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體各部位骨密度不一樣
① 有關骨密度
骨密度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反映骨質疏鬆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
由於測量試銷品的日益改進和先進軟體的開發,使該方法可用於不同部位,測量精度顯著提高。除可診斷骨質疏鬆症之外,尚可用於臨床葯效觀察和流行病學調查,在預測骨質疏鬆性骨折方面有顯著的優越性。
(1) 單光子吸收測定法(SPA):利用骨組織對放射物質的吸收與骨礦含量成正比的原理,以放射性同位素為淘汰,測定人體四肢骨的骨礦含量。一般選用部位為橈骨和尺骨中遠1/3交界處(前臂中下1/3)作為測量點。一般右手為主的人測量左前臂,「左撇子」測量右前臂。該方法在我國應用較多,且設備簡單,價格低廉,適合於流行病學普查。該法不能測定髖骨及中軸骨(脊椎骨)的骨密度。
(2) 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EXA):通過X射線管球經過一定的裝置所獲得兩種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光子峰。此種光子峰穿透身體後,掃描系統將所接受的信號送至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得出骨礦物質含量。該儀器可測量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精確度高,對人體危害較小,檢測一個部位的放射劑量相等於一張胸片1/30,QCT的1%。不存在放射源衰變的問題,目前已在我國各大城市逐漸開展,前景看好。
(3) 定量CT(QCT):近20餘年來,計算機機層(CT)已在臨床放射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QCT能精確地選擇特定部位的骨測量骨礦密度,能分別評估皮質骨的海綿骨的骨礦密度。臨床上骨質疏鬆引發的骨折常位於脊柱、股骨頸和橈骨遠端等富含海綿骨的部位,運用QCT能觀測這些部位的骨礦變化,因受試者接受X線量較大,目前僅用於研究工作中。
(4) 超聲波測定法:由於其無輻射和診斷骨折較敏感而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利用聲波傳導速度和振幅衰減能反映骨礦含量多少和骨結構及骨強度的情況,與DEXA相關性良好。該法操作簡便、安全無害,價格便宜,所用的儀器為超聲骨密度儀。
根據骨密度缺少產生原因和作用機理的不同,在進行保健食品配方設計時可選擇不同原料。經常使用的原料如下:
1.鈣劑如鈣吸收正常,每日給1.00克—1.50克即可。各種鈣劑中,碳酸鈣使用得比較普遍。對65歲以上老人每日0.75克—2.5克。對使用雌激素副作用多且有誘發子宮內膜癌的可能者,給予大劑量的鈣,可起到與使用雌激素相同的作用,腎結石病人不能攝入大量的鈣。
2.維生素D及其活性產物過去認為老年性骨質疏鬆病人常伴有維生素D不足,因此主張多給維生素D,實際上除了合並有骨軟化(一般來講,僅有兒童易患骨軟化,如佝僂病),腸鈣吸收障礙及維生素D代謝產物生成減少者,一般無需補充大量維生素D,確有上述三種情況者,可同時給予維生素D。
3.降鈣素降鈣素可減少骨質吸收,降低血循環中的鈣,增加骨質中的鈣含量,降鈣素由於可降低血鈣,所以在用降鈣素時應補足鈣量,起到治療骨質疏鬆的作用。
4.磷酸鹽類磷酸鹽類治療骨質疏鬆近年來得到發展,磷酸鹽可促進骨形成,抑制骨細胞的破壞,可以長期應用。
5.其他目前,市場上增加骨密度的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以化學原料和中葯提取物為主,服用劑型主要為膠囊、片劑等。保健食品的新法規出台以後,將會提高保健食品的研發技術要求。根據申報的保健功能,在原料上面放寬界限,可以用一些新的原料,在劑型上面可以研製一些新的劑型,這樣會更好地提高保健食品的作用效果。
② 人的骨密度有哪些變化規律
在人的一生中,骨骼中礦物質含量的變化就像一座山峰一樣,先是有一個爬升的階段,然後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最後是下降的階段。
所以,我們可以把人一生骨密度的變化規律分成下列這3個階段來進行講述。
(1)骨密度上升期。這一時期為自我們出生起到35歲左右。人體在這個時期是處於鈣在體內不斷積存的過程,到35歲左右骨密度達到高峰。在這期間鈣在體內積存的多少直接影響到人體最終獲得的骨密度。
(2)骨代謝平衡期。女性的平衡期在30~50歲左右(絕經前);男性則在30~70歲左右。這個時期的骨密度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時期,這個時期人體內進出的鈣應保持大致平衡。
(3)骨量減少期。女性的骨量減少在50歲後便出現了,而男性在70歲後出現。這個時期人的骨密度逐漸減少,當骨量降至一定程度時,骨骼結構的完整性會受到破壞,骨質疏鬆的發生率會逐漸增加。
③ 人體骨骼的物理密度大小是多少,不是醫院所說的骨密度
人的骨頭會不一樣重,就是一定數量的骨頭也不會一樣重。因為骨頭與人體的健康狀況密切相關,因為每個人的健康狀況不一樣,所以,一定數量的骨頭也不會一樣重。
一般是1.2--1.8
④ 關於骨密度,你了解多少呢
近幾年來我國因骨質疏鬆而骨折的人越來越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導致患病人數逐年遞增的罪魁禍首。不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多運動,遠離骨質疏鬆的困擾。
黃兆山說,要增加骨密度也要選對運動,騎腳踏車、游泳無法改善骨密度,必須是荷重的有氧運動才能幫助預防骨松,對於年輕人,跳繩、慢跑是不錯的選擇,或是每周3到6天,每天跳躍約50次,離地約8公分,以及每周3天,每天45到60分鍾的快走。
但是對於評估已有骨折風險的人或是老人,則應避免跳躍、以及脊椎前彎、搬運重物,建議選擇爬山、快走,改善肌力和平衡感。
⑤ 骨密度低是怎麼造成的
骨密度低由很多原因造成,
第一、長期卧床或者骨折以後用石膏固定的患者,導致的廢用性的骨密度減低。
二、營養不良的患者,也容易導致骨密度減低,或是胃腸道的疾病導致吸收功能不好,骨密度也可以減低。
三、年齡的原因,年齡比較大的患者骨鈣流失嚴重,也可以造成骨密度。骨密度減低需要到醫院進行骨密度的測定,以確定診斷。主要檢查髖關節以及腰部的骨密度。如果結果是陽性,就證明需要進行抗骨質疏鬆的治療。多加強營養,適當的體育鍛煉,服用葯物治療會緩解,一般每年需要檢測一次骨密度。
⑥ 人的骨頭密度一樣大嗎
不一樣,頭骨密度最大。比如你的肋骨如果密度太大反而不好會影響呼吸。軟骨也算骨骼啊。它是根據你身體的需要長的
⑦ 骨密度低有什麼症狀什麼辦法可以提高骨密度
骨密度偏低有什麼症狀
我國是一個骨密度偏低嚴重的國家,有很多人骨密度都偏低但是卻不自知。我們應該了解一些骨密度偏低的症狀,以便可以進行自檢。
1、在人體骨密度低的時候,一般會有走路腿沒勁、腿發軟的症狀,還會在晚上睡覺時出現突然抽筋現情況,特別是老年人在出現此類情況的時候,通常都是骨密度偏低所導致的。
2、骨密度偏低嚴重的時候,很可能會引發骨質疏鬆,這就會使人出現腰背部的疼痛,而且疼痛大多會從沿脊柱向兩側擴散。在久站以及久坐時疼痛便會加劇,在平躺的時候疼痛會有所減輕。
3、長時間的骨密度偏低,有可能會導致駝背以及身高降低的情況。骨密度偏低引發了骨質疏鬆時,就會使脊椎前傾,進而導致背部彎曲、駝背。這種情況還會導致患者出現心慌胸悶、氣短以及呼吸困難等情況。
在骨密度偏低的時候,通常都會出現以上的症狀。不過會因為骨密度偏低的程度不同,而使症狀表現有所差異。
骨密度是檢驗骨骼健康和骨質疏鬆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來說,骨密度低的人都會患有骨質疏鬆。中老年人在預防骨質疏鬆或其他骨類疾病時,不僅僅要及時補鈣,還要補充骨膠原蛋白才能增加骨密度。
許多中老年人,缺少膠原蛋白,因此在外觀上就可以看到皮膚松馳缺少彈性,看不到的是骨骼里的鈣和骨膠原的流失。骨膠原蛋白能夠促進鈣質在骨骼上的沉積,減少鈣質的流失。那麼,吃什麼能夠補充骨膠原蛋白,增加骨密度呢?
豆類:毛豆、四棱豆、豆腐乾、腐竹、鹵干、香乾、熏干、素火腿、素雞。
蔬菜:洋蔥、落葵、地衣、干香菇
肉類:豬耳、雞爪
奶類:牛奶、羊奶、酸奶、乳酪
水產:蝦皮、蝦米、牡蠣、生蚝
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能夠增加骨密度的一些食物,常吃這些食物能夠給身體補充鈣質和骨膠原蛋白,幫助提高骨密度。當然,除了這些日常食物,還有其他的方法補充骨膠原和提高骨密度。
保健品:吃保健品的話你得清楚你想要什麼功能了,我買保健品主是給老人吃,爸媽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容易骨質疏鬆,腰腿不好,御芝林優韌集是一種專門為老年人研製的,老人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