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留園為什麼房價便宜
㈠ 杭州和蘇州同為新一線,為何蘇州的房價要便宜這么多
這主要跟蘇州的城市級別、產業結構、人口構成和房產政策有關。蘇州作為長三角區域的熱點城市,但政治級別一般,不如南京、杭州等省會級城市,和上海這樣的世界級大城市比,規模較小,各方面資源無法比肩,發展方面有一定的限制條件;另外蘇州的產業結構,早期定位為工業型城市,以工廠代加工等低端製造業,和密集型勞動輸出為主,人群結構的確不如一些一線城市精英集中,人口素質中等,這就決定了消費能力和城市氛圍。
當然開發商在開發樓盤的時候肯定更願意去做市場需要的產品,剛需、低總價,小戶型等樓盤佔比較大,但隨著近幾年的地價攀升,開發商拿地成本也在相應上漲,房價還是在穩步上漲的,不少鄉鎮區域的樓盤價格也達到了2萬甚至3萬+,與此同時蘇州的房產政策調控一直比較嚴格,限購限價等政策的實施,導致整體房價十分穩定。
㈡ 蘇州婁葑也是園區,房價為什麼便宜
就5個半(車坊部分並入園區,部分並入角直)鄉鎮來說,應該還是車坊的房價最低,其次是勝浦,再下來跨塘斜塘差不多(跨塘的高浜區域可能比青劍湖要貴些),最貴的是婁葑。大概如此吧。中心地帶的湖東和湖西,是湖東便宜,越往東靠近勝浦越便宜。整個湖西大部分區域屬於婁葑鎮,湖東大部分屬於斜塘,跨塘橫跨了湖東湖西,屬湖的北方。
㈢ 蘇州姑蘇區房價為什麼比園區房價低
如果是新房子姑蘇區市區的不比園區便宜,外圍的話環境和規劃要比園區差,所以房價較低,還有園區房價有炒作的成分多些。
㈣ 關於留園
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巾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築,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園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為奇觀。咸寧年間,蘇州諸園頗多毀損,而此園獨存。光緒初年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園。
現全園佔地約50畝,大致可分中、東、西、北叫個景區。其間以曲廊相連。迂迴連綿,達700餘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
中部是原來寒碧山莊的基址.中辟廣池,西、北為山.東、南為建築。假山以土為主,疊以黃石,氣勢渾厚。山上古木參天,顯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氣氛。山曲之間水澗蜿蜒,彷彿池水之源。池南涵碧山房、明瑟樓是故園的上體建築,樓閣如前艙。敞廳如中艙。形如畫舫。樓閣東側有綠蔭軒,小巧雅緻,臨水掛落與欄桿之間,湧出一幅山水畫卷。涵碧山房西側有爬山廊,隨山勢高下起伏,連接山頂聞木樨香軒。山上遍植桂花,每至秋日,香氣浮動,沁人心脾。此處山高氣爽,環顧四周,滿同景色盡收眼底。池中小蓬萊島浮現十碧波之上。池東濠濮亭、曲溪樓、西樓、清風池館掩映於山水林木之間,進退起伏.錯落有致。池北山石兀立,澗壑隱現,可亭亢於山岡之上,有凌空欲飛之勢。
東部重門疊戶,庭院深深。院落之間以漏窗、門洞、廊廡溝通穿插,互相對比映襯,成為蘇州園林中院落空間最富變化的建築群。土廳五峰仙館俗稱楠木廳,廳內裝修精美,陳設典雅。其西,有鶴所、石林小院、揖峰軒、還我讀書處等院落,竹石倚牆,芭蕉映窗,滿目詩情畫意。林泉耆碩之館為鴛鴦廳,中間以雕鏤剔透的圓洞落地罩分隔,廳內陳設古雅。廳北矗立著著名的留園三峰.冠雲峰居中,瑞雲峰、岫雲峰屏立左右。冠雲峰高6.5米,玲瓏剔透,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系江南園林巾最高大的一塊湖石。峰石之前為浣雲沼,周圍建有冠雲樓、冠雲亭、冠雲台、佇雲庵等.均為賞石之所。
西部以假山為主,土石相間,渾然天成。山上楓樹郁然成林,盛夏綠蔭蔽口,深秋紅霞似錦。至樂亭、舒嘯亭隱現於林木之中。臀高望遠,可借西郊名勝之景。山左雲牆如游龍起伏。山前曲溪宛轉,流水淙淙。東麓有水閣「活潑潑地」.橫卧於溪澗之卜,令人有水流不盡之感。
北部原有建築早已廢毀,現廣植竹、李、桃、杏,「又一村」等處建有葡萄、紫藤架。其餘之地辟為盆景園,花木繁盛,猶存田園之趣。
留園以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的豐間劉比。獨具風採的石峰景觀,成為江南園林藝術的傑出典範。
據《地方誌》記載留園在閶門外留園路79號。南臨留園路,北至半邊街,東鄰市汽車運輸公司,西接綉花弄。花園面積近30畝,內水面1.96畝。
園始建於明中葉徐氏。嘉靖時曾任尚寶卿的徐履祥號稱富甲三吳.舊江西會館、陶家池,花步十房庄、六房庄、桃花墩等處皆其宅基。其子徐泰時曾官大仆寺少卿。萬曆二十一年(1593),秦時罷官歸里後。「益治園曰,親聲妓,里有善壘奇石者,令壘為片雲奇峰.雜蒔花竹』(范允臨:《輸寥館集》),後人稱東園(西園在今戒幢律寺址),晚清園東北尚有東園弄。袁宏道於萬曆二十四年作《園亭記略》,盛贊其宏麗軒舉,內一石屏為周時臣所堆,高3丈,闊可30丈,如一幅山水橫披畫,無斷續痕跡。又有「太湖石一座,名瑞雲峰,高三丈余,妍巧甲於江南」。堂名後樂,江盈科作《後樂堂記》。
後衰敗,清初一度廢為踹布坊,由布商所雇踏布者居住。園改為民居,一峰獨存,其餘不可復識。
宅西北園相傳重建於陳氏,因屢易主而圮壞,尚余嘉樹平池。
乾隆末,東山劉恕(後曾署廣西右江道)得而擴建。自雲:「拮據五年,粗有就緒,以其中多植白皮鬆故名寒碧庄」(見留園內殘碑)。所在地名花步里,故又稱花步小築。劉恕性嗜花石,聚奇石十二峰(或雲部分自東山原王鏊園中得來)。又喜書法名畫,集古今石刻環置壁間,即今留園法帖,以明中葉刻二王帖與清嘉慶刻宋賢帖65種最著。
道光三年開放,游者無虛日,人稱劉園,號吳中名園之冠。
大平軍後,園倖存而荒蕪不治。園宅先售與程卧雲,住宅部分於同治十三年改建二程夫子祠,園則以5000金轉售於曾任湖北布政使的常州盛康。園額為龍溪盛氏義庄,有莊田3000餘畝。盛康《留園義庄記》雲:同治「十有二年癸酉復於蘇州閶門外花步街購得劉氏寒碧山莊,易名為留園」,改稱留園是因劉園之名久傳,即仍其音面易其字,並寓吳下名園俱遭兵災,是園獨留之意。盛大加修治。
光緒二年俞樾怍記,稱「涼台燠館,風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邐相屬。」十四至十七年,添辟東西兩部,建鹿籠鶴亭。西部築小蓬萊土山、十景花塢、蔬圃、草地(名射圃),花房。東部即冠雲峰一帶,該峰原峙立於民宅間,劉恕不能得。經太平軍與清軍之戰,民宅荒蕪,盛於十七年購得峰前地,俱納入園牆之內。據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其花步里祖宅在太平軍後夷為瓦礫場,田契盡失,亦為盛氏所得。盛又建「東山絲竹」戲台,臨街西側建祠堂及部分宅屋。園宅廣袤約40餘畝,比昔日劉園更增宏麗。後又購程祠址,建四進大宅(今五福弄及程福里民居址)l。
辛亥革命起,因園已歸其子盛宣懷,一度被革命軍沒收,不久袁世凱政府下令發還。民國16年北伐軍二十一師司令部曾駐此園。
18年3月園再被查封。由吳縣縣政府派員管理,貼鄰房屋全部為第十六旅旅部借用。
同年6月18日,園經修葺後開放游覽。此時建築尚完整,古樹參天,遠望氣勢蓊鬱,人稱「蘇垣鳥類之大事營」。又有孔雀、鶴、猴之屬。每年二三月中舉行蘭花會,名種薈萃,春秋佳日遊客如雲。為當時蘇州第一游覽勝處。
21年淞滬抗戰,園曾充寧滬警備司令張治中的高級教官室。6月1日園經整理後又開放。22年10月13日園再發還盛氏。26年童雋《江南園林志》稱「園內裝折鋪地女牆各盡其妙,而以鋪地為優」。日軍侵佔初,盛氏僱人看管,假山花樹尚完好。
據30年5月間《蘇州新報》報道,尚可游賞。後自留園路中段以西全為日軍佔用。園中飼養軍馬,假山欲墜,精美傢具被掠一空,抗日戰爭勝利後又淪為國民黨部隊馬廐,五峰仙館柱為馬嚙成葫蘆形,馬糞積二三尺,門窗掛落破壞殆盡,上無片瓦,園內破壁頹垣。一片瓦礫。園東盛宅廳堂框架尚存,大部破壞不堪。至蘇州解放前夕。還我讀書齋、揖峰軒一帶已成為乞丐難民棲宿處。解放後,盛氏後人將園捐獻給國家。
1953年市政府決定搶修留園,先採以工代賑方式,清除園內瓦礫馬糞。9月1日開始施工。對五峰仙館、揖峰軒等殘破建築,扶直加固,接補移換,保存原結構,細心修復;對冠雲台等坍毀而尚存基礎者,按原風格重建;對全部坍毀而基地不詳特別是北部的少風波處、花好月圓人壽軒、心曠神怡之樓(走馬樓)、亦吾廬、半野草堂等殘余建築,或拆除為廊,或植竹園。亦吾廬樓廳改建為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又一村處僅余荒地,則改置葡萄架及小桃塢,以其田園風味與附近環境相協調。門窗裝修則收購自舊貨市場或私家舊宅。盛家祠堂中100多扇門窗掛落亦拆下移入園中。
年末修復竣工,1954年元旦開放。國內外人士爭來游賞,同聲贊譽名園重光。
留園1961年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漸被稱為全國四大名園之一。
「文化大革命」初易名為紅衛公園,1971年恢復原名。1978年起漸次修復。
全園現有亭閣軒館36,匾額15,磚額17,石刻2,對聯10,書條石373,古樹名木有銀杏、南紫薇、羅漢松等12種23棵。
園內建築物約近全園總面積1/3,素以建築空間處理精湛著稱。曲折幽邃,景觀多變,廳堂在蘇州諸園中最為宏敞華麗,大而能精,工不傷雅。「全園大致分四部分,中部是寒碧庄原有基礎,經營最久。以後雖有局部改觀,仍不失為全園精華所在。
東、北、西三部分都是光緒年間所增加。中部又分東西兩區,西區以山池為主,東區以建築庭院為主」(劉敦楨:《蘇州古典園林》)。該園深藏宅後,從原住宅與祠堂入園的通道有四五處,今入口處原為避弄,過道長50米,忽狹忽寬,忽斂忽放,忽隱忽露,終至豁然開朗。水池位於中央,池西假山下部有黃石堆疊,似明時遺物。山丘桂樹叢植,登聞木樨香軒東望,曲溪樓一帶亭閣高低錯落,參差前後,掩映於古木奇石之間。池南涵碧山房為中部主廳,東側明瑟樓旁有「一梯雲」,假山巧掩登樓石徑。池中蓬萊小島,藤蘿翳密;低幾與水平,更見樓高山峻。池北遠翠閣前石砌花壇,為明代遺物。東區為華麗的庭院區,主廳五峰仙館因盛氏得文徵明停雲館藏石而名,俗稱楠木廳,傢具陳設、掛落飛罩、窗槅屏門俱能將古雅和華美融而為一。
前院假山精巧,傳原藏十二生肖形象。楠木廳東石林小院周圍布置大小不等的小院多處,手法各有不同特點,但廳東北還我讀書處(即原還讀我書齋)周圍原有曲廊回繞,50年代修建後阻絕不通。自揖峰軒東去為東部建築群,以突出冠雲峰為主旨。該峰高6.5米,為蘇州各園湖石峰中最高者。岫雲、瑞雲(又名朵雲)兩峰屏立左右。峰前浣雲沼之東原為盛氏家庵待雲庵(待雲系盛康字),峰北冠雲樓下壁間嵌魚化石一方。
峰南林泉耆碩之館俗稱鴛鴦廳,門窗地罩雕鏤精美,陳設富麗堂皇。館南磚額為「東山絲竹」,原有蘇州園林第一座近代化的室內雙層三面看樓戲台。日軍侵佔後期為附近棚戶拆毀佔住。峰西北佳晴喜雨快雪之亭有楠木屏風六扇,雕刻精雅。北部建築在解放前久已不存,今置葡萄廊架及盆景園,陳列盆景名品500餘盆。西部土山池水原與中部相通,約在劉園時築牆隔斷。
山上在解放初尚存百年古楓二三十株,秋日從中園遙望如紅霞繚繞雲牆間,60年代因施葯不當而枯死。山上建亭,本可眺西園虎丘,今為高樓所蔽。丘前小溪曲折,盡頭處嵌「緣溪行」三字,兩岸遍植桃柳,仿武陵桃源境。當時水通園外大河,清代遊人常泊舟湖田上。晚清河道淤塞,漸成路面,池水淺濁。全園走廊迤邐連屬200餘丈,且曲廊留虛,在轉折處多置大小空間,點染蕉竹小品。全園漏窗有200多孔、30多式,圖案幾無雷同。古石除冠雲等三峰外,劉園十二峰尚存十一,其他還有劉恕品題過的晚翠、斷霞、日華等奇石。
㈤ 拙政園好還是留園好
1、拙政園是和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留園,號稱國內四大名園,拙政園一個是大,一個是布局精巧,可以說山水環繞,移步換景,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一個代表,也是蘇州最著名的一座園林。 2、獅子林,獅子林公園雖然不大但很有特色,獅子林以山石造景為主,假山群氣勢磅礴,以「適、漏、瘦、皺」的太湖石推疊的假山,玲瓏俊秀,洞壑盤旋。 是中國疊石堆山最經典的代表作。 3、留園和拙政園相比差不多,拙政園是大,留園是以小著稱,雖然不能和拙政園大、深邃相比,但也可稱的上是縮小版的拙政園。 如果時間緊促只能瀏覽一個地方的話,推薦瀏覽拙政園,如果可以瀏覽兩個地方的話,推薦拙政園、獅子林。
㈥ 南京和蘇州的房價哪個高為什麼有人說蘇州最便宜的房子是七千多一平米真的么
不是的,七千多一平米的房子是比較少的,蘇州的房子在5000一平米左右。
http://www.szfc.gov.cn/szfc/szfc/index.asp 你 去這網站看看把
㈦ 蘇州房價為什麼便宜
蘇州房價便宜嗎,這個不能這么比的,那是跨省了,你怎麼可以拿蘇州跟上海比呢,我不覺得上海崇明三島的房子比蘇州貴,比如說,湖州、嘉興,房子是不是比上海便宜,到上海也比較近,崑山,太倉,都離上海比較近,但為什麼有錢都在上海買呢,所持戶口和身價是不一樣的,一個蘇州戶口,怎麼也沒有一個上海戶口值錢吧。
㈧ 蘇州留園
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巾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築,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園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為奇觀。咸寧年間,蘇州諸園頗多毀損,而此園獨存。光緒初年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園。
留園門票景區是50元的,網上預訂的話要便宜一些,只要40元,而且不用提前付款的,在上面搜索一下景點名字就可以找到啦,很方便的哦
㈨ 留園於拙政園對比
留園和拙政園還是比較像的。據說留園仿拙政園而建。只是留園比拙政園小一點。文化底蘊都很深厚。
留園的門票比較便宜30(淡季)~40(旺季).拙政園門票比較貴80元。相比較而言,我個人喜歡留園。不過拙政園去的次數沒有留園多,沒有仔細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