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蔬菜為什麼這么便宜
㈠ 同樣是黃瓜,冬天的時候一斤賣幾元錢,到了夏季只賣幾毛錢,為什麼
因為黃瓜在冬天和夏季的成本價不一樣,並且在夏季是生產旺季,所以黃瓜冬天的時候一斤就賣好幾元,但是夏季卻只賣幾毛錢,因為夏季的黃瓜是能夠大量生產的
㈡ 今年的萵苣大白菜怎麼這么便宜
第一、今年蔬菜種得太多
根據央視網財經頻道的報道,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商戶介紹,近期多地大白菜到了收獲期,而且今年普遍擴種,目前從黑龍江、吉林、遼寧到河北、山東都有大白菜進京。今年的大白菜大豐收,現在每天到市場10萬斤左右,每斤0.4元到0.5元左右,較上周下降10%。
而且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11月第二周的蔬菜價格較上周下降3.5%,較去年下降25.1%。根據相關機構預測,2022年我國蔬菜的播種面積可達22356.35千公頃,為歷史峰值。
利益的驅使之下,今年有太多的農民以為蔬菜還有去年的行情,於是就跟風種菜,從而導致現在所有蔬菜集中上市,消費者選擇得多了,自然而然的就賣不出去了,畢竟每個人的食物量和偏好是基本固定的,一下子是消耗不起了。
第二、物流依然延遲
按理說再便宜也應該能賣得出去,然而今年與往年不一樣的是疫情還在持續,雖然防控政策放寬但是各地政策不同,有河南司機表示跨省並不容易,物流並不是全面暢通。
現在的疫區更是吃著「高價菜」,有的還要搶,一斤白菜能賣到一塊多,是誰在賺錢?還是白菜真的采購不到便宜的?
其實即便物流暢通也不一定能夠吃上便宜菜,我國現在除了糧食以外,蔬菜種植都是基地性質的,主要就幾個片區,而其他地方只能通過運輸,菜地里即便幾分錢一斤,但是裝上車經過一個個環節之後價格就是幾毛乃至幾塊錢一斤。所以如果不在原產地是吃不到便宜菜的。
而且現在的白菜一畝地就算一萬斤,5分錢一年不過500元,這需要用多少人工費?因此根本就劃不來,菜農只能忍痛銷毀。
其實就像有些網友說的,讓農民有錢賺,讓市民得實惠,只有真正打通田地到餐桌的屏障,最大限度地減少中間環節才是雙贏。同時要建立訂單式產業鏈,引導農民種植,而不是一窩蜂地上,這樣只會造成信息不對等和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農民還要賠本。
而且農產品無論是糧食還是蔬菜或者豬肉等肉食品,這些民生保障性的物資要有國家指導並帶動生產,甚至可以說計劃生產,建立統一的平台進行調控,而是不把所有的風險都轉嫁到市場和農戶身上,最後的結果就是沒有贏家。
㈢ 蔬菜不好賣了蒜苔茄子黃瓜為啥這么便宜
蔬菜不好賣及蒜苔、茄子、黃瓜價格便宜可能有多種原因。
一、種植面積因素:若種植戶普遍擴大了蒜苔、茄子、黃瓜等蔬菜的種植面積,產量大幅增加,市場上供過於求,價格自然會下降,銷售也會面臨壓力。比如某地區往年蒜苔種植面積為100畝,今年增至200畝,產量翻倍,市場消化不了,價格就會走低。
二、季節因素:這些蔬菜多為當季常見品種,在集中上市期,大量蔬菜湧入市場。同一時段供應過多,競爭激烈,收購商壓低價格,導致價格便宜且銷售困難。像夏季是黃瓜的盛產季,各地黃瓜大量上市,市場飽和。
三、物流運輸因素:物流成本降低或運輸更便捷,使得外地蔬菜能大量進入本地市場,增加了市場供應量。原本本地蔬菜的銷售空間被擠壓,價格只能降低以求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