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進口尿素便宜
㈠ 進口的水溶肥和國產的有啥區別
1、氣味,那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的;
2、外觀,一定是染色了的(紅、藍、綠),因為國外的肥料是為大農場設計的,如果無色,加進去農場主不知道,有可能多加一次導致濃度過大;
3、有黑點、綠點等,那些是微量元素,並且分布還比較均勻(這點一般國內是做不到的),主要是設備問題(卧式的和桶狀的混合機會有10%左右的死角,導致混合不均勻。國外都是雙螺旋錐式的混合機,並且要求30分鍾混合);
4、含水少,一個公開的秘密,部分國內為了降低成本,會有用到粉末尿素(一些直接就用顆粒的來粉碎),這個是吸潮的,最低等的,當尿素達到30%的時候,用手捏就能發現很粘了,拍掉了還會染色在手上,進口的不會染色在手上;
5、使用效果,一直用,會發現好的進口水溶肥會多採收一段時間,如同人生活條件好會長壽一樣。而加了激素的水溶肥會出現早衰,得病會更多,如同吃了毒品的人一樣。
6、價格有變動,其實很多時候,價格確實很高,但如同進口的農葯一樣,大部分都是把利潤花在了研發上。水溶肥就是花在了試驗上,如我原來接觸的一個進口水溶肥,光在武漢周邊的一個試驗基地,他們就租了30畝地,花一年時間證明了產品適合本地區的作物。前2年賣的會比較貴,第三年開始,價格就不貴了,因為成本收回去了,他們認為產品已經是老產品了,就不該太貴。
所以,進口的產品,開始貴,三年之後應該並不貴。就我接觸的,開始時候是零售15一斤,後來12一斤,要發布新品種了,部分地區甚至搞促銷低到10元一斤了。
7、產品有特點,要麼是磷鈣合一,要麼是具有一定的緩釋效果,要麼是添加了促進成分等等,而國內炒作的是含量高、激素好、改良土壤等。
進口水溶肥與國產水溶肥共同點:
1、進口水溶肥與國產水溶肥所以營養物質及含量基本相同。且都為速效性,水溶性肥料,提高作物抗病、抗寒、抗旱、抗倒伏能力,延長作物保鮮期、儲存期。
2、使用後瓜果著色均勻鮮艷、大小勻稱,可促進作物早熟、提前上市。
3、使用方式都是稀釋直接噴灑在頁面上,沖施,滴灌等。
進口水溶肥與國產水溶肥不同點:
1、價位不同,進口的比國產的要貴,因為進口水溶肥需要增收其他方面的費用較多,比如關稅,所以銷售的價錢要貴。而國產水溶肥沒有關稅及復合的中間環節所產生的各項費用,所以相對相同含量的進口水溶合肥來說就要便宜一些。
2、在市場上,在我國水溶肥還沒有發展的時候,進口水溶肥確實占據了我國的水溶肥高端市場,但隨著我國水溶肥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年來也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與突破,逐漸進口水溶肥也將在我國逐漸被驅出市場。
㈡ 國產的化肥十分便宜,為什麼進口的化肥很貴還有很多人買
據了解,銷售這些肥料的是一些農業遊客,其中相當一部分人經常被稱為農業軟糖群體。他們每天開車拉化肥進村賣。先是大喇叭喊著吸引農民觀看,然後「專家」上前講課。講座期間他們開始賣肥料,說肥料是高科技產品,有什麼作用。為了讓農民受益,他們現在以盈利出售。有的甚至打出「買兩送一」的口號,或者送食用油、洗衣粉、電飯煲之類的禮物,很有誘惑力,也很有欺騙性。很多農民買了這些肥料後發現自己被騙了,因為貪便宜。便宜的肥料,為什麼最貴?一個農民的老闆這么說!
一些肥料製造商已經摸清了農民喜歡進口肥料的心理,並故意欺騙農民。比如他們在香港或者國外注冊了一些看似名字很高的企業,其實就是皮包公司。包裝袋印刷精美,正面印有「美國」、「挪威」、「俄羅斯」,背面委託國內某不明企業代理。其實異地注冊公司和委託生產企業的幕後老闆都是一個人,就是典型的人大轉移,掛羊頭賣狗肉,欺騙不知名的農民朋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即使委託自己生產,也需要到質監部門對委託加工進行審查和記錄。總之,化肥行業水很深,坑很多。農民朋友千萬不要貪圖便宜,買不靠譜的肥料。
㈢ 中國尿素進口還是出口
中國尿素有進口,也有出口,每年的進出口量也不定。
在目前國內產能過剩、尿素市場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在保證國內市場供給和價格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出口促進國內尿素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2020年中國尿素出口數量為545.01萬噸,較2019年增加了50.52萬噸;進口數量為0.16萬噸,較2019年減少了18.0萬噸。
重要性
尿素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我國尿素行業的發展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目前我國尿素生產工藝、裝置已處世界先進水平,國內尿素產能大於需求。2019年中國尿素產能為6668萬噸,產能利用率為80.4%;2020年中國尿素產能為6634萬噸,產能利用率為84.8%。
1970年前,國內的尿素產能及產量極低,裝置以小型化為主。改革開放後,國內尿素產量逐漸增加。隨著市場供大於求,尿素行業落後產能慘遭淘汰。2020年中國尿素產量為5623萬噸,較2019年的5361萬噸同比增長4.9%。
㈣ 韓國車用尿素陷入缺貨危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近日有消息得,由於中國的尿素出口限制,韓國的車用尿素陷入缺貨危機。韓國官員們表示,為了緩解全國范圍內柴油車排放控制液的短缺問題,韓國政府正在從工業部門獲取製造該液所需的關鍵成分。在首爾和全國主要城市,柴油卡車行駛必需的的柴油尾氣供不應求,引發了對貨物運輸中斷的擔憂。這種清澈的液體,也稱為柴油機尾氣處理液,可減少柴油造成的污染,但如今幾乎沒有柴油,車就無法運行,這種曾經便宜且易於獲得的液體在整個韓國都變得極為稀缺。
業內消息人士稱,由於設施要使用尿素來使排放量低於監管限制,因此必須放寬法規。台灣政府繼續要求中國政府合作,努力恢復尿素進口。由於與澳大利亞的貿易爭端,煤炭短缺,中國已經收緊了柴油機尾氣的出口。尿素是製造柴油機尾氣處理液的主要成分,通常由從煤中提取的氨製成。如果中國的出口限制延長,政府正在考慮增加俄羅斯等新的尿素貿易夥伴。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中國也是一個尿素出口國,希望中國和澳大利亞的貿易能夠盡早解決,中國也能大量出口尿素,繼續和韓國的經濟往來。
㈤ 為什麼烏克蘭的尿素便宜
因為前蘇聯向來重視重工業.化肥一向屬於重要的戰略物資他們有深厚的技術實力.所以價格便宜,成本低.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價格沒差額,那國際貿易豈不是都不要做了.價格差異是國際貿易的動力啊.
㈥ 進口化肥跟國產化肥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我國化肥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低濃度到高濃度,從單質肥到復混肥,從單一品種到種類齊全,從供不應求到絕大多數產品供求平衡甚至有的供過於求,從主要滿足國內農業生產需要到走向世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化肥生產已經進入了穩定的發展階段,而且生產技術成熟、產品質量穩定。但與進口化肥比國內市場銷售上仍有一定差距,而這些差距並不差在技術和質量上。以尿素為例,國產尿素的生產設備、技術、工藝流程、養分含量等與進口肥沒有大的區別,含氮量也都是一樣,而且我國許多大型尿素的生產企業都是上市公司,有雄厚的資金優勢,我們還占據著地利的優勢。但反觀市場,我國已連續4年沒有進口尿素,國產尿素應該有立足之本了,可是當今年我國恢復尿素進口時,國外經銷商表現了高漲的積極性,國產尿素在國內本身已處於飽和,這無疑使生產企業雪上加霜。既然生產工藝一樣、養分含量相同,又有資金、地利優勢以及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為什麼國產肥賣不過進口肥呢?國產化肥缺什麼?
缺——全國性的名牌產品
最主要的問題是國產肥缺全國性的名牌產品!進口肥可以賣全國,任何地方的農民對國外的產品都認可。而國產肥只有區域性優勢,如大慶牌尿素在黑龍江地區佔主導地位,曾因設備檢修,產量受到影響,結果在黑龍江出現了大慶尿素1400元/噸買不著,而其它牌的尿素1200元/噸賣不出去的現象,但它離開黑龍江就不會這么幸運了。國產其它牌子的化肥也都存在這種情況,在產地周邊地區有優勢,遠離產地農民就不認了。造成這種主要現的主要原因是:
一、有客觀的歷史原因。
由於我國化肥工業起步較晚,以前一直滯後於世界化肥發展潮流,生產低濃度肥時,國外已生產高濃度肥,我們生產高濃度肥時,國外已發展到復混肥。到了90年代中期,國產肥達到了世界水平,而且絕大部分國產品種能夠滿足國內生產需求,但由於農業生產用肥長期依賴進口,進口肥在國內已形成品牌優勢,消費者的認可度較高,消費習慣使其認為進口肥比國產肥好。另外,由於我國是農業大國,化肥需求量大,國外生產商、經銷商看好我國市場,有很高的積極性,千方百計要擠進我國市場,其營銷策略和宣傳手段比較先進和有效。
二、國產化肥生產企業的規模較小。
在我國,年產40~50萬噸左右的化肥生產廠就可以稱得上大型生產企業,中型生產企業的產量在20~30萬噸,還有大量的年產十幾萬、幾萬噸的小企業,受產量的局限,沒有能力使其產品輻射更遠的地方。而國外的大型化肥生產企業年產百萬噸,有規模優勢。國產肥往往是在市場好時缺乏足夠的資源支撐,市場不好時又形成積壓,難以承受市場風險,如果停產或檢修就可能造成市場斷檔,不利於鞏固和穩定自己的市場份額和建立自己的固定消費群體。
三、國產化肥生產企業眾多,化肥牌子多而雜。
國內各種化肥生產企業多達幾千家,一個廠家一個牌子,筆者在一個地方的農資市場中的一個銷售門市看到,各種牌子的國產肥達40多種,有說這種牌子的好,有說那種好,消費者不知所從,而進口肥品種單一,消費者有施用過的經驗,雖然貴點,但買了放心。眾多牌子的國產化肥彼此競爭的結果,使進口肥成為消費者沒有選擇的選擇。一些大型企業生產的優質產品,也由此受到沖擊和擠壓,難以脫穎而出。這也是進口肥繼續立足我國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再者,由於國內化肥生產企業眾多,成本不一,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加之市場不確定因素多,銷售商多數是看報價,價低的則蜂擁而至,價高的則另選賣主,很難形成穩定的銷售渠道。
四、銷售渠道和銷售策略方面的缺憾。
1、受國家對進口肥政策的宏觀管理,進口肥進入我國市場的渠道相對比較穩定,外商有一定的信譽,錢貨兩清,加之消費者的認可度高,各地經銷商有很高的積極性,自然就形成的自上而下的銷售網路,相對營銷渠道暢通穩定。而國內生產企業則有所不同,往往是與經銷商簽訂購銷合同,市場形勢升暖時,或不履行合同、或發貨不積極、或提出加價,很大程度上挫傷了經銷商的積極性。 2、大多企業採取了自銷的作法,目的是獲得銷售環節的利潤,但實際不免有「王婆賣瓜」之嫌,而且在自銷人員的選擇上,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裙帶關系,這種關系在上是近距離的,在銷售中,往往只注重利潤,缺乏有效的宣傳和服務,因為有人情關系有時還會造成貨款的沉澱,不利於創建自己的名牌產品。 3、在開拓市場方面,許多生產企業的產品是本地價高,外地價代,目的是想通過低價打入外地市場,結果造成各種優質的國產肥在市場上競相殘殺,不但會造成血本無歸的結果,而且會在消費群體中產生不信任感。
五、市場不規范,假冒偽劣產品的沖擊。
雖然國家對打擊農資假冒偽劣商品的行動一直沒有放鬆,但受地方保護主義、消費者識別和防範假冒產品的能力不高和自我保護意識弱、不法分子造假售假防範打擊的手段不斷翻新、以及還有打擊死角等因素的影響,化肥市場中假冒偽劣產品仍層出不窮,有的買通關系不被查或查多罰小,有的夜間生產白天銷售,有的進行虛假宣傳盲目擴大肥效誤導農民,有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有的還建立了從生產到銷售的暗道等等,防不勝防。假冒偽劣產品的共同特點是價位極低,不但危害性大,而且對市場沖擊很大,致使國內正規廠家的產品受到嚴重影響
㈦ 俄羅斯尿素為什麼便宜
整體而言,俄羅斯所產尿素,自己用的少,出口外銷的多,出口量佔俄羅斯尿素生產總量的85%以上。由於尿素在俄羅斯國內市場上的消費面相對狹窄,所以,其內銷尿素不存在供不應求的問題,價格一般比較穩定。就今年而論,預料到年底前,俄羅斯國內尿素市場行情不會有什麼變化
還有以後建議提問 應該注意類別。
㈧ 韓國就車用尿素荒向中國求助,你如何看待韓國這一行為
我認為韓國政府的這一個求助行為非常明智,他們找到了尿素荒出現的原因,求助中國是一個又方便又快捷的方法。
我了解到韓國也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很多物流車輛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柴油車,韓國國內柴油車佔有量比重也十分大所以車用尿素對韓國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消耗品,韓國本地並沒有車用尿素生產線,本地生產廠家認為車用尿素生產費用偏高,入不敷出,沒有利潤,所以都沒有設立生產線,政府也一直沒有關注到這一塊問題,受國際能源價格上漲中國國內車用尿素產量突然下降,很多企業因為拉閘限電問題車用尿素產能受到影響,國家為了保證國內車用尿素使用量,出台了限制出口的政策,所以導致韓國政府國內沒有車用尿素可以使用的情況出現。
三、韓國應當汲取教訓。
我認為這次事件之後,韓國應當汲取教訓,好好梳理本國是否還有完全依賴他國進口情況,如果有那麼一定要在這個行業努力發展,最低要保證本國基本使用量。
㈨ 2007年8月尿素價格
2007年尿素價格仍高位運行
2006年尿素市場分析
2006年尿素市場走勢雖然略遜於2005年,但尿素市場仍基本上承襲了2002年以來的良好走勢,產銷量繼續增加,市場交投活躍,價格也在相對高位運行,呈現出一定的牛市特徵。具體來說,2006年尿素市場主要呈現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需求增長穩定,產銷量創歷史新高。
由於老裝置開工狀況良好及新裝置不斷增加,2006年我國尿素生產狀況良好,1—11月全國共生產尿素2053萬噸(折純,相當於實物量4463萬噸),比2005年同期增長了12.7%,全年尿素產量(實物量)有望突破4800萬噸,創歷史新高。需求方面:由於國家對農業生產高度重視,農民種植積極性較高,對尿素需求較為旺盛,另外,工業尿素的需求狀況也較好,全年以8%以上的速度增長,總體來看,2006年尿素市場產銷形勢較好,產銷量均創歷史新高。
二、價格波動幅度較大,但總體而言仍處於較高位置。
2006年尿素價格波動幅度較大,上半年基本呈漲勢,特別是5月份以後漲幅較大,到6、7月份價格高點時尿素出廠價普遍在1750元(噸價,下同)以上,高的達到了1900元左右,市場批發價大多為1800—1950元,零售價大多為1850—2000元。但7月下旬後,尿素市場形勢急轉直下,出現了大幅下跌行情,尿素出廠價普遍下跌了200—350元,高的超過了400元,到9、10月份價格低點時,部分企業的出廠價已跌破了1400元大關,最低出廠價在1350元左右。進入11月份後,尿素市場出現了止跌反彈走勢,到年底時出廠價大多為1540—1680元,高的超過了1700元,市場批發價大多為1550—1700元,高的在1750元左右。從全年平均價格看,價格仍處於相對高位。
三、受政策因素影響,尿素出口受到了較大壓制。
為保護農民利益,同時也為了節約能源,把更多的尿素資源留在國內,2006年國家採取了更為嚴厲的限制尿素出口政策,1—9月按30%徵收出口關稅,10—12月按15%徵收關稅。高額的出口關稅,使我國尿素出口受到了比較大的限制,11月份僅出口尿素18萬噸,全年尿素出口量預計較2005年低10%以上。在出口量減少的同時,尿素進口量卻在增加,主要原因是國家對尿素進口採取了一定的鼓勵政策,11月份開始,尿素進口配額內關稅由4%下調到1%,但由於進口尿素絕對數量較小,進口尿素對國內尿素市場的影響不大。
2007年展望
綜觀2007年的尿素市場,產銷矛盾會有所加劇,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但價格仍會在相對高位運行。相對而言,上半年的尿素市場比下半年要好,因為尿素需求主要集中在上半年。預計2007年尿素市場將會呈現以下一些特點:
一、供需矛盾有所加大,但不會出現明顯的供大於求的局面。
1、供給方面。由於這幾年尿素市場行情比較好,新上的尿素項目比較多,預計2007年全國新增加的尿素產能在300萬噸左右,加上中國石化多套大型尿素裝置的煤代油改造相繼完工,2007年新增的尿素產能至少在400萬噸以上。開工率方面,如果尿素出廠價格不低於1500元/噸,預計開工率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果低於1500元/噸,一部分煤頭企業因為成本高,將被迫停產減產。2007年全國的尿素總產量預計將突破5000萬噸大關,年增長率預計將超過5%。
2、需求方面。2007年農用尿素的需求增長主要來源於三方面:一是替代碳銨,由於碳銨存在著養分含量低、易揮發、易結塊、不易儲存等缺點,近年來碳銨的使用量不斷下降,主要被尿素和復合肥所替代;二是高氮復合肥,近年來高氮復合肥的發展速度很快,對尿素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三是糧食及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但目前正在大力推廣實施的測土配方施肥工程,則對尿素的需求增長起到一定的負面作用。據調查,測土配方施肥將提高化肥利用率3%一5%.目前我國普遍存在著氮肥施用過多過濫的問題,由於測土配方施肥的廣泛實施,該問題將會有所好轉,這將導致對尿素需求量的減少。綜合起來分析,2007年我國農用尿素的增長量預計在3%左右。
工業尿素方面,2007年我國三聚氰胺行業預計將保持較快速度增長,我國有三聚氰胺企業100多家,總產能達到了75萬噸/年,年增長率20%•以上,2007年對尿素的需求量預計將超過140萬噸。同時板材行業目前的發展勢頭也很好,對尿素的需求量也將保持10%以上的增長。
3、進出口方面。2007年國家繼續對尿素出口採取嚴厲的限制措施,出口政策同2006年一樣沒有變化,預計2007年尿素出口量變化不大,全年的尿素出口總量估計在100—200萬噸左右。進口方面,2007年尿素進口配額是330萬噸,同時我國又將配額內進口關稅稅率由4%下降到1%,相當於進口尿素每噸能降低成本50元左右,2007年我國尿素進口預計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由於國內價格與國外尿素價格相比具有較大的優勢,國外尿素很難大規模進入我國,進口尿素對國內尿素市場的影響很小。
4、供需分析。從尿素的供需狀況分析,預計2007年國內尿素市場供給的增長速度將稍高於需求的增長速度,市場的供需矛盾將有所加劇,但總體而言還屬於供需基本平衡的狀態,不會出現明顯的供大於求的局面。
二、政策因素仍將對尿素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
近些年來,尿素市場受國家的政策影響比較大,主要有限價政策、高關稅限制出口政策、減免增值稅及提供優惠電價、天然氣等政策。預計2007年政府部門直接干預尿素市場的力度會有所減弱,更多的是用市場化手段來調控市場。總體來看,政策因素仍將對2007年的尿素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化肥鐵路運價、電價、天然氣價格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會對尿素市場產生直接影響。
三、價格在相對高位運行。2007年尿素市場的產需矛盾有所加大,將對尿素價格產生一定的打壓作用。但總體來看,2007年的尿素價格仍將會在高位運行。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成本支撐。我國尿素主要以煤和天然氣為原料,目前我國煤炭價格已取消雙軌制完全市場化,據統計,目前國家已出台或即將出台的政策性成本增加項目主要有:資源成本、環境成本、安全成本、勞動力成本和可持續發展成本。初步估算,這五大成本因素,將使煤炭成本每噸至少增加70元到80元,2007年煤炭價格有進一步上漲的可能性。天然氣方面由於目前我國的天然氣價格偏低,而化肥用天然氣又是最便宜的,上漲的可能性更大。另外,從2006年6月30日開始的電價上調,也使尿素生產成本增加不少。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電價約占尿素生產成本的26%•,河北、河南、湖南、浙江、江西、重慶等地因為電價上調將增加尿素成本52元左右,山東、山西、貴州等地將增加成本71元左右。二是糧價支撐。尿素價格受糧食價格的影響非常大,自2006年11月以來,小麥、玉米、稻穀等糧食價格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上漲,同時為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及國家糧食安全,2007年國家仍將對小麥、稻穀等主要糧食品種實行最低保護價收購,2007糧食價格上漲的可能性遠大於下跌可能性,這將對尿素價格形成一定的支撐。三是國際尿素價格的影響。國際上80%以上的尿素都是以天然氣為原料,而天然氣價格受石油價格的影響非常大,目前國際油價在60美元/桶左右的高價位徘徊,從目前情況看,2007年國際油價仍將居於高位,這樣使得國際尿素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國際尿素價格也將居高不下。國際尿素價格的高企對國內尿素市場主要產生兩方面的影響:一是進口減少出口增加,雖說我國採取了高關稅政策限制尿素出口,國際尿素價格的高企並不會導致我國尿素出口的大量增加,但總是有積極影響的,至少會阻止尿素的大量進口。二是心理影響,國際尿素價格的高企將會對國內尿素價格產生一定的心理支持作用。
四、地域性特徵可能有所加劇。總體來看,目前全國尿素市場的聯動性比較強,要漲大家一起漲,要跌大家一起跌。但由於國內尿素產、銷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脫節,生產區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而銷售區域又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尿素市場還是呈現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徵。特別是當鐵路運輸緊張,或者某地經銷商普遍謹慎、不敢多備肥,而農民用肥又很快啟動時,很容易出現區域性的突發性的飆升行情,形成與全國其他市場不一樣的「獨立市場」。2007年這種現象可能會有所加劇,特別是如果2007年的化肥鐵路運價上調,這種現象出現的可能性更大。
五、經銷商操作方式的新變化將加劇市場的波動性。
近些年來,經銷商在對尿素這一傳統龍頭化肥品種的操作上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有些人甚至把它發展成了兩種新模式:一是「搭售」。有些經銷商把尿素作為一種配貨品種——和復合肥等其他產品搭配銷售,不在尿素上賺錢甚至倒貼錢,而在復合肥等其他產品上賺錢。這種現象將導致尿素價格的降低,甚至會出現銷售價低於出廠價的「倒掛」現象。二是追漲殺跌。現在有些經銷商的從眾心理很強,價格上漲時,大家都到生產廠家去要貨;價格下跌時,大家都不要貨,這種現象很容易導致尿素市場的急漲急跌,加大市場的波動性。預計2007年這些現象仍將存在,有可能導致市場的波動幅度更大。
六、外商進入影響有限。根據我國加入wTO的承諾,自2006年12月11日起,我國要向外商全面放開化肥的批發和零售業務,國內化肥分銷渠道的壟斷局面從此被打破。2007年是外商進入我國化肥批發和零售業務的第一年,處在「試水期」,預計外商的態度會比較謹慎,走一步看一步是其通行做法。綜合來看,2007年外商進入對國內尿素市場的影響預計會相對比較小,主要原因是現在我國尿素市場,國產尿素已明顯佔主導地位。相比之下,預計對磷復肥及鉀肥的影響相對大些。
七、市場整合速度預計會有所加快。
自2002年以來,尿素市場出現了持續「牛市」行情,一些企業抓住機遇,迅速發展壯大。無論是企業規模還是品牌知名度,都取得了長足發展,相反,另外一部分企業則是跌跌撞撞,勉強維持生產,日漸衰敗。這些年來,尿素行業出現了一些整合現象,2007年整合速度預計會有所加快,整合不再局限於小企業,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預計也會被兼並重組。同時,整合不僅體現在生產領域,流通領域的整合也會有所加快,同樣也是優勢企業對劣勢企業的整合,農資連鎖、農資超市、廠商聯合、駐點直銷、品牌經營等形式將會得到更快發展。
來源:中國化肥信息2007年第2期 (原野)
㈩ 國產復合肥.尿素肥質和速效為什麼都沒進出口的好
國產尿素、復合肥只要在同養分情況下,肥質和使用效果並沒有大的差異,速效主要差異在進口復合肥多數採用硝銨生產工藝作為氮素的來源,硝態氮使用在生長季節短的作物上(如黃瓜、西瓜、番茄)表現比國內多數是銨態氮的復合肥速效,但在長生長大田等作物上(如小麥、玉米、棉花、水稻、大蒜等)使用效果不如國產銨態氮產品表現好。
近幾年,國產尿素、復合肥大量出口,進口反而越來越少,也說明國內外消費者都認可接受了我們國產的產品,主要是肥質和效果並沒有很大差異,主要是使用的作物和使用方法造成的表觀差異,沒有本質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