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7系為什麼在美國賣得便宜
⑴ 寶馬、奧迪這些豪車,在美國的售價是不是很便宜
在中國銷售的汽車價格虛高。針對某些品牌,例如車主提到的大眾、賓士和寶馬,所謂製造商的駕駛價格純粹是虛張聲勢。在中國,有些車型通常擁有超過10萬輛的特權。在計算折扣後,它並不比美國的報價貴多少。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⑵ 豪華車在美國和在中國的價格區別
區別:中國售價普遍在20萬元以上的中高級車,在美國售價多為15萬元左右。28萬元買一輛雷克薩斯或賓士,在國外輕而易舉。50萬元,幾乎在國外可以買到大部分品牌的高端豪華車,包括賓士S系列部分車型和寶馬7系。
原因:中國的豪華車幾乎被寶馬、賓士和奧迪三個品牌瓜分。而在美國和歐洲,寶馬、賓士和奧迪卻要面對更多競爭對手,比如凱迪拉克、林肯、瑪莎拉蒂、美洲虎等。技術轉讓費也進一步抬高中國車價。由於中國合資汽車公司中,中方與外方的股比多為50:50,外資公司對引進到國內的車型,均徵收技術轉讓費,該項費用大部分佔到整車成本的10%以上。這意味著,一輛20萬元的車,其中2萬元是額外支付給外方的「學費」。除了競爭關系外,國內多家汽車公司表示,中美汽車的巨大價差跟中國特殊的稅收政策有關。
⑶ 為什麼美國汽車便宜
昨天CBN刊發《銷量全球第一背後:中國車價仍遠超美國》,引發了消費者對中國車價奇高的熱烈討論,眾多網媒上跟帖無數,剛花23萬多元買了一輛凱美瑞轎車的武漢汽車維修廠老闆李先生,在得知這車在美國只要2萬多美元,摺合人民幣不過15萬元時,也忍不住反問CBN記者:「中國不是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比美國便宜很多嗎?為什麼凱美瑞在中國比美國還貴這么多?」
其實,中國售價普遍在20萬元以上的中高級車,在美國售價多為15萬元左右。28萬元買一輛雷克薩斯或賓士,在國外輕而易舉。50萬元,幾乎在國外可以買到大部分品牌的高端豪華車,包括賓士S系列部分車型和寶馬7系。
不僅僅中高級車和豪華車,在中國處於入門級的中級車售價也高於美國。豐田2009款卡羅拉美國售價為1.5萬美元~1.99萬美元,摺合人民幣10萬~14萬元。而在國內,卡羅拉售價為12.78萬~19.28萬元。越野車方面,豐田FJ Cruiser特別版在美國售價為24410美元至29165美元,約合人民幣17.5萬~21萬元。國內僅有一款FJ Cruiser在售,售價為45萬元。
「中國的車價大部分是由競爭關系決定的,成本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素。」汽車專家賈新光對CBN記者表示。相對於歐洲和美國超過100年的汽車銷售史,中國汽車市場無論規范程度還是競爭激烈程度均遠遠落後,企業利潤也遠遠高於歐美。「一個市場運作得久了,相對會比較透明,價格也會穩定。」
標准普爾公司2008年報告稱,中國國內汽車製造商平均運營利潤率為30%~35%。西方成熟市場的平均運營利潤率僅為5%。
以豪華車為例,中國的豪華車幾乎被寶馬、賓士和奧迪三個品牌瓜分。而在美國和歐洲,寶馬、賓士和奧迪卻要面對更多競爭對手,比如凱迪拉克、林肯、瑪莎拉蒂、美洲虎等。
中國的中高端車領域存在著類似的情況。在2007年凱美瑞上市之前,雅閣和帕薩特幾乎壟斷了中高端車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凱美瑞上市後,該區間競爭加劇,售價開始出現下滑。
另外,技術轉讓費也進一步抬高中國車價。由於中國合資汽車公司中,中方與外方的股比多為50:50,外資公司對引進到國內的車型,均徵收技術轉讓費,該項費用大部分佔到整車成本的10%以上。這意味著,一輛20萬元的車,其中2萬元是額外支付給外方的「學費」。
昨天,CBN記者就上述問題采訪豐田(中國)公司時,對方回復稱:「去問合資公司,豐田(中國)沒有定價權。」凱美瑞的生產廠家廣州豐田則不願談中國車價超過國外這一問題,稱「應采訪豪華車」。
除了競爭關系外,國內多家汽車公司表示,中美汽車的巨大價差跟中國特殊的稅收政策有關。
華晨寶馬一位人士昨天向CBN記者表示,中國的寶馬之所以比美國價格高出許多,「主要是來自海關的稅收及政策因素」。以售價116萬元的寶馬740Li為例,從進口到被中國消費者購買,中間有三道稅,分別為25%的進口關稅,排量3.0升以上徵收的25%消費稅,消費者購車時9%左右的購置稅。其中,關稅和消費稅為包含在車價內的稅費,購置稅為車價以外的稅費。消費者在買賣中承擔的稅費成本約為「進口關稅19萬元+消費稅19萬元+購置稅10萬元」,共計48萬元。
國產車雖然沒有進口關稅,但也要繳納其他相關稅費。
國內一家合資汽車公司內部人士昨天對CBN記者表示,該公司在生產環節要上繳17%的增值稅和5%的消費稅。車輛上市銷售後,購買者還必須支付約9%的購置稅。而在美國,大部分州對汽車公司僅徵收5%~10%的稅費,終端環節也沒有購置稅。而在日本,轎車的平均稅率大概是11%,德國則為7%。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汽車業內專家表示,由於企業在生產環節已繳納了一次消費稅,消費者在買車時的購置稅實際上形成了「二次徵收同一稅費」。
⑷ 寶馬7系在美國要多少錢
在美國市場,寶馬僅為7系提供740i和750i xDrive兩款動力。入門版740i售價81,300美元(約合人民幣50.5萬元),但賓士S級在美國市場缺少740i的對標車型。 750i xDrive在美國市場售價97,400美元(約合人民幣60.5萬元),競爭對手賓士S550售價94,400美元...
⑸ 為什麼國外的汽車要比中國的汽車賣得便宜
首先是增值稅徵收方式不同:
在我們國家,實行生產型增值稅。也就是說,廠家購入的原材料作為機器生產資料的機器設備不能扣除17%的增值稅。而在歐美許多國家,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廠家購買的生產資料已經在上一環節徵收過的就不必再次徵收,例如鋼板、輪胎、玻璃、車內座椅、電子設備等。由於我國實行生產型增值稅,因此不能將這部分生產成本免稅,所以僅從這一項上中國百姓就要承擔相當多一部分成本。
其次是汽車消費稅徵收配置不同:
消費稅是我們國家針對特定的高檔奢侈品徵收的專門稅收,包括酒水、煙草、汽車、化妝品等。但是在國外,汽車並不屬於高檔奢侈品范疇,因此沒有這項增加百姓的購車負擔。結合國內實際,依據汽車排量的大小徵收不同比例的稅收,排量低的繳納少,排量高的繳納多,平均稅率為5%。
再次是車輛購置稅的徵收:
我們國家的汽車進入銷售環節需交納10%的車輛購置稅,但是在國外許多國家是沒有這一項內容的。那麼我們的消費者要比國外的人民多繳納10%的車輛購置稅。
最後是經銷商利潤和運輸成本及保險費用上牌費用等。
接下來就來算算中美同為10萬元成本的汽車銷售價格差異:
美國因為各個地區存在地方立法上一些差異,一般徵收7%—10%,因此一輛汽車的最後售價加上保險上牌等摺合人民幣13萬。
國內10萬元成本的汽車價格為:增值稅17%,也就是增加17000元;1.6排量消費稅5%,也就是徵收5000元;車輛購置稅,這是以汽車的廠商指導銷售價格上計算的。一般情況下廠家加上運輸成本及經銷商利潤指導價格為15.8萬元(包括今後降價銷售空間)。那麼要徵收 158000/(1+0.17)*0.1=一3504元。按照新車全部保險計算,根據我國目前的保險行業費用來說,指導價15.8萬的汽車全保一年大約 6000元人民幣(包含交強險、三大主險、車輛盜搶險、自燃損失險、不計免賠、車上人員責任險、玻璃單獨破碎險),上牌費只需200,車船使用稅一般為 450元。
最後,得出結果,中國的百姓購買美國摺合人民幣12萬元的車實際要付出約20萬人民幣,也就是說高出國外近35%。若是高檔汽車付出將更多,例如一兩寶馬7系列的豪華轎車,國內消費者要多支付近100%。
以上就是為什麼我國賣的汽車為什麼要比國外貴很多的原因了。
⑹ 為什麼寶馬在美國才幾萬美元到中國就要幾十萬那
您好,關稅+暴利,沒有為什麼,就是因為像你這樣的哈豪車的人多了,自然就貴了,如果大家都理智一點不去鳥他,他保證貴不了。如果我的答案對您有所幫助,請設為最佳答案。
⑺ 為什麼在美國 汽車賣的那麼便宜
原因如下:
1汽車關稅
⑻ 為什麼寶馬7系比X6還便宜
不是
主要是因為SUV在咱們國家目前還是比較高檔的車型,合資企業引進的車型少,不像轎車那樣一抓一大把,競爭不激烈,所以買SUV的選擇比較少,造成SUV價高的假象;
不難理解你看2.4的CRV比2.4的雅閣貴了一大截,但CRV的底盤和思域是同檔次的;同理還有GLK,X3,Q5等,和A6,5系一個價,但看著並不是很大氣;
還有就是咱們國家因為汽車工業不行,造不出好車,所以認為那些高檔車很高貴,以及民眾對汽車不了解,造成不同檔次的車型在價格上可以混淆視聽;
你看人們買車,很看重配置,外觀,性價比等,而對引擎,變速箱,底盤關心的少,因而造成了一些只是外表好看,配置豐富,但發動機,底盤的技術水平都很一般的車型熱賣
在發達國家認為7系是比X6好的,7系是總裁級轎車。美國X6就比5系貴一點,但比7系便宜不少;
而且外國人認為你坐7系,S級,可能就是企業家;但你開X6,十有八九隻是個掙得多的打工者
⑼ 都說在美國買車便宜, 這是什麼原因呢
個人覺得,美國的汽車沒有報廢年限,也沒有年檢,交了車船使用稅就行,而且這個稅額是隨著車的剩餘價值而變化,這個規定有一定關系吧。確實美國不僅油價便宜,車也便宜。但凡是涉及到大排量、高性能,中國的車就比國外賣的貴,目的呢,就是僅僅希望你把車當普普通通的交通工具,寶馬3系這個級別往上的車就逐漸開始比國外貴了,超跑豪車甚至國內價格比國外貴好幾倍。其實核心價格高最大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差別定價!就算是這個定價不也賣的飛起,廠家沒有動力降低售價啊。
⑽ 為什麼美國幾千塊就能買輛車
其實,中國售價普遍在20萬元以上的中高級車,在美國售價多為15萬元左右。28萬元買一輛雷克薩斯或賓士,在國外輕而易舉。50萬元,幾乎在國外可以買到大部分品牌的高端豪華車,包括賓士S系列部分車型和寶馬7系。
不僅僅中高級車和豪華車,在中國處於入門級的中級車售價也高於美國。豐田2009款卡羅拉美國售價為1.5萬美元~1.99萬美元,摺合人民幣10萬~14萬元。而在國內,卡羅拉售價為12.78萬~19.28萬元。越野車方面,豐田FJ Cruiser特別版在美國售價為24410美元至29165美元,約合人民幣17.5萬~21萬元。國內僅有一款FJ Cruiser在售,售價為45萬元。
「中國的車價大部分是由競爭關系決定的,成本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素。」汽車專家賈新光對CBN記者表示。相對於歐洲和美國超過100年的汽車銷售史,中國汽車市場無論規范程度還是競爭激烈程度均遠遠落後,企業利潤也遠遠高於歐美。「一個市場運作得久了,相對會比較透明,價格也會穩定。」
標准普爾公司2008年報告稱,中國國內汽車製造商平均運營利潤率為30%~35%。西方成熟市場的平均運營利潤率僅為5%。
以豪華車為例,中國的豪華車幾乎被寶馬、賓士和奧迪三個品牌瓜分。而在美國和歐洲,寶馬、賓士和奧迪卻要面對更多競爭對手,比如凱迪拉克、林肯、瑪莎拉蒂、美洲虎等。
中國的中高端車領域存在著類似的情況。在2007年凱美瑞上市之前,雅閣和帕薩特幾乎壟斷了中高端車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凱美瑞上市後,該區間競爭加劇,售價開始出現下滑。
另外,技術轉讓費也進一步抬高中國車價。由於中國合資汽車公司中,中方與外方的股比多為50:50,外資公司對引進到國內的車型,均徵收技術轉讓費,該項費用大部分佔到整車成本的10%以上。這意味著,一輛20萬元的車,其中2萬元是額外支付給外方的「學費」。
昨天,CBN記者就上述問題采訪豐田(中國)公司時,對方回復稱:「去問合資公司,豐田(中國)沒有定價權。」凱美瑞的生產廠家廣州豐田則不願談中國車價超過國外這一問題,稱「應采訪豪華車」。
除了競爭關系外,國內多家汽車公司表示,中美汽車的巨大價差跟中國特殊的稅收政策有關。
華晨寶馬一位人士昨天向CBN記者表示,中國的寶馬之所以比美國價格高出許多,「主要是來自海關的稅收及政策因素」。以售價116萬元的寶馬740Li為例,從進口到被中國消費者購買,中間有三道稅,分別為25%的進口關稅,排量3.0升以上徵收的25%消費稅,消費者購車時9%左右的購置稅。其中,關稅和消費稅為包含在車價內的稅費,購置稅為車價以外的稅費。消費者在買賣中承擔的稅費成本約為「進口關稅19萬元+消費稅19萬元+購置稅10萬元」,共計48萬元。
國產車雖然沒有進口關稅,但也要繳納其他相關稅費。
國內一家合資汽車公司內部人士昨天對CBN記者表示,該公司在生產環節要上繳17%的增值稅和5%的消費稅。車輛上市銷售後,購買者還必須支付約9%的購置稅。而在美國,大部分州對汽車公司僅徵收5%~10%的稅費,終端環節也沒有購置稅。而在日本,轎車的平均稅率大概是11%,德國則為7%。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汽車業內專家表示,由於企業在生產環節已繳納了一次消費稅,消費者在買車時的購置稅實際上形成了「二次徵收同一稅費」。
車價要降還得看稅費臉色?
今年中國車市在強有力的政策刺激下,成為全球翹楚,全年銷量有望沖擊1300萬輛大關。明年能否延續這一火爆局面?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雖未明確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半政策是否延續,但繼續拉動汽車內需納入政策主線。
對明年的車輛購置稅政策,業內目前流傳兩種備選方案:一是延續今年的標准,按乘用車排量實施不同優惠,排量低的原則上享受更大幅度購置稅優惠;二是依據乘用車油耗實施購置稅優惠。
目前正在實施的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徵收,可為購買小排量汽車的消費者一輛車節省4000多元。價格實惠是拉動這部分汽車銷量猛增的關鍵因素。昨天,中汽協發布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1.6L及其以下排量的乘用車銷量為72.33萬輛,占乘用車整體銷量的七成左右。
如果明年不再按排量劃分,而是依據實際油耗實施不同購置稅優惠,對國內車價將有什麼影響?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負責人昨天對CBN記者透露,目前很難計算按油耗減稅對每輛車價格的影響,因為油耗並不如排量那麼容易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按油耗減稅,每輛車的優惠幅度應不會小於今年。
今年發改委、工信部等一直對在售乘用車進行實際油耗數據搜集、測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今年下半年曾發布我國汽車節能評價結果,將984款轎車真實油耗公之於眾。這份數據可能成為未來減稅參考標准。
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昨日向CBN表示,馬上切換到按油耗減稅還有很多問題,循環工況不同,檢測方法也不可能達到完全真實,況且在稅收系統內部,按油耗比按排量減稅復雜得多。「我傾向於明年政策維持在1.6L不動,如果擴大到1.8L或2.0L,則起不到調結構的作用,將削弱政策實施效果。」
事實上,按國稅總局的統計,今年1~10月,汽車消費稅同比增長12%,汽車購置稅同比增長6.3%。也就是說,如果消費者購買力持續存在,購置稅的減免並沒有影響國家財政收入。因此中汽協呼籲,從節能減排、刺激內需等多角度綜合考量,**應將「1.6L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的政策延續下去。
按中汽協統計,今年前11個月,1.6L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和汽車下鄉政策對整個車市的貢獻度為85%,拉動車市新增銷量260萬~3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