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為什麼學了社群還是不好

為什麼學了社群還是不好

發布時間: 2023-02-13 04:02:05

1. 為什麼要做社群,如何定義社群三個要跟三個不要

社群通用的定義:
社群≠微信群,社群是基於價值觀統一的人聚集形成的群體或組織,有共同追求,共同理想,共同目標,共同興趣的人聚集而成的群體。
企業為什麼要做社群?
1、社群是粉絲與產品連接的直接通道,通過運營深度挖掘粉絲的喜好和需求
2、社群營銷能在網路平台上構建人與企業(產品)信任體系,快速建立信任。解決了傳統方式信任難的問題。
3、快速構建私域流量池,社群粉絲等於有效的人脈資源。解決了傳統獲客成本高,粉絲泛的問題。
社群7不得
1、不得學別人家的「社群」
指的是:不能照著別人家的社群然後把別人的社群情況照搬自己將要組建的社群,自己的社群應該按照自己的方法、觀點、目的進行組建。
2、不得建成賣貨、微商群
指的是:往往很多社群都會成變賣貨或者銷售性質的群,特別是一個群內只要存在一個商家,那麼整個群就會變了味,這需要管理人員及核心社群成員的監督。
3、不得無止境的拉人進群
指的是:好多社群主都是無目標性的拉人,是個微信朋友圈的都往群裡面搬,不管阿貓阿狗,進群的人也蒙逼,個人建議進群收一定的費用,讓整個群有質感起來。
4、不得亂花費用投入到社群
指的是:經常看到好多人社群主動不動就在群內送蘋果手機、手錶等產品來活躍社群,其實這並沒什麼卵用,最終結果是拿了手機就跑,後續的事還是這樣,不要盲目的投入過多的資源。
5、不得讓社群成員自生自滅
指的是:社群主經常性的把人加滿後就放羊似的讓社群成員自由活動,這個是最大的禁忌,除非你的社群成員的活躍度已經形成非常強的粘性,如果沒粘性,這個是找死的節奏。
6、不得忽略線下活動
指的是:講道理的話,線下的見面會啊、頒獎會啊、茶會等線下活動是要開展的,這有利於增進社群成員的之間的交流及認知,產生一個交流的橋梁,就像談戀愛,天天在線聊,也不知對方是誰,就知道聊得開心,但這個還是會欠缺的。
7、不得不思考如何盈利
指的是:任何的社群最大的忽略就是這個社群無法產生經濟效益,對沒錯,不敢收費或者不知如何收費,其實各位社群主可以大膽的收費,收費不丟人,當然,前期要提供好的服務、先包裝好的產品內容給到你的成員,成員才會願意資助你,這個跟買東西一樣的,沒給我東西就收我費用,我是傻子嗎?

2. 為什麼要做社群及如何管理好社群

【無戒學堂學員】

《零基礎新媒體寫作指南》讀書筆記07

社群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隨著社交平台的掘起,社群也隨雨後春筍一般蓬勃發展。從最開始的QQ群,到現在的微信群,我想每個人都有被別人拉進群的經歷,如今我們的生活可以說已經離不開社群了。

上班有工作群、跑步有跑步群、購物有購物群、學習有學習群,總之各種各樣的群占據著我們的微信,這么多群,大家有沒有想過,組織者為什麼要建群?在你所參加的社群中,有哪些群是你喜歡呆的,你又默默地退了多少群?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今天來學習本書的第六章,了解下為什麼要做社群?

想要打造個人品牌,需要鏈接鐵桿粉絲,我們需要跟很多人聊天和鏈接,那如何聊天和鏈接更省心省力還有效了,當然是建社群。我們把共同愛好的人放在一個社群里,統一回答他們的問題,這樣不僅節省時間還能讓社群群員找到歸屬感。

比如我們現在的共讀群,大家可以一起讀書,分享讀書感受,每個人讀一本書的收獲都不一樣,這樣通過社群的共讀方式,我們不僅可以在老師的領讀和同伴的陪伴下堅持讀完一本書,還可以同過同伴的分享學習到自己領悟不到的知識。當喜歡讀書的群員喜歡上這種方式後,會邀請他身邊喜歡讀書的人加進來,同時當你的社群影響力擴大以後你還可帶貨、賣產品、賣課等等。

在社群中可以資源整合, 不同的社群成員之間可以技能交換,新媒體時代是流量的時代,你的流量越大,機會就越多。出版社幫你出版作品,不僅看你的全網粉絲,還看你的私域流量,比如說有多少個社群,有多少個微信好友,這些都是你的實力。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流量就是銷量,如果是同樣的作品,出版社必然會選擇那個流量大的作者來幫助他完成出版,因為出版社也要考慮銷量和利潤問題。

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有點明白為什麼我們會被拉進各種購物群,學習群,因為他們需要流量,他們想要擴大自己的圈子。

當我們想要做社群時,我們還要考慮到做社群會遇到的問題。

1、社群活躍度低

在生活中我想我們被拉入最多的應該就是各種購物群了,以我自己為例,我經常會被無緣無故拉到一個群里,然後進去之後根本不知道這個群是做什麼的,進群之後也沒有什麼任務,一般我被拉進去後,看看如果是自己根本不熟悉的人,我一般會馬上就退群了,因為這樣的社群豪無意義, 社群並不是人越多越好,而是認可你社群理念的人越多越好。

比如說我們的寫作群、共讀群,因為在入群前,社群運營人員會告訴我們這個群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加入這個群,同時進群之後會看到群公告,會有自我介紹,會告訴我們在這個群里你會得到什麼價值,這樣的社群不但能讓我們遇到共頻的人,還可以學到知識,一般人加入進去之後就不會退出,慢慢地就成了鐵桿粉絲。

2、要做付費社群還是免費社群?

這個問題在於你對社群的定位以及你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你就是想把你的粉絲聚在一起,來提高自己文章的閱讀量,為以後你的作品出版做准備,那可以選擇做免費社群。如果你的定位是做講師、做課程,那麼可選擇先做免費社群,讓大家了解你,積累了種子用戶之後,再轉化為付費社群。

3、怎樣管理好社群

在社群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有人不認同社群運營理念,社群成員不和、大家只發鏈接沒有互動等等。管理好社群需做到以下幾點

(1) 在社群建立之初就要制定社群規則 ,放入群公告內,讓所有進入社群的人一開始就能了解社群的規則。

(2) 出現分歧,及時私聊溝通了解群員的需求,解決問題。

(3) 做好服務,社群的基礎就是服務 ,只要做好服務,一般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了解到了為什麼要做社群及如何管理好社群,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如何去做,在考慮要做社群前,我們一定要想明白你做社群的目的和你的社群方向,你做的社群能給別人帶來什麼價值,你是否有足夠的精力去管理,是否有團隊幫你管理。我們都知道要管理一個社群是需要花很多精力的,你需要關注到每一個來到這個社群的人,同時需要不定期策劃活動提高社群的活躍度,所以在我們沒有想好如何做時,建立先不要做。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你是否有過做社群的經歷,你在做社群時或者在加入別人社群時有些什麼好的經歷或者不好的體驗,歡迎在評論區發言討論,同樣的如果我的分享能給你帶來一點啟發,也期待你的點贊鼓勵!你的鼓勵將是我前進的動力!

3. 在社群中學習的這一年,能夠得到哪些體會

社群文化的普及,讓我們可以更容易地獲得新鮮的資訊,更容易接觸到天南地北的朋友。我也在社群中學會了不少知識。

不管是收費的還是免費的社群,我們在入群之前必定都有帶有著某種目標,可能是為了學知識,可能是為了漲見識,也可能是為了交朋友。

當然,我這里所說的不包括單純為了發廣告而進入某些群的。

通過總結,我覺得在社群中學習給我帶來了以下幾點收獲:

1、要深度參與其中,才能真正有所收獲

參與感就是這樣一種神奇的東西,當你參與其中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找到了歸屬的感覺,反之則有種看別人狂歡的感覺。很多人說想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想加強自身的影響力。

其實在社群中亮出自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當你為大家提供了價值,或者活躍了氣氛的時候,大家自然而然也就記住了你。

只要想想父母的朋友圈,就可以很清楚地想明白這個問題了。那些被瘋轉的雞湯、養生、假新聞,就是因為在他們那個圈子裡,以為那就是真實的。

6、了解自己的精力,一切量力而行

現在各種學習群、訓練營數不勝數,很多愛學習的小夥伴會像趕場一樣穿梭在不同的群當中。可是由於自己的精力有限,最後導致每個群學習的質量都不太高。就算是爬樓都覺得是一件累人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根據自己的精力,量力而行。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同一時間不要參與太多有任務要求的群。

說到底,其實社群是我們學習的一種方式,我們應該在建立了自身的學習目標以後,有選擇地去加入一些社群。如果你已經覺得社群信息成了你生活的負擔,那不妨適當地做一下精簡。

只選擇那些真正重要,並可以讓自己持續成長的社群。合理利用社群的資源,也可以作為我們成長路上一筆不錯的財富。

追求高效生活,專注個人成長,更多內容歡迎訪問公眾號【歐陽芊雙】ID:qianshuang2016

4. 線上社群學習真的有用嗎

線上社群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短期內通過自律和他律來實現督促作用,可以幫助我們感受群體學習的力量。

不過要說社群學習有沒有用這個還是要看個人的努力程度,並不是說你加入了一個社群,自動就獲得了學習的能力。要想讓社群學習真正有用,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在加入之前就明確這是你的剛需

你都不給別人聊天的機會,讓別人怎麼認識你呢?所以,融入到社群當中,在學習的同時,結識一群志氣相投的小夥伴也是很有收獲的事情。

當然,如果你加入了一個社群,不冒泡,不參與,甚至都不看群信息,那註定是不會有任何作用的。

我是歐陽芊雙,專注於個人成長與效率提升,更多內容歡迎訪問公眾號【歐陽芊雙】ID:qianshuang2016

5. 為什麼你的社群不賺錢

我參與過很多付費社群,另外也建立了自己的付費社群。我覺得如果一個社群不賺錢,可能會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有的社群運營不錯,群成員都感覺到很有價值,然而還是沒有賺錢。因為這些運營者不知道社群有哪些變現方式。除了常見的收取會員費外,我們可以提供咨詢服務,中介服務,或者賣相關聯的產品,充分熟悉社群成員的需求,那麼賺錢的門道自然就多了。

因此如果你的社群不賺錢,那麼你可以從以上三個方面來思考,看看是什麼原因。當然如果一個社群想要賺錢,一定要提供真正的價值,這樣大家才會覺得付費是值得的。

6. 有個學習的社群,現在管理困難,怎麼才能更好管理

如何玩轉學習型社群?


社群這一概念最近兩年較為火爆,在移動互聯網中大家耳能詳熟、盡人皆知的「羅輯思維」就是一個學習型社群,什麼研習社等類似於這樣的社群太多了。關於社群的構建是否成功,在筆者看來少不三點核心思想:

1、社群創建者個人品牌的影響力是否足夠大。

2、社群創建者或社群管理者能否持續為群成員提供價值原創內容,能否持續為群成員解決問題。

3、社群是否能持續保持一定的活躍性,是否能構建一個良好的社群激勵制度。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玩轉學習型社群的九大方法:

本文只針對線上社群運營進行討論,不討論線下操盤細節。下面我將9方面跟大傢具體的討論我設計的線上學習型社群體系以及操作步驟。

1、如何迅速讓大家互相熟悉,降低溝通成本

在入群的時候,需要每個人填寫詳細的個人信息。個人信息的主要內容包括:

職位、行業、個人發展路徑;

個人擅長領域(渠道資源整合、策劃、文案、交互設計、思維能力等);

個人訴求(跨界信息、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大家關注的熱點、產品運營的技術問題、理念指導、求職、招聘等);

個人愛好(便於線下活動的開展),這塊還有很多細節可以闡述。

這一步其實很多群主可能在做,信息也不算詳細。但是基本上所有的群主都沒有將這些信息共享,而只是占為己有。我認為,在社群運營初期,這些信息必須得共享,讓大家彼此都能夠產生了解,便於立馬找到合適的人去解決問題。

具體共享的方式就是:種子用戶階段,信息完全共享,後期隨著群規模的擴大,可以把姓名和公司給略去,由群主保管。這樣的好處就是即使把這個名單給泄露出去,也不會造成人員流失,也不會造成大家的隱私泄露,而且反而更容易吸引別人加入。

2、如何激勵內容分享者

社群的文化就是人人都是人人的老師,大家遇到問題很多時候可以相互解決而不僅僅依賴大咖。那當一個人拋出一個問題的時候別人為什麼要來解決你這個問題,別人為什麼要主動分享,僅僅靠奉獻的精神、虛榮心是不持久的,所以要設立一個激勵制度。

對於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及分享者每周評選一次最佳分享的前幾名,給予物質以及精神激勵。物質激勵分為兩種:群成員自發打賞,群基金固定打賞。群內需要養成為知識付費的文化理念,願意分享高質量內容的人值得給他獎勵。(具體的排名方案就不詳述)

群基金怎麼來?當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比如在入群的時候每個人收200作為入群門檻,500個人就是10萬元,這10萬元就用做社群基金,分為52周花完,每周的獎勵額度就是近2000,這獎勵額度足夠刺激大家的參與慾望。物質獎勵是基礎,精神獎勵以及其他附加價值獎勵另說。不過始終要記住,物質激勵永遠只是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

3、如何激勵社群組織者

一個裡面再多大牛如果社群不能運作起來,那也沒有任何的意義,所以群運營組織者至關重要。一般的社群都是群主來組織,或者招募一些全職人員管理,甚至是義工。這種方式對於社群的持續不具有持續性,社群運營本身就是一個高技術的活兒。社群的運營者本身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但是群成員都是有工作的人,所以要給社群運營著足夠的物質以及精神激勵,社群的運營不能總指望大家抱著奉獻精神。

我所設想的制度就是,錢永遠都是最簡單粗暴搞笑的方式,這個錢不需要由群主出。直接採用眾籌供養群管的方式。高福利意味著高稅收,共享經濟又不是代表著免費,不是靠的犧牲和奉獻。500人的社群每人每個月繳納10元社群運營費,那麼一年總共就有6萬的社群運營管理費,這費用足夠養活一個全職員工。

群管採取輪值制度,想參與的可以直接報名,按報名先後順序進行輪值。6萬元按周結算,每周就是1100多元,這金額足夠刺激一個人把事情給做好,而且對於大家的代價又不算太大。

群管工作職責:群管要負責從開始的需求整理,根據群友資料庫找到合適的人進行溝通,在不影響對方的情況下促使對方給出解決方案,並且要將解決方案具體化,有深度。

然後在每周一次問題解答的時候,做好活動預熱,讓大家踴躍參與。最後將產生的內容去除無效信息整理成標准化文件給全員共享,節省大家的時間,提高大家價值獲取的效率。

群管的KPI:必須得給群管設置KPI,KPI主要指標就是參與回答的人數,以及內容質量,在這種激勵制度下足夠讓群管把這個事情做好。

4、如何提高群員質量,不斷吸引優秀的人

社群的核心價值還是在於群友的質量,以及他們的分享主動積極性。社群初期門檻就只是收費。後期就需要不斷的招募高質量的人,那如何招募高質量的人呢?我們就得給這些人提供兩個入群方式,這里我要提到的一個數字是52。

比如入群費用是200元,那麼當群人數到了52個的時候,周獎勵金額就是200元了。這個時候我們搜集群內一些問題讓其他圈子的人參與答題,並且告訴對方,你可以隨便挑一個問題參與解決,如果解決了問題並且獲得最佳方案,你就得到入群的獎勵。如果他不是最佳方案,那麼可以告訴他,入群的門檻是200元,你可以一起參與學習交流。

牛人喜歡跟高手切磋,如果他獲得最佳解答,那麼對於群友而言這也是巨大的福利,所獲得獎勵正好沖抵入群費用。如果沒有獲得最佳方案,那麼他因為社群裡面的牛人而認可社群的價值,最終可能會選擇加入。(我瞎歪歪的,我又不是牛人)

5、作為一個菜鳥發起者如何迅速擴展群規模

靠制度以及自己苦心經營決定著社群是否優秀,但是只有大咖才能讓這個社群變得卓越。因為大咖可以一呼百應,而屌絲只能一個個慢慢去說服。而且社群到了後期,因為大咖處於主導地位,作為一個靈魂人物可以鎮得住場子,提高大家的凝聚力。

所以在初期階段先尋找第一批種子用戶,驗證模式的可行性,然後努力去說服大咖讓他參與主導。菜鳥是很難扛此大旗的,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量力而行。哪怕為別人做嫁衣對自己的反而是最有力的,而且本身也不存在這個問題,社群本身就應該是分享而不是佔有。

想擴展群規模還需要讓所有人都能夠主動推薦吸引別人加入。人人都喊著要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但是市面上基本上所有的社群本質上還是在為自己服務的。人都是自私的,你在為自己服務那又如何激發所有人建設社群的積極性呢。具體如何調動所有人推廣的積極性我這次就不說了,想了解的可以私聊。

6、社群價值延伸

在社群運營成功之後,可以產生很多附加價值。對於那些回答問題積極主動的人,獲獎的讓你,需要做好信息記錄,建立人才儲備庫。可以給他們提供資源對接的服務,反正他們需要什麼就盡量滿足他們。這也是這樣的社群必須由大咖主導的意義所在。

所有人在裡面的作答可以整理成檔案,這樣的檔案對於人才招聘意義重大,傳統的簡歷式招聘方式如果配上這些檔案,將會幫助企業更好的招聘合適的人才。

社群內的原創內容最後可以整理出書,拔高社群的高度,在每個章節標注內容的創造者,給內容創造者名和利。

7、建立高效的溝通制度

問題發起者需要將自己的訴求,背景詳細信息寫在word上提前幾天仍群裡面,讓大家有充分時間思考。形式不限,最重要的就是把問題闡述清楚。

解答問題的人把解答的方法以及思路詳細的寫在word上,放在群里。然後由群管進行統一整理協調。大家可以針對這些比較完整的問題以及方案展開討論,防止話題偏題,提高溝通效率。在話題討論結束之後,群管負責再將整個的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提煉整理,最後跟大家進行共享。防止大家為了看信息要不斷的進行爬樓,浪費大量的時間。

套路只是為了溝通更加方便,千萬不能變成教條的制度,一切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溝通效率,創造價值為根本目的。

8、在社群內各方價值閉環:

大咖:

吸粉吸粉再吸粉

提高自己分析的留存度以及粘性

強化自己對於互聯網行業的洞察能力

吸取一些優秀的idea

去發現目前大家最普遍的問題,尋找最接地氣的研究方向

尋找優秀的員工

尋找優秀的項目進行投資,或者投資對接

通過解答可以看到自己的方案的操作反饋,不斷檢驗自己的理論

可以針對大家普遍的問題,定製化一些培訓活動

(上面都是我歪歪的,我又不是大咖,我怎麼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參與分享者:

物質激勵

形象以及能力的展示,得到大家認可,塑造個人魅力

潛在的商業合作機會

提出問題者:

解決自己實際的問題

找到自己需要的牛人資源

默默無聞的人:

圍觀別人優秀的idea自己跟著成長

獲得牛人資源

群管理員:

物質激勵

組織管理能力的提升

圍觀別人優秀的idea自己跟著成長

做一個事情得徹徹底底的想清楚社群裡面所有人的價值訴求,不要總搞一些你以為的價值去糊弄人家,不要去浪費別人的時間,人都是聰明自私的。

9、我所設計的社群體系優勢

線下隨便參加一個活動可能就要一兩百,但是我們只要出200就可以享受全年的優質內容。一年有52周,我們每周都可以看到很多牛逼的方案,並且自己的問題還可以得到解決,各方價值訴求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滿足。

由於給社群運營者足夠的激勵,所以在流程上可以極大的提高所有人的溝通效率,問題解決的效率。這點對於大咖來尤其重要。

市面上學習型社群亂收費,動輒好幾千,收的錢完全占為己有,並且也提供不了實質的幫助。我想說,你們怎麼好意思,這是在透支自己的品牌哎,以前的成績也不能一直拿來當飯吃啊。而我設計的收費制度最終完全回到群員,給創造價值的人應有的鼓勵。

那有人會問,別人做不好,你憑什麼能做好呢?我只想說,這就是我要做這個事情的理由。網紅大咖寧有種乎?大咖之所以能成為大咖,就是因為在他默默無聞的時候做成了一般人搞不定的事情。

我不敢保證我一定成功,但是我會竭盡全力。做這個事情的理由就是我堅信,運營好社群就是一個創造價值的事情,有價值的事情就值得去做。

我們可以像一枚堅硬的種子一樣,一輩子活在那個殼里,沒有風險。但是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我們是一棵什麼樣的植物,能夠開出什麼樣的花。而如果我們能夠勇敢的面對自己的理想,開出自己的花朵,我們便能綻放自己的芬芳。

7. 2020-10-19 我為什麼暫時放棄做社群

標題一出,難免又要被噴,首先,這不是個人吐槽,講的是我個人項目選擇的一些邏輯推理,沒半點貶低或者鼓吹的意味;其次,成功的經驗多見,失敗的教訓少有,每天爬樓混群塞了滿腦子干貨,依然做不好淘客,或許,換換空氣,聽聽不同的聲音,反倒能讓自己的認知體系更健全,分析問題更理性。

建議人群:准備或正在從事社群淘客的初級玩家,大佬就不必浪費時間了

註:本文所講社群淘客,特指微信社群精細化發單淘客,用以區分代理、返利、qq群、內容淘客等

下面分三部分依次講述:1,為什麼做;2,為什麼放棄;3,接下來怎麼走。

一、首先說,我為什麼決定做社群。

第一,簡單,易上手,易復制。(實操性)

第二,無風險,能做大,可持續。(安全性、積累性、規模性)

第三,接觸終端,私域變現。(利潤最大化,多元變現)

相信大家能列出很多,並且不同人,不同階段,選擇的理由也不盡相同。相比傳統行業,它的簡單,投產高,回本快,它的低風險,它的教育成本,它的穩,它的一切,這是幾百萬活躍淘客選擇它的理由,不再贅述。

二、重點講第二部分,我為什麼決定暫時放棄做社群。

我相信,這世界上賺錢的項目有很多,如果非要較真,沒有什麼是你不能做的。拿我自己來說,當過醫生,做過直銷,跑過業務,做過家政,下過工地,干過保潔,做過理財,玩過投資,2016年進入互聯網,做過社群,開過店群,搞過培訓,賣過軟體,招過代理,最後重又回歸到直營,而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是當個坐家,坐在家裡那種。

如果你認為我是那種見異思遷,淺嘗輒止,沒被傳統行業折磨過,內心浮躁不懂吃苦,我也沒話可說,說幾個數字吧,學醫五年醫院幹了不到一年,醫學和營養的書,我卻看了十年,現在抽空還在學,一個淘客爬樓累吐血還有心思半夜看醫學書聽營養課不可謂不努力;直銷我大致跨越了十年,08年入行,18年才把最後一批貨清理完畢,一年虧損幾十萬,不賺錢還虧錢的日子我堅持了十年,前五年時間,365天300場聚會,幾乎每會必到,風雨無阻(每周一三五晚線下例會,二四六晚家庭聚會,每次2-3小時,每月幾次外出大會)現在家裡依舊不換牌子,不愛聽別人說它不好,不可謂不執著;做金融,一個月開6家分公司,每天跑三四個縣喝兩三頓酒,拿命換錢拿錢買命,不可謂不拚命;玩投資,跟著一群老玩家天天考察,一個月賠光幾百萬,不是要債就是在要債的路上,手裡一堆過期的合約恨不能燒了,不可謂沒教訓;做店群,拉網線,開公司,賣軟體,做測試,搞貼牌,做APP,搞地推,拿總代,不可謂沒執行-----做花生,三年不賺錢還在傻堅持,靠沒了用戶,靠走了代理,回憶是一種說不出的痛,青春倉促,哪一步不用心,哪一步不是想做大,但只有錯過足夠多,痛到足夠爽,才會更加在意失敗的教訓,而非迷戀成功的經驗。

扯回來,說這段只想告訴大家,我並非紙上談兵,純粹臆想,就某一部分淘客,某一階段來說,社群慎入!

1,尤其是新入行小白;

2,代理或返利模式轉型、沒團隊、資金預算薄弱的個人淘客;

3,聯盟傭金較低(5萬以內為參考),或缺乏其他躺賺收入來源的小淘客准備社群放大的;

4,其他准備入行社群淘客,但缺乏以下部分或全部因素的:

低成本流量獲取能力、靠譜的流量采買渠道、一定的資金實力、社群運營轉化能力、選品能力、招商免單肉單資源、必要的同行抵制策略如返利、代理等粉絲承接措施、以及多元變現能力等。

5,想賺快錢但不願、無法批量較大規模復投的非實力玩家,一個是心態問題,一個是能力問題。

首先明白一個概念,商業的本質是一門技術,和所有技術一樣,它的底層邏輯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基本模塊組成,比如學開車,由4個科目幾十個具體動作步驟上百個認知點所組成,直線、倒庫、坡起、加減檔、掉頭轉彎,由淺入深最後上路還要有觀察期;比如武術,再牛逼的武功最終都被拆解為幾個簡單樸素的步驟,拳法、掌法、腳法、走位、發力等等;學唱歌也是啊,樂譜、發聲、高低音、轉音、節奏等等。同理,做淘客也有它的底層邏輯,也就是大家天天念叨的流量、轉化、選品、運營、首單、裂變、復購、留存等等,這些基本要素功構成了區分高手小白的核心所在。

那麼我們一一拆解來說:

1,流量

這里分為三個能力,

第一,有錢任性型,買就完了。買買買,變現變現變現,只要不賠就是賺,計算好投產周期,持續復投,這時社群就變成了投資標的物,成了資產,運作好遠超絕大多數理財產品。圈內很多鮮為人知的隱形大佬,都是通過這招快速上位、進入快車道。

第二,技術大牛型,獨家引流,自產自銷。笑看low逼們為流量發愁,人家流量多到消化不了,多到往出賣。相對於第一種,反正流量成本接近於零,後端隨便懟,暴力發單見錢就完了,誰有功夫跟你精細化聊天扯家常。

第三,裂變狂魔型,給我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我真見過這種牛逼的,不買粉,不會引流,靠自己親戚朋友閨蜜,硬生生裂變幾十幾百個群。她們深得裂變精髓,即:用戶的背後都是用戶。尤其代理制,核心無外乎一句話,用戶中尋找代理,代理背後挖掘用戶,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好了,對比一下自己,屬於以上哪一類?沒流量就沒一切,這是做互聯網繞不過的坎,說的絕對點,流量牛逼,一切都不是問題,流量不行,一切都是問題。拿我自己來說,加了很多大佬採集群,產品選出花,群里聊出屎,還是不會出單,因為就那仨瓜倆棗,沒意義,大佬為了增加1%產出可以反復測試,因為體量足夠大,1%的增量比你存量都多,所以認清自己最重要。

2,選品

過了流量關,就是選品了,流量達到一定規模之前,選品是無感的,這也是我目前的狀態——選品沒用。但只要你是大佬,你做付費流量,選品就顯得格外重要。每一個廣告位都是錢,都不敢亂來。你可能會說,不就是那幾個參數嗎,銷量,評價,動態評分,店鋪等級等等等等,但是當你用盡吃奶力氣選了一下午,期待打開聯盟後台,看見爆單出現那一刻,發現現實竟是那麼的現實,你忽然方寸大亂,我擦,好像沒那麼簡單啊!

對呀,如果那麼簡單,那些微商賣貨的就不會一再換產品了,產品是商業的核心,關於選品,連篇累牘的著作,你憑直覺就能搞定,你可以去應聘產品經理了。我記得哪位大佬,說他們公司記錄了近幾年淘客熱推的所有爆款單品,按品類、品牌、歷史價格、傭金、出單量等多維度匯集成冊,要求選品部門爛熟於心,一旦看到群里某個商品,能夠快速知道值不值得推,是不是最低價,同類替代商品有哪幾款,傭金如何,故而快速做出決策。如果你是個人淘客,或者新成立、新轉型公司,你可能聽都沒聽過,根本理解不了人家爆單背後的邏輯在哪裡,人家跟哪幾個招商大佬打的火熱,人家的免單都是怎麼來的 ,成本多少,你都能免費進的採集群,你覺得你是佔了大便宜,還是充當了免費的渠道商?

是啊,很多招商都自己做社群了,肉單越來越少了,我記得驗貨剛出來的時候,羽絨服都是白送你,附帶多少驗貨名額,現在,0.1的免單只剩手機支架,還有幾片不知名的面膜了

行家出手,又准又狠!

菜鳥狂點,白費子彈,甚至沒子彈。

3,運營

在接觸某大佬之前,我始終不懂啥叫運營。直到我看了一些表格,那些縝密的數據,精確的分工,嚴格的執行制度,讓我淘客這么幾年來,頭一次有了老闆的視角,沒錯,是老闆的視角,整體、宏觀的看待我經營的社群。就好像,你練了很久的馬步,終於看到一套完整的拳法,將那些細碎的步驟串聯成一套變現的方案,你所有的努力都圍繞於此,最後看見水從管道里緩緩流出,一套完整的賺錢術呈現眼前,精準而完美。

但是就像你即使學會了科目三,一旦上路還是會錯漏百出,運營就是新手上路,操控十個一百個社群,就像駕馭一輛汽車,即使你掌握了一切技能,說起來頭頭是道,還是要經過很長的磨合期,才能達到人車合一,駕輕就熟的境界,中間出現掉檔、熄火、掉粉、死群的幾率依然很大。更何況,有多少淘客是經過系統的科目一到科目四的訓練,經過引流、選品、文案、運營、轉化、裂變、留存這些基本步驟的訓練,才開始經營社群的?

不要覺得我小題大做,成為高手的路上,這是必須,落下的課,遲早要補!不是主動補,就是產出上給你找回來。

當然,所有步驟是相互作用的,流量足,選品好,就能降低運營的壓力;選品運營到位,也能提高流量的利用效率。但往往,新人這也缺,那也缺。如果你做返利,做好流量基本就夠了,選品涉及不到,運營也要輕得多,把號管理好就行了。如果你做代理模式,只需做好代理的教育培訓,實際上也是運營的一種,其他的相對來說,都可以通過代理自裂變和自購來完成。做社群,你必須是全能型選手才可以。這是我的淺顯認知。

4,裂變

其實每一個板塊都可以單獨寫一篇文章,細分因素都有很多,裂變也不例外。我在2016年隨便拉個寶媽群,二三十人,兩天裂變兩個精準滿群,下單率一半以上,拉30人也才給個三四十的禮品,羊毛及同行搗亂的幾乎沒有,很純很美好。時間到了2020年,五年時間,行業亂的不成樣子,說實話,如果我是小白,每天看大佬們討論F號、討論進粉成本、討論炸群偷人死群,我都不想做了,當然每個行業都有問題,但也反映了淘客當前的現狀,能賺錢的,要麼是以前打下的江山,要麼你有過人之處,絕不會是普通人普通方法。

就拿當下火熱的免單群裂變,200人群,免單+禮物能裂變滿群的,算是好的了,花了錢,不滿群是正常,差一些的甚至掉到百人群也不是沒有。裂變本是為了降低流量成本,但是很多做著做著,算上時間、人工成本,還不如直接買來的劃算。

5,留存

最後再說個留存吧,決定留存的,我認為一個是服務,一個是價值。二者共同構成了品牌。存量時代,未來能夠留住用戶的,一定是靠品牌,也就是用戶在眾多的社群當中,能最終記住誰。對你的印象,決定了你的存活周期。而品牌背後,靠的是實力。

牛逼的品牌,意味著超越服務的服務,超越價值的價值。

目前來看整個行業,社群主要還是散戶為主,類似國內的股市,品牌集中度較低,大量僵屍社群的唯一作用是做流量分發,同質化嚴重,不是我抄你,你就是你抄我,或者我們一起抄別人。

超越服務的服務,一方面,要回歸導購,即「買什麼」的問題,光這裡面,就能衍生出很多問題,比如,宣導方式,是堆產品,還是精推驗貨,還是集合頁,還是驗貨打卡,讓用戶參與進來,又或者引入直播等新的方式;另一方面,為什麼從你這買,即用戶體驗。可以想像你就是一家商場,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讓人產生「這里沒假貨」「這里都是品牌」「這里可以三包」「這里的小姐姐說話好聽」等等,諸如此類的服務。我聽很多淘客講,我們只是優惠券的搬運工,任何售後問題找賣家,這就好比你是商場,你說出了問題找廠家,別找我,有小票也沒用,一樣道理。只要你有了分潤,就有了相應的責任,這是小淘客目前普遍做不到的。

超越價值的價值,除了買買買,這群人還有沒有其他需求,比如歸屬感,成就感,社交的需求,商業合作的需求,等等,比如我以前的社群,就試著講一些健康養生,以及孩子教育的話題,其實很多用戶是喜歡的,但這只還是1.0版本,能不能去中心化,從用戶中篩選出某一領域的意見領袖,讓用戶產生互動,這都是超越價值的價值,是維系社群長久留存的必要方式。

我有時去看打球,就在想,何為圈子,何為社群,球友之間,場上是隊友,場下是朋友。買家其實也是擁有共同興趣的一群人,彼此隔離就不能稱之為社群,死群是遲早的。

好了,其他版塊不再啰嗦,我來總結一下,我為什麼決定暫時放棄社群自營:

首先,卡在流量。流量成本上升,我一沒錢二沒引流技術三不擅長裂變,確切的說,要麼買粉,加上紅包免單成本,一個粉絲搞不好十來塊成本,要求有強大的後端變現能力才可以,按目前新手普遍情況,2毛單產算不錯了吧,那還需要將近兩個月,加上淘客本身回款周期,將近三個月的時間你是否願意等。關鍵是,就算你三個月過去,本錢回來了,社群是否還能保持活躍,就未必了,大概率是錢也回來了,群也死的差不多了,練就了一身的本事,發現賺錢的不是你,是誰自己想;那麼自己引流吧,說的簡單,哪怕學習一門技術付出的時間精力,都未必是你能耗的起的,還不要說引流需要的種種門檻,你是否有人帶,你要准備的資源,你的方法能玩多久等等;還是裂變吧,就又回到開始那個怪圈,當你發現一切沒你想的那麼容易的時候,很容易這山望著那山高,幾個月過去,結果無情的證明,你還是沒流量,你還是做不起來。

其次,卡在選品。

我還是知道自己啥水平,我看上的東西,小姐姐們基本不買,我本身就不是一個愛買東西的人啊,所謂人群畫像,精準選品,呵呵,當你還沒有一支牛逼的團隊,你就知道,選品這件事,純粹就是自己騙自己,尤其當你流量又不行,你連選品的心思都沒有,更別提僱人。

第三,卡在運營轉化。

好吧,就算你流量產品都沒問題,也不代表就會出單,就會持續的出單。前面說了,就算你學會了開車,不代表就能上高速,就能參加比賽了。看看那些運營高手,那些數據表格,如果你看著都暈,那跟我一樣,估計很難在精細化的路上走的太遠。當然了,個人操作幾個群十幾個群,過個小日子是最美的,別談放大,放大的兩個前提,要麼公司團隊,要麼忽略精細化。

第四,卡在復購留存。

用戶都是追著品牌走,誰的實力大就跟誰,沒實力,做個小IP也行,關鍵還想做大,想做大和品牌化,中間隔著十萬八千里,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連最基本的文案格式統一都做不到,做個海報還要去淘寶,沒情懷,沒逼格,沒服務,沒分工,更顧不上創新,唯一的價值就是搬磚,強奸用戶時間,多傻的用戶才會一直在這樣的群里廝守終生?每天三五個免單又怎樣,每天只發一個品又怎樣,用戶要的從來不是圖那幾個可有可無的免單,況且你也知道,你也發不了太多,發不了太久,發不了太好,誰都不傻。

第五第六就不寫了,其實就是哪都卡,哪哪都卡。

這是我個人的情況,不代表任何人,如果覺得說的就是自己,那麼就該慎重一些了。種地都有可能賠錢,何況淘客。最主要的,做淘客這么久,我發現幾個突出的問題,一個是忽視健康,久坐、熬夜、用眼過度、長期輻射、長期低頭等等,當然這是互聯網人通病,淘客好像更甚;再一個,忽略家庭,滿腦子流量,發單,男的忘了回家,女的忘了帶娃,哈哈,好像做淘客初衷就是為了能顧家,做著做著就忘了,淘客是我見過最勤奮的一個族群,比農民工都勤奮。身體累,腦子累,心累,哪都累!

三,最後,簡單說說後續的打算。

一方面,淘客依舊是個不錯的行業,尤其在互聯網里難得的正規、持久、讓人能安下心做十年的項目,所以沒打算離開,暫停是要修煉武功,與其逢人就打、屢屢受傷,不如閉關修煉,先把基本功練扎實,慢就是快。錯誤的動作重復一萬遍還是錯誤,有的動作好學,做中學,比如裂變,有的動作不好學,它是一種綜合能力,比如社群運營;

另一方面,淘客是過度依賴流量的生意,只能靠規模取勝,個人爆破略顯不足。淘客之外,還有廣闊天地,那些個人相對可以騰挪的地方。路應該是越走越寬,繞道未必晚到。

所以,不要被標題誤導,只是個人、只是階段、只是針對社群自營,很多東西,還需磨煉。

啰里啰嗦5700字了,純個人拙見,歡迎私下討論哈。我一向喜歡跳出行業看行業,失敗裡面找規律,2020大家都在往社群轉,這時,需要聽到不一樣的聲音。年底一定會涌現出一批靠社群起來的大鯨魚,同時也少不了被這股洪流嗆到水的小蝦米,你是哪類人,適不適合,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基本功,扎不扎實。賺錢是一門技術活,並且有章可循,只要順應規律,動作方法到位,持續打磨練習,必有出頭之日。

感謝一路陪伴指導過我的同行和前輩,逆襲尚未成功,淘客仍需努力!一起加油!

8. 社群運營第一課感想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社群運營也越來越吃香。

我也在n個社群里待過。按人數來分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第一種社群,人數有幾千人,但一天沒幾條信息,即使有也是打廣告(潛水的人多,當然我也是潛水的一員,這種社群給我的體驗就是,可有可無,並且把它設置為免打擾。裡面發的信息,無聊的時候才會去看看。)

2,第二種社群,人數有幾百人,比如去參加某個培訓,(這種也設置為免打擾,但每天都會看一下,有沒有什麼消息)

3,第三種社群,人數有幾十人,有的是公司的群,(有什麼事,直接在群里說,方便大家溝通。)有的是知識學習群。

4,第四種社群,只有幾個人,好友社群,家人社群。

        這些社群中,有的社群人多活躍度不夠,可有可無;有的社群人少,卻活躍度高;有的社群活躍度不高,但能學到需要的知識。

        為什麼社群有這么大的區別?我發現氛圍好的社群,它們的框架是完善的:1.它們有明確的目的,是以提供某項技能為主,或者解決學員的問題。2.用戶都帶有明確的目標進的群,自覺性就強。3.價值大於價格的話用戶的粘性就更好。4.載體可根據自己社群的需要做調整。5.定價根據自己提供的價值和用戶的消費水平而定。6.生命周期會因實際情況做調整。如果是長期型的,要定期弄些小話題或者任務,提高社群的活躍性。同時還有設計出豐富多樣性的玩法,提高成員的參與感。

        在沒學社群運營之前,會以為社群運營挺簡單的,就發發信息,發發任務。學習了第一課並且嘗試設計一個社群,才發現,好的社群運營是多麼的不容易,你的社群定位會決定你的發展,你的產品價值會決定你的用戶,各種問題都會出現。但我相信,通過系統的學習,那些問題都會解決的。

熱點內容
為什麼吃不好吃的東西會想吐 發布:2025-05-16 08:09:03 瀏覽:428
為什麼手機插耳機顯示向設備供電 發布:2025-05-16 08:09:00 瀏覽:74
為什麼蘋果手機里的歌會卡 發布:2025-05-16 08:02:45 瀏覽:622
吃中葯為什麼勃起不好 發布:2025-05-16 07:54:17 瀏覽:734
為什麼蘋果手機電用得很快 發布:2025-05-16 07:45:43 瀏覽:166
為什麼手機文件夾有個黃色邊框 發布:2025-05-16 07:23:47 瀏覽:803
近視眼睛為什麼越來越大 發布:2025-05-16 07:18:34 瀏覽:67
歌曲一隻眼睛為什麼是灰色的 發布:2025-05-16 07:06:14 瀏覽:33
為什麼掃描文件不是白色 發布:2025-05-16 07:05:18 瀏覽:681
車噴漆以後為什麼和原來不一樣 發布:2025-05-16 07:00:35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