心部硬度只有35~40HRC,韌性好、抗沖擊。主要用於製造各種尺寸、受載荷不大的滾動軸承套圈及滾子
原因:
1、工件原始組織不均勻;
2、淬火介質問題;
3、噴水孔問題;
4、淬火機床轉速不均勻等;
5、感應圈設計不合格;
② 35鋼淬火後硬度低且硬度不均勻是什麼原因
淬火硬度不均或偏低,跟原材料、原始組織、加熱溫度、保溫時間、零件形狀尺寸、淬火方式、淬火介質、淬火實際冷卻效果等有關,
35鋼經常會出現硬度不均的情況,主要解決辦法常常是用5-10%的NaCl水溶液淬火,淬火時零件不能多,最好在淬火過程加以翻動。
如果需要防止淬裂傾向,可以水淬油冷。
③ 軸承鋼淬火有硬度好的有硬度不好的怎麼辦
硬度不一樣 這個一般出現在 電爐 或者固體 淬火中 目前 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④ 零件真空淬火後,各部位硬度不一致,原因是什麼
硬度不均勻的原因如下
一、回火馬氏體和淬火馬氏體的組織差異:
回火馬氏體的目的是消除殘余奧氏體,其組織為馬氏體組織
淬火馬氏體其組織內有一些殘余奧氏體組織
二、不同回火溫度下的馬氏體組織:
低溫回火(150-250℃) 所得到的組織是回火馬氏體,其性能是:具有高的硬度(HRC58-64)和高的耐磨性,因內應力有所降低,故韌性有所提高.這種回火方法主要用於刃具,量具,拉絲模以及其它要求硬而耐磨的零件.
鋼淬火後的組織是馬氏體及少量殘余奧氏體,它們都是不穩定的組織,都有向穩定的組織(鐵素體和滲碳體兩相混合物)轉變的傾向.但在室溫下,原子活動能力很差,這種轉變速度極慢.隨著回火溫度的升高,原子活動能力加強,組織轉變便以較快的速度進行.由於組織的變化,鋼的性能也發生相應的變化.
按回火溫度的不同,回火時淬火鋼的組織轉變可分為四個階段.
1. 80-200℃馬氏體分解,當鋼加熱到約80℃時,其內部原子活動能力有所增加,馬氏體中的過飽和碳開始逐步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馬氏體中碳的過飽和程度不斷降低,同時,晶格畸變程度也減弱,內應力有所降低.
這種出過飽和程度較低的馬氏體和極細的碳化物所組成的組織,稱為回火馬氏體.
2. 200-300℃殘余奧氏體分解,當鋼加熱溫度超過200℃時,馬氏體繼續分解,同時,殘余奧氏體也開始分解,轉變為下貝氏體或回火馬氏體,到300℃時,殘余奧氏體的分解基本結束.
3. 300-400℃滲碳體的形成,鋼在回火的這一階段,從過飽和固溶體中析出的碳化物轉變為顆粒狀的滲碳體(Fe3C).當溫度達到400℃時,α固溶體中過飽和的碳已基本完全析出,α-Fe晶格恢復正常,由過飽和固溶體轉變為鐵素體.鋼的內應力基本清除.
4. 400℃以上滲碳體的聚集長大,在第三階段結束時,鋼內形成了細粒狀滲碳體均勻分布在鐵素體基體上的兩相混合物,隨著回火溫度的升高,滲碳體顆粒不斷聚集而長大.根據混合物中滲碳體顆粒大小,可將回火組織分為二種:400-500℃內形成的組織,滲碳體顆粒很細小,稱為回火屈氏體.溫度升高到500-600℃時,得到細小的粒狀滲碳體和鐵素體的機械混合物,稱為回火索氏體。
⑤ gcr15淬火硬度厚度為1mm硬度不均勻為何
GCr15是常用的軸承鋼,發生淬火硬度不均勻應當考慮:
升溫是否均勻,升溫後保溫時間是否充足;
淬火時,液體溫度是否均勻,液體量是否充足,工件是否全部沒入淬火液深處;溫度是否冷卻到位;
回火時,液體溫度是否均勻,工件是否全部沒入液體中,保溫時間是否足夠長。
測試硬度時,打點角度是否垂直。
⑥ 45#鋼淬火為什麼硬度不一樣
裝爐量,高低不一.
這不僅與淬火加熱溫度任何材料經過一次具體的淬火處理,其結果,比如硬度,保溫時間,冷卻速度這些基本參數有關,形狀,加熱方式,是正常的,毫不奇怪,都可能五花八門,或略有出入,都有關系.當然還與材料化學成分有關.
標准給出的淬火硬度值,是在通常規范條件下應達到的數值.只要工藝條件相差不大,而且與工件大小.
隨機的一次或幾次處理,淬火硬度不同,冷卻介質,甚至環境因素等等,淬火硬度應當在標准范圍之內
⑦ 軸承鋼淬火後為什麼硬度不一什麼原因引起的
1。
淬火介質的物化特性的均勻性。
2。
淬火面的狀態。
包括面形狀、是否被重疊、蓋覆等。
無論如何,軸承的功能面必須達到硬度要求,如滾道面、滾動體表面。
軸承的非功能面,可以硬度略低,如內外圈面、端面、保持架等。
請勿輕易用硬度儀測量滾道面的硬度,仔細了解硬度計功能,了解是否合適測量非平面。
⑧ 軸承鋼回火第二次為什麼變低了
什麼變低了?你是說回火溫度嗎?第二次回火就證明他要正常使用了,二次回火其實是要達到一個對材料調質的目的。也就是說,讓軸承鋼在使用過程中具有足夠的硬度,又有相當好的韌性。
⑨ 淬火後,鋼的硬度會怎樣
淬火後,鋼的硬度會增強。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剛性、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9)為什麼軸承鋼淬火後硬度不一樣擴展閱讀:
鋼在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時,原有在室溫下的組織將轉變為奧氏體。隨後將鋼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卻,奧氏體即轉變為馬氏體。與鋼中其他組織相比,馬氏體硬度最高。淬火時的快速冷卻會使工件內部產生內應力,當其大到一定程度時工件便會發生扭曲變形甚至開裂。
為此必須選擇合適的冷卻方法。根據冷卻方法,淬火工藝分為單液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和貝氏體等溫淬火4類。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淬火
⑩ 軸承鋼淬火後硬度不足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另外淬火爐溫度過高和淬火油溫度過高兩種情況會不會產生淬火後
軸承鋼油淬後往往發生表面硬度偏低,其原因是因為冷卻途中冷速急劇變化引起的,特別是在蒸汽膜期長,特徵溫度低的油中淬火時更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