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為什麼口感不好
『壹』 包子速凍後再蒸制口感變差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一、緣起
有朋友在公眾號包子創業交流平台留言問李記。說自己做的速凍生坯包子蒸熟後,賣相、狀態都挺好,但口感不好,吃著有油錠子味(油錠子味有的地方也叫哈喇味),還說用手工做效果會好一些,油錠子味不算太重,用包子機生產時,油錠子味非常重,甚至有時候,不用嘗就能聞出來,在保存1-2周後,味道更大。想問問李記是什麼原因,怎麼解決。這篇文章,李記就聊聊這個問題。
二、油錠子味是什麼?怎麼來的?
要弄清楚為什麼有油錠子味,就要先知道油錠子味是怎麼來的。簡單來說,油錠味是由於食品中油脂與空氣接觸,發生氧化反應而形成的一種味道,這個過程理論上稱之為酸敗。我們家裡吃的點心,月餅等含油量高食物,放置時間久了,就會發生酸敗反應,出現油錠子味兒。
知道了原理,我們來看看速凍生坯包子,蒸熟後出現油錠子味的原因有哪些?根據李記的經驗,主要原因有三個,分別是:
1.麵皮中豬油或是速凍油脂添加量過多。
2.包子餡含油量過高,而且在成型或醒發時,有油脂滲到麵皮中的情況。
3.保存問題。
下面具體分析下這三個原因。
三、麵皮里,豬油或速凍油添加量過多
和面時放豬油,可以使包子松軟、潔白,並且豬油屬於動物性油脂,還可以對面團起到乳化作用,但如果豬油添加量過大,或者添加方式不對的話,蒸熟後的速凍包子就會出現有油錠子味的情況。至於豬油該如何添加,添加多少,可以看李記說包子第四期的視頻,這里就不多解釋了。
鏈接:做包子,如何正確添加豬油才能使面團松軟?
除了豬油,做速凍生坯包子時還有可能放速凍油。速凍油是個概念,是復配的乳化油脂,各個品牌的配方和添加量不一樣,具體的使用方法和添加量最好要依照廠家的說明。李記用市面上常見的復配速凍油做過一些實驗,如果添加量過大,確實會有油錠子味,而且有的工藝,油錠子味會相對比較嚴重。所以,李記建議,如果做速凍生坯包子蒸熟後有油錠子味,而且配方中又添加有速凍油的話,可以適當的減少速凍油的用量。
四、餡料含油量過高,且成型或醒發時,有油脂滲到麵皮中
這一點在使用包子機時,非常明顯。使用包子機時如果餡太乾的話,機器出餡是很不順暢的,所以打餡時要加入大量的食用油或是豬油,這些油脂如果不配合相對吸油的食材的話,在成型或是醒發階段,極有可能滲到麵皮外邊來,從而導致冷凍保存的時候,油脂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接觸,在蒸制時出現油錠子味。這就是為什麼,用手工做的速凍生坯包子味道沒有這么重,用機器做出來的速凍生坯包子油錠子味相對較重的原因。
五、保存問題
保存問題分兩個方面,一個是保存溫度,保存溫度過高有可能在蒸制速凍包子後出現油錠子味,李記在公眾號的很多文章中都說過保存溫度這個問題,如果大家對保存溫度還有疑問的話,可以去公眾號里看看其他的相關的文章。
另一方面是保存密封問題,出現油錠子味的兩個條件,一是油脂,二就是空氣中的氧氣,如果包子長時間與空氣接觸,即使少量的油脂也會被酸敗,蒸熟的速凍生坯包子也會出現油錠子味。
六、抗氧化劑
不論是麵皮、餡料油脂含量問題還是保存溫度和密封問題,如果暫時沒有方法改變現有配方、工藝和環境的話,又想去掉油錠子味,可以適當的添加抗氧化劑。但是添加抗氧化劑不是萬能的,只能臨時解決產品問題,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從配方、工藝,以及生產和保存環境入手,方是長久之計。
好,這篇文章就寫到這里,總結一下,這篇文章李記介紹了,蒸熟後的速凍包子有油錠子味的三個主要原因,分別是:麵皮添加油脂過多,餡料中含油量過高,以及包子的保存問題。希望有此困惑的朋友,可以從這三個方面找找原因,解決自己的問題。
『貳』 做的包子吃起來有點酸酸感覺,問題出在哪
先准備乾麵粉放入盆中,按500克麵粉5克酵母粉,5克白糖放入麵粉中,按攪拌一下然後用溫水活面,水不能燙手有溫度就可以,邊加水邊攪拌活成面團後封閉醒面。用老面發酵的包子面,面頭也不能放太多,放太多也會導致麵皮發酸盯遲睜的!如果是這幾種原因產生的酸味,是對身體健康沒有損壞的,就是口感不好。如果你的所有東西全部放好了你發過頭了 也可能是你的配方出錯~也有可能是天氣熱的問題,天氣熱,麵包內部酸性大,這時你可以1斤麵粉。
『叄』 包子蒸好為什麼很乾、不松軟,怎麼辦呢
包子蒸好為什麼很乾、不松軟,怎麼辦呢?
首先來分析一下蒸好的包子為什麼很乾,蒸好的包子皮很乾,有可能是面和的硬了,面團內部水分太少,蒸的時間太長,取出包子後,放一會包子皮就變干,完全冷了以後包子就變硬了。
包子不松軟,說明面團第一次發酵不到位或者包好的包子沒有經過二次醒發, 面團內部氣孔不豐富,導致蒸出來的包子口感不夠松軟。也有可能是關火後立即掀開鍋蓋,鍋內氣壓驟降使包子皮塌陷導致的不蓬鬆。
包子皮鬆軟可口,包子餡營養豐富,也是早餐常見的主食之一,但有一部分南方人是不會蒸饅頭包子的,看似繁瑣的操作只要掌握正確的方式,做起來也是非常簡單的。
『肆』 剛蒸的包子有點苦,這是為什麼呢
剛蒸的包襲亮子有點苦,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下面蓋緊保鮮袋等候發醇就可以,室溫最好是在24°上下。發醇的時間約半小時,等面二倍大的過程中就表明成功了,接著就是包包子階段了。包裹的包子再放進籠屜里醒15分鍾。水開後蒸上十五分鍾就可以起鍋啦,那樣包出去的包子是肯定沒有苦澀味的。
『伍』 包子為什麼有苦味
包子有苦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酵母粉放多了。酵母和面的比例大概為1:50.水看邊揉邊放。麵粉、水量的比例對發面很重要。不少朋友總是說發不起來培雹,可能是因為面團太硬了。水少面多,面團就硬,這樣的面團適合做手悶州擀麵。水多面少,發出來的面團軟踏踏,成品口感差。什麼比例合適呢?我給個大致的配比:500g麵粉,水量不能低於250ml,即約等於:2:1的比例。
常用發酵劑有三種:
1、發面用的發酵劑有三種:小蘇打、面肥(老面)和乾酵母粉。它們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在合適的條件下,發酵劑在面團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再通過受熱膨脹使得面團變得松軟可口。
2、小蘇打釋放的氣體並不豐富,所以用它發面的成品松軟度不是非常好。而且它是弱鹼性物質,會破壞麵粉中的維生素,降低麵食的營養價值,不建議選用。
3、面肥有些地方又叫老面,是上次發酵之後留取的一塊面團螞中蔽,適當保存之後用它來做菌種啟動發酵。面肥必須要搭配鹼來使用,是因為它會使面團產生酸味。但鹼會破壞麵粉的營養,而且用量非常不好掌握,成品容易造成浪費,呵呵~所以也不建議使用。
4、活性乾酵母(酵母粉)是一種天然的酵母菌提取物,它不僅營養成分豐富,更可貴的是,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它還不僅自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它對麵粉中的維生素還有保護作用。還不僅僅如此,酵母菌在繁殖過程中還能增加面團中的 B族維生素。所以,用它發酵製作出的麵食成品要比未經發酵的麵食如餅、面條等營養價值高出好幾倍。
『陸』 我蒸包子發的面發得很泡,可蒸出來的包子口感卻發硬,一點也不松軟,不知什麼原因,請朋友指教.
包子在入蒸鍋前要先放入蒸籠盤里,進行二次發酵,發到約原來體積的1.5倍大小即可。如果包子皮剛包緊了包子餡而沒有再進行二次醒發就蒸制,會導致包子皮里的氣孔又少又小,蒸出的包子就會口感硬,不松軟。下面介紹做法:
准備材料:中筋或高筋麵粉500g、發酵粉5g、糖或糖粉適量、水適量
製作步驟:
1、倒入150g(大概一杯半的一次性杯子)水化開5g的酵母,然後靜置10分鍾
『柒』 蒸出包子面不松軟,究竟是為什麼呢
蒸出包子面不松軟,究竟是為什麼呢?南北差異,主食方面不得不提的幾點,北方人喜歡吃麵食,如饅頭包子燃純枯,而南方人的主食為米飯,但在南方的食物如饅頭包子也有皮洞一定的地位,如早餐南方人也很樂意吃饅頭包子,那有時做饅頭包子會發現自己的饅頭包子不軟,饅頭包子不夠軟的原因有哪些?一是面團的發酵效果不好,而是麵粉的選擇沒有選好,三是做饅頭時使用的泡打粉的方法不對。我們在做饅頭的時候,一定要讓面團發起來,麵粉最好是中筋麵粉,然後按照正確的方法使用泡打粉。
蒸出包子面不松軟,究竟是為什麼呢?饅頭不軟可能是因為面團發酵時間不夠。如果麵粉沒有發酵好,蒸出來的饅頭口感會很硬。一般來說,在35到40度的溫度下需要20分鍾以上。包子是我們熟悉的一種食品,皮薄餡大,味道鮮美。它一直是我和我的家人的最愛。美味的包子,咬一口,食物本身的味道就從裡面出來了,還有皮上軟軟的麥香味,別提多好吃了,我家幾乎每周都要蒸一些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