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醫院開的高血壓葯為什麼很便宜

醫院開的高血壓葯為什麼很便宜

發布時間: 2023-03-19 03:35:36

A. 為什麼醫院開的葯還便宜

這是國家醫改的成果。醫院用葯,很長時間以來,都是中間商(「醫葯代表」一葯托)供應,葯廠抬高(或虛提)價格,中間商再從中抬價,賺取差價。當然,中間商所賺的差價不能獨吞,要拿出相當一部分打通關節(醫院的領導,主管進葯的人員,財務人員,相關醫生等),醫院再按照本來價格就很高的葯價再加上至少15%以上後再買給病人。以前醫院的收入60%來自葯品,「以葯養醫」盡人皆知。

醫改後,葯品由政府采購,價格上採取招標制,政府與葯生產廠家通過談判,確定一個合理的價格。這就把之前的虛高價格砍掉了,所進的葯是合理的實價,然後給醫院,醫院按進價買給病人,這樣葯價就下降了,真正惠及廣大患者。葯店的葯,有的是直接從廠家進,有的是從葯行進,其中間還節多。再一個定價不規范,價格是根據市場變化而定,好銷的,緊缺的就提高價格。

這就是現在醫院開的葯為什麼比葯店便宜的原因。作為老百姓和受益者,要感謝黨中央和政府的醫改政策。

致於說在醫院開葯需掛號費,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不具備診病用葯的基本醫療衛生知識,你有病不看醫生,你自己知道用什麼葯治療嗎?假如你自行用葯不當,造成的後果是小小的掛號費能彌補得了嗎?再者,醫院的葯質量是可靠的,有些葯店的葯不敢說沒有質量問題,甚致是假葯,從進貨渠道,監管都沒有醫院嚴格。在醫院看病,在醫院又能買到比葯店便宜的葯,以前人們對醫生所開處方的種種質疑,現在開始得到解決。你可以看處方,拿處方,醫生甚至可以告訴你在那裡可以買到醫院沒有而患者需用的葯,處方也不用「密碼」了,醫生和患者的關系得到緩解,拉近。當然,醫改還在進行中,不完善的地方肯有。疹療費高等,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怎麼才使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這我想是下步醫改的重點。

B. 同樣是醫生的葯,為什麼醫院的更便宜

醫院的葯品都是零差價,按理說應該很便宜才對,但當我們生病去醫院開葯的時候,卻發現還是比較貴,之所以在零差價情況下葯品依舊很貴,是因為零差價與市場價並不等同、葯品本身的價格比較高,以及醫院的經營爛神成本這三方面原因。
1、零差價與市場價並不等同,這是造成醫院葯品比較貴的原因之一。
雖然醫院的葯品實行的是0差價,但是這個零差價與市場價本身並不等同,具體來說,所謂零差價指的是葯品的進價與銷售價相同的狀態。但是葯品的進價卻可能比市場價更高,於是就會出現雖然醫院的葯品是零差價,但是依舊比市場價高的情況,去醫院開葯就會覺得更貴。
2、葯品本身的價格比較高,會使得開葯的花銷增加。
有些葯品本身的價格就比較高,這也是造成開葯的花銷增加的原因之一。對於療效比較好的葯品來說,其價格可能會比較高。如果開這類葯品的話,花銷就會增加,給人以比較貴的感覺。為了能夠盡快恢復健康,使用貴一些的葯品也是很有必要的。
3、醫院的經營需要成本,於是會使人覺得葯品貴。
患者去醫院開葯。需要經過檢查,診斷,確診一系列過程。醫院維持著一滾歷掘整套體系,需要非常高的成本,因此患者去醫院開葯所花的錢當中並不只是葯大核品本身的錢,還需要支付醫院經營的成本。正是因為醫院的經營產品經營需要成本,於是去醫院開葯就要花更多的錢。於是給人的感覺就是葯品更貴了。

C. 為什麼醫院的葯品比外面便宜

醫院的「葯品零差價」,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零加價,也就是多少錢買多少錢賣。而這個買價,就是集中采購平台上的價格。醫院的租埋源葯品是必須通過國家或省級采購平台網上集中采購的。
其實,這個價和葯店差別不會很大,葯店也不指著這部分葯掙錢。
一些醫保談判葯通過集中采購之後可能更便宜,但可能有時候這種便宜葯突然就沒有了。這個和集中采購的量和葯廠產能有關。
二、關於葯店賣葯。
葯品零差價醫院怎麼賺錢_為什麼醫院的葯品比外面葯店的貴
葯店的葯品采購渠道比醫院要寬松的多,而且少了不少政策流程。使葯品的售賣更靈活。
但存在的問題是,可能你買的同種葯名的葯品,因葯品生產商不同(有些小廠或沒聽過名字廠家的葯,質量和效果上無法保證),存在相當大的差價。葯店會主推這部分利潤更大的葯。但同名、同廠家生產、同規格的葯品價格,其實和醫院基本一致,有時候還可能稍貴點。
原因是集中采購的葯品,葯店是最後分配到的,而且中間利潤基本上沒有。
醫院葯品已經實行零差價為什麼老百姓還是去葯店買葯?
去葯店買葯,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方便。
去醫院買葯,需要醫生開葯,找醫生開葯這個過程很麻煩。醫院是電子系統運行的。
也就是說,看病、開葯一定是需要掛號的,就是醫院內部人員也是一樣,否則根本無法在醫院電腦系統內錄入,更不能通過醫保核銷。掛號是需要交費的,而且費用不低,然後還需要或長或短的等待。
好不容易等到醫生能給你開葯了。有些葯醫生不會對你想要的葯品開處方,或是規定只能開幾盒或幾種。原因:《醫保協議》。
2、《醫保協議》的差異與監管不同。
現在無論是去醫院還是去葯店買葯,只要是能核銷的,都直接核銷。使百姓買葯核銷更方便。
其實,這個核銷款是醫院或葯店自己出錢墊付的(賣葯的先墊付核銷那部分費用)。當然當地的醫保局會返還這個錢。但只要涉及到錢,就一定有一個付錢的標准。這個標准就是《醫保協議》。
只有簽訂《醫保協議》才有醫保葯品的核銷資格,醫保局才會把你墊付的錢還給你。
每個地區的醫保協液悄議內容都不一樣,但大致內容都相同。但醫院和葯店的《醫保協議》絕對不同。葯店存在很大的彈性空間。
醫院的《醫保協議》。
醫院的《醫保協議》內對什麼病開什麼葯,開多少葯都有明確的規定,而且即使是核銷葯品,在什麼情況下核銷也有相當細化的規定。
醫院越大,盯弊態著的部門越多,國家檢查、省里檢查都會盯著這樣的醫院。
別說什麼官官相護,現在除了特別好的關系,否則沒人敢承擔這個責任,而且審計也不是一次,也不是一個部門審計。而且最狠的是,現在都是異地飛行檢查+審計公司相結合這種方式。
醫院內辦公、診查、財務、葯品、器械、後勤采購。只要和錢有關的,都是通過電腦系統。這個電腦系統對醫院所有的一切都有記錄。而且這個記錄是可能調出來的,國家審計機構會不定期的對這個進行審計,而審計的方法就是調取醫院的信息記錄(大數據)。這個,人為根本改不了,想不用電腦系統或不經過電腦系統?不可能。
審計如果一旦發現在違規,是不會管你是不是大醫院的,照罰不誤。人家不認識你,不在乎你。
葯店的《醫保協議》。
葯店的《醫保協議》也很嚴格,但監管和審查就沒那麼嚴。串項收費在葯店是普遍現象。而且他們的葯品采購是可以不經系統集中采購的,葯品的出入量也可以不經過系統。這些就存在操作的空間。
而審計、監管部門、包括媒體的目光全在大醫院。對葯店就寬容的多。
葯店可以把你買的葯品串換成全核銷葯品,使本來需要你自己支付的那部分費用也不用自己交現金,只要醫保卡里有錢,或者只要你是門診特殊疾病患者。
葯品零差價醫院怎麼賺錢_為什麼醫院的葯品比外面葯店的貴
有些小葯店更過份,就像個小超市。
當然,對葯店的管理正在逐步正規化。至少「小超市」現象是基本沒有了,但葯品串項仍然存在且常見。
所以,個人認為,只要您知道自己需要的葯品是哪種,拿著葯盒到葯店去買葯還是方便一些。
至於比價,醫院會對院內葯品價格進行公示,這是要求,必須公示。這個不用掛號就可以看到。
所以買葯,同種葯品,同樣規格,同一產商。哪的便宜就去哪買。如果價格一樣,當然哪個方便就去哪買。葯店,怎麼說都比醫院開葯方便。
只要去葯店買葯的時候,別聽營業員忽悠就行。認准廠家,認准規格。拿著你一直在服用的那種葯的盒子去。如果沒買過,就買大廠家生產的。

D. 醫生給開的氨氯地平,幾分錢一片,太便宜不敢吃其實早就降價了

我有近30年的高血壓病史,前段時間在三甲醫院開的葯苯磺酸氨氯地平(亞尼安),重慶產的,5mg 7片,0.49元一盒,心裡還是犯嘀咕。現在已經用了幾個月了,倒是也沒發現什麼異常,但還是想換貴一些的!

我得高血壓快10年了,之前一直在吃硝苯地平,前幾天去醫院,醫生給開了苯磺酸氨氯地平,本以為會比硝苯地平貴很多,可是一結賬發現,一盒14片才0.85元,簡直不敢相信,看了看葯盒還是國葯集團生產的,一度懷疑自己買了個假葯。

太貴的葯還嫌貴,便宜的吧又不敢吃,這大概是很多患者的心理吧!醫生給開的都不敢吃,何況是你自己去買的呢!去網上一找,同一種降壓葯,各種價格的都有,像是氨氯地平,便宜的幾分錢一片,貴的卻要幾塊錢,擱誰都會犯嘀咕。

氨氯地平是一種很好的降壓葯,這一點毋庸置疑。本來地平類降壓葯就是應用最早,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類降壓葯,而作為最新一代的地平類降壓葯,氨氯地平更是臨床醫生首推的降壓葯之一。氨氯地平的降壓效果顯著,葯效維持時間長,屬於長效降壓葯,每天服用一次就能穩定一整天的血壓,甚至偶爾漏服一次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不僅如此,氨氯地平的用葯差異性小,幾乎適用於所有的高血壓患者。而且,作為新一代的降壓葯,氨氯地平相較於硝苯地平,副作用明顯減少。另外,氨氯地平還有獨特的優勢,除了能降血壓外,還能抗動脈粥樣硬化,保護心臟、腎臟、血管等靶器官,可以幫助更好地預防並發症。這些優勢對於高血壓患者,尤其是合並有動脈硬化、冠心病、腎病等疾病的患者來說,都有明顯的獲益。

所以,氨氯地平是好葯。

我們都知道,同一種降壓葯,可能會有數十家,甚至是上百家的生產廠家,價格也是千差萬別搏仿純。葯物的生產要求是極高的,如果不合格,不可能上市,因為一旦查出問題,這個葯廠也就毀了。所以很少有廠家會拿這么高的代價來賣假冒偽劣的葯物。換言之,只要是市面上流通的葯物,質量和療效還是有保障的,當然前提是選擇正規的廠家和購買渠道。

至於價格和葯物質量的關系,有差異但不會太大。眾所周知,進口葯比國產葯的價格都要高,這主要是因為原研葯成本比仿製葯要高很多,這是沒辦法的事。至於國產葯之間的價格差異,與原料葯成本、葯物輔料成本、生產基咐工藝等因素都有關,當然葯物的推廣費用、中間環節的附加費用等也都會影響葯物的最終價格。

不可否認,有些大廠家生產的葯物就是更讓人放心,雖然價格高點,但療效確實是好,這與葯物純度高、用料好等有關。所以,有些患者寧願去選擇高價葯。說到這,可能有些患者又想到開頭的問題了。難道醫生推薦的葯物質量也不靠譜嗎?國葯集團生產的氨氯地平為什麼才幾分錢一片?

關於氨氯地平的價格問題,就得從國家葯品集采大雹說起了,這是從2018年年底開始實施的一項改革,從4+7城市試點開始,目前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所謂葯品集采其實就相當於項目招標,最終誰的價格低,誰就能進入醫院,占據大部分的市場,目的就是「以量換價」,壓低葯物的價格,讓患者用得起葯物。

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正是入選第一批國家集採的品種之一,所以它才會以幾分錢一片的價格出現在醫院中。也就是說,價低不代表葯不好,相反只要是集采中標的葯物,質量更為可靠。因為現在葯物的一致性評價競爭已經成為國家葯品集採納入的標准。也就是說,只有過了一致性評價的葯物才有資格競爭國家集采。一致性評價要求仿製葯達到與原研葯一樣的質量,這正是對葯品療效最好的保障。

所以,即便你在醫院買到再便宜的氨氯地平,都不該抱有懷疑,這是國家政策的福利,就是為了惠及患者。目前,不只是氨氯地平,還有厄貝沙坦、賴諾普利、依那普利、氯沙坦等等,這些降壓葯都是國家集采品種,價格也都很便宜。還是那句話,選擇降壓葯,不要拿價格作為衡量標准,關鍵是要適合自己,聽醫生的話,總是沒有錯的。

E. 便宜的高血壓葯靠譜嗎

昨天早上接到老爸電話,說老媽起床頭暈、惡心。上了年紀的人,一旦頭暈惡心,我就擔心是不是腦血管出了問題。老爸看她不停的惡心,又懷疑是吃了不潔食物導致。

於是馬上叫了計程車,送到了醫院,急診室里像個鬧市。量體溫、看健康碼,掛號。護士聽了些症狀,建議掛急診內科。

幸好急診內科前面排隊等候的人只有五則瞎六個。不到半個小時,就輪到了。幸好老媽的症狀看起來不是很嚴重,要不然,哪裡能夠在急診等得了這么久?

急診內科醫生問了症狀後,馬上開始心臟停診、量血壓。結果老媽孫燃空的血壓竟然意外地高達189/108mmHg。老媽有高血壓多年,一直吃「三精司樂平」控制血壓,這個葯一盒二十元到三十元,不同的葯店,價格有所不同。但是老媽吃這個葯,血壓多年來一直保持平穩的。即使有波動,收縮壓(俗稱上壓)也從沒有超過160mmHg。

經過急診科醫生的初步問診和體檢,馬上進一步做了頭部CT,沒有發現腦血管意外的徵象,醫生馬上開具了降壓葯,稀釋在250毫升的葡萄糖裡面靜脈輸入。還沒輸入一半,老媽就覺得舒服多了。血壓也回到了150/85mmHg。這時血夜生化檢驗的報告也出來了,不支持感染。因此,醫生判斷,老媽的頭暈就是血壓突然升高導致的。

我問她昨天有沒有吃降壓葯,她說吃過的。我就懷疑那個「三精司樂平」可能耐葯或者失效了。老媽一聽,馬上說她現在吃的不是「三精司樂平」,而是衛生院醫生推薦的「氨氯地平」,這個葯價格非常便宜,只有3.29元一盒。

據衛生院醫生說,這個「氨氯地平」與「三精司樂平」是同類葯,是表兄弟。現在它是醫院裡面的「基葯」。由於是「帶量采購」,因此價格非常便宜,一盒二十一片,每盒價格卻相當於一瓶礦泉水。

「帶量采購」的意思,就是醫院力保這個葯在中標時期內的使用量,但是要求葯廠以最低的價格供貨。即以最低價格換取最大的市場份額。從節約醫保支出的角度出發,這無疑是個非常好的辦法,即降低了老百姓的支出,也降低了醫保支出。

老媽吃的「氨氯地平」是一家國內葯廠生產的,她已經吃了五六天了。現在看來,這個葯控制血壓的效果不如「三精司樂平」,至少在我老媽身上是這樣。

老媽重新吃回葯店裡需要自費購買的「三精司樂平」,這個葯差不多一塊錢一片,每天也只需要吃一片。服葯後動態測量血壓,基本都波動於正常范圍。

我不禁對那個一盒價格相當於一瓶礦泉水的國產「氨氯地平片」質量產生了高度的懷疑,便宜真的可能沒好貨!

想想應該也是的,葯廠需要生存,工人也需要吃飯,這么低的價格,即使優先保證它的使用市場,葯廠在相同的時間內獲取相同的利潤,必須要提高生產效率,需要在相同的時間內比以前生產更多的葯物。

葯廠的工藝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提高的,如果中標的葯廠來不及供貨就可能會丟失市場。如果你是葯廠的廠長,該怎麼辦?大概率,會向同行采購,貼上自己的牌子和包裝。要知道那些沒有中標的葯廠說不定正嗷嗷待撫呢。

但是最低價格的供貨,必然會導致質量的段搏下降,這其中的道理不需要多說。不信的話,只要把價格再往下壓一壓,估計葯廠很可能就停產了。

從中標的角度看,價格最低的大概率不是最好的,應該是價格處於中下游的比較靠譜一些。

對於那些以最低價格中標「帶量采購」的葯品,真的需要一個對它的質量進行重新評估和動態監測的機制,以免在低價壓力下出現偷工減料或者以次充好。

F. 醫院葯品為什麼比葯店便宜那麼多

醫院葯品零差價,只是進價到零售價環節零差價,至於進價是多少是由政府招標決定的,並不是由市場決定的。
以某滴注液為例,國家定價19.50元,市場進價4.50元,經銷商投標報價15.00元,經政府招標,下壓報價20%中標,即12.00元。在醫療機構葯品零差率售賣給患者12.00元。但在葯店進價4.50元,100%利潤為9.00元,比醫院葯品零差率還便宜3.00元。
當然,按政府這種粗獷壓價方式,也有葯品中標價低於市場價的,中國有句古語: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中標葯商會以缺貨為由進行斷供或以其他利潤大的葯品替代。所以,缺葯的基本是招標價低於市場價的。
總之,脫離市場的招標不能降低葯價。
醫院的葯和葯店的葯,有什麼區別嗎?
多謝邀請。看到這個問題,不管是醫生,還是老百姓,對此都有著自己的看法,或許大家都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而忽略了事情的本質。
這里,黃醫生給大家稍微分析分析,讀完之後,希望對於你今後的購葯有所幫助。
首先,醫院的葯和葯店的葯,本質上都是葯品,只是側重點不同罷了。目前,我們購買的葯品主要來自三個地方:醫院的醫保葯房、醫院的自費葯房、醫院外的個體戶葯房。我們就從這三個地方,來具體剖析當下國內的特殊醫葯體制。
(一)醫院的醫保葯房
一般來說,醫院內售出的葯品主要都是來自醫保葯房,該葯房內只存在有醫保名錄上的葯品,葯物品種齊全,涵蓋了幾乎所有臨床科室用葯。由於醫保目錄上同種葯品種類並不是很多,因此,幾乎每家醫院的醫保葯房所提供的葯品都是大同小異的。
院內醫保葯房內葯品目錄的形成,主要取決於葯劑科的葯師會和醫院分管領導,同時,每種葯物的每月進貨量又受到後勤行政及醫保部門的調控。總之,醫院不會讓某種葯品大行其道,而是讓多個品類雨露均沾,這可能涉及到各種利益制衡吧。
同時,醫保葯房每月進貨量要遠遠超過社會上的個體戶葯房,因此,醫院的葯品購入價格是要偏低的。而且,整個醫療系統內部,對於所有醫保葯品是統一由物價局定價,每個地方並不會有葯品價格差異。所以,從根源上閉虧來說,醫院內醫保葯房是一種公益性質的機構,統一定價,帶量采購,避免壟斷。
從購買渠道來說,要到醫院內醫保葯房購買葯品,是必須經過本院醫生診斷並開具處方的,每位患者只能購買一定量的葯品,並不能大量采購,有點類似計劃經濟的制度。而一般醫生都是根據患者的疾病診斷,考量到疾病治療周期,選擇的葯品更有針對性。
醫保葯房,主體屬於公立醫院,主要是公益性質,涵蓋幾乎所有基礎用葯,但是時常缺乏新型葯品、進口葯品、昂貴特效葯品。
(二)醫院的自費葯房
我國的醫保目錄上雖然說涵蓋了大多數臨床實用葯物,但是仍有相當多的新型葯品、進口葯品、稀缺昂貴葯品並不在其列。作為醫院內醫保葯房的補充,幾乎國內所有的公立醫院,都設置了自費葯房。這個自費葯房,一般是第三方經營,背後又由醫院分管領導來把控,既有點民營的性質,也有點公立的性質。
在醫院內的門診及住院部,醫生要對疾病進行治療,有時就會用到一些價格比較昂貴的國產或進口葯品,這些葯品很多時候甚至可能扮演著「救命葯」的角色,但是因為價格和使用量的原因,並不會被准入醫保。這類葯品有些大家是十分熟悉的,比如人血白蛋白、進口抗生素、進口抗腫瘤葯等等。
從購買渠道來說山襪,醫院內自費葯房的葯品,需轎唯神要靜脈用葯的葯品是需要根據醫生開具處方才能購買的,口服的葯品很多也要根據本院醫生處方購買,少部分葯品則可以根據患者需求自行購買。
自費葯房,主體屬於公立民營混合制,專業性較強,主要作用是補充醫院診療活動中,醫保葯房所缺乏的相關葯品,其所售葯品普遍價格較為昂貴,但是相對葯效較強。
(三)醫院外的個體戶葯房
平時,老百姓接觸最多的,其實還是滿大街都是的個體戶葯房。這類葯房其實准入門檻並不是太高,只要有注冊葯師證就能開張經營。因為個體戶葯房的開立初衷,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所以其一切的經營活動,其實可以理解為逐利行為。
自主定價權
個體戶葯房,由於規模原因,購入葯品的價格要稍高於公立醫院,同時擁有自主定價權,每個地方政策不同,我記得好像同種葯品,葯店的銷售價格可以比公立醫院上浮30%-50%。在醫院同種葯品之外,葯店主要還是會選擇利潤率較高的葯品或保健品,其並不會以葯效好壞作為考量,主要考慮的還是毛利率。由於葯效和價格的原因,很多中小型葯企的葯品是無法進入大型公立醫院的,它們需要生存的話,只能從葯店進行銷售。本質上來說,葯店其實和超市並沒有大的區別,都是進行銷售的終端。
這也就造成了,我們常常能在葯店裡購買到一些包裝和劑量都不常見的葯品,拋開療效不說,價格還貴的出奇。
自主選擇葯物品類
一般來說,個體戶葯房是不會選擇購入那些專業性很強的葯品,會盡量選擇一些常用葯和保健品。一方面,醫療性質很強的葯品,往往需要明確的診斷,同時這類葯品可能帶有部分副作用,葯店是無法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也無法把控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因此是不會選擇出售這些葯品的。另一方面,醫療性質很強的葯品,基本已經被大型葯企壟斷,社會上流通的都是標准化的葯品,價格也透明化,葯店從中是無法大量獲利的。

熱點內容
為什麼手機砸到鼻子很疼 發布:2025-07-04 05:43:55 瀏覽:689
為什麼晚上頭痛白天好一點 發布:2025-07-04 05:43:54 瀏覽:886
烏鴉為什麼腳上會帶有東西 發布:2025-07-04 05:35:29 瀏覽:566
小米為什麼不能看騰訊視頻 發布:2025-07-04 05:28:10 瀏覽:624
為什麼手機鎖屏了uc就會關閉 發布:2025-07-04 05:14:36 瀏覽:764
為什麼在唐末很少有人賣東西 發布:2025-07-04 05:14:33 瀏覽:29
為什麼晚上總是尿不停 發布:2025-07-04 05:13:58 瀏覽:48
很多人為什麼電腦喜歡刷新 發布:2025-07-04 05:03:26 瀏覽:227
微信拍視頻為什麼被縮小了 發布:2025-07-04 04:54:00 瀏覽:26
為什麼男人要求女人嫁妝 發布:2025-07-04 04:40:23 瀏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