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說莫言的書不好
⑴ 莫言為什麼不受中國人歡迎
因為莫言創作的是文學,是一個水平界定不清晰的學科,不像是物理學數學,水平高就是水平高。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文人圈相互看輕的原因,所以莫言不會被同行認可,也就不會引領讀者認可,還有就是莫言創作的文學高深且偏向於某一個特定的方向,莫言也坦言,自己的作品,如果認可的人就會說寫的很好,如果不認可的人,就會認為不是很好的作品。
文學圈自古都有「文人相輕」,莫言的批判也是從文人圈子裡面開始的,一開始從文學愛好者古川、北風等開始,共同公開發表了《中國民間人士反對莫言被授予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公開信》,要求諾貝爾文學獎取消莫言領獎資格,就此掀起了一場文學界對莫言的大批判。
很多人都懷疑莫言是「暗箱操作」,甚至作家陳丹青也在電視節目中暗諷莫言,直言自己從來沒看過莫言的作品,但十分確定莫言獲獎與他的作品無關。
除此之外一些看了作品而感受不到期待值的粉絲也加入到了嘲諷的圈子裡,很多人都覺得莫言作品裡面有醜化中國人的形象,不夠真實,是暗箱操作。
莫言: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作品。
很多人說莫言是江郎才盡,獲獎後難出作品,甚至不少業內的作家也說一個作家,一個作家一旦拿下過諾貝爾文學獎,那他就很難再寫出超越自己的作品。
不過對於這一點,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埃斯普馬克說:我相信莫言得獎後依然會寫出偉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種力量,沒有人會阻止他。
事實上的確如此,莫言2002年獲獎,如今八年過去了,他沒有回復各種評論,沒有選擇抨擊而是用了最好的方式那就是寫作回復,莫言帶著新書《晚熟的人》正式回歸。
⑵ 很多人都不喜歡莫言的作品原因是
或許是因為他們看不懂,莫言的作品跳動性比較大,而且想像力特別的豐富。
⑶ 作為近代文學備受質疑的作者,你覺莫言的小說價值真的很高嗎
相信對於莫言這個人大家都不是很陌生,作為我們國家的第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莫言的作品可以說是備受歡迎啊,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紅高粱這一部文學作品了,其實對於莫言這樣一位近現代的作家,一直備受人們的爭議,莫言的一系列作品也是所受到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的,那麼莫言的文學作品價值真的有那麼的高么?在我個人看來,莫言的文學作品價值真的是很高的。
既然莫言能夠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那我們就不能夠直接去否認說莫言的文學作品是沒有閱讀的價值的。碩大的中國,用了一百年的時間才出現了一個莫言,足以用實力證明他的能力了。
⑷ 獲得諾獎的莫言,本該萬人敬仰,為何卻遭到許多人謾罵
作為第一個中國國籍貝爾文學獎獲獎者,他的名聲開始上升。出乎意料的是,人們的態度開始發生巨大變化。 各種口頭上的辱罵不堪重負,甚至出現了骯臟和色情的字眼,甚至那些稱贊莫言的人都是無辜的「躺槍」。為了追求榮耀,我們一直向前邁進。 自從中國作家獲得該獎項以來,這意味著中國文學水平正在逐步向亞洲乃至世界靠近。但是這種不同的態度源於他自己的作品。
確切地說,這就是上面提到的「 魔幻現實主義手法」,是為了滿足讀者的「好奇心」。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的選擇標准,該官員從未公開過。 但是,在外部世界一直有一種說法:「最容易獲得具有崇高思想傾向的最傑出的作家。」 莫言幾乎所有作品都包含對歷史和現實的評論,這也是對一個人高尚思想的寫照。 我不知道你是否看過由張藝謀老師執導的《紅高粱》電視連續劇。
⑸ 獲諾獎的莫言本應被尊重,為何卻遭到許多學者的諷刺
對於諾貝爾獎,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只是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在莫言之前,不曾有一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這個獎來自國外所以本土文化不被國外認可嗎?還是因為西方學者對中國五千年文化缺乏正確的價值觀認識?其實這些猜測也一直不曾中斷過,而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國內對這位作家的評價卻出現了兩個聲音。
結語:
莫言的作品不管是內容還是寫作手法都非常精緻,他用文字為我們營造了一個觀看人性、情感、社會現實的環境,而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從這些作品中尋找那個丟失了方向的自己。
我們其實可以從文學作品中升華自己的精神,進而成為更優秀的自己,而不是在文學的海洋中尋找反駁、鞭笞的依據,畢竟那個文字中的世界是虛擬的,而我們之所以讀它是想更好的與人為善,更好的把握現在和未來,我們一定希望未來的生活越來越好,所以無需醜化作者,只需在文字中總結經驗,在現實生活中成為最想成為的自己。
⑹ 莫言的《檀香刑》寫的什麼為何讓人看不下去
莫言是我國當代著名的作家,是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當年創作的《紅高粱》更是引起了文壇的轟動,至今影響力依舊是非常高的。他的作品對於人性的批判是相當深刻的,人性描寫得也是相當殘酷的,在他的另一本小說《檀香刑》便將人性的殘酷描寫得淋漓盡致,因為裡面的情節太過暴力血腥,所以很多人都看不下去這一本書。
《檀香刑》這一本小說是能夠完全展現出莫言的創作特點,同時也是寫出了更加深層的東西。對於事件的描述和對於歷史的思考,使得這一部作品很難作為常規作品而被大眾所閱讀,這也是莫言的一個高超之處,當你讀懂了這本書之後,或許對於歷史就有了更深的了解。
⑺ 獲得諾貝爾獎後的作家莫言,為什麼反倒被推下神壇
說到作家這個職業,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在我們普通人眼裡作家是一個神奇的職業,他們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構築於虛擬的世界。很多人說成為一個作家就一定要有表達慾望,所謂的表達慾望可能是創作的動機。
莫言作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他的創作動機是什麼呢?可能很多人會說是因為貧窮正是因為所處的時代過於的貧窮,莫言才走向了文學創作的道路,當然後來才挖掘了自身的天賦以及潛力。
對於讀者,對於莫言來說這可能是喜憂參半的事情,當然獲得這樣一個獎項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是莫大的肯定,可是對於創作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他會完全地打斷一個作家的創作。
⑻ 怎樣評價莫言的小說
莫言讓世界認識了中國文學?
魯迅的書,包括近代很多作家的書,早就被西方研究過了!西方的亞洲文學研究水平很高。就算同時代的作家,余華等的作品也早就被翻譯了。莫言之所以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是因為政治因素,因為莫言的一篇反應中國當年計劃生育的小說,被西方作為攻擊中國的輿論工具,莫言實際的文學水平如何,圈內人都知道。請你看看《誰在導演世界》一書,就都懂得了。文學,當然有批判的功能,但是,也更容易被人利用!小如個人,大到國家,每個個體或者國家都是非常復雜的。你見識的范圍小一點,就來評判莫言的功勞。
⑼ 有人說莫言的文字功底不行,這是真的嗎
觀莫言的所謂書法,毫無功力可言,不過是一個從前會寫硬筆字的人,為了利益的急就章而已。既無章法又無美感,有些內容還非常粗俗。讓人看了大跌眼鏡,實在起不了恭維之心。
⑽ 為什麼莫言招到那麼多人的批判
1、很多人對他的獲獎資格、文學水準、作品價值有疑慮。認為說莫言不是中國最好的作家,還沒有實力去摘取這個最受矚目的獎項,是名不配位。
2、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似乎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得獎以後,他突然升座為「當今中國文壇第一人」,自然眾矢集之。我們的國民性,確實是有「看誰發達就滅誰」的「仇富心理」,這不止是莫言一人暴得大名後的困擾。
3、他寫了太多中國社會的陰暗面。 那些「名教授們」早就指出了莫言的「七宗罪」:熱衷描繪酷刑血腥;經常出現臍下三寸;沉迷於表現丑惡事物;迷失在民間立場;放逐了道德評判;漠視許多女性尊嚴。
(10)為什麼很多人說莫言的書不好擴展閱讀:
莫言的創作特色
莫言非常重視文學的本體意義,體驗性是他鄉村寫作最重要的特點,這得益於他二十年的農村生活,他與這無拘無束又「藏污納垢」的鄉間社會朝夕相處,它的魅力與痛苦都深入到作家的骨髓,變成了一種獨特的體驗。
這種歸屬性的存在不同於早先知識分子理性剪裁過的農村,藉此展現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兼濟天下的宏願;也不同於城市作家體驗農村生活一般只看到了農村社會的浮光掠影,從而得出一些偏激的結論。
相反那是一種由表及裡的深刻,他能發現農村不僅有耕種的辛勞還有收獲的喜悅;不僅有眾所周知的麻木愚昧還有為人不知的真誠純粹。
對此,莫言也毫不諱言自己農民作家的身份,他認為這是故鄉血地對自己的一種限制,因為生於斯長於斯,故鄉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人物百態就印入了作家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