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身體柔韌性練不好
1. 我天天壓腿怎麼柔韌越練越差
下肢柔韌 壓腿—劈叉—踢腿正壓側壓 後壓壓腿要求:姿勢正確,全身放鬆;姿勢練完,保持10秒;循序漸進,切忌急於求成。 豎劈叉橫劈叉劈叉要求:循序漸進,切忌急於求成;放鬆肢體,全身正直,以腰為軸。 正踢側踢只溜不壓不中用,只壓不溜笨如牛踢腿要求:支撐挺直,身體正直,切忌弓背彎腰,全身放鬆,通過腰力。 功架大形起伏—揉筋大法方法: 先在地上畫一直線①而後前後腳分開踏入直線,要求是:前後腳分開至能前後拉開的極限,前腳掌在直線右側與直線平行,後腳在直線左側,腳跟與直線成90°左右的夾角②整體下蹲後坐,身體保持重心平衡,雙臂在體前成抱球狀(此動作只是輔助,沒有特別要求,關鍵是下肢),前膝前頂,後膝橫開,並有向後拉之意,使胯與雙膝在一條直線上;③做好上姿勢後,通過腰胯之力全身極力向地面下坐降,在保證整體勁力不失的情況下,一直到無法下落為止,然後以後胯之力摧動身體向前移動,此時切不可把重心提起最後待胯部前移至不能繼續前移時,再把重心提到與雙膝成一條直線,也就是還原至起式,如此反復練習。(並可左右互換)
要求:呼吸自然;保持功架(關鍵之處);重視質量。 柔韌性訓練的要點和理論
其一:練柔韌的時間最好選擇在下午,而不要在早上跑步後猛練柔韌,因為早上人剛起床,各部位的關節還沒有活動開來,既使是跑完步也不會對身體有很好的活動(指針對練柔韌來說)。因為下午或晚上是一個人在白天活動了一天後身體不管是哪個部位都相對活動開了,而且體溫也升高,從生理學講體溫升高練柔韌會見效越快;還有一點是為什麼早上跑完步不亦過度練柔韌,是因為跑完步後,一般對體力的消耗也比較大,而大量消耗了體力後練柔韌性也是不科學的,因為身體疲勞時,肌肉的運動機能會下降很多,建議早上為活動筋骨。
其二:練習柔韌時最好要掌握三種輔助方法,那就是靜耗、精神意念、助力壓腿。對於靜耗和意念在前面都已講過,這里說一下什麼是助力壓腿,助力壓腿就是說一個人在久練無效(這種可能主要是因為習者方法不得當或怕苦所造成)的情況下請一個助手來輔助你練習,方法是:例如練橫劈時(其它方法亦可,這里是舉例),可讓助手用力按住你的雙膝助力向下壓,這要比一個人練時效果好,但切記練習時千萬不能亂開玩笑或用力過猛,以防傷身。
其三:練柔韌時一定要將壓腿(劈叉)配合於踢腿練習效果方會更佳。拳諺雲:「只溜不壓不中用,只壓不溜笨如牛」。可見壓與踢的配合是非常之重要。
其四:練柔韌前一定要充分活動全身,使身體發熱後再壓腿,在壓的過程中要同時和靜耗、精神意念相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練習效果。
其五:除功架大形起伏訓練外,其它柔韌訓練均是4乘8個八拍的次數,功架大形起伏以開始的5次往上增進,至每組能做20次為標准。
2. 為什麼有人柔韌性這么差
有些人天生的柔韌性就很好,而有些人的柔韌性就比較差。柔韌性差只有堅持柔韌度鍛煉,可以去練習瑜伽,對柔韌度的增加是有很好的幫助的,只要堅持不懈的鍛煉,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的。而且練習柔韌性不可以太過著急,一定要循序漸進,以免拉傷肌腱。青少年是發展柔韌性的關鍵時期,可以進行拉長肌肉,肌腱以及韌帶組織的伸展運動。小時候我們每個人的關節靈活度都是特別高的,關節的活動度也特別高。但等長大了,關節就會開始追求穩定性。關節的穩定可以防止我們受傷。但過度的穩定就會導致活動性變差。就像手抬不過肩膀。 所以,我們要在靈活性和穩定性中找出一個平衡點,這就是我們改善柔韌度的目的。
這里我先說明一下什麼叫柔韌度。很多聽到柔韌度就會想到拉韌帶。實際上柔韌度和你的韌帶、肌腱、肌肉、關節、伸展度都是相關的。那我們的人體實際就是靠肌肉來實現關節間的運動。那麼你身上有300多塊的骨骼肌,你可以把這些肌肉都想像成橡皮筋。肌肉在運動時,這些橡皮筋就被拉開,肌肉彈性越好,這些活動就越來越順暢;缺少運動,肌肉比較僵硬的話,你的柔韌度也會相應地下降。
伏案工作時間長了,就會有這種感覺,然後你就會覺得肩膀上的肌肉越來越僵,越來越硬,甚至最後就開始疼痛,最後你連活動個脖子都越來越困難,長時間的工作都會有這種體驗。
實際上這些肌肉就是因為長期的緊綳,慢慢地失去彈性,最後變得僵硬。如果你運動得越少,這塊肌肉的血液循環就越少,最後很難改善。
在跑前增加拉伸,通過像前後轉動手臂和肩部之類的很簡單的放鬆練習來保持放鬆,有助於緩解緊張的頸部和肩部,還可以使手臂在跑步時能更協調。
自測你的柔韌度
我們來測試一下柔韌度。這個測試特別簡單,我們大家都應該做過。
你可以坐在地上,體前屈,把手盡量往下,然後往前夠,看看你能夠到什麼位置上。實際在這個體前屈的位置上它就包含著我們小腿的柔韌度,大腿後側的柔韌度,後背的柔韌度,肩關節的柔韌度,都會測試到。
所以,如果你能夠到腳尖,或者再往前一點的位置,說明你的柔韌度還不錯。如果,你只能夠到膝蓋的話,那麼你一定要把重點放在你的改善柔韌度上。
改善你的柔韌度
改善柔韌度有兩種練習。一種是靜態拉伸,比如在單杠上去壓腿。靜態拉伸的特點是要保持一個拉伸動作靜止不動,大概15到30秒。優點是比較安全,而且做完也會明顯感到你這個關節的運動幅度要比原來大。靜態伸展在運動後去做效果更好。
相對應的,就是動態拉伸。即連續地做一些拉伸動作,每個動作做到位,然後馬上換下一個拉伸動作。 在動態拉伸中,會活動到所有你應該需要運動的關節,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甚至到肩關節和肘關節都會活動到。
在運動前做動態拉伸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運動損傷。 動態拉伸可以讓身體更多關節參與到活動中,更快地提高體溫。而且動作沒有離開地面,沒有沖擊,可以很好地保護關節。
3. 健身後有拉伸,但是為什麼柔韌越來越差
拉伸是個能夠讓你感到放鬆愉快的運動,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只要你想要做拉伸動作,就可以立即行動。清晨起床的時候,工作久坐之後,健身鍛煉前後,你都可以通過拉伸來緩解身體的疲憊,達到放鬆的一個狀態。
為什麼要拉伸哪?
1.拉伸可以調整身體狀態,使精神放鬆,
2.緩解肌肉緊張,增肌肌肉血流量,高效增肌。
3.讓身體更加輕松自如地運動,從而提高身體的協調性。
4.能擴大身體的運動范圍,拉伸運動將會讓動作不受約束。
5.能防止肌肉扭傷(強健的、柔軟的、拉伸過的肌肉比僵硬的、未經拉伸的肌肉更能承受壓力)。
6.有助於保持身體柔韌度,身體不會因年齡變大而越來越僵硬。
7.能讓肌肉更加緊致,線條越來越流暢。
看了這么多,有沒有意識到每天的拉伸很重要哪?要記得每天拉伸哦!
4. 怎樣訓練身體的柔韌性
柔韌性是一個關節或一組關節的活動范圍,有限的柔韌性是指關節的活動范圍受到周圍肌肉和肌腱的限制。有限的柔韌性可導致姿勢障礙,反過來導致運動受限,可最終造成損傷。不同的年齡,性別,具體關節,肌肉質量和訓練背景有不同的柔韌性水平。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柔韌性水平,有的非常差,有的非常好。
要提高柔韌性,每周伸展3-5次,不必一次運動全身,因為這樣太費時間;要保持柔韌性,每周伸展1-2次,強度應該是輕度即可;時間方面,要保持柔韌性,15-30秒,要提高柔韌性,30-60秒。
5. 身體柔韌性非常差,可以通過哪些運動來改善
現如今,有很多的年輕人,他們慢慢開始意識到自己該健身了,因為他們雖然說很年輕,但是身體各方面竟然還比不上一個經常健身的中年人。
之前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年輕,根本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他們喜歡熬夜,喜歡在夜裡玩游戲追劇,他們也喜歡吃各種各樣的食物來享受當下的樂趣。
對他們而言,享受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在世就應該多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年紀輕輕的就給自己安排那麼多的事兒。
6. 為什麼有的人柔韌度好有的人柔韌度不好
一、詞條解釋
先解釋一下什麼叫柔韌性。
柔韌性,是指人體關節活動幅度以及關節韌帶、肌腱、肌肉、皮膚和其他組織的彈性和伸展能力,即關節和關節系統的活動范圍。
而柔韌度是指柔韌性的大小。柔韌性越好,柔韌度越大。
二、影響柔韌性的因素
影響柔韌性即關節活動范圍的因素有:關節骨結構,關節周圍組織的體積,韌帶、肌腱、肌肉和皮膚的伸展性;其中,最後一項對提高柔韌性關系最大。
柔韌不僅決定於結構的改變,也決定於神經對骨骼肌的調節,特別是對抗肌放鬆、緊張的協調。協調性改善可以保證動作幅度加大。提高柔韌性可採用拉長肌肉、肌腱及韌帶等組織的方法,有爆發式(急劇的拉長)和漸進式兩種。其中,漸進式可以放鬆肌肉,使筋腱緩慢地拉長,不易引起損傷。
青少年是發展柔韌性的重要時期,猶其5至13歲是發展敏感期,練習效果最佳。
三、為何個體之間存在差別
從以上定義及影響因素可以看出,柔韌度在每個人身上是會存在一定差異的。包括關節骨結構和關節周圍組織上的差異,也包括發展柔韌性時期的練習程度。所以,有的人柔韌度好,而有的人柔韌度會較差。
即使關鍵時期柔韌性練習程度不夠好,也可以後期通過堅持練習瑜伽來增強。
7. 身體的柔韌性不夠怎麼辦 怎麼鍛煉呢
一個完全的健身方案應當包含吃(飲食),練(訓練),睡(睡眠)三個方面,而練則由心肺,力量,柔韌三個主要部分組成。有鑒於此,本人給出的訓練計劃是:開始時用5-10分鍾有氧熱身,最後用5-10分鍾拉伸放鬆,中間是40-50分鍾的力量訓練。力量訓練主要有:1)背部:引體向上(頸前下拉);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3)腿部:杠鈴深蹲(史密斯蹲);4)肩部:杠鈴推舉(啞鈴推舉);5)臂部:杠鈴彎舉(啞鈴彎舉);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舉腿)。訓練備註:訓練一周3次,隔天進行,每次1小時左右,練全身,每個部位一個動作,括弧里的動作備用,一個動作3組,每組8-12次,動作與動作之間間隔2分鍾,組與組之間間隔30-60秒,用力時呼氣,放鬆時吸氣,動作要穩要慢。必須用逐漸增加重量來使肌肉的適應力增大,從而對訓練產生反應。使用自由調節重量的器械進行訓練。這可以使肌肉對器械產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應。因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參與到運動中去。做動作時,無論是舉起還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動作,這樣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飲食方面:少吃多餐,適量多攝入蛋,奶,肉。每日食譜為:適度的蛋白質、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種主要營養素的比例應為25∶20∶55左右。饅頭、面條、米飯等主食及山芋、燕麥、土豆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為首選。蛋白質是肌肉增長最重要的營養源,健美訓練者蛋白質的攝人應以非脂或低脂食品為主,如脫脂牛奶、蛋清、魚、去皮家禽、牛排等。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時,中午若有時間可再午睡30分鍾。對了,訓練時間盡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時段,因為人體在此時段體力和柔韌性都處最佳狀態。最後祝您早日健身成功! 增大肌肉塊的14大秘訣:大重量、低次數、多組數、長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動一致、頂峰收縮、持續緊張、組間放鬆、多練大肌群、訓練後進食蛋白質、休息48小時、寧輕勿假
8. 我想練習瑜珈,但是柔韌性很差,請問,如何能快速有效地提高肌體柔韌性呢
關於柔韌性的修練
一、關於正壓腿
在壓腿的幾種方法里,正壓腿是基礎,也是習練者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練者常存在以下問題:低頭、彎腰,急於用頭碰腳,胸部和腿之間出現一個大空兒,還有的站不穩,像要後倒似的,甚至出現腿部韌帶受傷。要解決以上問題,壓腿時可注意以下幾點:
1、規范動作,分步進行
(1)初練時,不宜做強度很大的練習。把腿放在與腰同高的物體上,髖部後坐,臀部要平,支撐腿與地面
垂直,膝部挺直,被壓腿腳尖向上並有意識地向回勾扣,上身用力向前移動,使被壓腿成一直線。腳
尖回勾有利於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上身前移可拉長軀干,特別是脊椎。一條腿壓幾分鍾後,
再換另一腿。幾天之後,腿部肌肉變得柔軟而富有彈性時,可進行下一步。
(2)被壓腿及支撐腿均挺直,雙手按壓被壓腿膝部,收髖使身體盡量向前俯壓,以增強膝關節後之窩肌的
伸展性。
(3)雙手按被壓腿膝部,髖部後坐,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此步成後,可進行下一步
練習;
(4)雙手由下抱握被壓腿小腿,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以胸部貼膝蓋。此步成後,可
進行下一步練習。
(5)被壓腿與支撐腿挺直,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以額頭碰腳尖。此步成後,可
進行下一步練習。
(6)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用嘴觸腳尖。此步完成後,進行下一步。
(7)雙手搬住腳掌,依上法,用下齶碰腳尖。此步成後,說明正壓腿已成。
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地練習,使軀干與腿部形成一一對應,如腹部與大腿、胸與膝、頭與腳尖依次對應接觸,才可避免軀干與腿之間出現的空兒。
2、由輕到重,由低到高
壓腿時,身體對腿部韌帶、肌腱、肌肉施加壓力。初練時,用力要輕,當練習一段時間後可逐漸加重壓力;如果一開始就施以重力,也許能堅持一二天,恐怕第三四天連走路也難了。腿放的高度應由低到高。將腿放至與腰同高,壓到下頜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胸同高的物體上;再練至下頜下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肩同高的物體上,直至把腳放在與頭高的物體上。
3、先拉後壓,由近及遠
初練壓腿,因其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伸展性差,猛然用力拉長,不僅徒勞無功,還會使韌帶受傷。因此初練時,應先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及脊椎,然後施以振壓;振壓也要一下一下地進行,不可急於求成。壓腿時還要注意軀干與腿部的接觸是由近及遠的,軀干與腿相應部位的接觸順序是:軀干:腹部—胸部—頭部腿部:大腿—膝蓋—腳尖,不要一開始就毫無顧忌地用頭硬碰腳尖。
4、要意志堅強,持之以恆
進行腿部柔韌性練習,的確枯燥乏味,尤其是練到一定程度,還會有腿、髖部酸痛的感覺,這是練習者出現的類似長跑運動員一樣的「疲勞期」,此時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堅強的意志,有苦恆之心,不可停歇。因腿功柔韌素質與腿功其它素質比較起來,容易發展,也容易消退。此時應善於自我調整,適當減輕下壓力度、幅度,減少壓腿時間,或是進行踢腿練習,與壓踢結合等。只要堅持下去,酸痛的感覺會逐漸消失的,那時你會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而興奮的。
5、壓前要做好准備活動
練習前,可做一些腰、胯、膝、踝關節、腿部肌肉的准備活動。因為肌肉、韌帶的伸展性與肌肉的溫度有關,通過准備活動,可提高肌肉的溫暖,降低肌肉內部的粘滯性,有利於腿之柔韌性練習。
二、關於正踢腿
踢腿是腿功柔韌性訓練最為重要的一步,它可以鞏固壓腿、劈腿、吊腿的效果,也為實戰腿法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踢腿時常出現的問題有:1、重心不穩,甚至摔倒;2、支撐腿腳跟抬起或支撐腿膝部彎曲;3、彎腰凸背。解決上述問題,踢腿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起腿要輕
腿將要踢起時,要迅速地將身體重心移到另一腿上,使將要踢起的腿部肌肉放鬆,這樣才會起腿輕,踢腿快如風。為防止摔倒,也可背靠牆或肋木練習。
2、踢時要快
腿由下至上快速向面部擺動,這里有一個加速的過程。踢時髖部要後坐,腿上擺有寸勁。剛剛練習踢腿時,必須保持動作的規范性,寧可踢得剛過胸也不把支撐腿的腿跟抬起或膝部彎曲,或是彎腰凸背用頭去迎碰腳尖,這些均說明腿的柔韌性訓練不到位,韌帶還沒有拉開。只要堅持壓踢結合,常練不輟,定會達到腳碰前額的。
3、落腿應穩
初練者往往踢起腿剛落地,就踢另一腿,從而出現出腿笨重、身體歪斜的現象。這是因為踢出的腿剛落地時,身體的重心還在原支撐腿上,腿下落時轉移重心,勢必出現上述現象。正確的做法是等腿落實後,身體重心轉換已畢再踢出另一腿。其實這樣練習也有利於實戰中連環腿法的應用。
運動要能夠提升能力並避免傷害,熱身與拉筋就好像武俠小說裡面的基礎內
功一樣,必須是持之以恆而扎實的;但是,許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
掌握不到要領;未蒙其利,反受其害;因此,為了拉筋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
並確保安全,以下的原則是必須遵守的∶
1.在拉筋之前必須先熱身;比如說,利用小跑步使體溫增加,使肌肉與肌腱
處在備戰的狀態,如此拉筋的成效會提高,也可以減少不當拉筋反而受傷
的機會。
2.在拉筋之時不要暫停呼吸;應該很緩慢及深深地呼吸;暫停呼吸,屏氣凝
神,會使負氧債增加,動作不協調,拉筋受傷的機會提高。
3.在運動之前及之後都要拉筋;一般人只記得運動之前要拉筋;而運動後一
身疲倦,便連動都不想動;其實運動之後,雖然肌肉酸痛,可是仍然須再
緩和地作一次拉筋,如此可使肌肉纖維重新調理,恢復疲勞的速度加快,
下一次運動時肌肉的條件也會更好。
4.拉筋的動作要緩慢而溫和,千萬不可猛壓或急壓。拉筋的目地,是在利用
肌肉肌腱的彈性及延伸,刺激肌肉梭神經及肌腱感受小體的神經訊息,而
逐漸地增加伸展的潛力及忍受力。無論是律動式或固定式(連續30秒以上),
只要是緩和的,都有成效;最忌諱平常拉壓不到的筋,為求速成而猛烈地
急壓,或別人施加外力幫忙;只要用力不當,都會反而造成傷害。
5.替換拉筋的肌肉群;對同一個動作,可能有許多肌肉共同組成相同功能的
群體,協同地完成動作;但是這些肌肉,因為解剖位置的不同,可能需要
靠不同地拉筋動作,才能一一地伸展到;除了協同肌,方向作用相反的擷
抗肌也必須對等的拉筋;如果協同肌有拉筋的漏網之魚,在某一些極限動
作便可能登頂不能而受傷;如果擷抗肌沒有一些伸展,則在強烈收縮時失
去平衡,也會使之受傷。
6.拉筋的程度是要到感覺有點"張力"或"酸",但絕對不能到"痛"的程度。有"
張力感"或"酸",是肌肉感覺神經元正確地反應出拉筋的成效;但拉筋到
"痛"的感覺,濱臨受傷的程度便十分接近了。成功的熱身拉筋,是暢快運
動的推進器,也是避免受傷的防護罩;每一個人,必須把握以上的原則,
並建立個人最適合的例行步驟,便之成為習慣;這好像是開車綁安全帶一
樣,不是為了上高速公路才想起,也不是怕警察開罰單才要做;而是為了
自己的安全,一上車便綁安全帶,想運動便熱身拉筋;關鍵都在一念之間
的不存僥幸,並享受其中的樂趣;如此,快樂與安全,皆在其中矣。
良好的柔韌性不會妨礙生長,而且有利於生長。保護骨骼肌肉,有效預防傷病
9. 柔韌度不好怎麼辦
柔韌性訓練方法就具形式來講行兩種,一種是主動練習法,另一種足被動練習法。主動練習法是指練習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肌肉拉長,加大關節活動的靈活性;被動練習法是指練習者通過他人的幫助,藉助外力使肌肉被拉長,並使關節活動范圍增大。
1.腿髖部柔韌性的訓練方法
(1)正壓腿:主要用來發展腿部後側肌肉的柔韌性。面對橫木或一定高度的物體站立,一腿提起,把腳跟放在橫木上,腳尖勾緊;兩手扶按在膝關節卜,兩腿伸直,腰背挺直髖關節擺正, 上體前屈並向前、向下做壓振動作。兩腿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兩腿都要伸直;上體向前、向下壓振時腰背要直。壓振時幅度由小到大, 直到能用下頦觸及腳尖。
(1)側壓腿:主要用束發展腿部內側肌肉的柔韌性。側對橫木或有一定高度的物體,一腳支撐,另一腳抬起,腿跟放在橫木上,腳尖勾緊;兩腿伸直,腰背保持直立,髖關節對前方,然後上體向放八橫木的腿側傾倒壓振。左右腿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上體保持直立向側、向下壓振;壓振幅度逐漸運大,髖關節一直正對前方。
(3)後壓腿:主要用來發展腿部前側肌肉的柔韌性。背對橫木或有一定高度的物體,一腿支撐,另一腿後舉起,腳背放在橫木上,腿和腳背都要伸直, 上體直立、髖關節正對前方, 上體向後仰並做壓振動作,左右腿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兩腿挺膝,,支撐腿直立且全腳著地站穩;挺胸、展髖、腰後屈;後壓振幅度逐漸加大。
(4)前壓腿:主要用來發展腿部後側肌肉和髖關節的柔韌性。練習者一腿屈膝支撐,另一腿向前伸直,腳跟觸地,腳尖勾緊上翹,踝關節緊屈;兩手抓緊前伸的腳,上體前俯;兩臂屈肘,兩手用力後拉,同時上體盡力屈髖前俯,用頭頂和下頦觸及腳尖。略停片刻後上身直起,略放鬆後接著做下一次。兩腳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挺胸直背,塌腰前俯;挺膝坐胯,屈髖觸腳。
(5)仆步壓腿: 主要用來練習大腿內側和髖關節柔韌性。具體方法:兩腳左右開立,左腿屈膝全蹲,全腳著地;右腿挺膝伸直,腳尖內扣,盡量遠伸。然後, 上體不起來;起來,將身體重心從左腳移至右腳,成另一側的仆步。可一手扶,另一手按另—膝,向下壓振。亦可兩手分別抓住左右腳,做向下壓振和左右移換身體重心的動作。
動作要點:挺胸塌腰,下振時逐漸用力,左右移動時要低穩緩慢。開胯沉髖,挺胸下壓,使臀部和腿內側盡量貼近地面移動。
(6)豎 叉:主要用來練習大腿前後側和髖部柔韌性。具體方法:兩腿前後分開成一條直線,前腿的腳後跟、小腿腓腸肌和大腿後肌群壓緊地面,腳尖勾緊上翹,正對上方;後腿的腳背、膝蓋和股四頭肌壓緊地面,腳尖指向正後方;髖關節擺正與兩腿垂直,臀部壓緊地面。上體正直。可做上體前俯,壓緊前面腿的前俯壓振動作、亦可做上體後屈的向後壓振動作,增大動作難度和拉抻幅度,動作幅度由小到大,逐漸用力。
動作要點:挺腰直背,沉髖挺膝;前俯勾腳,後屈伸踝。
(7)橫 叉:主要用來練習陶腿內後側和胯關節柔韌性具體方法:兩腿左右一字伸開,兩手可輔助支撐;兩腿的小後側著地,壓緊地面,兩腳的腳跟著地,兩腳尖向左右側伸展或勾緊胯充分打開,成—字形。可上體前俯拉長腿後側肌肉並充分開胯;亦叫上體向左右側倒,允分拉長大腿內後側肌肉並增大胯的活動幅度。
動作要點:挺腰立背,開胯沉髖;挺膝勾腳,前俯傾倒。
2.腰部柔韌性的練習方法
(1)前俯腰:主要用來練習腰部向前運動的能力和柔韌性具體方法:並步站立兩腿挺膝夾緊兩手十指交叉兩臀伸直上舉手心向上。然後上體亢腰前俯兩手心盡量向下貼緊地面兩膝挺直,髖關節屈緊,腰背部充分伸展。兩手鬆引用雙手從腳兩側屈肘抱緊腳後跟,使胸部貼緊雙腿,充分伸展腰背部。持續一定時間後再放鬆起立。還可以在雙手觸地時向左右側轉腰,用兩手心觸及兩腳外側的地面,增大腰部伸展時左右轉動的柔韌性。
動作要點:兩腿挺膝直立,挺胸塌腰,充分伸展腰背部,胸部與雙腿貼緊。
(2)後甩腰:主要用來練習腰部向後運動的柔韌性。具體方法:並步站立,練習時一腿支撐,另一腿向後上直腿
擺動,同時,兩臂伸直,隨l體向後屈做向後的擺振動作,使腰背部被充分壓緊,腰椎前面充分伸展:
動作要點:後擺腿和上體後屈振擺同時進行;支撐腿,膝伸直.頭部和雙臂體後屈做協調性後擺助力動作,
(3)腰旋轉:主要用來練習腰部的左右旋轉幅度。具體打法;兩腳左右開立略寬於肩,兩臂自然垂於休側以髖關節為
軸體前俯,然後以腰為軸,使上體自前向右、向上再向左,回到的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同時,雙臂隨上體做順
時針或逆時針的環繞動作,以增加腰部旋轉的幅度和力度、
動作要點:盡量增大繞環幅度,速度由慢到快,使腰椎關節完全得到活動、伸展。
3.被動形式的訓練方法
(1)腿部和髖部的主要練習方法多採用各種形式的搬腿同伴握緊自己的腳,做正搬、側搬、後搬等助力拉伸動作, 也可采
用各種形式的按和踩的方法。如進行橫叉或豎叉練習時,同伴或教練員可利用腳踩或手按練習者髖部的辦法,助其用, 達到伸拉的目的。
(2)腰部的被動練習法主要是利用壓橋法。同伴或教練用自己的雙腳頂住或踩住練習者的雙腳,用雙手拉住練習者雙臂
或雙肩,用力使練習者的雙肩後部盡量靠近兩腳跟,使練習者的腰椎關節得到完全伸展和收縮,增強腰部的柔韌性。
10. 柔韌性不好,怎麼解決
練的時間不要太長..倒立時間一天不要超過2個小時..
1.力量練習要限制好分量...否則容易造成肌肉拉傷...筋骨受損..還有.記得練習完以後要放鬆身體.
2.柔韌的練習也是要把握好分寸...韌帶的軟硬和年齡也是有關系的...所以..年齡比較大的朋友..如果實在壓不好的話也不要勉強了...否則然
後拉傷韌帶...後果是很不好受的...
3.練習的時候...注意要心平氣和..越著急越練不好的...!^-^
橫叉:韌帶完全拉開至少需要10—15分鍾的柔韌性練習,每天至少一次。這種方式也是緊張運動後的一種很好的放鬆。舞感訓練;
腰部和腹部力量練習
仰卧起坐 一天2---5組 每組 20--40之間
1.要有一顆熱愛街舞的心.這是學舞的最基本的前提.
2.培養樂感.節奏感.多聽舞曲.然後在腦子里幻想一下舞步和動作.為以後的實踐打好基礎.不用太著急.先學會跟拍.打拍子.
3.練習好形體.以免跳起舞來太猥瑣或者太生硬.
4.打好身體素質基本功.練習力量.柔韌.協調.而且這個是之後都一直不能放棄的.基本功好.練動作會很快的。力量:做俯卧撐.或者杠鈴;柔韌:壓腿.開肩.壓腰.協調.
... 包括力量(手、腰、腿)、柔韌(劈腿、下腰、開肩)... 要學至少練習基本功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