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中日為什麼關系不好

中日為什麼關系不好

發布時間: 2022-05-01 20:36:41

❶ 中國和日本關系為什麼不好

中日建交後總的來說,中日關系發展雖然有矛盾,但還算平穩。尤其近幾年不好。金幾位首相上台以後,採取了主動的態度,極力修復小泉給中日造成的損害。在一定程度可以緩和中日兩國的緊張氣氛,溫總理訪日,應該可以起到「融冰」作用。但是中日兩國首腦在政治立場,當前利益沖突,以及對歷史淵源的認可,都存在著無法統一的認識,如安陪晉三,麻生太郞等日本右翼分子一直以來就是小泉的追隨者,中日關系能否得到改善,最主要取決於當前錯中復雜的國際形勢。尤其是在台灣上的立場上。對待過去戰爭的態度。都是影響中日關系重要因素。如果中國採取統一台灣,日本會極力阻撓,因為台灣海峽是日本經濟的生命線,中國控制了台灣海峽,就等於切斷了通過馬六甲海峽的石油供應線。
無論誰出任首相,對中日關系的未來的展望:互相來往,互不信任、互相牽制。互相發展。永遠不會成為以誠相待的鄰居。尤其有美國這個攪屎棍子在裡面亂攪,中日永遠不會友好,友好也是面和心不和。

❷ 如何看待中日關系

中日是重要近鄰。

1972年9月29日,雙方簽署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聯合聲明》,實現邦交正常化。

1978年8月12日,雙方於北京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同年10月23日,雙方於日本東京互換批准書,條約正式生效。

此後,雙方先後於1998年11月和2008年5月發表《中日關於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系的聯合宣言》和《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上述四個政治文件構成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

邦交正常化以來,中日關系總體不斷發展,各領域友好交流和務實合作日益深化,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有利於維護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近年雙邊高層交往

2014年11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會見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2015年4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亞非領導人會議期間應約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2015年5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日本各界3000人訪華團同中方共同舉行的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2015年11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期間,應約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晤。

2016年7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蒙古亞歐首腦會議期間應約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2016年9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會見來華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2017年5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率團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

2017年7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漢堡峰會期間,應約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晤。

2017年11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2017年11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2018年5月8日至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赴日出席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並正式訪問日本。

2018年9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期間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2018年10月25日至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分別同其舉行會見、會談。

2018年11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期間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2019年4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率團來華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日本首相特使、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

2019年6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大阪峰會期間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2019年10月21日至25日,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作為習近平主席特使出席日本天皇德仁即位慶典並對日本進行友好訪問。

2019年12月23日至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來華出席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同其舉行會見、會談。

2020年9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日本首相菅義偉通電話。

以上內容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同日本的關系

❸ 中日關系為什麼這么糟,中國該採取什麼政策/比如東海

我國和日本的關系很差基本上源於日本對於我國的態度不好,准確的說是日本沒事兒找茬。其實我國和日本也有過蜜月期的,中日友好就是歷史事實。
而現在日本政府主要是日本右翼黨派為主要成員,日本右翼黨派是軍國主義,也就是和當年侵華的那批人一個理念的:必須要擴張,向海外擴張,為民族生存找到生存之地。這就是他們的理念和信仰。當然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話,他們倒也沒啥錯,只是他們不看時代背景就這么想這么做的話,那就是有點兒傻了。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的領土已經固化,除非再發生一次世界大戰才能有所改變,而日本這個國家生存環境可能是世界上最差的:整個國家都在火山帶上,一天恨不得三震,富士山這幾年又開始吐煙圈了,不知道啥時候就來個噴發,上次噴發是1770年好像,如果沒記錯的話,那次噴發導致日本死亡約三十萬人口……福島核電站的事情導致日本東部地區有不少地方低於海平面而泡在水裡,本來居住面積就不多,現在更少了。
沒有什麼特產,最少是特別能賺錢養家糊口的,雖然神戶牛肉挺值錢,但是想要養好神戶牛那開銷也不低,只靠旅遊業發展不現實,畢竟日本不是夏威夷一年四季都能迎客的,光北海道下次雪恨不得埋了房子這種事情日本玩純粹的旅遊業發家致富那是做夢。
製造沒有原料全靠買,想要發展基本上全靠買買買……這樣的日本他要不想著擴張那我只能說日本的領導人一點兒能力都沒有還不如一頭豬呢!
而看看日本周邊的國家,也就剩下我國和韓國了。
韓國是美國罩著的,雖然日韓關系也不咋地,但是美國壓著,日本也不能找韓國的麻煩。
那麼請問,唯一可以選擇的目標是誰呢?那不就剩下我們了?
而我國以前還好欺負,現在越來越強大甚至有拿下世界霸主寶座的意思,換你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人員,你覺得日本應該怎麼做?忍辱負重繼續當縮頭烏龜還是賭一把准備和我國開戰?
日本軍國主義賭國運那是世界有名的,當年甲午戰爭就是賭國運的,然後賭贏了。後來偷襲珍珠港也是賭國運的,結果賭輸了。現在這狀態,又是右翼黨派執政……那麼他們打算賭國運最少我個人一點兒都不感覺意外。
所以,我國現在不管用什麼樣的態度和策略去對待日本,他都不會和我國成為好朋友更不會成為跟班小弟,我國現在要做的就是壯大自己,不斷的壯大自己,准備迎接戰爭就可以了。
東海?那不是什麼事兒,因為戰爭的腳步越來越近,東海只是一個局部戰爭的爆發地而已,不需要現在去關注什麼。

❹ 中日關系關系何時變好,為什麼現在中日關系不好

中日關系從恢復建交以來就處於時好時不好的狀態,主要問題在於美國為首的金融市場和實業企業間接控制著日元的匯率以及日本的貿易進出口。但近年來後者的問題大大改善,主要是由於我國與日貿易的經濟活動處於增長勢頭,日本國內消費流動性達到高水平,趨於減少依靠國外貿易進出口補貼財政和宏觀經濟流動性欠缺從而自立的態勢,同時也引致了日政界非右派人士的文化宣傳助力。
即便國際上仍然有許多右派人士在煽動陰謀論或妄下負面言論,但所有的這些言論在經濟發展面前顯得無比弱小。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因為財政吃緊而引起的,國家治理一出問題,遭殃的還是百姓。
日本右翼勢力多,另一個方面也反映了從二戰未開始以來這類惡徒就紮根深厚。當然我們並不能指名道姓地說這些是哪個政權的走狗,但他們始終犧牲的是自己的歲月年華,去鼓吹對自身未來發展毫無益處的荒誕謠言。
17年的回答說實話不能一概而論,二戰的罪行確實應當向包括美國再加上亞洲各個被殖民侵略過的國家道歉,事實上早在1972年建交公報上的中日聯合聲明日方早就已經向中方道過歉。雖然後日日方並沒有展開過什麼大型的媒體政治宣傳宣揚歉意,但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也要尊重日方的價值觀。在過錯面前感受對過往的悔恨,與人道無異。

❺ 目前困擾中日關系的因素有哪些

A 目前困擾中日關系的因素有哪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日之間的矛盾並非一夜之間就冒出來的,質變都是量變不斷累積的結果。中日關繫到這一步,表面上看來是釣魚島問題所引爆,事實上中日自建交以來就波折不斷,兩國關系時緊時緩。在地緣、經濟、資源等方面兩國有著共同發展的需求,在歷史問題、主權領土方面兩國也存在著爭議。

一、歷史問題

歷史問題一直是中日關系中的敏感問題。對於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那段歷史,日本始終有一部分人不願也不敢正視,甚至有人公然為侵略歷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主要表現在:右翼勢力通過炮製歷史教科書宣傳反動史觀、日本個別領導人(政要)否認南京大屠殺、參拜靖國神社等。

二戰結束至今,日本一直強調其在戰爭中遭受的損失,極力迴避作為加害者對亞洲國家造成的傷害。右翼學者甚至成立「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開始編寫新的歷史教科書,我國對此不斷進行斗爭、抗議、譴責,敦促日本政府以實際行動履行在歷史問題上的表態和承諾,並對極少數右翼分子嚴加約束,以正確的歷史觀教育國民,然而日本政府非但置若罔聞,還有意放任、支持這種行為。

靖國神社最初的教義是通過祭祀來安撫冤魂,以免給人們帶來災難。但由於歷史的原因,靖國祭祀對象包括了14名甲級戰犯,2000多名乙、丙級戰犯,使得該神社被東亞各國視為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而備具爭議性,可以說是邪惡的帝國主義的象徵。日本領導人執意參拜,日本連續發生的歪曲歷史事實、纂改教科書和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對中日關系形成嚴重干擾,這些都嚴重傷害了在二戰中被侵略國家人民的感情,導致中日關系陷入政治僵局。

二、台灣問題

台灣問題涉及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二戰後,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將台灣及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當時的中國政府曾派員於1945年10月25日在台接受日方投降並向全世界宣告收復台灣。此後,日在追隨美國承認台蔣的同時,事實上一直把「台灣歸屬未定論」作為對華政策的一項基本原則。1972年,中日兩國簽署《中日聯合聲明》時,日本政府明確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日兩國之間圍繞台灣地位問題已從政治上得到解決,雙方就日台關系的性質和處理原則達成諒解。但在實際中,日本並沒有停止和台灣的聯系,尤其在「冷戰」後,隨著兩極格局的解體,世界出現一超多強局面,並有向多級化發展的趨勢。日本不甘於其政治弱勢地位,因此向國際秩序發起挑戰。日本認為要達到此目的首先應該立足亞洲,而亞洲最強勁的對手是中國,因而千方百計牽制中國。日本企圖通過阻止中國統一來牽制中國發展。為達成這一目的,原本承諾與台灣只保持民間往來的日本政府,現實中卻是從經濟、政治等各方面和台灣聯系。1997年7月23日,日美簽署的「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涉及的相關內容,對中國主權是嚴重侵犯和干涉,這是我國政府和人民堅決不能接受的。

三、釣魚島問題

釣魚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它和台灣一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對釣魚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我國的這一立場有充分的歷史和法律依據。早在明朝初期,釣魚諸島就已明確為中國領土,明、清兩朝均將釣魚諸島劃為我國海防管轄范圍之內,並非「無主地」。1895年日本趁甲午戰爭勝利在望,在《馬關條約》簽訂前三個月竊取這些島嶼,劃歸沖繩縣管轄。1943年12月中、美、英發表的《開羅宣言》規定,日本將所竊取於中國的包括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在內的土地歸還中國,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日本在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時,這就意味著日本將台灣、包括其附屬的釣魚諸島歸還中國。

但在1951年9月8日,日本卻同美國簽訂了片面的《舊金山和約》,將釣魚諸島連同日本沖繩交由美國託管。1971年6月17日,日美簽訂「歸還沖繩協定」時,這些島嶼也被劃入「歸還區域」,交給日本。其後,美國務院發言人表示,「歸還沖繩的施政權,對尖閣列島的主權問題不發生任何影響」。鑒於日方在釣魚島問題上有不同主張,我國政府從發展中日關系出發,在堅持我一貫立場的前提下,與日方達成了此問題留待以後解決,不採取單方面行動,避免這一問題干擾兩國關系大局的諒解。

然而釣魚島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特別是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保廳巡視船在釣魚島海域攔截中國漁船,並稱這是中國漁船進入日本領海非法作業的事件,接著是對華強硬派石原實施「購島」的計劃,進而是野田政府意欲把釣魚島「國有化」。日本政府執意對中國釣魚島實行所謂的「國有化」方針,引起中方強烈不滿。日本共同社11月1日發表文章承認,日政府實施「國有化」方針使中日關系陷入對立,且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出路。野田在「購島」後的應對顯得倉促,釣魚島事件愈演愈烈,節節升級,造成了當前中日兩國關系降入冰點的局面。

四、國際勢力的影響

國際勢力影響主要是來自美國。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無論是中國的外交還是日本的外交都受其很大影響,中日關系從1949到1972的二十多年的敵對之後,由於中美關系的改善而得到改善。可見,從一開始,中日關系的改善就不是完全自發和獨立的。美國希望中日關系保持一種「不即不離」、「不好不壞」、「斗而不破」的狀態,至少在現階段,美國不希望中日關系太緊張,但也不希望中日走得太近。作為在亞太地區擁有廣泛利益且與中日兩國同時保持著密切聯系的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一直在關注著中日關系的演變。美國政府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一直執行著一套相對穩定的「中間偏右」政策,其核心是努力使中日關系維持適度緊張,坐收漁翁之利。

中日之間關系緊張遲緩,遠非是以上四個方面能概括的,其他如東海油氣資源、兩國國民感情的對立等,總之,兩國在意識形態、經濟、領土、資源方面上都有對立、摩擦的,從根本上說無非是國家利益使然。

❻ 中國與日本的關系

中日關系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國之間的國家關系。中日是重要近鄰。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中日關系發展面臨重要機遇。

1972年9月29日,雙方簽署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聯合聲明》,實現邦交正常化。1978年8月12日,雙方於北京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同年10月23日,雙方於日本東京互換批准書,條約正式生效。

此後,雙方先後於1998年11月和2008年5月發表《中日關於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系的聯合宣言》和《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

中日貿易

日本是中國主要貿易夥伴。截至2003年,日本連續11年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目前是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次於美國、歐盟、東盟)和第二大貿易夥伴國(次於美國)。據日方統計,自2007年開始,中國一直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國。

2017年中日貿易總額3029.9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10.1%,其中中國出口額1373.3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6.1%,進口額1656.5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13.7%。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日關系

❼ 為何說中日關系是脆弱的

因為遏制、破壞兩國關系的一些敏感問題也不斷浮出水面釣魚島問題,撞船事件,都給兩國正常的合作帶來了負面影響


日本海上自衛隊2艘艦艇11日上午先後進入赤尾嶼東北側毗連區活動中國海軍對日方活動實施了全程跟蹤監控。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當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敦促日方停止在釣魚島問題上製造事端,按照雙方2014年達成的四點原則共識精神,與中方相向而行,以實際行動為兩國關系改善發展作出努力

雙方認識到圍繞釣魚島等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張,同意通過對話磋商防止局勢惡化,建立危機管控機制,避免發生不測事態。雙方同意利用各種多雙邊渠道逐步重啟政治、外交和安全對話,努力構建政治互信。


但是日本近年來,不斷就釣魚島不斷的挑釁中國,不按改善中日關系達成的四點原則行事,使得中日關系愈發緊張。

❽ 今天中日關系交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中日交惡的根源是商品社會的逐利與迷惘

在可見的未來,中日關系是好不了了。誰也無法解決,只能說造化弄人,使我們兩國走到了今天的地步。他們絕不可能徹底否定自己的烈士,我們也絕不可能接受他們朝拜靖國神社。這矛盾的背後並不是當年的侵華罪行,而是全球化的商品社會在世界各地造成的沖突和迷惘。
在一開始,就是商品社會造成了日本人有錢自以為了不起,也是商品社會造成了我們低三下四讓日本人看不起。我們的商人後來在越南其實也是如此,越南仇恨我們,雖然詳情難知,跟那批商人必然有很大關系。我們至今還在趾高氣揚地傳播越南妹子如何廉價的故事,我想那大概是真的,就跟中國女人在日本人歐美人面前很廉價一樣。這樣的恥辱想不激起越南人的仇恨是不可能的。我們嫌日本人當年做生意不厚道,賣次品給我們,好東西都賣給歐美。但我們今天不一樣賣劣質商品給非洲賣好的給歐美?商品社會只能如此。大家都是為發個財,哪管什麼民族交流的屁事。但在對方眼裡,卻都是難以忍受的恥辱。
到現在,無論他們還是我們,都是些胸無大志、只圖吃吃喝喝的廢材。他們死抱著一點皇軍的光榮不放,只因為在這個時代,除了對大日本皇軍的紀念,還有什麼能使他們感到自己仍是日本人呢?他們已經被美國人徹底弄廢了,只剩下這么點民族記憶了。右派分子固然還覺得殺中國人是光榮,普通日本人卻根本沒想到那些,覺得殺中國人當然是錯的,但無論如何都是為國犧牲的勇士,總該紀念下罷了。而我們呢?和他們一樣,除了對先輩的一些記憶,還有什麼能使我們感到我們是中國人呢?
最近看到戴旭有文章從釣魚島問題談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危險。據我看是沒有的。這樣兩個廢材國家能打戰就是笑話了,無非各自民間的民族主義者鬧一鬧而已。鬧得雖然大,其實只是極少數。絕大多數日本人對此漠不關心,就像絕大多數中國人也漠不關心。我們這有批普世太監在宣傳中美親善,拚命閹割中國人的精神。他們那也有批普世太監宣傳美日親善,以被美國殖民自豪。我們的精英恨自己的同胞毫無骨氣,他們的精英也恨他們的同胞在美國人面前低三下四。我們的中產階級政府害怕民族主義鬧大,他們的中產階級政府也同樣恐懼右派,右派上台必先砍下他們的腦袋。只不過兩個中產階級政府在計算利益,小心地利用一些還有愚忠的國民造聲勢罷了。
能夠真正解決中日、中美這些國家矛盾的是在文化交流基礎上產生的互相尊重。但是現代商品社會一切以逐利為目的,哪來文化可言,都是些庸俗市儈在跋扈,遇到國家矛盾只能演變成庸俗民族主義。之所以叫庸俗民族主義,因為民族主義本是愛國主義,要求精神的革新,沒有文化談何精神革新。

❾ 中日當今矛盾關系的主要根源是什麼

我認為現在影響中日關系的最主要兩點。
日本的國家正常化,擺脫美國控制。面對中國實力上升,美國必須遏制,日本是一枚重要的棋子,沒有自主權。
地緣政治關系,簡單點來說,中日都想當東亞老大,引領亞洲。誰都不甘屈居次席,這使得雙方難以協調。憑什麼是你領導老子,不是老子領導你?中日八十年代關系很好,為何後來越來越差?還不是日本先跑出橄欖枝,要當東亞頭雁,收中國當二把手,八十年代窮困的中國沒表態。後來九十年代由中國主導提出中日韓東亞自貿區,日本也沒鳥中國。就是這種都有野心相互之間看不上不甘屈居人下的心理。呵呵,所以,老大不是那麼好當的,至少你的讓二把手徹底服你,沒話說,估計達到這種程度,中國還得二三十年吧。

❿ 為什麼中日關系前景不好!

因為1.日本人始終沒有端正自己的態度,正視侵華這一歷史史實,導致中國人民一直很惡心他們(看人家德國,錯認了,跪下了,錢賠了!)2.日本是一個附強欺弱的國家,如果中國比他們強大(像在唐朝),他們肯定會像哈巴狗一樣來中國學習,不惜一切來中國學習。 3.領海及資源問題,在我國的東海有豐富的石油資源,現在中國的石油資源只有新疆和東海沒有大規模開發了。但是東海離日本太近,日本肯定會和中國爭奪這的石油資源,兩國甚至有可能為此開戰! 諸如釣魚島等一系列問題都使得中日關系前途黯淡。 記住,利益是決定國際關系的基礎!

熱點內容
保利芳園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483
硬的東西吃下去胃會痛為什麼 發布:2025-05-18 03:35:03 瀏覽:87
為什麼喝酒很長時間後會吐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660
抖音直播的tb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3:34:19 瀏覽:91
為什麼說用電腦交作業更方便 發布:2025-05-18 03:29:31 瀏覽:940
為什麼軟體都用不了網 發布:2025-05-18 03:25:47 瀏覽:576
父子之間為什麼搞不好關系呢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716
手機為什麼不能代替對講機 發布:2025-05-18 02:56:09 瀏覽:137
為什麼小米門鎖開門時故障 發布:2025-05-18 02:44:22 瀏覽:565
為什麼微信聽語音手機會關機 發布:2025-05-18 02:37:55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