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中國的玉米為什麼這么便宜

中國的玉米為什麼這么便宜

發布時間: 2023-02-14 19:39:09

『壹』 玉米價格或繼續下跌,玉米價格為何下跌

今年玉米價格的上漲真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喊了這么多年的玉米漲價,沒想到這次真的上漲了,最近玉米價格有所下跌,很多人又認為下半年行情不樂觀。

玉米趨勢仍將延續 行情波動放大


7月進口玉米91萬噸,為3年內新高,同比增長136.5%。1-7月累計進口457萬噸,同比增長30.7%。主要原因就是國內玉米價格持續上漲,所以進口量增加。受這兩方面因素影響,玉米價格出現一定程度下跌,但是下半年玉米價格肯定不會差,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

一是玉米減產可能性增加。北方多個種植大省出現了多次短時強降雨,很多玉米地積水排不出去。二是生豬存欄不斷增加,玉米用量加大。下半年以來,生豬存欄量不斷增加,繼六月份能繁母豬存欄出現環比增長後。在七月份,生豬存欄也出現了環比增長。意味著去年9月開始的生豬復產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從現在開始,生豬存欄量會越來越多。

生豬存欄量增加,意味著飼料的需求量會繼續增加,而作為飼料主要原料的玉米需求量也會水漲船高,越來越多。所以說現在玉米價格的波動只是一個調整階段,下半年玉米價格還會繼續增長的。

『貳』 為什麼菜市場的玉米很便宜

降雨侵襲。菜市場的玉米很便宜,是由於降雨侵襲。導致玉米上市較晚,跟北方玉米一起上市,並且降雨過多,致使玉米甜度下降。

『叄』 為什麼玉米價格這么低

問題一:為什麼玉米價格那麼低還能長價嗎?謝謝大家 中國玉米市場和玉米政策現狀

一、當前中國玉米市場的現狀

1.進口原料替代量巨大。

全年度高粱、大麥、木薯、DDGS及玉米等替代品進口量超過3000萬噸。

2.下游需求弱。

飼料養殖需求下降幅度較大,主要是受能繁母豬及生豬存欄大幅下降的影響。

深加工需求主要是受經濟形勢不好所影響,

下游產品需求差,利潤低,導致深加工開工率不足。

3.市場心態極度悲觀。

市場心態悲觀導致貿易商加快去庫存速度,導致現貨價格大幅下跌。

4.國儲拍賣難以成交,庫存壓力巨大。

由於拍賣糧成本與市場價存在巨大價差,

國儲拍賣成交率很低,

國儲去庫存速度緩慢,庫存壓力巨大。

二、解決問題的思路

1.新年度開始一定要控制住進口替代。

最好的辦法是將運輸補貼大幅度提高到300-400元/噸,

這樣東北玉米到南方價格會在2050-2150元/噸之間,

那麼進口高粱、進口大麥都將失去市場份額。

這樣臨儲可以少收3000萬噸,而400元/噸的運輸補貼相當於不到2年的臨儲費用支出,從財政的角度看總體還是劃算的。

否則替代品持續沖擊, 一旦3000萬噸玉米就會進入臨儲,那麼還需要幾年時間的存儲,存儲費用會對財政造成較大的負擔。運輸補貼都是先運後補,等於先不用錢就可以解決掉3000萬噸玉米的消化問題。

2.加大力度打擊走私肉類。

每年大約有300萬噸的走私肉,打掉之後每年可以消化1000萬噸的糧食。並且將利於中國飼料業和養殖業的發展。因此應下大決心,全國范圍開展打擊走私肉的運動,要抓典型,嚴處理。

3.加大燃料乙醇的使用范圍。

建議全國范圍內使用,這樣每年可以消化掉3000萬噸庫存玉米。由中石油和中石化收購乙醇,進行混配。

用加油站獲得的各項相關稅收以補貼可能出現的加工虧損,這樣還可以解決全國酒精廠開工率不足的問題,並且如果未來一旦缺糧可隨時進行調整。

到新季玉米收購結束時會有2億噸的庫存,足夠消化7-10年,不用擔心缺糧問題。

三、新季臨儲政策剖析

1.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表示,要完善玉米臨儲收購政策,雖然15年臨儲可能是最後一年執行,但也必須要收,否則 *** 會失信於民、市場會失靈,那麼玉米價格下跌幅度有超過50%的可能,甚至會更多。

因供嚴重大於求,無人接盤。以種糧為主要收入的農民會受到毀滅性打擊,所以新季臨儲必須要收。

2.大幅下調臨儲價格不可取,因市場嚴重供大於求和失靈,即便是再降,玉米也會都進入臨儲庫存。

不僅與保護農民利益(尤其是種糧農民利益)的中央精神相違背,造成種糧農民收入大幅下降,並且還會嚴重損害新型農業主體。

因事先未告知農民和市場,租地成本很高,生產資料成本更高,以黑龍江一些地區為例,僅玉米種子的成本就達到2500元/公頃。這樣多年來培養的種田大戶、農業合作社將會破產,土地集約化經營會嚴重倒退,在中國剛剛興起的現代化、規模化農業會被搞垮。

在整體經濟形勢下滑的背景下,如有大批農民的利益受損害、甚至破產,將不利於社會穩定。如果臨儲收購價格大幅下調200元/噸,以收......>>

問題二:2016年的玉米價格為啥這么低?還能不能長錢 玉米價格連續暴漲的行情自2015年開始不復存在,甚至出現大幅走低現象。高產量、高庫存、高進口,再加上個低需求,價格能不跌?臨儲收購執行8年首次下調收購底價,時不時坊間再傳點補貼、拍賣傳言,價格還能漲?2016年過去的兩個月里,新季臨儲收購提前順利進行、春季前階段性補庫,並未令玉米價格行情有所起色。那麼,問題來了!今年的玉米價格漲跌到底誰說了算? 政策說了算?! 咱先拋出幾個關鍵詞:定向銷售、臨儲收購、價補分離 第一個:臨儲收購。這次臨儲收購提前公布、提前執行,盡管底價下調,但收儲量依舊驚人。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月10日,東北玉米臨儲入庫累計8260多萬噸、去年同期5499萬噸。隨著臨儲收購持續進行,東北基層糧源持續減少,將階段性支撐玉米價格。 第二個:定向銷售。從去年開始,國家將對國儲糧進行定向銷售的傳言便流入市場。近日終於拍板,玉米定向銷售的文件流出,但也僅僅是公布了定向銷售加工企業的初步名單,銷售價格、數量均未給出。而定向銷售主要是為了制約臨儲收購後的基層供糧緊張而帶來的突發行情。 2016年玉米價格漲不漲誰說了算? 第三個:價補分離。春節前「中央一號文件」如約而至,其中「價補分離」這個詞首次被寫進文件中。也就是說,繼2015年臨儲托市底價首次下調後,今年臨儲政策將繼續發生變化。但考慮到農民的利益,預計臨儲收購制度仍存在,但價格持續下調。同時,當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時,補貼低收入者;當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產者。目前進口成本在1500左右,臨儲收購價格就不應該低於1500元/噸。 市場說了算?! 說到市場,肯定是供應和需求這兩方面。 供應:咱拿數據說話!去年玉米總產量2.25億噸;上一年度臨儲入庫量8929萬噸;從近兩年拍賣情況來看,2012年的3083萬噸臨儲玉米已成交2137萬噸,2013年的6919萬噸臨儲玉米已成交915萬噸。而去年臨儲拍賣成交不足500萬噸。再加上今年已經收儲的8260萬噸的玉米……粗略算下來,國儲庫玉米庫存早已破2億噸。意味著,就算全國一年不種玉米都能滿足供給。 需求:需求差!都說玉米走的是政策市,從去年開始市場化影響日趨嚴重,而需求差對玉米的打壓影響首當其沖。首先要說的是飼料需求,就從應用最多的豬料說起吧。生豬產能持續淘汰,導致存欄的減少,玉米飼用消費大打折扣。而深加工企業常年開機率不足50%,玉米工業消費持續低迷。從最新數據來看,母豬存欄持續偏低,盡管豬價上漲,市場出現補欄仔豬、母豬現象,但飼料消費恢復性增長將在下半年體現。

問題三:今年玉米價格為什麼這么低,謝謝 今年3月以來,我國玉米價格在創下歷史新高之後,開始歷時六個月下跌。我們認為,我國玉米價格在供應壓力、需求疲弱以及今年收儲價格下降的情況下,熊市格局確立,玉米價格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間。
1、 供應端:產量新高 庫存龐大
據USDA最新預估數據,2015/16年度中國玉米產量2.25億噸,持平9月預估;照此預估,2015/16年度中國玉米產量較前三年增幅約4.33%、3%和9.43%,再創歷史新高。我們認為,2015/16年度中國玉米產量創下歷史新高,利空中國玉米價格。
從實地調研情況看,我國玉米產區前三位的省市分別為:黑龍江、吉林、內蒙古。2015年9月21日至9月26日,我們對我國大豆、玉米主產區黑龍江西北部地區進行了為期六天的實地調研,西線調研路線為:哈爾濱―綏化―北安―黑河―訥河―齊齊哈爾――哈爾濱,通過本次調研我們對於今年黑龍江西北部地區大豆和玉米產量了解到如下情況:
黑龍江西北部地區大豆玉米種植主要為承包租地方式,農戶自種比例約佔1/3。除了黑龍江偏北地區種植大豆以外,偏南地區以種植玉米為主。從地區分布來看,綏棱、海倫、海北、北安等地以種植玉米為主:如綏化地區農戶反映,今年全部種植玉米;綏棱縣克音河鄉部落村農戶反映,去年玉米和大豆種植面積各佔一半,而今年玉米種植面積上升至90%,大豆種植下降至10%;海倫縣鄉鎮領導反映,該縣去年大豆種植面積約170萬畝,玉米種植面積約205萬畝,佔比分別為45.3%和54.7%;今年大豆和玉米的種植面積預計為165萬畝和210畝,佔比分別為44%和56%;黑河市孫吳縣某合作社負責人反映,最近幾年全部種植大豆;黑河市西崗子鎮以種植玉米為主,大豆種植較少;嫩江縣今年大豆種植面積略增;內蒙古莫旗塔溫敖保鎮農戶反映,今年大豆種植面積增加約1倍多;齊齊哈爾相關人士反映,大豆種植500多萬畝,在該地區種植結構中的比例約為15%,玉米種植面積2000萬畝,佔比約57%。由此可見,從我們調研的情況來看,今年黑龍江西北部地區玉米種植面積仍然居首。
農戶選擇種植大豆或玉米的主要原因:(1)玉米種植收益遠遠高於大豆,如海倫現鄉鎮領導估算,如果不算大豆價格補貼的話,預估大豆每垧收益比玉米低4000-5000元,種植收益使得農戶偏好種植玉米。如有農戶表示,如果大豆價格升至3元/斤,才會考慮種植大豆。(2)地塊原因,農戶只有在不能夠種植玉米的情況下才種植大豆,如內蒙古莫旗塔溫敖保鎮農戶認為該地區因氣溫低、農葯殘留大,所以該地區不適合種植玉米。
從今年大豆、玉米的生長情況來看,不同地區也呈現出不同情況:綏化地區農戶反映,由於今年雨水偏多,積溫低,播種晚,預計今年玉米單產不及去年。去年玉米收成好,主要因為出現了夜裡下雨,白天晴天的良好天氣,對於玉米生長極為有利。今年預計沒有霜凍危害,因為至今還沒有下霜,往年此時已經下霜。綏棱縣克音河鄉部落村農戶反映,今年大豆單產情況良好,因為天氣好,不旱不澇,單產預估約300斤/畝,蛋白質量較好;該村玉米種植則因選購河田2號種子的原因,造成大面積倒伏;農戶預估今年玉米單產約1萬斤/垧,去年單產為2.3萬斤/垧。海倫縣鄉鎮領導介紹,今年大豆單產情況不及去年,主要因為積溫低(大約少了200-300度),所以大豆底部15-20CM沒有結莢,同時頂部籽粒不夠飽滿,有青豆現象,今年大豆單產預計4500斤/垧,較去年減產約10%左右;玉米平均單產預計約2.4萬斤&#......>>

問題四:玉米價格為什麼這么低,17年還會更低嗎? 玉米大多數用作飼料。首先,由於國際經濟繼續萎靡不振,國家對於傳統出口國家的肉類產品出口大幅度降低 ,國內需求量消化不了外貿剩餘。國內飼養場減少了動物的飼養量,致使玉米產量過剩。其次,國內玉米生產粗放,生產成本高於北美國家集約化生產的優質玉米。他們的價格優勢使得大量進口優質玉米低價充斥國內市場,直接拉低了國內玉米生產的價格。加之玉米上市時不少的農戶捂盤惜售,錯過了收購的最佳季節。保存不善使得玉米的質量大幅度降級。17年不可能重演16年玉米生產的頹勢,因為今年玉米種植者的數量會大幅度下降,產量會下降。不過粗放型種植必須改變,否則前景依然不樂觀。

問題五:為啥玉米價格這么便宜?玉米價格下跌的原因有哪些 玉米己聯續豐收多年,國家決定不再收儲了,調價處理庫存陳糧是主要原因。

問題六:為什麼今年玉米價格那麼便宜 一是上年玉米市場的一些變化特點
上年玉米雖然減產,但減產幅度不大;上年玉米水份偏高,存放相對困難,促使銷售加快,而需求又減弱,因此市場供給略大於需求;市場放開,收購競爭趨於激烈,國有糧食企業收購量大幅下降,收購、存量趨於分散;農民惜售心理比較突出和普遍,手中存量仍較多。
二是今年上半年玉米購銷價格雖然出現大漲大落,但總體平穩偏弱
東北玉米購銷價格一直表現堅挺和平穩,南北方市場購銷價格出現倒掛,商家獲利空間縮小,玉米市場受禽流感的影響最大,養殖業明顯偏淡,使玉米需求大幅下降,玉米供給增強,運輸趨於好轉,供需矛盾明顯緩和。
三是政策性因素支持了生產,調控了供需
促農增收、促糧增產的政策,提高了糧食產量;提價和補貼政策,降低了糧食生產成本,提高了農民收益;加強宏觀調,施制約了糧價大幅上漲;加強調運,緩解了產銷矛盾;陳糧拋售增加了供給,減弱了玉米品種的需求,壓制了市場價格;上半年玉米出口僅163萬噸,同比下降76%,減少玉米的出口,增強了國內供給能力。上述因素都明顯對玉米市場構成較大影響。

問題七:玉米價格太低了,為什麼賠錢還要種 種得時候以為能賺錢,另外,還有人除了種玉米就不知道種啥了

問題八:今年玉米價格為什麼這么低,導致玉米價格持續走低的 過去,我國多次提高保護價,導致國外價格低於國內價格,國外玉米大批湧入國內,致使國內高價玉米存在國庫內,
國家難以忍受,取消了保護價和臨儲收購等政策性收購,採取市場定價,致使價格猛跌。

問題九:為什麼今年玉米這樣便宜 糧食豐收,糧價大跌,農民收入直線下降。今年入秋以來,糧食主產區的玉米、小麥價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玉米價格下跌明顯,農戶價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達30%,而小麥在國慶前也經歷了一輪斷崖式下跌。目前,水稻收購價總體穩定,但部分地區較往年也有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三大主糧全線下挫這在往年並不多見,國際低糧價與國內庫存積壓均被視為本輪糧價下跌的主要原因。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今年要格外重視糧價大跌對數億農民收入的影響,千億級的收入負增長會影響到消費市場,預計會影響1%的GDP增長。
三大主糧全線下挫
國慶過完,各地玉米陸續收割完畢進入收購環節,但是多地農民發現今年的玉米收購價卻低於往年的20%-30%。
《華夏時報》記者對多個糧食主產區隨機抽樣調查,其中吉林長春地區收割的濕玉米價格為每斤6毛,比往年低了近3毛;山東濟寧長溝鎮地區,去年涼曬玉米(達到收購標准)的價格是1塊零幾分,今年只有8毛錢,跌了2毛多。河北邯鄲農民告訴記者,當地的玉米收購價一直維持在8毛左右,相比往年跌了20%多。
今年北大荒地區,糧食獲得豐收,但是糧價同樣重挫農民的積極性,七台河市官方通報,玉米收割後大部分直接上市,30%水分玉米棒收購價格為0.35元/斤,玉米粒0.65元/斤,比2014年同期的0.75元/斤降低0.1元/斤,降幅13.3%。
安徽省碭山縣周寨鎮孫集村農民張愛芹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涼曬乾的玉米去年同期價格是1.07元/斤,今年0.78元/斤,且收購商特別少,主要是賣給販子。「我家7畝田去年賣了5243元,今年玉米受蟲災產量下滑價格更低,今年全部收入3588元,少收1655元,我明年不種了把地全包出去。」
除了玉米,小麥的價格同樣出現大幅下滑。今年國慶放假期間,小麥價格出現了多年難見的斷崖式下跌行情。中國糧食信息網稱,大部分地區的制粉企業二等小麥的收購價格從假期前的1.15-1.20元/斤之間迅速跌至1.05-1.10元/斤之間,跌幅在0.1元/斤左右。這使得大部分做小麥貿易方面的相關人士摸不到頭緒,市場陷入嚴重的恐慌氛圍中。
一般而言,在全國國儲托市收購9月30日結束後,小麥價格是會有一波下跌行情的,好讓制粉企業有一個接盤的過程,但今年的麥價下跌幅度歷年少見。
有小麥業內人士介紹,這次大跌是由山東引起的,當地托市收購結束,但是各地糧庫仍有大批小麥車隊無法今年入庫,特別是在聊城和德州兩市,只能將小麥送到麵粉廠,而麵粉廠無法消化直接壓跌價格。
「河北等地麵粉巨頭得知聊城、德州小麥收購價格快速下跌的消息後,均作出了快速反應,開始下調小麥收購價格,這些麵粉企業的價格往往是市場的風向標,最終傳導到全國。」上述人士說。
不僅是小麥玉米,水稻今年的行情也不怎麼樣,多地的數據顯示水稻價格穩中有跌。安徽當塗縣農民楊治財告訴記者,今年水稻價格較往年跌了一毛左右,自己種的幾百畝地少收幾萬元。記者抽樣調查黑龍江地區,目前水稻價格基本與往年一致。
馬文峰說,今年價格下跌最大的是玉米和小麥,其中玉米主要是飼料,而水稻的稻糠作飼料也會受到影響,主要是在飼料環節傳導到價格,同時庫存積壓也有影響。「但僅玉米這一項就影響很大。」
影響GDP或達1%
盡管有國家托市收購政策,但是政策難以影響到市場。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說,國家調控價格是一塊錢但市場相對調控價掉了30%,「這說......>>

『肆』 豬肉那麼貴,而玉米的價格為什麼很便宜呢

今年豬肉價格飛速上漲,已經超過了大多數人對豬肉價格的期待上限,因為按照每年的豬肉價格波動,基本上是在8塊錢到15塊錢,14塊15塊的時候就已經是很高的價格了,但是今年翻了一番都不止。

現在豬肉價格在宏觀調控的作用下已經有了,逐步的下降,因為以前豬肉價格是在35塊錢左右,但現在已經降到了25塊錢到30塊錢,所以宏觀調控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了,因為豬肉存欄量的大量減少,不可避免會帶來價格上的上漲。現在對市場進行一定的規范,就可以相當大的程度上避免這種豬肉價格像坐火箭一樣上漲的情況了,畢竟我們會吃一塹長一智去規范經濟的運行。

『伍』 今年玉米為什麼這么便宜

首先是玉米產量連續十一增產,市場飽和,供大於求,其次是農資產品下調,所以今年玉米的價格都下降百分之二十。

『陸』 有人說黑龍江玉米在中國價格是最低的,是怎麼回事

黑龍江的玉米在中國的價格的確是最便宜的。在我看來,價格便宜的原因離不開他的產量比較大,在自然條件例如氣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和社會條件,勞動力科技等方面黑龍江都具有著自身不可忽視的優勢。

同時,受東北地區這種生產和消費方式的驅動,東北地區的玉米價格遠低於內陸地區。到目前為止,黑龍江是中國玉米收購價格最高的地區,而價格最高的地區集中在華南地區。據報道,目前中國玉米消費的分布也在發生變化,特別是養殖業的北移給東北地區的玉米生產帶來了長期的有利支持。

跡象表明,隨著我國玉米供需緊張,近年來東北玉米價格大幅上漲。綜上所述,這就是黑龍江玉米在中國價格最低的事件。

『柒』 為什麼今年玉米這樣便宜

糧食豐收,糧價大跌,農民收入直線下降。今年入秋以來,糧食主產區的玉米、小麥價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玉米價格下跌明顯,農戶價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達30%,而小麥在國慶前也經歷了一輪斷崖式下跌。目前,水稻收購價總體穩定,但部分地區較往年也有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三大主糧全線下挫這在往年並不多見,國際低糧價與國內庫存積壓均被視為本輪糧價下跌的主要原因。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今年要格外重視糧價大跌對數億農民收入的影響,千億級的收入負增長會影響到消費市場,預計會影響1%的GDP增長。
三大主糧全線下挫
國慶過完,各地玉米陸續收割完畢進入收購環節,但是多地農民發現今年的玉米收購價卻低於往年的20%-30%。
《華夏時報》記者對多個糧食主產區隨機抽樣調查,其中吉林長春地區收割的濕玉米價格為每斤6毛,比往年低了近3毛;山東濟寧長溝鎮地區,去年涼曬玉米(達到收購標准)的價格是1塊零幾分,今年只有8毛錢,跌了2毛多。河北邯鄲農民告訴記者,當地的玉米收購價一直維持在8毛左右,相比往年跌了20%多。
今年北大荒地區,糧食獲得豐收,但是糧價同樣重挫農民的積極性,七台河市官方通報,玉米收割後大部分直接上市,30%水分玉米棒收購價格為0.35元/斤,玉米粒0.65元/斤,比2014年同期的0.75元/斤降低0.1元/斤,降幅13.3%。
安徽省碭山縣周寨鎮孫集村農民張愛芹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涼曬乾的玉米去年同期價格是1.07元/斤,今年0.78元/斤,且收購商特別少,主要是賣給販子。「我家7畝田去年賣了5243元,今年玉米受蟲災產量下滑價格更低,今年全部收入3588元,少收1655元,我明年不種了把地全包出去。」
除了玉米,小麥的價格同樣出現大幅下滑。今年國慶放假期間,小麥價格出現了多年難見的斷崖式下跌行情。中國糧食信息網稱,大部分地區的制粉企業二等小麥的收購價格從假期前的1.15-1.20元/斤之間迅速跌至1.05-1.10元/斤之間,跌幅在0.1元/斤左右。這使得大部分做小麥貿易方面的相關人士摸不到頭緒,市場陷入嚴重的恐慌氛圍中。
一般而言,在全國國儲托市收購9月30日結束後,小麥價格是會有一波下跌行情的,好讓制粉企業有一個接盤的過程,但今年的麥價下跌幅度歷年少見。
有小麥業內人士介紹,這次大跌是由山東引起的,當地托市收購結束,但是各地糧庫仍有大批小麥車隊無法今年入庫,特別是在聊城和德州兩市,只能將小麥送到麵粉廠,而麵粉廠無法消化直接壓跌價格。
「河北等地麵粉巨頭得知聊城、德州小麥收購價格快速下跌的消息後,均作出了快速反應,開始下調小麥收購價格,這些麵粉企業的價格往往是市場的風向標,最終傳導到全國。」上述人士說。
不僅是小麥玉米,水稻今年的行情也不怎麼樣,多地的數據顯示水稻價格穩中有跌。安徽當塗縣農民楊治財告訴記者,今年水稻價格較往年跌了一毛左右,自己種的幾百畝地少收幾萬元。記者抽樣調查黑龍江地區,目前水稻價格基本與往年一致。
馬文峰說,今年價格下跌最大的是玉米和小麥,其中玉米主要是飼料,而水稻的稻糠作飼料也會受到影響,主要是在飼料環節傳導到價格,同時庫存積壓也有影響。「但僅玉米這一項就影響很大。」
影響GDP或達1%
盡管有國家托市收購政策,但是政策難以影響到市場。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說,國家調控價格是一塊錢但市場相對調控價掉了30%,「這說明國家力量影響趨弱。而中國的玉米市場價格已經和國際市場接軌,與國際市場同步下調,差距會越來越小。」
受全球經濟的影響,今年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全球農產品的價格隨之下跌,與中國市場糧價形成差價。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9月在《求是》發文稱,目前國際大豆、玉米、小麥、大米價格分別比國內價格每噸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而這給國內市場帶來一定沖擊,糧食進口數量持續增加,擠佔了國內市場銷售份額。
中國海關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9月份我國穀物及穀物粉進口量為313萬噸,1-9月為2608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1.2%。大豆前9個月累計進口5964噸,去年同期5274噸,同比增加13%。
「國際糧價對國內的傳導一方面是直接的進口,另一方面是信息的傳導,不過,由於我國對糧食進口實行配額管理,這種傳導更多的是信息傳導。」李國祥說。
當然,除了正常途徑進口,還有大量的走私糧食。有相關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今年屢屢查到重大糧食走私案,走私已在國內形成了完整鏈條,危及國家糧食安全。
除了國際因素,國內糧食過多也是主要原因,目前國內糧食存在積壓。10月8日,國家糧食局發布通知用兩個「前所未有」來形容當前的糧食儲存形勢:「目前我國糧食庫存達到新高,各類糧油倉儲企業儲存的糧食數量之大前所未有,儲存在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中的國家政策性糧食數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馬文峰認為,今年糧價20%以上的跌幅直接影響農民可支配收入近千億,按照上半年我國農民的78%的消費傾向簡單核算,今年糧價大跌直接影響農民消費市場,或影響到GDP的增速1個百分點。

「去年玉米的利潤是460億,今年利潤則是負977億,較上年的農民的可支配收入僅此項下降1437億元。」這是根據發改委公布農產品成本收益核算體系,玉米生產期間化肥價格變動和當前價格變動,以及國內玉米的播種進行測算的結果。「按照農村地區消費傾向核算大概影響國民生產總值是6500億。」馬文峰介紹,6500億是這樣計算的,去年發改委公布的每畝玉米凈利潤是81塊錢,今年大概是負179元,目前玉米種植面積是3.82億畝,從賺81元到虧179元差價是260元,兩者相乘是接近千億,如果再結合農民消費指數計算,除以0.22消費乘數效應,大概是6500億。
詳細的可以參考下農業一站通的的今年國內玉米小麥大豆價格全部下降是什麼原因?http://www.nyyzt.com/news/show-16648.html

『捌』 玉米為什麼這么便宜

這是因為今年國際市場上玉米的價格跌得挺利害,所以進口的價格拉低了國產的價格。

『玖』 老師們,今年的玉米價格為啥這么便宜啊

首先,外國玉米太便宜。目前玉米進口價和國內臨儲價的差別已經達到了每噸500元左右,也就是說,國家的糧庫每收一噸玉米,就多花500塊錢。

其次,玉米加工企業成本太高。國內玉米加工企業如果用國內玉米,就有比較高的成本,就沒法跟國際競爭。

結果:玉米加工企業進口外國便宜玉米,國家糧庫里的玉米越來越多,賣又賣不出去,只能由國家財政來兜底。2014年,國家玉米臨時收儲的財政資金成本是1800億元!這么多錢花出去,加上國家的巨額惠農補貼,農民種的玉米越來越多,玉米收購價格越來越高,國家糧庫里的玉米庫存越來越多……形成惡性循環!

『拾』 今年玉米價格為什麼這么低,謝謝

今年3月以來,我國玉米價格在創下歷史新高之後,開始歷時六個月下跌。我們認為,我國玉米價格在供應壓力、需求疲弱以及今年收儲價格下降的情況下,熊市格局確立,玉米價格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間。
1、 供應端:產量新高 庫存龐大
據USDA最新預估數據,2015/16年度中國玉米產量2.25億噸,持平9月預估;照此預估,2015/16年度中國玉米產量較前三年增幅約4.33%、3%和9.43%,再創歷史新高。我們認為,2015/16年度中國玉米產量創下歷史新高,利空中國玉米價格。

從實地調研情況看,我國玉米產區前三位的省市分別為:黑龍江、吉林、內蒙古。2015年9月21日至9月26日,我們對我國大豆、玉米主產區黑龍江西北部地區進行了為期六天的實地調研,西線調研路線為:哈爾濱—綏化—北安—黑河—訥河—齊齊哈爾——哈爾濱,通過本次調研我們對於今年黑龍江西北部地區大豆和玉米產量了解到如下情況:
黑龍江西北部地區大豆玉米種植主要為承包租地方式,農戶自種比例約佔1/3。除了黑龍江偏北地區種植大豆以外,偏南地區以種植玉米為主。從地區分布來看,綏棱、海倫、海北、北安等地以種植玉米為主:如綏化地區農戶反映,今年全部種植玉米;綏棱縣克音河鄉部落村農戶反映,去年玉米和大豆種植面積各佔一半,而今年玉米種植面積上升至90%,大豆種植下降至10%;海倫縣鄉鎮領導反映,該縣去年大豆種植面積約170萬畝,玉米種植面積約205萬畝,佔比分別為45.3%和54.7%;今年大豆和玉米的種植面積預計為165萬畝和210畝,佔比分別為44%和56%;黑河市孫吳縣某合作社負責人反映,最近幾年全部種植大豆;黑河市西崗子鎮以種植玉米為主,大豆種植較少;嫩江縣今年大豆種植面積略增;內蒙古莫旗塔溫敖保鎮農戶反映,今年大豆種植面積增加約1倍多;齊齊哈爾相關人士反映,大豆種植500多萬畝,在該地區種植結構中的比例約為15%,玉米種植面積2000萬畝,佔比約57%。由此可見,從我們調研的情況來看,今年黑龍江西北部地區玉米種植面積仍然居首。
農戶選擇種植大豆或玉米的主要原因:(1)玉米種植收益遠遠高於大豆,如海倫現鄉鎮領導估算,如果不算大豆價格補貼的話,預估大豆每垧收益比玉米低4000-5000元,種植收益使得農戶偏好種植玉米。如有農戶表示,如果大豆價格升至3元/斤,才會考慮種植大豆。(2)地塊原因,農戶只有在不能夠種植玉米的情況下才種植大豆,如內蒙古莫旗塔溫敖保鎮農戶認為該地區因氣溫低、農葯殘留大,所以該地區不適合種植玉米。
從今年大豆、玉米的生長情況來看,不同地區也呈現出不同情況:綏化地區農戶反映,由於今年雨水偏多,積溫低,播種晚,預計今年玉米單產不及去年。去年玉米收成好,主要因為出現了夜裡下雨,白天晴天的良好天氣,對於玉米生長極為有利。今年預計沒有霜凍危害,因為至今還沒有下霜,往年此時已經下霜。綏棱縣克音河鄉部落村農戶反映,今年大豆單產情況良好,因為天氣好,不旱不澇,單產預估約300斤/畝,蛋白質量較好;該村玉米種植則因選購河田2號種子的原因,造成大面積倒伏;農戶預估今年玉米單產約1萬斤/垧,去年單產為2.3萬斤/垧。海倫縣鄉鎮領導介紹,今年大豆單產情況不及去年,主要因為積溫低(大約少了200-300度),所以大豆底部15-20CM沒有結莢,同時頂部籽粒不夠飽滿,有青豆現象,今年大豆單產預計4500斤/垧,較去年減產約10%左右;玉米平均單產預計約2.4萬斤/垧。黑河市孫吳縣某合作社負責人反映,今年略微偏旱一些,所以預計大豆產量比去年略低。去年大豆產量約4000斤/垧,今年大豆產量當前預估為3500-3600斤/垧。黑河市西崗子鎮某收購商反映,今年玉米產量還可以,略有下降,主要是去年玉米產量非常高,而大豆也沒有聽說出現減產現象。嫩江縣某糧庫負責人預計該地區大豆總產量預計60-70萬噸,較去年略減10萬噸左右,玉米總產量預計200萬噸左右。內蒙古莫旗塔溫敖保鎮農戶反映,今年天氣還可以,今年大豆單產預計約3000-3500斤/垧,往年平均單產約3200斤/垧。齊齊哈爾市相關人士反映,今年整個糧食作物的生長都比較好,其中4-5月不是太好,主要是低溫多雨,無法進行田地耕作;6月有的地方出現了旱情,如龍江南部,後來也出現了「隔道不下雨」的情況。總體而言,今年總降水量和往年差不多,但是降水分布不均勻,導致玉米品種可能出現不一樣的情況,即雨水充沛的地方玉米漲勢良好,反之玉米漲勢可能不太好。今年玉米棒比較小,現在還沒有完全成熟,成熟期比往常晚了3-5天,這就有可能面臨早霜風險。不過,幸運的是截止當前齊齊哈爾地區都沒有出現0度的情況,據天氣預報,「十一」之後氣溫還會上升,所以今年齊齊哈爾地區應該沒有早霜問題。

熱點內容
男人為什麼要娶女生 發布:2025-05-15 21:45:33 瀏覽:620
插入的文件為什麼圖片載入不出來 發布:2025-05-15 21:37:23 瀏覽:408
小米手機搖擺器為什麼不計步 發布:2025-05-15 21:37:13 瀏覽:318
為什麼淘寶鵝蛋這么便宜 發布:2025-05-15 21:32:09 瀏覽:611
晚上喝奶第二天胃疼為什麼 發布:2025-05-15 21:32:06 瀏覽:563
小米粥為什麼吃起來澀口 發布:2025-05-15 21:32:06 瀏覽:870
酒吧訂台為什麼要手機號碼 發布:2025-05-15 21:27:44 瀏覽:899
為什麼在d盤新建的文件夾會消失 發布:2025-05-15 21:24:05 瀏覽:419
為什麼不同手機淘寶搜索不同 發布:2025-05-15 21:18:26 瀏覽:274
男人為什麼要倒立 發布:2025-05-15 21:06:08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