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為什麼近幾年歌曲越來越不好聽了

為什麼近幾年歌曲越來越不好聽了

發布時間: 2022-06-08 01:40:50

『壹』 為什麼感覺現在的歌沒以前好聽了

我們總會覺得現在的歌曲沒有以前的歌好聽,這似乎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相比如今,老歌無論是錄音條件還是作曲風格肯定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是處於劣勢地位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新歌在歌曲創作方面好像並沒有實現進步的要求,大眾對現代歌曲並沒有高度的贊同反而更加喜愛那些富有年代色彩的老歌。在我看來,大眾之所以會出現覺得新歌沒有老歌更好聽的態度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歌曲不僅僅只是一種唱法輸出,更是一種情感表達。現如今的歌曲似乎並不看重對情感的表達,反而更加在乎對技巧的運用。以那些新奇獨特的freestyle來吸引聽眾的眼球,沒有情感上的輸出,就難以和聽眾有情感上的共鳴。共鳴很是重要,是一種歌曲創作和情感溝通的橋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聽者內心想法的傾述。

其次,不得不說,隨著社會的發展,聽眾的要求也是不斷的在上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歡愛好,對於不同的歌曲也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覺得是天籟,有的人卻覺得一文不值。追求的巨大差異,也造成了難以統一的想法發生。與其聽一些大家存在矛盾欣賞看法的歌曲,不如追求一些大家都統一喜歡的老歌。

最後,那就是歌手圈的異象。現如今你很難發現一心一意做歌曲的音樂人了,音樂似乎成為了歌手們的副業,歌手們參加各種所謂的節目,在大眾面前以各種新聞八卦出現更加普遍。對歌手生活軌跡的關注已經嚴重的超越了對歌曲本身的關注,當音樂成為了一種輔助,歌曲也自然難以廣受歡迎。

『貳』 為什麼近年來華語流行音樂沒有好聽的歌了

我認為時代在發展,我們不能總是要求新生代天天都唱一些「夏天夏天悄悄過去留下小秘密」。華語樂壇雖是空盪了幾年,但我們不能因為舊時代的舊品味來否定時代發展的成果,我們的眼光必須要長遠,為什麼中國有5000多年的歷史,因為歷史是人類發展的見證,如果2500年的時候再看2019,就不會對新生代有那麼大的質疑了。我認為近幾年華語樂壇已經出現了許多新面孔,並且都很有實力,就比如說華晨宇花花,再比如女歌手鄧紫棋,他們都是原創歌手,並且歌曲的傳唱度也在慢慢提升,基本95後都會唱個一兩首,而現在對華語樂壇發出質疑的只有70,80後左右的了。所以不要再總是提出關於華語樂壇衰落的問題了,時代在發展,華語樂壇的整體樂風的微改變也是正常的。既然人類無法阻止時間的流逝,就請適應吧。而且國外的朋友聽花花的歌也是覺得很好聽的呢,直接大呼「我喜歡他,我喜歡他!」
以上均為個人看法,謝謝你的閱讀。😁😁😁

『叄』 可不可以問問近年來流行歌曲越來越差勁的原因

1.觀眾不買賬。一首精心製作的歌,詞曲都值得推敲,在很多聽眾看來,還不如一首口水歌。一首原創歌曲,不如一首東拼西湊的「原創歌曲」,甚至還為抄襲者狡辯「好聽就行了唄,管它抄不抄呢」
2.歌手不用心。大部分的所謂「歌手」不做音樂,積極參加綜藝,跨界,歌曲無質量可言,但粉絲還為其買單,惡性循環
3.歌手收入。版權問題嚴重,專心做音樂的人不賺錢,連生活都維持不了,還談什麼音樂,談什麼理想?花幾個月時間寫出的歌,不如一場商演,一檔綜藝節目掙得錢多,換作是你自己,又會如何取捨?

『肆』 為何現在創作的流行歌曲,越來越不如以前好聽了

現在創作的流行歌曲也非常多,有的聽起來還不錯,但是整體感覺上這些新創作的流行歌曲越來越不如以前好聽了。還是感覺以前的歌曲比較經典好聽,有的雖然也是當時的流行歌曲,但卻可以流行很多年,而現在的一些流行歌曲,只能夠火上很短的一段時間,後來就會銷聲匿跡。

包括一些歌手也是在舞台上出現很短的時間,後來就消失在大眾的視野當中,有的甚至還沒有火起來就告別了這個舞台,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為什麼現在創作的流行歌曲越來越不如以前好聽。

三、歌曲少了靈魂和底蘊

現在的人因為比較急功近利,所以沒有人願意沉下心來去精心打造一首歌曲,在他們的歌曲中就少了很多底蘊,現在娛樂圈追名逐利的形象特別普遍,現在的創作人不像以前一樣是真正的喜歡音樂,現在大部分音樂人是把音樂當做一種謀生和賺錢的工具而已,當然是沒有多少靈魂的。

『伍』 為什麼現在的流行歌越來越難聽

我媽常這樣說,不過我覺得還好,現在的歌曲太多了,良莠不齊,加上每個人的口味又不同,所以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每個歌手都很努力,都希望自己的歌被關注,可以走紅,只是競爭力太強了。我們不能否認他們的努力,大家打拚都很不容易的。我開始對一些歌也很反感,比如周傑倫的,但有一段時間班裡一直放他的歌,聽多了感覺他還是很有才的,難怪會有那麼多人喜歡他(不要誤會哦,偶是JJ的歌迷)。
還有一個原因,一些人走紅了,就開始吃老本,今年周傑倫的專輯就很不被看好。試著聽聽新人的歌吧,沒有走紅的至少靠的是實力而不是名氣
我喜歡的有JJ和BY2的歌,另外范瑋琪《最初的夢想》很勵志。張傑的……在心情不好的時候絕對可以唱著發泄下,一些歌很歇斯底里……(張傑的歌迷不要打我啊……)

『陸』 為什麼現在的音樂越來越不好聽了,越來越沒有靈魂了

以前真正愛創作音樂的人很多,可以表現在最初歌手不被受尊重這方面上,而仍然有很多人專心創作音樂;當然現在愛創作音樂的人也很多,但一方面在於現在做音樂可能一不小心就成名,另一方面局限於歌詞的庸俗,曲調旋律的不協調,過於注重技巧而忽視了某些方面。以前創作一首歌花費的時間好長,這就影響所賺的利潤,而如今我不知創作一首歌花了多少時間,但我知道一首歌盡管不是很好但會因為某個歌手某個緋聞某個特意的打造而火。以前大部分粉絲很理智,不是因為人而愛歌而是因為歌而欣賞人,當下好像恰恰相反,這就導致某個歌手火了就趕快趁熱打鐵,快快賺快錢而不管不顧歌的質量。以前很多港台很火的歌有都是翻唱日本的,以前的歌好聽也有日本的一部分功勞。因為搓手可得,歌也火,也易造成那些有才能的有創造力的音樂人而不受重視,而導致人才的流失。而潛移默化影響當下的歌曲創作。


流行音樂的產生到出品都是為一個藝人量身定做的,要成為一個藝人,除了剛性需求,還得有別的條件,——長著一副大眾喜歡的臉,男的必須長得沉魚落雁,羞花閉月。女的長得富有陽剛之氣,帥的掉渣,要麼就算女人味十足。

『柒』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流行歌曲越來越不好聽了

之所以說現在的流行歌曲越來越不好聽了,那是因為你沒有找到適合你心情的歌曲來聽,所以你覺得越來越不好聽。

『捌』 為什麼感覺現在的歌曲沒有十多年以前的好聽了

十年前的那個時代網路不是很發達,歌曲的傳播都是通過主流媒體傳播,音樂創作人寫的歌都是經過反復創作才出爐,主流媒體宣傳歌曲也是有規格的,不入流的音樂作品是不會得到推廣的,

某些文化也在引導人們的思維簡單化,只要活在當下就好。


在這種氛圍下,深刻性的東西不被社會所接受,被排斥,被淘汰,被屏蔽。


於是,人的意識越來越低質,越來越幼稚。也越來越接受不了深刻的東西。


一些新新人,在深刻的東西面前茫然。


出現了淺薄和深刻之間的代溝。


我們的作曲家也只好大量製造淺薄性的樂曲,滿足新新人的需要。

『玖』 為什麼現在好聽的歌越來越少了

還記得鄭鈞前段時間接受采訪,說出了當今樂壇的大實話,的確現在的音樂榜單不再是以音樂作品為評價的主要依據,所以現在好聽的歌越來越少,那些沒有營養的口水歌反而時不時的收到火爆追捧。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三,流量社會,娛樂至上,花心思一心一意做音樂的人越來越少。我們知道依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現在社會就是流量社會,人們越老越關注流量和熱度,流量就是金錢。那些認認真真從事音樂創作的人,應為沒有流量和關注度,甚至連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反而那些明星小鮮肉,依託著公司的包裝,甚至不會唱歌都能擁有火爆的作品,因此,金錢至上的社會,人心浮躁,人們都急功近利,越來越少的人花心思在純粹的音樂上了。

『拾』 為什麼現在的流行音樂越來越爛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有一群無聊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音樂的發展趨勢是如何變化的。(資料來源:thoughty2)

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在2012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流行音樂越來越爛了。他們從1955年到2010年這55年間所有音樂類型中挑選了大約50萬首歌,然後通過一套復雜的演算法去測量每一首歌。

測量的三個方向是:

和聲的復雜程度(the harmonic complexity)

音色的種類(timbraldiversity)

聲音的響度(loudness)

最後發現了一個最令人震驚的結果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歌曲的音樂多樣性大大減小了。在60年代時,音色多到讓人眼花繚亂,但也從那時開始慢慢變少了。音色的設置上越來越被同質化,導致了歌曲中使用的樂器和錄音技術也越來越像了。

現在絕大多數的流行歌都是用一把木吉他、鍵盤合成器、鼓機、采樣和音樂軟體用同樣的方法製作出來的,而不是用不一樣的技術和樂器。更方便更簡單了,看起來好像是進步了,但音樂的創造性和獨特性幾乎沒了。

如果對比The Beatles百大名曲第一名《A Dayin the Life》(歌詞手寫原稿賣了120萬美元)就能很明顯發現了,這首歌用了將近40人的大編制管弦樂團,包括了小提琴、大提琴、小號、長笛等等,而且這不是古典音樂,這是流行音樂。

《A Dayin the Life》MV

再來看看國內的像馬?的《南山南》,趙雷的《成都》之類的歌曲,擼把木吉他直接就進棚,雖然這個例子稍微極端了點,但確實代表了現代流行音樂的總體趨勢。

當你打開你的歌單時,它們聽起來是不是很像,連著聽就像無縫切換一樣。

60年代以來,流行音樂的旋律、節奏甚至和聲也變得越來越像。國外的音樂博主Patrick Metzger發現了大部分流行歌手使用了完全相同的音符順序,就是在一個大調音階里循環使用五音和三音,會出現一個Wa-oh-wa-oh的套路,Metzger 把這個命名為「老梗唱法(MillennialWhoop)」,聽起來就像這樣:

wa~oh~wa~oh~來自哎呀音樂00:0000:03

比如賈斯丁逼伯的《大寶貝》,是不是就是這樣,今天幾乎每個流行歌手都至少會在一首歌里加入「老梗唱法」。

為什麼?因為too brainwashing too simple,這個套路簡單,而且很洗腦。

「鳥,來聽首新歌,太TM牛逼了」

隔壁小陳雞動的拿著滿是耳屎的耳機塞到我耳朵,然後,整整一晚我的腦子都是「我們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不一...」

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被洗,越洗越喜歡,無法自拔。在這個難以預測和及其復雜的世界裡,這使我們感到滿滿的安全感。

那歌詞方面呢?

另一項研究「Lyric Intelligence」考察了近十年來一百多首Billboard榜冠軍歌曲,分析了歌詞的理解難度和藝術性,發現整體平均下降了一個檔次,歌詞越來越短,詞彙量也越來越少,我們已經在Bob Dylan、Leonard Cohen、Jim Morrison那些充滿詩意的歌詞世界裡走丟了。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見蒼穹

――Bob Dylan 《blowing in the wind》

跟著我左手右手

一個慢動作

右手左手慢動作重播

這首歌給你快樂

你有沒有愛上我

――TFboys 《青春修煉手冊》

流行音樂基本掌控在幾個頂尖的製作人上,但你很難發現你現在聽到的歌都是他們這幾人做的。

一首歌最洗腦的地方,在現在的流行歌曲里越來越早出現了,就像還沒開始前戲就直奔主題,而且次數也是越來越多,因為當我們在聽歌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那些上班聽歌的都在耍流氓),不直奔主題的話,直接就切歌了。

小時候我們想聽歌,除了偶爾在電視上能聽到,大部分我們都會去買盜版磁帶、CD,然後日日夜夜都播放著這張磁帶,雖然是想用隨身聽裝X,但一旦是你花錢獲得的東西你就是比免費得到的東西會更珍惜,慢慢的,這張磁帶里所有歌曲它們之間那些很小的差別你都能聽出來。

然後,MP3出來了。我們能聽的歌一下子變得太多了,多到不知道怎麼去選擇,更別提去發現每首歌里那些微妙獨特的細節。唱片公司和音樂人都不蠢,什麼音樂才會在現在流行?洗腦啊,越多越好。

唱片公司和音樂人越來越聰明了,光洗腦還不夠,開始打音量的主意。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開始了一場「音量暴走大戰」,製作人們都在做比對方還要大聲的音樂,只有更大沒有最大。

但是音量再大,我們聽的時候還是可以調小聲啊?

所以,聰明的製作人開始使用壓縮效果。

你可能已經聽說過動態范圍壓縮,它是把歌曲最安靜部分的音量提高接近最響亮的部分的過程,減少了最大聲部分和最小聲部分之間的那種差別層次感。

這使得整首歌曲聽起來比沒有壓縮的版本要大聲得多,無論我們設定了多少音量,我們沒辦法在把音量調大的同時而不降低音質,壓縮使得一首歌最具真摯情感的動態被消磨掉了,沒有活力,而音色更是爛,壓縮就像流水線機器,把歌曲規規整整的批量打磨出來。

為什麼他們做音樂的時候,還是要用這些重復性地旋律、傻X一樣的歌詞、爛到掉渣的音色?

這一切都跟風險有關。

在以前,唱片公司都會收到大量的DEMO,少數的頂尖的音樂人才也能順利簽約,而且營銷推廣的費用也不貴,如果有市場那就發了,如果沒人喜歡,那這些音樂人就會消失,對唱片公司來說是無關緊要的,掉不了幾根毛。

在那個年代,聽眾是用耳朵去決定什麼樣的音樂能夠誕生的。

然而,今天要推廣新的音樂人比之前任何時候都要燒錢。據國際唱片協會(IFPI)寶島,現在的成本在50萬美元到300萬之間,所以如果是你,你敢賭嗎?唱片公司已經已經不在乎做真正的音樂的了,一個選秀節目,一個小鮮肉,然後幾首洗腦神曲,就夠了。

當你的朋友在聽這首歌時,你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也會聽到,聽過幾次以後,我們的大腦會釋放出多巴胺,每次聽到的效果都會變得更強。如果這是一首很棒的歌,那不會有這個過程的,你聽一次就會喜歡。

這些並不只是我一個人這么覺得,還有一些人認為流行音樂爛主要是――

「我真的希望AutoTune被禁止或什麼的,沒有它也可以唱歌,沒有它也不會傷害你的肺部或任何東西。」

「我發現我聽到的大多數流行音樂都是關於愛情的。我不喜歡寫這種類型的音樂。」

「那是因為現代人太無知,不去尋找一些真實的,真正的音樂。」

「大多數流行歌星都是假的,假胸部,假屁股,假鼻子,假一切..」

「這是事實。你有沒有遇到一個白痴是不聽愚蠢的說唱或流行音樂?沒有?不要再讓我驚訝了...」

現在絕對也有好的音樂人,但是在這個行業里,他們很難被發現,因為風險太高,而且他們不適用於唱片公司的套路,他們是不同的。

但是,不同是重要的。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正在消失,幾乎已經被娛樂取代了,它只是一次性的商品,能掙錢才是重要的。

熱點內容
為什麼睡醒了眼睛還是很疼 發布:2025-05-21 07:28:09 瀏覽:840
一個人求你別刪除他的微信為什麼 發布:2025-05-21 07:27:34 瀏覽:975
為什麼看著手機手臂會酸痛 發布:2025-05-21 07:27:28 瀏覽:55
電腦為什麼一直用流量 發布:2025-05-21 06:58:58 瀏覽:82
今日頭條為什麼要分享到微信 發布:2025-05-21 06:57:03 瀏覽:14
為什麼晚上受傷地方劇痛 發布:2025-05-21 06:57:03 瀏覽:166
為什麼師傅老是遇到不好的人 發布:2025-05-21 06:56:56 瀏覽:814
菌菇為什麼顏色不一樣 發布:2025-05-21 06:56:12 瀏覽:957
為什麼晚上釣的魚比較小 發布:2025-05-21 06:55:35 瀏覽:204
男生頭發乾枯毛躁為什麼 發布:2025-05-21 06:55:29 瀏覽: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