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章與實物章大小為什麼不一樣
⑴ 電子公章的大小有標准嗎
電子公章大小、樣式、解析度乃至顏色只是一個視覺上的感受,電子公章要具備真正的法律效力,應該具備以下這幾個條件:鎖定簽約主體真實身份、有效防止文件篡改、精確記錄簽約時間。
我們考慮的,是它能否承載公章的法律效力。根據《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需滿足:
(1)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2)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3)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4)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我平台電子公章同時做到了以下三點:
① CA機構頒發CA證書/公安部eID認證系統:採用國家機構認證技術,確保我平台電子合同簽署主體真實身份;
② 防篡改技術:採用國際通用哈希值技術固化原始電子文件數據,輕松識別文件是否被篡改;
③ 第三方取時技術:精確記錄簽約時間。
因此,採用我平台電子公章簽署的電子合同是具有和紙質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
當然, 為了使用的方便,上傳電子公章的圖片,在我平台有以下要求:
僅支持.PNG格式,文件大小≤2MB,長、寬均=166像素。必須上傳背景透明的圖,簽章名稱須與企業名稱一致。
⑵ 電子印章跟物理印章有啥區別
表面上看,物理印章以實體形式存在,使用於紙質文檔中,與之相對應,電子印章的形式可以直接加蓋在電子文件上,免去了文件列印、寄送等繁瑣步驟。
但是我們不妨再深層次比較電子印章與物理印章的不同,可以看出在印章使用效率、成本以及風險控制等方面,二者也存在區別:
電子印章以網路環境為媒介,以數字簽名、信息加密為核心,實現印章管控可追溯、電子化、移動化,提升公司印章管控能力。
使用物理印章有哪些問題?
1、印章種類多,統一監控難度大:公司印章一般分為公章、財務專用章、合同專用章、法定代表人章、發票專用章。由於分子公司、下屬部門的不斷擴大,印章數量不斷增加,統一監管越來越難
2、用印頻次高,台賬記錄不精準:紙質合同蓋章時一般需填寫台賬。但是填寫易錯寫、漏寫、塗改,台賬對風險防範和用章監督的作用不大。
3、異地協同難,往返寄送成本高:分支機構用章需將紙質文件寄送至總部蓋章後再回寄。分支機構經營自主權降低、印章使用成本增高
4、真偽鑒別難,印鑒鑒定程序繁:物理印章印鑒外觀極易仿製,加之真偽鑒定程序繁瑣、滯後,給印章偽造等不法行為留下可趁之機
與物理印章使用不足相比,電子印章可以改善效率、風控能力以及降低成本:
1、蓋章在線化,協同安全高效:電子化的用章流程通過在線模式,取消區域、時間對蓋章的限制,對跨區域經營的企業改善協作與溝通效率十分重要。
2、管章集中化,總部管章集權:可以實現印章使用許可權統一管控,物理印章集中收歸總部。無論是內部部門用章還是異地分支機構蓋章,可規避印章偷用盜用等違規用章行為。
3、過程可追溯,電子數據留存:電子印章使用的每一次記錄做數據留存,用印時間、用印身份、印章種類、用印合同內容等信息可實時審計,為公司管理人員監管審計、防範風險提供有效憑證。
4、歸檔電子化,調閱管理受控:對於數據化存儲的合同文件,契約鎖會同權威公證處提供公證服務,當合同產生糾紛可一鍵出證提供權威公證書,為用戶提供維權保障。
⑶ 電子印章和傳統印章有哪些差別
電子印章與傳統印章也存在很大的差別:
1、管理法規不一樣。傳統印章管理法規齊全,電子印章相關管理法規尚未出台;
2、所基於的防偽技術不同。傳統印章易仿造,近年來出現的蘿卜章事件都是傳統印章的負面影響;而電子印章基於數字簽名技術,真正實現了防偽防篡改,難以假冒,安全性更高;
3、使用范圍不一樣。傳統印章適用於傳統紙質文件蓋章,而電子印章通常只用於電子文書;
4、不同使用場景下的電子印章法律效力不一樣:通過普通列印機將帶有電子印章的電子文書列印在紙介質上時,其法律效力相當於原件的復印件;通過專控列印機將帶有電子印章的電子文書列印在紙介質上時,其法律效力還只限於系統內部。
5、傳統印章只能本地蓋章,受地域制約;電子印章方便異地蓋章,節約了辦公成本提高了蓋章效率。
正基於此,電子印章將徹底改變人們習以為常的傳統蓋章方式,成為時代的主旋律。
⑷ word文檔中的公章圖像列印出來後,和真實公章尺寸不符,怎麼辦
在圖片上點右鍵--大小。可以設置圖像的高度,寬度,縮放比例。
⑸ 插入到word裡面的印章,列印出來總是跟實際尺寸不一致(調整了近10次),如何解決
先將印章圖片進行裁剪,使圖片整體邊緣接近印章邊緣。
設置圖片大小,使寬、高與實際相符。
試列印,測量誤差,根據比例再設寬、高。
⑹ 電子印章和傳統印章有哪些不同之處
可靠的電子印章同樣具有法律效力,但它也和傳統印章的有著不同之處:
介質不一樣。電子印章一般只用於電子文書,傳統實物印章應用於紙質文書。
防偽技術不同。電子印章所基於的數字簽名技術,容易驗證,安全性更高。而傳統實物印章,由於生產技術相對簡單,且缺乏經濟便捷的驗證手段,容易被仿冒。
可見,技術成熟的電子印章更加可靠。
⑺ 電子印章的格式、大小有什麼要求嗎
一般來說,電子印章的圖片格式要求png格式,因為這個格式可以保證背景透明,以免使用時造成遮擋,另外以我平台還要求文件大小≤2MB,長、寬均≤200像素。
當然,這些要求並不是判斷電子印章是否有法律效力的核心問題,電子公章是電子簽名的一種應用,根據《電子簽名法》的規定,鎖定簽約主體真實身份、有效防止文件篡改、精確記錄簽約時間的電子合同才被法律認可。
《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規定: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一)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二)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三)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四)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當事人也可以選擇使用符合其約定的可靠條件的電子簽名。
《電子簽名法》第十四條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因此,電子印章的法律效力是技術手段保障的,我們可以做到——
① CA機構頒發CA證書/公安部eID認證系統:採用國家機構認證技術,確保電子合同簽署主體真實身份;
② 防篡改技術:採用國際通用哈希值技術固化原始電子文件數據,輕松識別文件是否被篡改;
③ 第三方取時技術:精確記錄簽約時間
⑻ 企業管理中經常會用到電子印章和傳統印章,這二者有哪些不同
表面上看,物理印章以實體形式存在,使用於紙質文檔中,與之相對應,電子印章的形式可以直接加蓋在電子文件上,免去了文件列印、寄送等繁瑣步驟。
但是我們不妨再深層次比較電子印章與物理印章的不同,可以看出在印章使用效率、成本以及風險控制等方面,二者也存在區別:
電子印章以網路環境為媒介,以數字簽名、信息加密為核心,實現印章管控可追溯、電子化、移動化,提升公司印章管控能力。
使用物理印章有哪些問題?
1、印章種類多,統一監控難度大:公司印章一般分為公章、財務專用章、合同專用章、法定代表人章、發票專用章。由於分子公司、下屬部門的不斷擴大,印章數量不斷增加,統一監管越來越難
2、用印頻次高,台賬記錄不精準:紙質合同蓋章時一般需填寫台賬。但是填寫易錯寫、漏寫、塗改,台賬對風險防範和用章監督的作用不大。
3、異地協同難,往返寄送成本高:分支機構用章需將紙質文件寄送至總部蓋章後再回寄。分支機構經營自主權降低、印章使用成本增高
4、真偽鑒別難,印鑒鑒定程序繁:物理印章印鑒外觀極易仿製,加之真偽鑒定程序繁瑣、滯後,給印章偽造等不法行為留下可趁之機
與物理印章使用不足相比,電子印章可以改善效率、風控能力以及降低成本:
1、蓋章在線化,協同安全高效:電子化的用章流程通過在線模式,取消區域、時間對蓋章的限制,對跨區域經營的企業改善協作與溝通效率十分重要。
2、管章集中化,總部管章集權:可以實現印章使用許可權統一管控,物理印章集中收歸總部。無論是內部部門用章還是異地分支機構蓋章,可規避印章偷用盜用等違規用章行為。
3、過程可追溯,電子數據留存:電子印章使用的每一次記錄做數據留存,用印時間、用印身份、印章種類、用印合同內容等信息可實時審計,為公司管理人員監管審計、防範風險提供有效憑證。
4、歸檔電子化,調閱管理受控:對於數據化存儲的合同文件,電子合同服務商會同權威公證處提供公證服務,當合同產生糾紛可一鍵出證提供權威公證書,為用戶提供維權保障。
⑼ 電子章和實體章的區別
首先,我們來看電子印章與實體印章的區別。表面上看,實體印章以實體形式存在,使用於紙質文檔中,與之相對應,電子印章的形式可以直接加蓋在電子文件上,免去了文件列印、寄送等繁瑣步驟。
但是我們不妨再深層次比較電子印章與實體印章的不同,可以看出在印章使用效率、成本以及風險控制等方面,二者也存在區別:
電子印章以網路環境為媒介,以數字簽名、信息加密為核心,實現印章管控可追溯、電子化、移動化,提升公司印章管控能力。
使用實體印章有哪些問題?
1、印章種類多,統一監控難度大:公司印章一般分為公章、財務專用章、合同專用章、法定代表人章、發票專用章。由於分子公司、下屬部門的不斷擴大,印章數量不斷增加,統一監管越來越難
2、用印頻次高,台賬記錄不精準:紙質合同蓋章時一般需填寫台賬。但是填寫易錯寫、漏寫、塗改,台賬對風險防範和用章監督的作用不大。
3、異地協同難,往返寄送成本高:分支機構用章需將紙質文件寄送至總部蓋章後再回寄。分支機構經營自主權降低、印章使用成本增高
4、真偽鑒別難,印鑒鑒定程序繁:物理印章印鑒外觀極易仿製,加之真偽鑒定程序繁瑣、滯後,給印章偽造等不法行為留下可趁之機。
與實體印章使用不足相比,電子印章可以改善效率、風控能力以及降低成本:
1、蓋章在線化,協同安全高效:電子化的用章流程通過在線模式,取消區域、時間對蓋章的限制,對跨區域經營的企業改善協作與溝通效率十分重要。
2、管章集中化,總部管章集權:可以實現印章使用許可權統一管控,物理印章集中收歸總部。無論是內部部門用章還是異地分支機構蓋章,可規避印章偷用盜用等違規用章行為。
3、過程可追溯,電子數據留存:電子印章使用的每一次記錄做數據留存,用印時間、用印身份、印章種類、用印合同內容等信息可實時審計,為公司管理人員監管審計、防範風險提供有效憑證。
4、歸檔電子化,調閱管理受控:對於數據化存儲的合同文件,電子合同平台會同權威公證處提供公證服務,當合同產生糾紛可一鍵出證提供權威公證書,為用戶提供維權保障。
針對部分企業必須要使用實體印章的情況,目前部分電子合同平台通過智能印控儀將實體印章的使用過程與許可權控制收歸到線上管控,基於系統可以實現電子印章與實體印章的一體化管控。
⑽ 電子公章的尺寸大小有要求嗎
有要求。
根據《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印章管理的規定》(第二條開始 )
二、國務院的印章,直徑6厘米,中央刊國徽,國徽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圖一),由國務院自製。
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各部委的印章,直徑5厘米,中央刊國徽,國徽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圖二),由國務院制發。
四、國務院直屬機構、辦事機構的印章,正部級單位的直徑5厘米,副部級單位的直徑4.5厘米,中央刊國徽,國徽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圖三),由國務院制發。
五、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的印章,正部級單位的直徑5厘米,副部級單位的直徑4.5厘米,經國家機構編制管理部門認定具有行政職能的單位的印章中央刊國徽,沒有行政職能的單位的印章中央刊五角星,國徽或五角星外刊單位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圖四),由國務院制發。
六、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和臨時機構的印章,直徑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圖五),由國務院制發。
七、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的印章,直徑4.5厘米,中央刊國徽,國徽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圖六),由國務院制發。
八、國務院部委的外事司(局)的印章,直徑4.2厘米,中央刊國徽,國徽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圖七),由國務院制發。
國務院部門的內設機構和所屬事業單位,法定名稱中冠「中華人民共和國」或「國家」的單位的印章,直徑4.2厘米,中央刊國徽,國徽外刊單位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圖八),由國務院制發。
九、自治州、市、縣級(縣、自治縣、縣級市、旗、自治旗、特區、林區,下同)和市轄區人民政府的印章,直徑4.5厘米,中央刊國徽,國徽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圖九),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發。
十、地區(盟)行政公署的印章,直徑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圖十),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制發。
十一、鄉(鎮)人民政府的印章,直徑4.2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圖十一),由縣級人民政府制發。
十二、駐外國的大使館、領事館的印章,直徑4.2厘米,中央刊國徽,國徽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圖十二),由外交部制發。
十三、國家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或直屬單位的印章,直徑不得大於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單位名稱,自左而右環行或者名稱前段自左而右環行、後段自左而右橫排(圖十三),分別由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制發。
十四、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印章,直徑不得大於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單位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圖十四)。制發辦法由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另行制定。
以上內容參考: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和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印章管理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