妯娌為什麼不好處
⑴ 為什麼妯娌之間關系不會好
一,在拉家常時對妯娌評頭論足,指摘過失。農村生活由於存在農忙和農閑這樣的季節性,農村婦女的主要職責又是在家帶孩子做家務,所以空閑時間比較多。閑時大家就聚在一起拉家常,
聊的無非就是家長里短,說著說著可能就會扯到與自己交集比較多的妯娌身上去了,這時無意間就會流露出對她的各種不滿。要知道女人之間是最存不住話的,你說的話可能轉眼就傳到妯娌的耳朵里了,
很自然的矛盾就會升級了。所以記著,不要在背後對妯娌評頭論足、指責過失,有什麼意見當面說開,效果要比在背後說好的多。
二,計較人情關系的付出與回報。妯娌們之間的交集往往是在人情關繫上比較多,今天弟妹的媽媽生病住院了,嫂子買了禮品去探望,明天嫂子的父親不小心摔傷了卧床在家,
弟妹又買了禮品去看望嫂子的父親,這時候可能就開始計較了:我去看她的媽媽買了那麼多的東西,花了多少錢,她來看我的父親就買這么點東西,太小氣了,當我是傻子嗎?於是在心裡就生了芥蒂了,想著法子下次找回來,
這樣循環往復,最終鬧得關系越來越生分。其實看望病人帶點禮品只是象徵性的禮節罷了,重要的是人能抽出時間專程去看望不是嗎?現代人最寶貴的就是時間了,老父親生病在床,有人微信轉賬給你200元錢讓你自己給買點補品,有人花100元買了禮品專程到床前探望,
你覺得哪一個更讓你、更令老人感動呢?所以小編認為,不要去計較東西的價值差別,多感念那一份人情的珍貴,你的天地心胸會豁然開朗,你認為呢?
三,斤斤計較對老人的付出多少。把妯娌之間關系拴在一起的,還有老人的贍養照顧問題。中國有著養兒防老的傳統,老人生病時就需要兒子們來照顧了,而農村的男勞力是家裡的經濟支柱,
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家搞養殖、種植,照顧老人的任務往往落在妻子的身上,這又是一個產生妯娌之間矛盾的導火索。如果老人長期卧病在床,兄弟幾人按時間排班輪流照顧還算公平,如果是需要短期照顧的,不能排班輪值,
這就需要兒子兒媳的自覺照顧,可能時間充裕一些的會去照顧的多一些,比較忙碌的就照顧的少一些。這時候愛計較的媳婦兒就開始心理不平衡了:憑什麼我們照顧的多,他們照顧的少呢?
再有就是給老人買東西方面,這個兒子給父母的東西多了,那個兒子給父母的東西相比起來少的多了,這給的多的兒媳婦又心裡犯嘀咕了:
總是我們付出的多,你們就是那隻想賺便宜不想付出的主兒。這樣計較起來是沒完沒了的,只會讓兄弟妯娌之間越來越生分,甚至成為仇家。其實孝順父母是各人的心意,相比父母為子女的付出來說,子女怎麼孝順父母都不算多,不是嗎?把自己的思想放開了,你會發現生活其實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