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國產車為什麼便宜
Ⅰ 國產車為什麼比進口車價位低
一、最直白的賬:稅字當先
一輛汽車要進入中國國門,需要面對四重稅:關稅、增值稅、消費稅和購置稅。
除去購置稅和終端銷售車價掛鉤外,從海關資料中了解到,進口車的最惠國關稅稅率為25%,進口環節增值稅稅率均為17%,進口環節消費稅稅率分別為9%、12%、25%、40%,它們分別對應排氣量2.0-2.5升(含2.5)、2.5-3.0升(含3.0)、3.0-4.0升(含4.0)、4.0升以上的進口小轎車。
以排量為3.5升的賓士SL63為例來算一下賬:國內售價為256萬元人民幣,美國售價為13萬美元(約83萬元人民幣),差價為173萬元,而其中應徵收的關稅和消費稅共計約為41萬元。
二、最糾結的賬:利字當頭
進口車在國內售價之所以高於國外,其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原產商定價;再是合作方定價;最後才是關稅。
一台進口車從生產到交付中國消費者手中需要經歷生產、運輸至國內合作方、運輸至經銷商處等環節,而車輛的價格,早在這台車從生產線上下來就已經定好了。
業內人士分析,要解決以上問題,最簡單的辦法是「放開平行進口」,允許經銷商從境外合法代理商處提車,而不只依靠國內的進口車總代理。這種形式有些類似於目前的一些「美規車」(擁有正規手續的水貨豪華車的一種,國外生產廠同一流水線上的電腦顯示該車銷往美洲地區)銷售方式,減少了總代理環節,但問題是——國內目前對於美規車的售後不提供質保服務。
三、最弄不懂的賬:越貴越買
最在不否認國內進口車「價格高」的前提下,一個特殊現象是,對於中國市場「價格越高的商品存在價值越大」,即——越貴的車賣得越好。弄不懂的賬:越貴越買
[算筆賬] 進口車價這樣被層層推高:
以某款4.2升排量的進口車型為例,在原產國賣5萬美元,扣除毛利,裸車價為4.7萬美元,但此後車價將面臨層層推高。
第1關 海運費用。歐洲到天津港3000美元,到岸價為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31萬元左右。
第2關 層層稅。整車關稅25%,消費稅40%,增值稅17%。
第3關 報關費。諸如機電進口許可證、商檢費等,約在幾千到幾萬不等,這些也會被商家加在車價里。
第4關 國內運費。這還算是小錢,大約是四五千元。
再回頭看國內的終端零售價:100多萬元,其間的利潤接近40萬元。
第5關 利潤分成。根據一般廠家和經銷商的利潤關系是8:2,如果利潤是40萬,廠家掙32萬元,經銷商掙8萬元。只不過廠家是直接揣入囊中,而經銷商的利潤就看車市行情和客戶的砍價能力了。
Ⅱ 國產車為什麼通常都比較便宜你知道嗎
近年來,多年來,對每個人的第一個感覺與國內汽車公司的持續發展更便宜。許多國內型號遠遠大於兼容性以及高價格。主要優勢。每個人都能感到奇怪。為什麼國內模型組成如此高興?閱讀以下後,我會明白!國內汽車組成太高。為什麼這很便宜?出於首先,它與汽車企業的研發投資有關。合資車的研究和開發成本通常高於國內模型。 2018年,世界企業研發投資僅有三星和谷歌排名。研發是158億美元。自2019年以來上市的汽車公司的研究和開發可以看到獨立品牌的研究和發展通常會降低。在汽車市場中,大眾汽車集團為1/4季度,投資360億歐元,R&D成本,研發返回率為8%。
Ⅲ 天津港的車為什麼便宜怎麼購買不會被騙
一提到平行進口車,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天津港,為什麼呢?一些平行進口車的豪車,在這里的售價,相比國內4S店的價格,隨時能省出一台國產車,但是便宜歸便宜,天津港也是出了名的亂,亂報價,手續亂,車亂,有時候人也亂,但是就是很多靠譜的車說真便宜。那麼隨著網上不斷流出的天津港購車的負面消息,很多人也是望而卻步,尤其是一些新手想買車卻不敢,也是挺糾結。
再說說點具體的貓膩?
基本上你去了之後,會發現沒有網上說的那麼便宜,對方給你的報價和別的地方差不多,實際上就是網上的低價吸引你過來而已,這種上是可以考慮的,一般不是騙子,但是還是要提高警惕。而如果對方真的告訴你和網上差不多的低價的時候,這個時候基本上我建議你換一家了,為什麼呢?只要你交了定金或者車款,哪怕車就在你身邊你都開不走,為什麼呢?手續不全,甚至出大門都要收出門費,你覺得你能用低價買到這輛車嗎?
以上就是想買車的車友需要注意的,切記謹慎,謹慎,再謹慎。
Ⅳ 國產車為什麼普遍價格偏低
現在汽車行業的競爭非常大,因此各個汽車企業都承擔的巨大的壓力。國產自主品牌相對於合資品牌,發展基礎薄弱,因此總是想在短的時間里達到較高的銷售業績,大多汽車企業提高銷售業績的方法就是降價。
汽車鋼板只是「無形減配」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國產汽車在其他地方也都存在著這種現象,例如制動系統測試不足等,其目的都在於節省成本,提高自己的利潤。不過,在小編看來,一個汽車廠商要是想要長久地站住腳跟,根本還是要依靠於它們生產的汽車質量,不是說你的利潤多了,你就一定能夠活的下去。人們總是會選擇那些做的好的品牌,如果國產汽車不能在這個方面進行改善,那麼與合資品牌的差距就永遠無法彌補,更不可能走向世界了。
Ⅳ 為什麼有些國產車便宜
國產車便宜是因為零部件供貨商就是低端的,還有就是技術落後,研發不夠,要是整車質量好價格也貴,沒有合資車的話國產車賣的比進口車還貴!國內的奸商還可恨!他們不會因為你是本國人便宜給你的!
Ⅵ 國產車通常都比較便宜,這是為什麼呢
仔細觀察發現,與合資車相比,國產車更便宜,配備也更多。國產車能以這么高的配置賣這么便宜的原因很復雜,與市場競爭、技術、成本等因素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國產車價格低、配置豐富的原因有很多,但隨著技術和產業的升級,自主研發投入增加,品牌形象逐漸提升,國產車整體價格也可能會上去。
Ⅶ 國產車為什麼那麼便宜呢
要說為什麼國產車那麼便宜,我們首先要反思反思為什麼我們會感覺國產車便宜。不可否認,我們之所以會認為國產車非常便宜,是因為我們周圍生活中的與國產車同級別同配置的進口車實在是太貴了,下面就逐步分角度分析一下國產車「便宜」的原因。
先從進口車角度談起,中國汽車市場中大部分的都是外國的品牌,大眾本田尼桑賓士寶馬雪佛蘭等等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常見的品牌。有時候我們感覺二三十萬的帕薩特不貴,有時候我們又感覺十多萬的長城性價比一點也不高,這樣的感受是因為潛意識中我們對國產車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概念。
在我國汽車生產的初期,國產汽車是質量差,耗油多,毛病多,安全性一般的代名詞,這樣的國民印象一直支配著大眾的消費,使得大家都認為進口車比國產車貴就是理所當然。這樣一來,在我們能生產質量品質差不多的國產汽車的時候,大家也都不怎麼敢去試一試了。在我們的觀念中,一分價錢一分貨是不爭的事實。
而我們的國產汽車越是貴就越是賣不出去,而賣不出去就讓國產車不能賣上高價,從這個角度來看,國產車確實有一些病態。
另一個角度就是從我們自身意識上看了,我們總是認為國產車便宜,實際上是因為我們對汽車的定價標準是根據進口車那一套形成的。你所看到的進口車價格後面隱藏的是什麼呢?
列一個進口車關稅數據。單單是中國的海關這一道上,進口車繳納的稅款至少也有車價的百分之五十。你買進口車花的錢一半的錢進了海關的腰包。不走海關的國產汽車便宜了很多難道不是很正常嘛?
Ⅷ 國產車通常都比較便宜,這是為什麼
國內汽車工業的發展比較晚,吉利、奇瑞和比亞迪成立時間才20多年,那時候汽車發展已經超過了100年,剛開始國產車只是組裝車,由於工業基礎薄弱所以質量上肯定是沒有大眾和豐田本田比的。普遍中國人都認可進口的,或者國外的就一定很好。中國是從國外的技術封鎖走出來的。大到火箭,小到圓珠筆頭。但是一個東西是買不到的,就是製造工藝,也就是細節。
我去上汽大眾4S店,都沒人接待我,難道說大眾比比亞迪更不懂管理?所以每個人對於企業服務和管理的理解不一樣。還有就是同樣的配件,主流廠家價格遠高於三流小廠子,國產車為了繼續保持利潤打價格戰,不會使用一流廠家的配件。汽車這東西,一分錢一分貨,選國產就得接受它配置豐富但小毛病多,質量穩定性差,選合資就得接受配置少。
一切看銷量,一線合資能壓成本的能力是我們自主沒法比的。他們都是全球戰略核算。所以在核心技術配件上聯合起來欺負自主都有可能。那些塑料件,再好看也沒多少錢。上汽這樣旗下擁有這么多合資配件公司的企業,品牌價值差異,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底蘊,即使某一款的國產與合資車型定位相近,看起來用料也很足,配置方面更是國產完勝,但售價依然便宜很多。
Ⅸ 為什麼國產車比合資便宜,配置還比合資高
國產車與合資車之間的較量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由於合資汽車確實比較優秀,也在不斷激勵著國產車企,從而推出更加優秀的車型。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改變了老百姓對國產汽車的看法,目前也有不少人在買車的時候更加中意國產汽車。很多網友就發現了一個現象,為什麼國產車比合資車便宜,配置還那麼高呢?
Ⅹ 為什麼很多內行的人,都建議去天津港買車呢
一提到平行進口車,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天津港,為什麼呢?一些平行進口車的豪車,在這里的售價,相比國內4S店的價格,隨時能省出一台國產車,但是便宜歸便宜,天津港也是出了名的亂,亂報價,手續亂,車亂,有時候人也亂,但是就是很多靠譜的車說真便宜。
相同的多車型來說不僅在配置上比4S店的要豐富,車子本身的質量也要比中規車要好的多,就比如鈑金和保險杠的材料確實還是平行進口的更勝一籌。.天津港內80%的本家都不會做直戶(C端)生意,那些反復跟你強調他是本家,並且展廳面積在200平以上的,90%都是拼縫的(即賺差價的中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