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江南女子為什麼和書上寫的不一樣

江南女子為什麼和書上寫的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2-06-14 04:21:26

㈠ 在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和《你是人間四月天》兩本書時應該分別注意體會什麼,學習什麼,重點分析什麼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
「一杯淡雅的清茶」「優雅氣質」「骨子裡帶著的濃郁詩味和典雅」「清水裡開出的白蓮」
這些看了就讓人很神往的詞,作者在文章里不止一次地用到。她反復地用這些華麗的詞藻編
織出一個「林徽因」,讓我們在詩一般的境界中走進了林徽因,走進了這個江南女子的世界裡。曾經我以為人物傳記便是把人物的生平記錄下來,不帶上作者任何的感情色彩,就像是一個旁觀者看著記敘下所發生的一切。而這本書卻用了不一樣的角度詮釋了人物傳記,作者不再是冷眼的旁觀者,她更多的傾注了自己的內心,為我們描繪了她眼中的林徽因。也許有些並不符合實際,但卻讓人越看越想探個究竟,想要撥開那層層的面紗,看到真實的那個林徽因。
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就對林徽因感興趣,總覺得她身上有許多說不清的故事,想要讓人去探究。於是我就看到了這本書出現在推薦書目欄上,當即就出現了購買的念頭,我希望可以從書里了解到一個別樣的林徽因和她背後的故事。書內雖然沒有配插圖,也沒有一般人物傳記會有的人物各個時期的照片,但我卻從作者華美的文字中看到了各個時期的林徽因的模樣,穿梭於優美的語言中,彷彿也在那個時間里穿梭,彷彿也看到了那個在滾滾紅塵里仍舊一臉淡定自若的女子,彷彿也感受到了那個女子舉手投足間的風韻令人為之傾倒,彷彿看到了她喃喃地念著「你是人間四月天」的篇章。
也許這是用另一種角度來寫林徽因,看的時候為那些美好的文字所傾倒,雖然沒有過多的筆墨寫林徽因的生平,但是閱讀完後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林徽因,無論是她充滿詩情畫意的氣質,還是她堅韌理性的內在。
林徽因是民國時代一代才女,她不僅在詩歌等文學創作上頗有成就,甚至在建築學方面也造詣匪淺。她可以把建築學家的科學精神和作家的文學氣質很好地糅合在一起。她可以把文學灌注於科學的語言,同樣可以在建築上賦予文學的思想,她在某些方面真的可以說是一個傳奇。然而,每個人都有光暗面,林徽因有她美好的光鮮亮麗的一面,同樣也有她平凡的一面。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而林徽因的不完美也同樣地吸引人。正是因為她不完美,她才無法處理好自己的感情,面對三個對自己用情至深的男人,她不想負了誰,也不想傷了誰,她希望能夠以溫和的方式處理好所有的一切,正如她的為人,她的詩篇,她一直給人一種溫和的感覺,沒錯,就像在河面上靜靜綻放的蓮花,不似牡丹那麼艷得驚心動魄,攝人心魂,也不似曇花般只能綻放一時,但這種氣質卻不知不覺吸引了許多人。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經典的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林徽因把春天所見的一切美好景物都描寫下來,在她心裡,這是最美好的季節,也應當獻給最美好的人兒。都說詩如其人,似乎林徽因的字句都像她本人一樣,沒有那種錐心刺骨的字眼,只留下淡淡的清新美好。在我看來,「你是人間四月天」更應該用來形容林徽因,看她的文字好像不是艷陽高照,不是秋風蕭瑟,不是冬風凜冽,剛好是春天四月春風拂面的感覺,讓人感到一陣新的生命的氣息。
說她是個奇女子,是因為她在沉醉於浪漫的氣息中依然可以認清自己真實的存在,她清楚徐志摩愛的不是真正的她;但在她理性的背面她依然是個重感情的人,在徐志摩飛機出事時她讓梁思成去撿了一塊飛機殘骸,從此一直掛在房間里,每日睹物思人。就是這樣的一生打動了許許多多的人。

㈡ 江南女子應該是怎樣的

江南女子,這四個字令人立即想起的,應該是美麗女子的形象。
江南所指何地,古今說法不一,但是,大致可以確定一個范圍,這便是長江中下游流域。這一帶地區屬於我國版圖的中間地帶,氣候溫潤,水土柔和;社會經濟開發較早,物產豐富,人民安居樂業;重視文化教育,人文薈萃,人才輩出;多數時代不是政治中心所在,社會觀念比較務實,開放;戰爭影響相對較小,人們習慣於過平靜安逸的生活,性情比較平和;凡此種種,都使得這一帶生長的女子往往具有別處女子所缺少的一些優點。這些優點,很早就為人們所認識,所指出了。古人喜歡把他們的這種認識,通過詩歌表達出來。
有意思的是,人們最早在詩歌中指出的江南女子的美麗形象,是勞動時的形象。漢代有一首民歌,題為《江南》,是這樣寫的: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詩中雖然沒有出現女子的字樣,但是,讀者是不難從詩行之間讀出「采蓮女兒」四個字的。後代以《采蓮曲》為題的詩歌,很多都以描寫采蓮女的生活為內容,就是最好的證明。可見,江南女子,最先給予人們的,是歡快的、活潑的、勤勞的女子的美好形象。
采蓮少不了船,江南女子采蓮的時候,自然是要劃著小舟的。「采蓮女,采蓮舟,春日春江碧水流」(閻朝隱詩句),是多麼美好的一幅畫面!
仔細考證起來,江南女子的勞動,還有一樣可能比采蓮還早,那便是:江邊浣紗。我們知道,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產於浙江諸暨,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她在被選入宮之前,據說就經常去江邊浣紗。即唐人宋之問詩所說的,「越女顏如花,越王聞浣紗。國微不自寵,獻作吳宮娃」。王維有詩句雲「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浣紗女子那一種楚楚可憐,誰人見了能夠無動於衷呢?「越女芙蓉妝,浣紗清淺水」(鮑溶詩句),青山綠水,實在是陪襯美麗女子的絕好場景。
采蓮不能無歌,采蓮的江南女子,當然是會唱歌的。漢代的這首《江南》詩,有專家說,那是一人唱多人和的歌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為獨唱段落,「魚戲蓮葉東」以下為和聲部分。後代的詩歌中,采蓮女子往往是唱著歌的。「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張籍詩句),「薄暮斂容歌一曲,氛氳香氣滿汀洲」(閻朝隱詩句)。可見,江南女子的歌聲是無比動聽的。一邊劃著船,一邊唱著歌,古代詩人管這叫「棹歌」。「江南女兒棹歌謳」,是李白嚮往的情景;「耶溪采蓮女,見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那情,那景,那女子,曾令大詩人李白久久不能忘懷。令李白更加難忘的是江南女子肌膚的白皙。杜甫提到他早年游覽江浙時所見紹興一帶女子的美麗時,只用了一句籠統的「越女天下白」。而李白不然,他不但注意到「耶溪女似雪」,「吳兒多白皙」,還把江南女子從頭打量到腳,「長干吳兒女,眉目艷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又,「玉面耶溪女,青娥紅粉妝。一雙金齒屐,兩足白如霜」,臉面皎潔如新月,雙足白皙如霜雪,李白一再贊嘆,可見印象至深。江南女子的肌膚白皙,也曾令晚唐的韋庄稱嘆不已,「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韋庄除了注意江南女子的臉面皎潔之外,還特別注意到了江南女子霜雪一般的雙腕。這都足以讓他流連忘返的了,因此他唱出了「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這樣纏綿的名句。
「如花越女姝」(元稹),江南女子固然天生麗質,但是她們自古就懂得妝扮自己,決不傻乎乎地以粗服亂頭、素麵朝天為榮。她們的這一特點,深得詩人們的賞識。南朝民歌《西洲曲》里那女子「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令人一讀難忘。「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張籍),「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李白),可見唐朝時,江南女子已經善於妝扮自己;蘇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名句,可知宋代的江南女子也毫不遜色。
江南女子的美,還包括有一襲細腰。就是杜牧所說的「楚腰纖細掌中輕」,溫庭筠所說的「吳公女兒腰似束」。
中國文化是含蓄的、內斂的、細膩的、心靈的,是顧影自憐的、暗藏的、傷痛的,是寂寞的、悲觀的、女性化的、感性的。西方則是外向的、男性化的、理性的。
中國文化的氣質其實就是唐以後文人的氣質,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會出現中國這樣獨特的現象:文人。中國哲學也是心靈的哲學。因之當一切寂寞起來的時候,對女性的贊美也是世界罕見的。文人們莫不都在追求一紅顏知己,在溫柔里舔舐寂寞的傷口。而我想,江南女子當是中國文化的紅顏知己。
如果說油紙傘、扇子是形容江南女子遮掩的朦朧之美的話,旗袍則是昭然若揭的「美」的展示,澄澈,不敢褻瀆。她穿著海棠旗袍,她倚靠著門框,笑,那倚門的一身紅海棠在清寒的風里吹得顫抖。風吹亂了「海棠」——是我對江南女子最經典的印象,成了範本。
我突然想起我最希望的生活狀態:就是那情境,避開紛擾……
江南,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與其說是一個地理概念,不如說更是一個人文概念。
呵呵,所以我想說的是江南女子,不是女人。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並沒有多大差別,其實差別大了。如果純粹說江南女人,那隻是一個地域概念,但是說江南女子,卻是指一類人。
天堂勝景,世外桃源,魚米鄉,佳麗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遍地綺羅,盈耳絲竹。這一切,當然都是迷倒文人的境界,但其實這往往不過是江南的背景。千百年來,使中國文人神馳夢想,甚至使一個北方的皇帝也不惜放棄朝政而三下江南的真正緣由,我以為是在江南那一道道迷人背景之中,更有一位真正的「江南主角」:那就是「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女子。
讓人內心聳動和無法釋懷的,首先是溫婉如水的江南女子,然後才是江南的氤氳山水風花雪月。
女人是江南的靈魂。這種說法雖然會讓人覺出一絲色情的味道,但也沒辦法。男人就是如此沒出息,文人則更甚。其實,色情並非是個不幹凈的字眼,由色生情,自古皆然,只要這情是真的,是善的。更何況「色」也是一種美。但由於人們已經習慣了一種說法,因此,如果我說江南二字中隱含了一種「色情文化」的意蘊,恐怕會引起無數江南女子要與我打官司,告我「污人清白」。
我喜歡江南女子,喜歡那種溫婉,那種高貴那種嫵媚。這種喜歡,並非是一種慾望,而是一種精神情調。因為在江南女子身上,天然地帶有一種江南文化的韻致。所以,我說的江南女子,是一種文化上的江南女子,然後才是江南女人。
也許在其他地方,你也會找到有那種韻致的女人,應該不希奇吧,比如成都,我有幸,呵呵曾經有結識。但把江南女子當成一種江南文化來欣賞,說到底還是一種賊心而已。呵呵,自己內心的渴望,是能找到一個江南女子當老婆。做得高雅一點,是先從文化入手,女人素養不夠是會受不了的。是會逃的。深情、含蓄、細膩、溫婉、迷濛而又明明帶有一絲傷感的情調。這就是江南女子的情致,這就是江南文化的精髓。江南女子的韻致,是攻克男人心腸的利器。

㈢ 葉千華詩歌《江南美女》賞析

江南在歷史上出現了眾多的美女。最早的是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李白《西施》)「憶昔西施人未求,浣紗曾向此溪頭。一朝得侍君王側,不見玉顏空水流。」(施肩吾《越溪懷古》)流水依舊,而玉顏已逝,令人感嘆不已。另外,歷史上的江南美女還有項羽的寵妃虞姬、周瑜之妻小喬、錢塘娼女蘇小小、金陵莫愁等。唐代產生了大量描寫江南美女的詩篇,唐詩中吟詠美人的詩層出不窮。王琚有《美女篇》,岑參有《醉戲竇子美人》,孟浩然有《美人分香》,李白有《陌上贈美人》、《口號吳王美人半醉》、《代美人愁鏡二首》,張渭有《贈趙使君美人》,杜甫有《佳人》,張籍有《美人宮琪》,顧況有《代佳人贈別》,武元衡有《贈佳人》,李賀有《美人梳頭歌》,陸龜蒙有《美人》等,把美人的儀態和情趣從內到外寫了一遍。唐代詩人對江南美女的形容,有佳麗、吳娃、吳姬、越艷等。

江南美女有著嬌好的姿容體態。她們有著潔白的肌膚,這一點似乎成為江南美女與其他地方女子的顯著區別。李白描寫江南女子白皙清秀的詩歌就很多。「長干吳兒女,眉目艷星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李白《越女詞五首》其一)「吳兒多白皙,好為盪舟劇。」(李白《越女詞五首》其二)「玉面耶溪女,青蛾紅粉妝。一雙金齒屐,兩足白如霜。」(李白《浣紗石上女》)把吳女之白作為整個詩歌的主題。江南氣候宜人,山水秀美,自然會造就美女的白皙肌膚。正如杜牧「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杜牧《杜秋娘詞》)所吟詠的一樣。加上采蓮女多赤足在水上勞動,其素足也就給人以很深的印象。「越女天下白,鑒湖五月涼。」(杜甫《壯游》)在唐代詩人的筆下,江南女性容顏之美並無身份之分,既可以是貧寒浣紗女,有「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王維《洛陽女兒行》)的不平;也可以是歌妓,有「看舞顏如玉,聽詩韻似金」(白居易《清明日觀妓舞聽客詩》)的沉醉。她們的體態窈窕多姿,「吳娃與越艷,窈窕誇鉛紅」(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她們有的豐滿可人,「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豐茸」(王勃《采蓮歸》)。將江南美女與鮮花相類比由來已久,梁代昭明太子就曾有「蓮花泛水,艷如越女之腮。」(《錦帶書十二月啟》)詩人常常以鮮花來形容贊美她們,「越女顏如花,越王聞浣紗。」(宋之問《浣紗篇贈陸上人》)驚嘆「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兒女全勝花。」(王昌齡《浣紗女》)「木蘭舟上,何處吳娃越艷,藕花紅照臉。」(孫光憲《河傳》)寫江南美女人面與鮮花相映襯,別有一番情趣與意境。

江南美女還有著豐富的性情和才藝。從總體上看,江南女性的性情開朗活潑,健康樂觀。她們有的嬌羞,「耶溪采蓮女,見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有的大膽,「賣眼擲春心,折花調行客。」(李白《越女詞五首》)有的天真爛漫,「呼來上雲梯,含笑出簾櫳。」(李白《經離亂後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越女沙頭爭拾翠,相呼歸去背斜陽。」(孫光憲《八拍蠻》)有的機靈活潑,「吳娃足情言語黠,越客有酒巾冠斜。」(劉禹錫《樂天寄憶舊游因作報白君以答》)有的深情款款,「越女含情已無限,莫教長袖舞闌干。」(羊士愕《郡中即事三首》)有的熱情歡快,「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李白《金陵酒肆留別》)當壚賣酒熱情待客,如春風撲面。「半道逢吳姬,卷簾出揶揄。」(李白《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訪崔四侍御》)卷簾嘲戲,潑辣俏麗,毫無拘束。江南社會普遍流行樂歌舞蹈,杜牧到湖州後,描寫江南秋收後人們慶祝豐收的情景時說,「萬家相慶喜秋成,處處樓台歌板聲。」(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霅溪管因題長句四韻》)就是這種文化氛圍的寫照。唐詩中對江南佳麗擅長歌舞的描寫,與其美麗多情一樣,幾乎成為她們的專利。「越女歌長君且聽,芙蓉香滿水邊城。」(常建《吳故宮》)「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李白《對酒》)「吳姬對酒歌千曲,秦女留人酒百杯。」(鮑防《人日陪宣州范中丞傳正與范侍御傳真宴東峰亭》)都對她們的嬌美歌喉贊美有加。同時她們還擅長音樂與舞蹈。「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李白《九日登山》)「吳姬緩舞留君醉,隨意青楓白露寒。」(王昌齡《重別李評事》)「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白居易《憶江南詞》)當這種優美的歌聲與具體場景結合起來時,便構成了動人的藝術境界。「楚客秋思著黃葉,吳姬夜歌停碧雲。聲盡燈前各流淚,水天涼冷雁離群。」(鮑溶《吳中夜別》)秋日送別本已惆悵不已,吳女的歌聲更增添了無限愁緒。

江南佳麗在唐代詩人心中有著很高的地位,他們贊美她們的嬌媚靈秀,也敬佩她們的出眾才藝。如張籍《酬朱慶餘》所雲「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詩中雖然是用比興手法贊揚江南舉子朱慶餘,但其中仍然可以透露出唐代詩人心目中江南美女的份量。所以唐代詩人在江南遊歷,並不乏對她們的嚮往與追慕,也就有了種種悲歡離合的故事。白居易晚年創作的大量贊美江南景色與生活的作品,如《憶江南》等,也許其中就有思念江南美女的內容。脫俗清雅的隱逸之士孟浩然來到江南越中,面對耶溪邊的「新妝浣紗女」,也不由得產生「相看不相識,脈脈不得語」(《耶溪泛舟》)的感嘆。韓愈《劉生》詩中寫劉生游歷至江南,「越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橫嶺入炎州。」劉生在越地停留三年,全因越女的美麗動人,可見詩人對江南佳麗是情有獨衷。其實江南佳麗並不僅僅是因為容貌魅力而吸引男士,她們中也不乏能詩善文的才女,她們都有動人的詩篇傳世。據《麗情集》記載,越溪一楊姓女,善寫詩歌,但每首總不超過兩句。有位姓謝的書生向她求婚,楊女的父親便將她創作的兩句詩交給謝生,讓他續對以定婚否。楊女看了謝生的續詩後,驚嘆不已,稱「天生吾夫也」,二人終成眷屬。楊女的前兩句為:「珠簾半床月,青竹滿林風。」寫清新舒朗之景,以景寫情,抒發了內心的寂寞與期待。謝生的對句為:「何事今宵景,無人解語同。」以心靈獨白巧妙回應,道出了今宵美景沒有知音的傷感。二人之聯句景美情深,堪稱心有靈犀,珠聯璧合。七年之後,楊女竟在與謝生聯句賦詩後,在謝生的懷里而逝。楊女:「春盡花隨盡,其如自是花。」謝生:「從來說花意,不過此榮華。」楊女:「明月易虧輪,好花難戀春。」謝生:「常將花月恨,並作可憐人。」整首詩抒發了一種春去花落、美好事物難以長留的傷感。這是一則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楊女以詩而嫁謝生,又吟詠著詩歌逝於謝生懷抱,其出眾的才華與敏感深情當為日後江南才女的源頭。

㈣ 江南女子的氣質特點是什麼

氣質特點:嬌小,溫婉,柔情似水。

南女子的肌膚,再一般,也像湖水一樣的滑膩光潔。江南的女人,除了美貌,還有才華,會令女人魅力四射,個個都是才華橫溢的才女。 讀書、寫詩、作畫,江南女子沒有一樣輸給男人。

江南的女人愛美,但絕不會刻意去模仿新潮,她們的審美意識既前衛又傳統,常常是一襲青衫一頭秀發,洋溢著出眾的品位和內涵。她們如同一尊精美的瓷器,遠離了浮華,值得人細細品味。

江南女子的思想、傳統

江南的女人之所以安寧恬淡與眾不同,或許是得宜於江南的水。江南女人的美就像江淮梅雨季節所產出的梅子,須細細地品,慢慢地嚼,方能感覺其復雜滋味中的那種單純。

從古至今,江南究竟出了多少美女,無從考證,但她們都集容貌、氣質、修養、技藝為一體,仙氣、靈氣於一身。

花開花落幾春秋,現代的江南已不是舊時的江南,現代的江南女孩也不再屬於深宅大院,不再屬於舞榭歌台,當然更不是脂粉假發綾羅綢緞所堆砌出來的。

㈤ 尋找一篇題為《江南女子》的文章

江南女子

阮珎(2004級)

江南給予我的印象永遠是濕濕的,糯糯的,粘粘的。江南的水永遠都是清而悠長的,江南的山永遠都是青翠秀氣的,江南的小鎮永遠都是白的牆,黑的瓦,上翹的檐角,長著青苔的石板路,成群的燕子,玲瓏的烏篷船,小巧的拱橋,以及那些斗笠,脂粉,楊柳組成的水墨畫。而江南的女子永遠都是穿著藍色旗袍,撐著油紙傘,徘徊在雨巷裡的丁香姑娘。

江南是出美女的地方,江南的女子即使不是絕色,也一定是溫柔如水、楚楚動人。只怕「小家碧玉」這個詞是最適合用在江南女子的身上吧。

江南的水那麼清,那麼柔,無怪乎江南女子的三千青絲被濯洗得那麼如雲似霧,或是神采飛揚的飛天髻,或是曲折宛轉的靈蛇髻,或是別致可愛的墜馬髻,就連那一兩縷游移在粉腮邊的,也增添了江南女子的俏皮與靈動。江南的山,頂多隻能稱作丘,那樣的秀氣,與北方的雄奇大川相比是絕對不能稱作山的。江南的山應該是黛色的,終日為雲霧所掩映,總是淡淡的,靜靜的,意境悠遠。江南女子的眉就像江南的山一樣,淡淡的,蹙在一起,有了淡淡的憂愁,低眉順眼間全是數不盡的柔情似水。想那林黛玉雖非地道江南女子,但好歹也是在江南染了些風韻的,淡淡的罥煙眉,弱不禁風的身子骨,大概也就是這么熏陶出來的吧。而江南水鄉最能突顯其特點的,大概就是它那小巧玲瓏的烏篷船和同樣小巧玲瓏的石拱橋了。烏篷船雖小卻在河網密布的小鎮上來去如梭,穿過那些密密的,精緻的小拱橋。江南女子的鼻子也是同樣的小巧玲瓏,又精緻可愛,那麼一點兒弧線,不會太生硬,使平板的五官多了些曲線,多了些嬌俏。

如果用一種花來形容江南女子,我以為用桃花最好,那麼柔軟,那麼嬌弱,是要捧在手心裡呵護疼愛的。凝脂一般的肌膚上點氳著淡淡的粉紅,果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紅」。

提到江南女子,不得不提到那位浣紗的西施。史書里說西施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我卻寧願相信夫差是為西施所帶的江南婉約氣質所傾倒。那個水般溫柔的女子融化了夫差在半生戎馬中堅硬起來的心,更是用一腔水般的柔情換取了越國十多年的生息。世人皆說西施是越王勾踐復仇的工具,是吳國滅亡的禍水,我卻深不以為然。江南女子的眸子是在江南濕潤的空氣里一點點養出來的,總是霧蒙蒙的。那麼淺的兩泓水,是藏不住什麼禍國殃民的。而江南女子的嗓音卻總讓我想起江南的小吃:糯米糕,總是綿綿的,軟軟的。聽著這樣的嗓音,心裡的那點柔軟全都被勾了起來。我實在不能想像,這樣甜甜的,糯糯的聲音會主宰一個國家的沉浮。歷史太過厚重,不是一個水般、花般的江南女子所能承受的。

西施呀,她原本應該是一個在溪邊浣紗的美麗姑娘,偶爾與同伴們在荷塘采蓮子,然後遇見一個敦厚老實卻十分照顧她的莊稼人,相夫教子,平凡卻幸福的過一生。然而與范蠡的相遇卻改變了她的一生。我想,西施對范蠡應該是有情的,畢竟一個豆蔻年華的少女與一個英武挺拔的男子,製造的一場完美邂逅是太具有誘惑的吧。但我仍然偏執認為西施在吳亡之後,是該被勾踐沉入太湖的。

民間皆流傳西施與范蠡最後是雙雙隱居太湖的,完成了一段英雄美人的大好姻緣。我卻相信江南女子骨子裡的痴情和執著是不會令西施隨著范蠡就這么安然離去的。我想,西施對夫差是應該有情的,可能更甚於她對范蠡。這樣的情是絕不會令西施在夫差死後,再與范蠡雙宿雙棲的。我寧可相信她被沉江這個殘酷的結局。江南水般的女子最後還是回到了水中,對西施來講,也應該是個不錯的歸宿吧。曹公對西子沉水的命運也是大為惋惜的,他曾經感慨:「一代傾國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自古以來,文人們對江南女子從來都是不吝於辭藻的,然卻多輕浮香艷之作。文人們的風流在金陵,揚州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詩風,詞風自然也就失了一定的深度。惟有杜牧的一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讓我很有些憤憤然。江南女子在亂世中只能如浮萍般漂到哪是哪,亡國的責任又豈能是一個小小的商女可以承擔的。中國文人是喜歡指責女子的,所以紅顏薄命也就不那麼具有傳奇色彩了。

江南女子雖柔,骨子裡卻是有一股傲氣的。李香君「血濺桃花扇」縱然使天下男子汗顏,就連被指責為紅顏禍水的張麗華,也是可以為了貞潔引頸自戕的。

時隔千年,如今的江南女子早已不是舊時的模樣,江南女子仍是水般的柔,那股子韌性卻是一點一點沁了出來。江南女子以一種化百煉鋼為繞指柔的力量證明她們不只是有精緻的面容,她們也是有自己的風骨的,也是可以有著「玉碎」決心的烈性女子。

㈥ 江南女子的氣質描寫有哪些

江南女子的氣質描寫有:

1、到水月情仇,萬花相映正亂,為情所困已陷。

2、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3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4、梅花香自苦寒來,幸福之花冬至開。自家園里搭竹樓,雪花影里飛神劍。蜜烤秋菊下午茶,黃昏獨釣半畝寒。竹笛冬韻小夜曲,半部殘書聽落梅。冬至每有江南夢,小橋流水一身輕。冬至祝福,祝您幸福!

5、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6、想當年,相見傾心笑,冰凝夢中人,美人依舊。

7、自睹伊顏,夜闌飲酒心情懶,花前取次不身沾,唯恨天涯遠。萬種相思難剪。欲登樓,托書北。憑闌干處,曉月新殘,離人腸斷。

8、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低頭弄蓮葉,蓮子清如水。

9、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10、歸去畫樓煙暝晚。步拾梅英,點綴宮妝面。美目碧長眉翠淺。消魂正值回頭看。

11、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盪槳向臨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12、秋波流轉靈台亂。玉山淡抹自天然,額下纖眉淺。步步蓮花增嬿,見羅敷,頻頻顧盼。繞梁天籟,一曲升歌,鶯啼千轉。

13、十年生死兩茫茫,華發落,亦相隨。俊彥隱逸,穎脫和璧間。一朝得志情已逝,花月夜,倚紅妝。

14、驚鴻一暼清流溪。一抹華雲,一曲清柔。明媚嬌艷眾人憐。芙蓉花開,紫氣東來。

15、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綉羅襦,雙雙金鷓鴣。

16、冰肌玉骨魂牽縈,盈盈如仙裙。淡妝多態流艷,初相見,嬌無奈。亂花過,掩紅淚,媚如昔。過往依稀,欲笑還顰,飛花入浩。

17、像一隻雄鷹翱翔在天空掃視著祖國大地,像一隻雄獅尋覓在密林山壑深處,似一頭猛虎嘯聲在大江南北,似一頭儒牛甘心耕耘在遼闊田原。「記者節」祝願筆桿朋友:好人一生平安,一輩子幸福。

18、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手四海之外。

19、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㈦ 江南女子,現在都還是溫婉如水嗎書中的描述實在讓小生難以忘卻

不都是,有些是 比如我姐

㈧ 江南女子是什麼意思

江南女子指江南一帶地區的女子。

江南,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與其說是一個地理概念,不如說更是一個人文概念。天堂勝景,世外桃源,魚米鄉,佳麗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遍地綺羅,盈耳絲竹。江南女子大多數溫婉如小橋流水,似軟軟的風,軟軟的水,軟軟的柳絮,容貌姣好、儀態優雅。

(8)江南女子為什麼和書上寫的不一樣擴展閱讀:

蘇州,古稱「姑蘇」,姑蘇無疑是江南文化保存最好的城市,因而自古蘇州女子的言行舉止、一顰一笑、曲膝蹙眉無疑是江南女子美麗展現的最好詮釋。自古著名美女如林黛玉、西施,不管是生於斯也好,長於此也罷,都為「蘇州佳麗」做了個很好的名片。

作為九州之一的揚州天生江南女子氣質出眾,自古揚州出美女的文化也一直傳承至今。如史冊上第一位記載姓名的「和親公主」 劉細君、漢成帝劉驁最寵幸的皇後趙飛燕、堪稱中國第一女丞相的上官婉兒、元雜劇大家關漢卿的紅顏知己朱簾秀,民間神話傳說中的瓊花仙子、芍葯女等。

㈨ 古代江南女子的故事你知道嗎

蘇小小

蘇州楊柳任君誇,更有錢塘勝館娃。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作的一首《楊柳枝詞》。詩中第三、四句 提到了蘇小小其人。蘇小小何許人也? 相傳蘇小小是六朝南齊(479-501)時人,是錢唐有名的一個歌妓。關於她的故事傳說,最早見於六朝南陳徐陵(孝穆)編集的詩集《玉台新詠》中的一首古詩《錢唐蘇小歌》:
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
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傳說,蘇小小是個美麗而又聰明的女子,自幼父母雙亡,寄住 在西陵(西岸)橋畔的姨母家,因生活所迫,淪為歌妓。她多才多藝,能歌善舞,擅長演奏各種樂器。她雖身為歌妓,卻很知自愛,不隨波逐流。蘇小小平時十分喜愛西湖山水,自製了一輛油壁車,獨坐車中,叫人推著,遍游湖畔山間。一日,游賈西湖,沿湖堤而行,不期遇到一位少年阮郁,正騎著一匹青駱馬迎面而來。兩人邂逅相遇,一見鍾情。為了表達愛慕之心,蘇小小口吟一詩:「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阮郁聞知,後來登門求見蘇小小,互訴愛慕之情。不久,這對年輕人終於如願以償,結成良緣。
自此,兩人比翼雙飛,『每日不是在畫舫中飛斛,游覽那湖心與柳岸的風光,就是自乘著油壁香車,阮郁騎著青驄駿馬,同去觀望南北兩峰之勝概。」(《西湖佳話·西岸韻跡》)不料好事多磨,僅僅過了三個月的婚後幸福生活,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來催歸。阮郁不違父 命,忍心與小小揮淚相別,匆匆而去。自此之後,杏如黃鶴,毫無音訊。蘇小小情意難忘,時時思念。
這年秋天,為了排遣心中煩悶,蘇小小乘油壁車到滿覺隴賞桂,見滿山紅葉,甚覺可愛。在煙霞嶺下一座破廟前,看到一位書生正在攻讀詩文。交談這下,方知這位書生名叫鮑仁,正欲上京趕考, 但缺少盤纏,不能前往。蘇小小十分同情書生的貧困遭遇,慷慨解 囊,贈銀百兩,資助鮑仁上京赴試。
又過一年,夏秋之交,蘇小小賞荷歸來,夜間貪涼,坐在露台久了,犯了風寒,染成一病,加以經常思念阮郁,病情日見沉重,卧床 不起。臨終前,她向身邊侍候的人囑咐道:「我生於西冷,死於西冷, 埋骨於西冷,庶不負我蘇小小山水之痛。」說畢,奄然而逝。正在此時,得到蘇小小資助去京應試登第、已任滑州刺史的鮑仁,專程來錢唐西岸向蘇小小道謝,獲悉小小的死訊,撫棺痛哭不已。鮑仁後來遵照蘇小小「埋骨西冷」的遺願,就出資在西岸橋畔擇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題「錢唐蘇小小之墓」。後人又在墓上建亭,亭名「慕才亭」。這就是千百年來流傳的西岸蘇小小故事。

莫愁女:生卒年待考。戰國末期楚國歌舞家。鍾祥人。姓盧,名莫愁,生於公元前3世紀前後,貌美如仙,愛好歌舞。十六七歲時被楚頃襄王征進宮作了歌舞姬女。由此民間歌舞走進了楚王宮廷。在楚王宮,得以與屈原、宋玉、景差結識,受其指導,歌舞技藝日進。後將古傳高曲融屈原、宋玉的騷、賦和楚辭樂聲,完成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陽阿》、《薤露》、《採薇歌》、《麥秀歌》等楚辭和民間樂詩入歌傳唱。寡和高曲《陽春白雪》成為千古絕唱,對後世的樂賦入歌傳唱產生了深遠影響。後因未婚夫放逐三吳揚州而投漢江,幸被漁夫救起,不知所終。

莫愁女是以歌謠、舞蹈著名而傳世的。《容齋隨筆》說:"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畫工傳其貌好事者多寫寄四遠。"莫愁女見於正史,出自於古《樂府》和《石城樂》和《莫愁樂》。《唐書.樂志》載:"《石城》,宋臧質所作。石城在竟陵,質嘗為竟陵郡,於城上眺矚,見群少年歌謠通暢,固作此曲。"《莫愁樂》,出於《石城樂》。石英鍾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石城樂.和》中復有'莫悉'聲,故歌雲: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天監十一年(512)冬,梁武帝改"西曲",將石城《莫愁女》,亦雲《蠻樂》,舊舞十六人,梁八人。莫愁女的許多傳說故事,也從西楚傳播到東吳。在鍾祥,則留下了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等名勝古跡。宋人王之望《輿地紀勝》說:"莫愁村,在漢江之西,地多桃花,春末花落,流水皆香。"《鍾祥縣志.古跡》篇載:"莫愁村,在漢西二里,古漢水經城址,其西為村,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與村毗連,稱莫愁湖。"這些名勝古跡,千百年來,俱為歷代文人墨客傾慕尋訪的佳妙去處。 莫愁女居住的村莊,原名不叫莫愁村,因為年年桃花盛開,紅如簇雲,所以人們習慣地稱它桃花村。與莫愁村毗連的莫愁湖,遠古史稱滄浪湖。桃花村與郢中石城西門渡口磯頭絕壁上的白雪樓和樓東的陽春台隔江相望,城北的滄浪三湖跨江與村毗連。

莫愁女的父親盧公,在漢江上靠擺渡為生,母親在村中植桑種桃。在楚襄王初年的一個風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頭江岸渡口的船艙中。她剛生下地時,不住地啼哭,盧公抱她哄著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聽到"莫愁"二字,她的哭聲竟一下停止了。盧公於是就把她取名為莫愁。"金雀玉搔頭,生來喚莫愁。"(明.張寧)莫愁女生在風波里,行走風浪中,喝著漢江河中水,吃著桃花村中糧,有時隨村中姐妹在那碧波盪漾的滄浪湖中采菱摘蓮,有時隨父母進城賣桃,有時在江中、湖裡搖艇打槳,有時在陽春台、白雪樓習舞唱歌。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諸般曲,她一學就會。

當她長到十五、六歲時,出脫的竟如滄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纖纖腰肢,亭亭玉立,靨靨酒窩,笑綴纓唇;容顏似香荷新瓣,白里透紅;行動如風送彩雲,輕捷飄逸;金嗓一歌聲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蓮荷包透佳氣,江濤涌玉音,莫愁女得屈原、宋玉的指導、幫助,翻古傳高曲,融楚辭樂聲,繼大琴師劉涓子之後,完成了寡和之典《陽春白雪》的合樂入歌傳唱。莫愁女的歌舞聲譽傳進了楚王宮苑,楚襄王把她征進了宮中作了歌舞姬女,把她的未婚夫東鄰王襄哥放逐到了揚州。揚州地面距郢中數先千里之遙,襄哥此放實是生離死別。古《莫愁樂》記述了莫愁女漢江淚別王襄哥的悲痛情景:"聞歡下揚州,相送楚山頭,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雪浪滔滔的漢江水,流不盡莫愁女的衣愁,她目送載著襄哥的船兒遠去,含忿在白雪樓舉身奔赴投了漢江!

人們為了紀念她,便把桃花村改名為莫愁村,把滄浪湖改名為莫愁湖,她系艇登岩的白雪樓下的磯頭渡,則稱莫愁渡。 "悲莫悲兮分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令》)傳說莫愁女其實並沒有死,她被漢江漁夫救起,曾尋屈原的蹤跡,也找尋過王襄哥,泛艇江湖,足無定蹤,真正回到了民間。《莫愁樂》歌唱道:"家家迎莫愁,人人說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頭!"後世千百代,吟詠莫愁女、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陽春台、白雪樓的詩、詞、歌、賦,歷歷記述了莫愁女的事跡。如唐李商隱詩:"雪中花下與誰其,梅雪相兼一萬枝。若是石城無艇子,莫愁還自有愁。"唐鄭谷詩:"石城昔為莫愁鄉,莫愁魂散石城荒,帆去帆來風浩渺,花開花謝春悲涼。"宋王之望詩:"滄浪渡口莫愁鄉,萬傾寒煙木落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荒酒醉斜陽。"宋周密《杏花天.賦莫愁》詞:"瑞雲盤,翠侵芳額;眉柳嫩,不禁愁積。返魂誰染東風筆,寫出郢中春色?人去後,垂陽自碧;歌舞夢,欲尋無跡。愁隨兩槳江南北,暮石城風急。"明.王世貞詩:"倚鞭白鼻堝,繞渡碧桃花,客程無暇問,先訪莫愁家。"清劉澤宏詩:"石城西畔莫愁湖,誰道當年女性盧?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無。"清李蘇《莫愁村看桃花》詩:"南國佳人字莫愁,至今生長有芳洲,冶魂不許春風歇,散作桃花片片差。"

詩文共傳譽,人地兩留芳,正象陽春台、白雪樓、高雅名曲《陽春白雪》與宋玉一樣,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遂與莫愁女一起,千古馳譽,萬世名揚。 當年的漢江,緊貼郢中石城而流;當年的莫愁湖,碧波千畝。隨著時代的變遷,漢江西移離城五里之遙;莫愁湖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天下郡國利病疏》載:"漢水故道逼進郡城而下,明嘉靖初徒,新洪繞沿山灣東,去城彌遠。"《鍾祥縣志.方輿》載:"自有顯陵後,明世宗惑於風水之說,堵塞敖口,迫使漢江南移,敖水已由直河入漢,不復達莫愁湖。"原來跨漢江東西兩岸的莫愁湖,和桃花盛開的莫愁村,今天都在漢江東岸了。今處於漢江西岸的文集鎮,仍保留了楚時舊俗,不僅沿江桃林片片,而且傳承了楚國圖騰舞蹈《鳳凰舞》。莫愁湖,則因圍湖造田,久而久之便只剩下面積約二平方公里、蓄水約一千萬立方米的一泓碧水了。在圍墾後的漢江故道上,建起了現代化的棉紡廠和自來水廠,廠里的姑娘們--新一代的莫愁女,正在意氣風發地為祖國的建設貢獻青春,展現著蓬勃的綽綽風姿。 莫愁源的東北為中國明代十五陵--明顯陵,陵中有九曲河與湖相通。年年陽春三月,湖岸桃花開放更盛;夏秋兩季,姑娘們則成群結隊,於湖中洗濯放歌,采菱摘蓮。湖南岸有柳堤一道,風光綺麗,暇日垂釣,其樂無窮。鍾祥市人民政府在市鎮建設規劃中,將開發莫愁湖公園列為重點項目。未來的莫愁湖,必將水更青、花更艷、景更美,更加吸引四方遊客、八方嘉賓!

㈩ 江南女子多秀靈,話說江南愛出好女子,形容的是江南女孩子的顏值嗎

江南女子是最能體現中國古代窈窕淑女的女子,無論從氣質還是穿著,亦或是談吐,都給人溫婉得感覺,而且在古代詩詞歌頌里,詩人也因她們的美麗而折服,字里行間都透露著,可見她們的身影,她們將自己獨特的美,和中華民族的女性美展現給了所有人。

一般來說,江南女子最突出的特徵就是溫柔,無論身處何時何地何境,他都能給人很舒服,溫文爾雅的感覺。所以江南好女子,不光是外貌的好,還有氣質的好,心地的好。

熱點內容
保利芳園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485
硬的東西吃下去胃會痛為什麼 發布:2025-05-18 03:35:03 瀏覽:88
為什麼喝酒很長時間後會吐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662
抖音直播的tb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3:34:19 瀏覽:93
為什麼說用電腦交作業更方便 發布:2025-05-18 03:29:31 瀏覽:942
為什麼軟體都用不了網 發布:2025-05-18 03:25:47 瀏覽:577
父子之間為什麼搞不好關系呢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717
手機為什麼不能代替對講機 發布:2025-05-18 02:56:09 瀏覽:138
為什麼小米門鎖開門時故障 發布:2025-05-18 02:44:22 瀏覽:566
為什麼微信聽語音手機會關機 發布:2025-05-18 02:37:55 瀏覽: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