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鯨的牙齒為什麼不好
A. 巨齒鯊和虎鯨誰更厲害呢兩者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鯨鯊大戰”與獅虎鬥一樣,都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鯊魚作為“海洋霸主”,其地位不亞於陸地上的老虎,但是,與老虎不同的是,它遇到了一位對手,那就是虎鯨。從體型和兇猛程度上看,虎鯨確實要強於鯊魚,但是,畢竟在鯨類中,大部分的鯨魚以小型的海洋生物為食,它們體型龐大,但是戰鬥力比較差(大部分的鯨魚並沒有尖利的牙齒)。
但,不得不說,虎鯨在鯨魚中算是“bug”一樣的存在了,就算是最大的肉食性魚類,鯊魚中的霸主大白鯊也不是虎鯨的對手。那麼,如果將大白鯊換成巨齒鯊,它能否打過虎鯨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無論是海里還是陸地上,同為食肉動物的情況下,誰的體型越大顯然在競爭中就會有明顯的優勢。巨齒鯊和虎鯨就是如此,它們同是食肉動物,但是巨齒鯊比虎鯨大太多,因此,拿下虎鯨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畢竟巨齒鯊是一種已經滅絕的史前海洋生物,它與虎鯨是沒有機會相遇的,就目前來看,虎鯨是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除了人類,它沒有自然天敵。
B. 虎鯨的牙齒好像很短
最兇猛的海洋動物-虎鯨 虎鯨是一種大型齒鯨,由於性情十分兇猛,因此又有惡鯨、殺鯨、兇手鯨、逆戟鯨等稱謂。它的身體強壯而有力,體形很大,呈紡錘形,表面光滑,皮膚下面有一層很厚的脂肪用來保存身體的熱量。體長約為600-1000厘米,體重5000-8000千克。身體上的顏色黑白分明,背部為漆黑色,只是在鰭的後面有一個馬鞍形的灰白色斑,兩眼的後面各有一塊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為雪白的顏色。頭部較圓,沒有突出的吻部,鼻孔在頭頂的右側,有開關自如的活瓣,當浮到水面上時,就打開活瓣呼吸,噴出一片泡沫狀的氣霧,遇到海面上的冷空氣就變成了一根水柱。前肢變為一對鰭,很發達,後肢退化消失。高聳於背部中央的強大的三角形背鰭,十分顯眼,雄獸的可達1.5米高,既是進攻的武器,又可以起到舵的作用。嘴很大,上下頜上共有40一50枚圓錐形的大牙齒,顯出一副凶神惡煞的模樣,能把一隻海獅整個吞下。虎鯨分布在世界各大海洋中,以南北兩極附近水域最多,在我國見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海域。虎鯨喜歡棲息在從0℃到12-13℃的較冷水域,溫暖的海洋中數量較少,既使有也常常潛到水溫較低的深水地帶。它行動的流動性很大,一天就能游出100多公里,但較常出現在離海岸30公里以內的水域中,而較少游向遠洋。游泳前進的速度也很快,時速可達54公里。潛水的時間也很長,最多能達到30分鍾以上。在海灣的淺水地帶,它還喜歡用尾巴上的缺刻去鉤拉海藻,發出「呼呼」的聲音,不久,渾身就披滿了半透明的海草。 雖然它的牙齒非常堅強,但卻不如鯊魚的牙齒那樣鋒利,因此主要用於攫取而不是咀嚼,而被它叼住的食物都是整個吞下的。獵食的對象主要是各種海洋獸類,如海豚、海豹、海獅、海狗、海象等,有時也捕食企鵝、烏賊和鱈魚、鮃魚、鰈魚、鯖魚、沙丁魚等各種海洋魚類,曾有一隻虎鯨吃掉13隻海豚和14隻海豹的記錄。成群的虎鯨甚至敢於攻擊比其大十倍的須鯨,情景與狼群圍獵孤鹿十分相似,先將獵物上下左右團團圍住,咬掉背鰭、尾巴等,使其難以游動,然後撕去大塊的肉,再咬掉獵物的嘴唇和舌頭。由於虎鯨是如此之兇猛,所以海洋中的露脊鯨、長須鯨、座頭鯨、灰鯨、藍鯨等大型鯨類也都畏之如虎,遠遠見了,就慌忙避開,逃之夭夭。虎鯨在捕食的時候還會使用詭計,先將腹部朝上,一動不動地漂浮在海面上,很像一具死屍,而當烏賊、海鳥、海獸等接近它的時候,就突然翻過身來,張開大嘴把它們吃掉。 虎鯨喜歡營群居的生活,有2-3隻的小群,也有40-50隻的大群,每天總有2-3個小時靜靜地呆在水的表層,因為肺部充滿了足夠的空氣,所以能夠安然地漂浮在海面上,露出巨大的背鰭。群體成員間的胸鰭經常保持接觸,顯得親熱和團結,如果群體中有成員受傷,或者發生意外失去了知覺,其它成員就會前來幫助,用身體或頭部連頂帶托,使其能夠繼續漂浮在海面上,就是在睡覺時也紮成一堆,這是為了互相照應,並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 如果說座頭鯨是鯨類中的「歌唱家」,那麼虎鯨就是鯨類中的「語言大師」了,它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這些聲音有著不同的含義。例如在捕食魚類時,會發出斷斷續續的「咋嚏」聲,如同用力拉扯生銹鐵門窗鉸鏈發出的聲音一樣,魚類在受到這種聲音的恐嚇後,行動就變得失常了,竟然對虎鯨的出現毫無反應,而不是驚慌失措
C. 虎鯨VS虎鯊誰厲害
樓主 先不說虎鯨VS虎鯊
因為虎鯊,虎鯨連看都不愛看它一眼。我們還是來看看比虎鯊更NB的大白鯊和虎鯨的較量吧(虎鯨無論從體型,攻擊性,武器,體能和白鯊比都不在一個檔次)
眾所周知虎鯨(又稱殺人鯨、逆戟鯨)和大白鯊都是位居海洋中食物鏈的最高層,它們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掠食者之一,虎鯨vs大白鯊到底會發生些什麼呢?小時侯一直認為虎鯨是海洋之王,但在看到了<大白鯊2>里一個鏡頭引起了我對這兩者誰更強的極大興趣,現在看來這個話題雖然有點老話重談,但還是希望從各個方面和大家來細論一下雙方的優勢,詳討一下兩者在海洋生態環境里所處的地位和關系。
一>體型比較
大白鯊尺寸:一般尺寸在3-4.9米雌性普遍比雄性大,雄性平均為3.5-3.6米,體重400-1100公斤,雌性則可以達到4.5-5.0米,體重600-1300公斤。
虎鯨尺寸:成年雄性尺寸一般在6.7-8.2 m之間,重量在8,000 磅到3,628-5,442 公斤.成年母虎鯨一般在5.2-7.3 米,體重在1,361-3,628 公斤.
二》速度和活動水域
大白鯊:以鰓呼吸,無需浮出水面換氣,固活動范圍比較大一般為3-600米深,最高時速 40公里/小時
虎鯨:它們一般習慣活動於水下30,5 -61米左右,每次潛水為4-5分鍾, 最高時速55公里/小時
三>牙齒\皮膚(武器和防禦)
大白鯊:它那聞名世界的那口好牙,是可以當切牛排的西餐刀用了.大牙旁邊還有許多小鋸齒,非常鋒利,缺點是不堅固容易掉落,但下排可以補上,數量為46-50個不等,平均高度為4.5-5.2厘米,寬為3.5左右,大白鯊的體表覆蓋著數排由皮膚上齒狀突起構成的銳利鱗片,每個鱗片都象一個鋒利的牙齒,使它的皮膚粗糙而厚實,但利於水流的通過,厚度一般為1.5-3.5厘米不等.
虎鯨:嘴裡的牙齒非常堅固,不容易脫落,會磨損,較適合撕扯大型獵物.但不比大白鋒利,總數一般為40-58顆,標準的長度普通為7.5厘米長,最長可達到10厘米.直徑為2.5厘米。虎鯨的體表光滑無毛,皮膚比較敏感,一般厚度為1-3厘米,最厚的地方連皮下軟組織大於4厘米,皮下是一層7.6-10厘米,3-4英寸厚的脂肪層,脂肪起了隔絕寒冷侵蝕作用。同時也有一定的防禦作用.
四>視覺聽覺和嗅覺對比
虎鯨的視覺感官非常發達,它們沒有嗅覺,但有著極其發達的聲波聽覺系統,虎鯨的發聲法一般為發出滴答聲的回聲定位,它們可以先利用鼻管或咽喉發出回聲定位的「滴答」聲,再用「額隆」接收碰到獵物時而反射回來的聲波由下顎內耳接受,最後穿過聽覺神經刺激到大腦最終判斷這是什麼聲波信息,從而達到判斷目標的遠近、方向、位置、形狀、或海底地形甚至物體的性質,因為發出回聲定位的方向為上方和前方,所以對下方和左右方向的目標會轉動頭部來探測。距離可達2-10公里。
大白鯊:多數的大白鯊稍微有點遠視,它們持有的焦距從大概23公分到無窮大,大白鯊的視覺系統在鯊魚中是比較發達和靈敏的。此外,眼睛上方有層隔膜,當眼球向內翻轉,會呈現翻白眼的狀態。這樣可保護眼球不會被獵物龍弄傷。內耳位於腦子的兩側,內淋巴管接頭皮的兩個孔,兩耳都有小導管直通頭頂的感覺孔,內耳中的接收器還具有類似側線一樣的功能,可以接收聲波振動,距離可達1-2公里。雖然鯊魚和人的聽力差不多,但鯊魚能聽到和感應的到很多人聽不到的聲音。嗅覺系統極其出色,可以從1015 水分子中分辨出一個1絲氨酸分子。大白鯊的側線是由一些小窩底部的感覺器官所組成,每個感覺器官都有小孔道通往皮膚外面,用來感覺水流的振動,可以偵測出獵物微粒的存在方位,距離可達到500-600M.而在大白鯊口、鼻周圍,分布著密密麻麻的小毛孔,稱為「羅倫磁壺」是一條很深的信道,富膠質,對電、溫度和水壓的變化非常敏感,其作用是作為電感受器來干支周圍微弱的電場變化,能接收到水中獵物的微弱電訊,由此可以發現隱藏著的獵物或獵物的動向。同時 「羅倫磁壺」系統還可以來確定地球電磁場中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導航能力。
六>頭腦的大小對比
虎鯨的大腦極其發達,普通重量為14-18磅,大概是一般人腦的4-5倍大小.(如下圖).根據考的威爾和布朗在1964年測量的一頭521厘米的虎鯨大腦重4.5公斤.依照瑞格威和布郎1984年測量的一條555厘米長的虎鯨。大腦重5,617,且得出結論評估虎鯨的平均腦重為5,617 ± 968 克.瑞格威和布郎1984年,伍得和艾文斯1980年估算出虎鯨的智商評估為2.9,後來他們認為這個數據偏底了一些,實際情況應該高於2.9.
大白鯊的大腦部分是很小的,但是它知識其整個頭腦系統的一小部分,如果算整套系統的話還包括,探測鱗莖球系統到腦干,從一條5米長的鯊魚里得到這套系統長為60厘米,。一般為(45-60厘米)易生皺紋半球類似半個捲心菜。1996年Leo Demski 和 R. Glenn Northcutt檢驗結果,從一條3.6米長430公斤重的雄性大白鯊,取出的腦子重只有1.2盎司(35克)只有體重的千分之8,而成人一般為百分之1.9.,雖然非常之小但結構很緊湊,且具有信息記憶儲存功能,再傳遞到運動神經系統。
歷史戰績
1、1997年10月14日,法拉隆島嶼事件
兩條虎鯨被觀察在南部的法拉隆島嶼(Farallon),一個大一個小,按照推測都是成年母鯨,這兩條鯨獵殺了一頭加洲海獅,並在海面上的玩弄和炫耀,一條大白鯊遊了過來,調查顯示可能意圖為了去吃和攻擊被不時拋來拋去的死海獅,那條較小的母鯨明顯對這條大白鯊的闖入很不樂意,立馬快速劃開水面轉身向那條鯊魚沖去,接著看到鯊魚在它的嘴裡掙扎,這條鯨咬住了鯊魚的前胸和背部,最後破開了鯊魚的胸部直到結尾處,在鯊魚的左邊內腔被完全撕扯開來,一些肝臟和一些器官如腸子等被拖戈並潛下水去,視頻里有的,剩下鯊魚左邊的一大塊器官,肝臟漂浮在水面上。這條虎鯨當時急切的離開水面,而沒有真正的完全食用這個屍體。
2、格陵蘭地區拍攝過一場迅翼鯊與虎鯨的戰斗,陝西台播放過片段,不知道大家看見過沒有。迅翼鯊極算是鯊魚中比較珍稀的一個種群,一般是20多條的部落形態,這是大型鯊魚中比較罕見的。也是極少數出現在北極地區的鯊魚。他們擁有厚厚的脂肪以保持體溫,成年迅翼鯊一般體長超過25英尺,比我們熟知的大白鯊還要巨大,並且擁有比前者更巨大的牙齒。但因為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北極附近,並且數量稀少,因此名氣不是很大。1994年,格陵蘭一遠洋捕鯨船在藍礁附近拍攝到了這場慘烈的戰斗,戰斗雙方2頭成年母虎鯨,以及一條身長12英尺的幼鯨。而鯊魚方面從畫面中顯示是超過30條成年迅翼鯊。
戰斗是如何開始的畫面記載的很詳細,虎鯨開始攻擊一條迅翼鯊,迅翼鯊群開始四散,但在被攻擊的迅翼鯊死亡後,迅翼鯊不知因為什麼原因開始瘋狂向虎鯨攻擊,很快一大片海水被染紅了,三頭虎鯨面對十倍與己的敵人並沒有顯得怯懦,而是很有組織的主動進攻,不時還躍出水面,期間不斷有迅翼鯊退出戰斗,也有從遠方來的迅翼鯊加入戰群。3頭虎鯨雖然勇猛,但慢慢的也都傷痕累累。戰斗大約持續了1小時20分鍾。迅翼鯊開始撤退。很快,從5頭虎鯨群從東北方趕來,大約30分鍾後,又有一群大約10條左右的虎鯨群趕來,接下來短短1個小時內,該海域聚集了3個大型虎鯨群,超過200頭的虎鯨。那三頭虎鯨當時已經炎炎一息,當鯨群散去後,該捕鯨船,行駛到那片海域,處於好奇,船員對附近海域進行了打撈,至少發現9頭迅翼鯊的屍體,最大的一頭,生前身長估計超過28英尺。該船大副後對人說,那三頭虎鯨往往利用沖撞,將鯊群搞亂,然後同時圍攻一隻鯊魚。而鯊魚方面顯得就很混亂,最後還玩笑的聲稱這是自然界中野蠻與智慧的碰撞。
其後的一個多星期里,附近海域不斷有漁民表示看到虎鯨對迅翼鯊展開追殺。
至於為什麼虎鯨能得知遠方的同伴遭遇危險,並進行這種高度智慧性的復仇,依舊是未解之密團。
目前的所有戰例,退避的都是大白而不是逆戟,而且沒有一次是大白不付出生命代價就可以退避的。歷史戰例中不曾收錄動物星球播出的那段單身雌鯨獵殺大白的在內 ,那次是很明顯的逆戟鯨侵入大白的會餐地,並殺死一隻大白,迫使其餘大白逃走。 而這只逆戟對於大白會餐的對象——海豹(或者是海獅……記不得了……)並沒有什麼興趣,來這的目的僅僅是殺大白而已。而片中提到這只雌鯨的時候除了編號還提到了她的綽號是白鯊殺手。綽號的原因自然是過去犯的案子…… 逆戟也是屬於主動出擊,而且是進入了有相當數量的大白鯊會餐的地方。 她在進去之前,顯然是不存什麼迴避大白鯊的想法的。
其餘的例子也是類似,鯨鯊一文中甚至提到一隻大白在同伴被殺的時候(那次依然是1隻逆戟鯨,而同一區域內也依然是多隻大白鯊)迅速下潛到500米,然後一口氣跑去了夏威夷……瞪羚對獵豹的畏懼都沒到這個地步……
雖然沖突的例子並不多,但目前我們看到的雙方共存一片海域的結果,都是驚人的類似。大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退避是單方面的,而不是雙方面的。不過退避應該是存在的,畢竟不曾觀測到哪次逆戟和大白能同時存在於一片海域之中。至於逆戟對於獵殺大白的興趣如何,眾所周知,大白是沒專門的排泄器官的,排泄物是通過皮膚排出,大白的肉是什麼味道就顯而易見了。 逆戟的挑口也是聞名遐爾的。遠洋鯨吃須鯨通常只吃下顎和舌頭。至於那隻以大白為目標的雌性逆戟,記得片中的解釋是她對大白的肝臟有著特殊的喜好……
虎鯨是真正的海洋霸主,它有鋒利的牙齒,特有的牙齒排列順序使他能夠牢固的咬住並輕易撕碎獵物。他最喜歡的食物是鯨魚的舌頭,比如灰鯨,抹香鯨等,一群虎鯨不敢對一隻成年公抹香鯨發動攻擊,因為後果是兩敗俱傷。說它是虎鯨,其實它並不屬於鯨類,而是一種體型龐大的海豚,我們平常所說的海豚不過是它口中的小菜。
我們來說大白鯊,它是一個真正的嗜血殺手,海洋中動物無不為之膽寒,但是它的攻擊力並不算得優秀,首先他的視力很差,只能看到很近的東西,這就限制了它的觀察度及判斷能力,另外相信大家也看到過大白鯊的牙齒,看起來非常嚇人,實際上它的鋒利度和咬力遠遠不及虎鯨。一個敏捷,一個力量,足以判斷虎鯨VS大白鯊,虎鯨必將秒殺大白!
虎鯨性情非常兇猛,但對人非常友好,曾經有人落水引來一隻大白鯊,眼看大白鯊就要張開那血盆大嘴將他吞下,突然一隻虎鯨以驚人的速度撞開大白鯊,並一口咬碎了大白鯊的腮,大白鯊被虎鯨咬的粉碎,虎鯨發出海豚特有的叫聲,讓人聽了格外親切,落水的人用手撫摸虎鯨,並抓住虎鯨的背鰭,當落水的人得救以後久久不肯離去,抱著虎鯨親吻,虎鯨似乎懂人類的感情,拍打水面表示親昵。但是虎鯨還是走了,游進了深藍的大海,回到了它的夥伴當中。
D. 戰神虎鯨:特殊的海豚,腦體比是黑猩猩2.5倍,是怎樣的存在
2016年,世界海洋組織宣布將要停止通過虎鯨賺錢的行為,與此同時,任何國家不能圈養野虎鯨。虎鯨不再是人類的搖錢樹,人們也終於決定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這個十分特殊的群體。
保護虎鯨並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而是整個世界的共同事業。發動國際的力量保護虎鯨,運用國際輿論的壓力給予虎鯨最好的保護,這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
E. 鯨魚有多少顆牙齒,它是如何敵人搏鬥的
你這個問題問的非常有意思,其實鯨魚有多少牙齒要看不同的種類,因為鯨魚不是只有一種,然後我在剛才的一個問題裡面也回答了關於鯨魚的事情,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話可以去看一下,那麼你這個問題呢,我會通過以下幾點來做一下解答。
一、鯨魚有多少牙齒?
我們常常提到的鯨魚,比如說有藍鯨、抹香鯨虎、鯨,其實它們是有細分的分類的。比如虎鯨它是屬於齒鯨類。這一類鯨魚我們聽名字就可以知道,它們的形態是沒有牙齒的。那他們是通過什麼進食的呢?它們的進食方法是鯨須。像這樣的鯨魚有很多,比如說我們經常提到的藍鯨、虎鯨、白鯨都是這樣的鯨魚,不要看鯨魚的名字裡面有一個魚字,其實它們都是哺乳動物。然後這些鯨魚的主要食物是一些魚類和蝦,以及一些浮游生物。
F. 抹香鯨比虎鯨還大,它是否有天敵呢,對此你怎麼看呢
一隻抹香鯨在寧波象山擱淺,情況非常危急,經過救援隊的及時處理,有「鯨」無險,抹香鯨最終重歸大海的懷抱。作為目前體型最大的齒鯨,抹香鯨有沒有天敵?我們經常看報道抹香鯨被虎鯨給吃掉,這是真的嗎?為什麼抹香鯨比虎鯨還要大卻打不過虎鯨?現在的海洋霸主是虎鯨還是抹香鯨?下面就聽我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
親愛的朋友們,抹香鯨的這些小知識你都知道嗎?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抹香鯨的知識?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G. 為什麼虎鯨只吃灰鯨的舌頭
因為虎鯨牙口不好。雖然這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作為海洋中頂級掠食動物,虎鯨竟然牙口不好。但這是事實,因為虎鯨和人類一樣,同屬於哺乳動物,而哺乳動物最要命的一個缺陷就是牙齒不能像鯊魚一樣不斷更換。
這是鯊魚的牙齒,他們長著的好幾排的牙齒,從里邊不斷地向外翻,舊的牙齒磨損脫落,新的牙齒就不斷地頂上,因此牙齒對於鯊魚來說就是消耗品。也是這一口好牙,讓鯊魚這種原始的軟骨魚類一直稱霸海洋4億年之久。
為了活命,哺乳動物的祖先只能猥瑣發育,把身體變得盡可能小,小到不能給恐龍塞牙縫的程度,平時苟在深深的洞穴之中,只有在天黑恐龍都睡著的時候,才偷偷爬出去覓食。
哺乳動物就這樣,在恐龍橫行的時代,猥瑣的生活了上億年。終於,天降正義,一顆從天而降的隕石終結了恐龍時代。所以說,歸根結底,還是恐龍害的虎鯨只能吃舌頭,怎麼辦,當然吃只鳥解解恨了。
H. 虎鯨牙有多重
形態:是一種大型齒鯨,身長為8~10米,體重幾噸左右,背呈黑色,腹為灰白色,背鰭彎曲長達1米,嘴巴細長,牙齒鋒利,性情兇猛,食肉動物,善於進攻獵物,是企鵝、海豹等的天敵。有時它還襲擊同類須鯨或抹香鯨,可稱得上是海上霸王。
外型特徵
雌雄虎鯨外觀區別(上雄下雌)虎鯨的體型極為粗壯,是海豚科(Class Delphinidae)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頭部呈圓錐狀,沒有突出的嘴喙。大而高聳的背鰭位於背部中央,其形狀有高度變異性,雌鯨與未成年虎鯨的背鰭呈鐮刀形,而成年雄鯨則多半如棘刺般直立,高度約1至1.8米。胸鰭大而寬闊,大致呈圓形,這點與大多數海豚科成員的典型鐮刀狀背鰭不同。上、下顎各有10至14對大而尖銳的牙齒(sharp teeth)作為武器(weapons), 每顆牙大概有8cm。在海灣的淺水地帶,它還喜歡用尾巴上的缺刻去鉤拉海藻,發出「呼呼」的聲音,不久,渾身就披滿了半透明的海草。
虎鯨的體色圖樣主要由黑與白這兩種對比分明的色彩組成,位於身體腹面的白色區域自下顎往後延伸至肛門處,在全黑的胸鰭之間變得狹窄,到了肚臍後方產生分歧,尾鰭腹面亦為白色。背部與體側皆為黑色,但在生殖裂附近的側腹處有白色斑塊,眼睛斜後方亦有明顯的橢圓形白斑。在背鰭後方有呈灰至白色的馬鞍狀斑紋(saddle)。
食性
雖然它的牙齒非常堅強,但卻不如鯊魚的牙齒那樣鋒利,因此主要用於攫取而不是咀嚼,而被它叼住的食物都是整個吞下的。虎鯨的食物多樣,由小型結群魚類、魷魚,一直到大型須鯨與抹香鯨(Sperm Whale)都有可能成為它們的獵物;其它如海豹等鰭腳類動物、海龜、海獺、海牛、儒艮(gong)、鯊魚、魟等,甚至還有鹿與麋鹿,似乎是趁它們游泳橫渡水道時伺機捕食。甚至會利用漲潮沖到海岸邊,捕捉來不及逃走的海豹企鵝。各群似乎有自己偏好的食物種類,例如某些族群主要以鮭魚、鮪魚、或鯡魚等魚類為主要食物,某些群則會巡視鰭腳類的登陸地尋找獵物,或跟隨遷徙中的鯨群,有如狼群追蹤北美馴鹿的情景。虎鯨顯然需要合作以襲擊並制服大型獵物,但它們也會合力將魚群集中成一個大球,然後輪流鑽入取食。虎鯨也會偷吃延繩釣漁船上鉤的魚獲,或吃食漁民丟棄的下雜魚等。它們似乎會選擇性的咬食須鯨的舌頭。其獵物可能深受對虎鯨的恐懼所影響,當虎鯨出現時鰭腳類會逃往陸地或冰上,鯨豚則會游入淺水域或藏匿於浮冰的裂隙間。
I. 鯊魚能吃虎鯨
其實歷史上還沒有大白鯊吃掉虎鯨的記錄,但卻有虎鯨殺死大白鯊的不少記載。一次一隻母虎鯨為了教小鯨學習捕獵,就把一隻成年大白鯊殺死供小鯨練習,可是小鯨不玩了之後,他們根本就不吃鯊魚,所以就把大白鯊扔掉了。在他們嘴裡鯊魚遠不如肥嫩的海獅等海洋哺乳動物好吃。更為重要的是虎鯨以群居為主,大白鯊是獨來獨往,當他們遇到一起誰吃虧就不言而喻了。
大白鯊是怕虎鯨的,原因不詳,但是恐懼卻是事實.成年大白鯊魚的體長和虎鯨接近,能張到6-7米,8-9米的也有,比較少見.成年虎鯨的體長雄性一般約7-8米,雌性6-7米,同樣也有更大的,也比較少見.虎鯨的體長不比大白鯊大很多,但是體重卻重了很多,成年虎鯨的體重一般能達到10噸左右.差距很大.
此外虎鯨的智力確實很高,作戰很有智慧,這是能夠戰勝大白鯊的主要原因.鯊魚基本上是憑本能撕咬,雖然牙齒和撕咬力更強,但是一般都不是虎鯨的對手.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虎鯨從來都是集體活動的,至少三頭的小群,也有幾十的大群.如果與鯊魚群作戰,會發出聲音召喚附近的同伴支援.
在海洋里鯊魚卻並不是食物鏈最頂層的動物,真正最兇狠的海洋動物是虎鯨,從它們吃東西的方式就能看的出來,虎鯨的牙齒其實並沒有鯊魚鋒利,但是非常堅強,被它叼住的食物都是整個吞下的,而且虎鯨喜歡群居,一群虎鯨甚至敢於攻擊比自己大許多倍的藍鯨。
J. 虎鯨只吃灰鯨的舌頭,為什麼不吃其他部位
鯊魚也是有著強弱之分的,排在最前面的當屬虎鯨了。它們在海洋中橫行霸道,就連灰鯨都要成為它的嘴下亡魂。然而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為什麼虎鯨吃灰鯨只吃舌頭,其它不為根本碰都不會碰一下呢?其實並不是因為挑食。
老話說,人無完人,任虎鯨再強大也逃不掉牙口不好的宿命。那為什麼哺乳動物有的牙口較差呢?其實跟祖先脫不了干係,在很久以前,恐龍占據世界,哺乳動物只能在土地里,暗無天日的苟且偷生,就這樣生活到恐龍被天降正義,終於能夠到陸地生活。由於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色覺退化,只能看見藍綠。由於,一般壽命等不到換牙就完事了。所以,換牙功能也省了,於是成了現在的狀況。不過,也是這些使得哺乳動物笑到最後,這或許就是所謂的有得必有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