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動物的叫法都不一樣
Ⅰ 知了和蟬同是一種動物 為什麼是兩種稱呼
知了的學名叫蟬,是一種同翅目昆蟲。雄知了的腹部有一個發聲器,能連續不斷地發出響亮的聲音"知了-知了-知了",因而稱它為知了。
Ⅱ 為什麼雄性動物在農村叫法不一樣
雄性動物在農村的叫法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有方言,各個地方有各地方的方言,所以叫法就不一樣。
Ⅲ 為什麼有些動物,叫法不一樣長相卻類似呢例如馬和驢,蟒和蛇
這就和「長」「長」chang和zhang,「單」「單」shan和dan看起來一樣念法不一樣,馬和驢,蟒和蛇完全是兩種動物。
Ⅳ 中西方文化中對動物的說法的差異
中英文化動物之別
由於英漢兩民族長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自然而然地對同一動物詞產生不同的聯想, 賦予動物詞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下面從傳統文化差異、審美價值取向兩方面分析英漢同一動物詞的文化內涵差異。
龍(dragon) 是中西方文化神話傳說中的動物。中文裡吉祥尊貴的「龍」與英文中邪惡兇殘的dragon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中國文化中, 龍象徵著吉祥、權威、高貴和繁榮。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在封建社會, 龍是帝王的象徵, 歷代皇帝都把自己稱為「真龍天子」。時至今日, 龍在中國人民心中仍是至高無上的, 我們把自己的國家稱作「東方巨龍」, 龍可以看作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漢語中有大量的關於龍的成語, 諸如龍騰虎躍, 龍飛鳳舞, 都展現了龍在漢文化中的文化內涵。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們卻認為dragon 是邪惡的代表, 是一種猙獰的怪獸, 是惡魔的化身。中英文化的差異使同一動物詞有不同的內涵, 給人帶來的聯想截然不同。人們若想用英語表達漢語中的「龍」這一概念, 最好將其譯成the Chinese dragon。如「亞洲四小龍」可譯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 以免引起誤解。
審美價值取向和社會心理的差異
審美價值取向和社會心理的差異的不同造成同一動物詞在中英兩種文化中產生不同的褒貶義, 這與英漢兩個民族對動物的好惡有關。對該動物喜歡、欣賞, 那相對應的動物詞就會向褒義方向發展。反之, 就會向貶義方向發展。
(1) 同一動物詞在漢英兩種語言中褒貶意義截然不同。同一動物詞在英語中表示褒義, 在漢語中卻表示貶義, 如狗 (dog)、貓頭鷹 (owl)、熊 (bear)。
與人友善的dog 和令人厭惡的狗。在英漢語言中狗的基本意義是一致的, 都表示家養的, 有四條腿, 可幫人看家護院的一種動物。但其文化內涵意義卻差異甚大。狗在英語中大多數場合是褒義詞, 可用來形容值得同情信賴的人, 如help a dog over a still (助人度過難關) , a lucky dog (幸運兒) , an old dog (老手) , love me, love my dog (愛屋及烏)。很顯然, 這些說法反映了英國人的文化心理, 他們視狗為可愛的同伴, 人類最好的朋友, 如as faithful as a dog 就是用來形容人的忠誠。可在漢文化中, 狗是屢遭謾罵的東西, 代表卑劣可惡的品性。帶有狗字的詞語明顯具有貶義色彩, 如走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喪家狗、狗仗人勢、狗咬狗等。
(2) 同一動物詞在英語中具有貶義, 而在漢語中卻含有褒義色彩的也比比皆是, 如, 蝙蝠(bat)孔雀 (peacock)、等等。
邪惡的bat 與吉利的蝙蝠。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蝙蝠令人厭惡, 使人聯想到醜陋與罪惡, 所以英語中凡帶有bat 的習語都含有貶義, 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無珠) , bat 成了睜眼瞎的典型形象。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蝙蝠因其中「蝠 」字與「福」字同音, 搖身一變成了吉祥物。
驕傲狂妄的peacock 與吉祥美麗的孔雀。由於英漢民族的審美角度不同, 所以同一動物常常在他們的心目中產生不同的聯想。英國人強調peacock與人媲美的高傲的一面, 如as proud as a peacock (孔雀般驕傲) , play the peacock (沾沾自喜)。而漢族人注重她開屏時的美麗, 孔雀在中國文化中是吉祥美麗的象徵。
人們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接觸到各種動物,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圖騰」(totem) 動物,也就是說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喜愛的動物,所以「寵物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中國人養狗是為了看門防盜,狗素有「看門狗」之說,西方人養狗是為了陪伴自己,人們把狗視為寵物,視為忠實的朋友,所以在中西方人的眼裡,對狗的感情就截然不同。中國人一般厭惡狗的習性,鄙視狗,常用狗來形容壞人壞事,諸如: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狗改不了吃屎…… 西方人看中狗的跟隨與忠誠,喜愛它,贊美它,把它喻作人,親切地稱之為he,英語中關於狗的習語遠遠超過漢語中的狗的習語,諸如:a lucky dog (幸運兒)、a clever dog (聰明小孩,伶俐的小夥子)、gay (jolly) dog (快活的人)、work like a dog (拚命工作)、Every dog has his / it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等等。
cat也是西方人「寵物文化」中的重要成員;人們多用cat;來形容女人,稱之為she;模特兒走的舞台步就叫 catwalk (貓步),old cat 指脾氣壞的老太婆,barber』s cat 指「面有病容飢色的人」,兒童們常用 cat 來指「看樣學樣的人,抄襲別人的人」,形容某人病得很厲害用 as sick as a cat;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旨「像熱鍋上的螞蟻」;英語中還有一句諺語是:When the cat』s away,the mouse will play,意思是「當有權力、能力或影響力的人不在時,其他人就會無法無天、調皮搗蛋了」。漢語中則沒有相似的聯想,倒有「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之說。漢語中對貓沒有太多的聯想,我們常說某個小孩吃貓食,是說這個小孩的飯量小,還說積習難改的人「貓改不了吃腥」。下面這則短文是一個「愛貓勝於愛狗」的西方人寫的,題目是:Cats make much better pets than dogs,不妨一讀:
Cats are small so they don』t need a lot of space.They can do as well in a city apartment as in a house with a yard.They keep themselves clean.They are not as messy as dogs are.Most of the time they are quiet.Cats seem to be smarter than dogs. They are certainly more independent.Yet cats can be every bit as affectionate as dogs.Dogs often seem to love everybody, but cats are more choosy. When a cat loves you,you real feel as though you are somebody special.
除把狗、貓視為寵物以外,也有許多西方人把 bird 視為寵物,西方人關於bird的聯想非常豐富,他們喜歡以 bird 喻人,在英國俚語中,bird 還指少女、美女、少婦、女朋友,an odd bird 是一個古怪的人,birdbrain 指愚蠢、輕佻的人,a little bird 指消息靈通的人,暗中提供消息的人,birds of a feather 指志趣相投的人;西方人還以bird 喻「事」,a bird in the bush 指「未到乎的東西;未成定局灼事情」,a bird in hand 則正相反,在俚語中,get the bird 指「被噓,被喝倒彩,被解僱」。漢語中對鳥的聯想也沒有這么豐富,我們常說某人像鳥兒一樣會唱歌,說小孩嘰嘰喳喳像小鳥一樣快活。
另外,西方人還有把 pig、snake、horse、ox 等等當成寵物養的,在他們眼裡,寵物就像自己的孩子,孩子只有自己的最好,寵物自然也是自己的最好。他們無條件地愛它們,但有時卻忽視了某些比寵物更重要的東西,譬如親情、友情,試想如果把對寵物的愛轉移一部分到人身上,結果將會如何呢?——這世界將會充滿愛。
中國人的十二生肖十分有趣。生肖指的是:the year of the animal in which one was born。為什麼會有十二個動物呢?According to legend,傳說很久以前Buddha (佛)在過年的時候召集天下所有動物來開會共商大事,but only twelve animals showed up,只有十二個動物趕來參加。於是,Buddha就按動物到來的先後順序為每一年命了名。最先到的是rat,最後到的是pig。In the order of their arrival, from the rat to the pig, Buddha conferred (賜予,授予) on each a year of its own. 這樣就開始了十二個動物為一輪的屬相紀年法。The twelve-year cycle of the Chinese zodiac (黃道十二宮圖) began. 古代中國的星相學認為人的屬相,the animal sign under
which a person was born,是同一個人的根本性格和命運息息相關的。According to Chinese astrology (占星術), the animal sign associated with the year of a person』s birth determines one』s fundamental character and foretells one』s destiny (命運). 在這里,我們來談談horse。
「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每個中國人都十分熟悉。西方人對馬表現了同樣濃厚的興趣。希臘人憑借著腹中掏空的木馬,a hollow wooden horse, 把將士藏在其中,巧妙地攻下了特洛伊城(the city of Troy)。特洛伊木馬,a Trojan horse,從此家喻戶曉。現在人們用它來指「一項活動(an activity)或一項政策(a policy)看似沒有危害,但實質上是會壞大事的」,to seem harmless but is likely to damage or destroy something important。古羅馬帝王查爾斯五世說:「他同God講西班牙語,同women講義大利語,同men講法語,同他的horse講德語。」對英國人來說賽馬,horse race,從前是國王們特有的運動,the sport of kings,而今它變成了人人可以參與的「運動之王」,the king of sports。
馬的食糧很大。A horse has a large appetite (胃口),英語中說一個人能吃得很,會說:A person eats like a horse. 這一表達法可能來自於一個古老的諺語:A hungry horse makes a clean manger (食槽).(一匹餓馬能把馬槽打掃得乾乾凈凈)。而一個人餓極了會說:I could eat a horse.(我都能吃下一匹馬。)He is extremely hungry. 馬很強壯。英文中有as strong as a horse一說。To work like a horse指的就是像牛馬一樣辛苦地幹活。
To 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 這短語表達的是對別人送來禮物的質量不信任、百般挑剔,to be critical of a gift。據說馬長到一定年齡,人們只要掰開馬嘴看看嘴裡的牙就能確定馬的年齡。The expression refers to the bad manners displayed by one who receives a gift if he examines it for defects (缺陷). 那麼收到禮物的人如果不顧場合,迫不及待想看看禮物有沒有毛病,這個壞習慣令人想起「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說法。It was considered insulting to closely examine and inspect a horse that was a gift — as if you did not trust the donor to give quality. 既然馬的下齒不折不扣地顯示一匹馬的實際年齡,因此to get something straight from the horse』s mouth指的就是to get something (news, information, etc.) from a reliable source, 得到的消息、信息可靠,可信。
Horse around是說沒有目的地亂玩、胡鬧,to behave in a silly and noisy way, 用來指公眾場合無視規矩的舉動。相近的另一說法是horseplay, 指的是你推我搡的嬉鬧。「Cut the horseplay. Be quiet. This is a library.」(「別胡鬧了。安靜。這是圖書館。」)馬常常會發出大聲的類似人笑的聲音,the loud, laughter-like noise。Horse-laugh從十八世紀開始,就用來指人毫無顧忌的放聲大笑、鬨笑,a loud, coarse, vulgar (不雅的) laugh。
在選舉或是比賽中支持錯了人,英語說to back the wrong horse, 意思是to make an error in judgment, to support the wrong person。To ride the high horse, 騎著高頭大馬,表現的是一個人擺架子,神氣活現、自命不凡,to act pretentiously (自命不凡地)。
「馬到成功」是馬年的祝福語,它的意思是能迅速成功、能輕易成事,to win instant success, to accomplish quickly and easily。祝大家馬到成功!
Ⅳ 狐狸皎潔、聰慧,民間為什麼有狐仙和狐狸精兩種截然不同的叫法
狐狸皎潔、聰慧、通人性,至於民間對它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叫法,是從漢代才開始出現的。漢代之前它都是狐仙,是漢代之後,狐狸開始被人們傳為狐狸精,勾搭良家男子,變成了邪惡的妖精,至今我們還用「狐狸精」代指勾搭男人的品行不端的女人。
至於狐狸精的說法,就是從漢代之後,出現了狐狸可以幻化成人身,變成美女迷惑男人,然後再吸食人類的精血,或者吃心臟,有狐臭味,很少有積極正面的形象了,生活作風和習慣轉變,直接從仙變成精,變成一個狡猾、耍心機的狐媚子,而城府深的人也被稱為老狐狸,都是負面的說法。
Ⅵ 動物在古代的稱呼與現在不同的有哪些
這個有很多。比如,老虎吧,唐朝為避李虎的諱,而稱其為大蟲。現在不這么叫了。還有大熊貓,古代叫貘?。
Ⅶ 為什麼很多動物名稱的字面意思和實際生物分類不一樣
生物學的分類是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的分類方式,由大到小,是根據生物進化史上親緣關系遠近來分類的,而在分類雪中命名採用的是林奈的雙命名法則,標准語是拉丁語(拉丁文是一種已經停止進化的文字,所以一般不會變)。而你提到的很多名字是中國名字,動物最標準的學名是拉丁文,無論有多少名字最終拉丁名只有一個。比如你說黃鼠狼其實還叫黃鼬、黃大仙、黃皮子等等,很多中國名字是根據當時人民的所見所想去命名的,和分類學上的名字不是一回事,分類學是近百年才出來的學科,很多其他的中文名字早就叫了幾千年了。所以開放的態度看待這一切,會好一些。順便說一句澳洲野狗、狼和普通的狗都是犬科的。
Ⅷ 為什麼每種動物的叫聲都不一樣他們都有自己的語言嗎
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語言,它們用獨特的叫聲表達自己的想法。
Ⅸ 為什麼很多動物名稱書面和民間叫法不一樣
因為民間由於地域不同,所產生的方言不同,所以很多對動物以及其他事物的叫法不同於書畫!
Ⅹ 雕和隼都是鷹,為什麼叫法不同雕和隼有什麼區別
額,話不能這樣說的,他們同屬於隼目,但是屬於不同的科。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隼指的是隼形目隼科,鷹屬於隼形目鷹科,而雕可以說是鷹科里的又一細分,它屬於鷹科雕屬。其實他們之間的區別挺大的。鷹體型中型居多,比雕身形小,以捕食活的中小體型動物為主;雕體型較大,也是以捕食活的動物為主,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翼展一兩米的「鷹」,多是雕。隼多以中小體型居多,大多必用的體型小,主要捕食小型動物甚至有些隼還會捕食昆蟲。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