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理想家園為什麼便宜
❶ 客家人為什麼叫客家人歷史上的好多移居的好象也不叫客家人啊
(一)
生生不息的客家人,你的根在哪裡?尋找理想家園的客家人,何處是你的樂土?莽莽中原,滔滔黃河,驚濤拍岸,奔騰咆哮;煌煌中華,泱泱大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黃河水,在客家人的血脈里澎湃、奔流。中原是客家人的故土,那裡有客家人的根!客家人的樂土就在自己的腳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客家人,無論走到何處,都能開拓出嶄新的天地!
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客家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分支。客家先民,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江淮流域的漢人。從唐宋時期開始,由於天災和戰亂等原因,他們大量輾轉南遷。他們先在閩粵贛交界的廣袤山區中紮根,以後又向南方各省及海外播衍。現在已有千萬客家人分布在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們常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已成為當今世界上分布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民系之一。
民族和民系。民族是泛指歷史上形成的、處於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各種人們共同體,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現代民族等。同時還有其他廣泛的用法,如中華民族、阿拉伯民族等。民系這一概念,是客家學研究專家羅香林先生在30年代為研究客家而自創的一個新術語。它的內涵是同一民族內部的各個獨立的支系或單元。今天,漢民族內部各民系的概念幾乎已成為學術界約定俗成的一個專業術語。
今天,國內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廣西、台灣等省區;國外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客家先民及其後裔對長江流域和閩、粵、贛三角地帶的開發,對華南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繁榮,對漢民族大家庭的發展、壯大和漢文化及中原文明的傳播、發揚,都產生過不可估量的影響。近代以來,客家先民對促進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也發揮了重大作用。在中國近代史上,客家優秀兒女英才輩出,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進行了英勇卓絕的斗爭,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歷史篇章。在當今世界發展浪潮中,客家人風采依然,卓有建樹,功勛可嘉。
客家民系並非自古就有的。從客家被稱之為「客」而又自稱為「客」的情況,可以看出客家民系是歷史移民的產物。遷徙—僑居—再遷徙—再僑居,客家先民歷盡艱辛。客家人以其獨特的生存方式與頑強的生命力,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和廣大的社會區域,從而成為漢民族一支人口眾多、分布廣闊、英才輩出的特殊民系。
那麼,什麼是客家人呢?可以這么說,客家人是漢民族的一支重要的民系;客家人是漢民系的獨特而穩定的群體;客家人的聚集地為贛南、閩西、粵東三角區(這里有二十九個純客縣,是客家人的大本營)。客家話是客家人的獨特語言;客家人有特殊的客家文化和習俗;客家人具有獨特的客家精神。概括地說,客家人是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的漢民族的獨特穩定的一個民系,他們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獨特穩定的客家語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態(即客家精神)。凡符合上述穩定特徵的人,可以稱為客家人。
(二)
客家人,這是一個充滿顛沛流離、飽經風霜的苦難的代名詞,客家人遷徙過程充滿血淚和辛酸;客家人,這又是一個富有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光輝的代名詞,客家人歷經磨難,創造了著名的客家精神和文化——其光榮和輝煌值得客家人引以為自豪。
當客家先民輾轉奔波,最後找到閩、粵、贛交界地區這片大本營時,被周邊的其他民系視為「客人」,即「外來人」。「時時為客,處處為客」的客家人,不單被稱為「客」,而且也自稱為「客」,表現出客家人的大度和豁達。正是有這種大度和豁達的精神素質,客家人才能做到「身入他鄉即故鄉」,才能把贛南、閩西、粵東三角地帶的土著居民融合進來,最後「反客為主」,形成獨特而優秀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的形成過程,也就是中華民族形成、發展和壯大的過程。客家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優秀成員。學習和了解客家民系的形成過程,有助於客家後代更加深刻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足跡,有助於客家後代增強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
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客家稱謂的由來
什麼是客家民系
在過去千百年的漫長歷史歲月里,客家先民 總是處於流動的狀態。遷移,再遷移,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特徵,而且當其它民系基本上定居下來的時候,客家民系依然輾轉遷徙,為尋找理想家園而腳步不停。正是背負中原文明的大遷徙,形成了一個獨特而優秀的民系。
那麼,什麼是客家民系呢?所謂客家民系,就是漢民族共同體內部的一支,經過長期的遷移,最後到達並定居在閩、粵、贛交界地區,並形成有別於周邊其他民系的獨特的方言、習俗和其他文化事象的群體。
客家民系形成的標准。其一,客家方言。客家人之所以區別於非客家,其中一個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語言。客家方言不僅是客家之成為客家的標志,而且也是客家民系自我認同的內聚紐帶。具體來說,一個客家人之所以把另外一個客家人認同為自己的屬群,其最直接也最簡單的道理是因為雙方都講一樣的客家話,而不是因為共同的地域、血緣之類的東西。其二,大本營地區的重要文化現象。所謂文化現象,是指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直接或間接體現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之中的那種深層性的文化事物。如民俗、宗教、生活理念、價值取向、心理情感等等。當代的文化人類學研究成果表明,人類不同團體(群體、屬群等)之間的自我認同,除了種族、血統等這些先天性的因素之外,主要的就是文化現象。
客家人的大本營
贛南、閩西、粵東三角地帶是客家人的大本營。大本營地區交通阻塞,滿 三角地帶 目丘陵、山脈,是東南丘陵的集中地。這里武夷山脈和南嶺山脈相交接,形成中原大地與東南沿海相隔離的天然屏障。正是在這天然屏障的心臟里,孕育出養育東南大地人民的贛江、汀江和梅江三條大江。在這三條江及其眾多支流的兩岸,小盆地星羅棋布。客家先民由北而南遷移,終於找到了較為理想的落腳地。這里一個個小盆地,經過客家人世世代代的辛勤開發、建設,形成了一連串車水馬龍的集鎮和炊煙裊裊的村莊。
在客家人來到之前,贛閩粵三角地帶是人煙稀少、野畜出沒的原始森林。在這荒野的山嶺中,居住著百越、畲族、瑤族等當地土著。這些少數民族文化落後,處於刀耕火種的蠻荒時代,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客家人的大量南遷,給這片荒僻而神奇的土地帶來了蓬勃的生機。客家人從中原地區帶來農作物的種子、先進的農耕技術和建築技術。他們伐木墾荒,築壩造田,把一個個小盆地或低緩的坡地開墾成片片井田或層層梯田,並修渠築坡,引水灌田,使寂靜的群山阡陌縱橫,如詩如畫。昔日荒涼閉塞的山野,變得人聲喧鬧,雞犬相聞,生產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客家人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個個村寨有盤山小徑或通衢大道相通。一些人口集中的較大村寨形成了集貿市場。就這樣,客家人把熱鬧帶進了千溝萬壑,把繁榮帶進了窮鄉僻壤,把文明帶進了荒巒山野。客家先民對贛南、閩西、粵東三角地帶的開辟,表現了他們勤勞勇敢、刻苦耐勞的精神,表現了他們敢於戰天斗地、敢於跟險惡環境作斗爭的勇氣。正是靠這種精神,靠這種勇氣,才錘煉出一個剛強弘毅的優秀民系。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鄉」。客家人沒有遺忘中原漢族文化。第一,他們堅持講「阿娓話」(中原母語),並吸收、融會當地土語,形成了保存中原音韻的而又相對獨立、自成體系的客家方言。第二,他們繼承、發揚儒家以仁義治天下的仁愛精神,化解當地土著的戒心和敵意,教化、同化他們使當地土著融入客家民系之中。第三,他們積極傳播中原文化。他們積極辦學堂,發展教育,山溝溝里走出一批批土生土長的客家知識分子。
客家先民扶老攜幼,背負中原文明,披荊斬棘,篳路藍縷,戰激流天塹,渡黃河長江,越武夷南嶺,紮根贛南、閩西、粵東三角地帶,男耕女織,發展生產,安居樂業,播種文明,展現出一幅生動而精彩的自給自足的耕讀文化圖。至此,一個在語言、民情、風俗、文化等方面與中原漢族既有割捨不斷的淵源而又相對獨立的具有顯著特徵的客家民系形成了。接著,客家又藩衍湘川雲貴,橫渡海峽,遍布五洲四海,發展成一個世界上人口眾多、影響深遠的優秀民系。晚清著名詩人黃遵憲詩雲:「篳路桃弧輾轉遷,南來遠過一千年,方言足證中原韻,禮俗猶留三代前。」詩中指的就是客家先民離開中原故土、歷盡艱辛和苦難,遷居閩粵贛,進而向南方各省和海外發展的史實。
客家稱謂的由來
客家民系在贛、閩、粵三角地帶的形成,使赤縣東南一隅光華炫目,生機盎然。充滿神奇奧妙、多彩多姿的客家大本營驕傲地向世人宣告:這里有一群血脈里奔流著炎黃熱血的人,在辛勤播種、耕耘著華夏文明,這一群人的名字叫「客家人」。
那麼,客家的稱謂怎麼來的呢?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在《漢語韻學》中認為,「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來的人。」可見,客家是相對於「主」(土著)而言的一種對稱,客家的「客」,即外來人的意思。「客而家焉」,作客他鄉,並以之為家者,即謂客家。
「客家」一詞在總體上反映了客家民系時時為客、處處為客的歷史際遇和「以客自謂」的大度和豁達。「人稟乾坤志四方,任君隨處立常綱。年深異境猶吾境,身入他鄉即故鄉。」這是一首在客家地區流傳很久的歌謠。這首歌謠反映了客家人遠離故土、遠走他鄉的歷史際遇,表現了客家人隨遇而安、心胸寬廣的精神面貌。「人稟乾坤志四方」的大度,「身入他鄉即故鄉」的氣概,表現出客家人「客吾所客、以客自謂」的豪邁氣概。如果沒有這種豪邁氣概,客家人怎麼可能會因被稱或自稱為「客」而自豪呢?
客家人,這個響亮的名字,讓客家子孫後代為之驕傲和自豪。客家民系的形成過程,讓人們清晰地看到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過程;客家人身上的客家精神文化,折射出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明光彩。神奇多彩的客家精神文化,需要我們去繼承、發揚和光大
(三)
中華文化光輝燦爛,源遠流長,猶如一部規模宏大、氣魄非凡的交響樂,而客家文化是其中扣人心弦的華彩樂段。過去,客家傳統文化造就一批又一批客家優秀人才;今天,閃爍著人文理想光輝的客家文化,哺育新一代客家兒女茁壯成長。
客家文化
客家傳統文化的根基 「客系何來?本黃裔漢胄(zh怽plainu),三代遺民,世居河洛,自晉初、戰亂兵凶,衣冠南下,經唐災、歷宋劫,籍寄遐荒,篳路藍縷創四業,溯淵源、千年稱客實非客;家鄉哪處?數遠祖先賢、中原舊族,轉徒粵閩,從宋末、居安業定,駐足梅州,復明播、繼清遷,群分邊郡,瓜瓞(di哱plain)綿延遍五州,同根柢(d媆plain),四海為家就是家。」(黃火興:《長聯一副》摘自《客家文化研究》總第1期)
在歷史上空前的民族大遷徙中,無數次的磨難,淬煉出堅忍剛毅的客家人。中原文明的聖火,在顛沛流離的遷徙中四處點燃;在漂泊苦難中熊熊燃燒。也許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客家人背負中原文明輾轉南遷,使古老的文明得以維系與延續,華夏文明就可能中斷甚至覆滅。可見,客家人是華夏文明最古老的負載者,是古漢族的「活化石」。
那麼,什麼是傳統文化呢?傳統文化通常是指屬於過去的穩定存在的,流傳至今並現在仍起作用的文化要素。客家有自己的傳統文化,是中原、河洛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其源遠流長,歷史上的遷徙和僻處山地的環境條件,使之形成了既是漢民族的又有自己特色的客家文化傳統。因此,客家文化是漢文化下屬的具有民系色彩和地域特徵的一種亞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也是客家文化的根。河洛文化產生於黃河、河洛地區的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和象徵。河洛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發展最為成熟的一支主脈,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中軸、搖籃和聖地。河洛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河洛地區居住與從事生產活動,河洛文化即從此產生。到了新石器時代,河洛文化有了很大發展。河洛在全國率先進入文明時代,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成為中國文明的核心。中國文字首先產生於河洛地區。中國學術思想上的道、佛、儒、理四大流派,追其淵源,仍在河洛。中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雕版印刷術,發端於洛陽。張衡在洛陽製作「渾天儀」和「地動儀」;三國的馬鈞在洛陽發明翻車。文史上里程碑式的漢魏文章、西晉文學、唐代詩歌、史地巨著及名家書畫,歷代皆盛於洛陽。洛陽是千年古都,人文薈萃,物華天寶,地上地下都留存有無數的文物古跡,文化堆積層豐厚,在國內名列榜首。
大本營地區的贛江、汀江、梅江流域,是客家文化形成的最為重要的地域。客家學研究專家把近代客家傳統文化的形成和演化,概括為「三江文化」(即贛江文化、汀江文化和梅江文化),表明了客家傳統文化的形成與大本營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有密切的聯系。
「三江文化」及其代表人物。其一,贛江文化:主要是宋代文化,以贛南客家人聚居地形成的文化特色,其代表人物有客家人歐陽修、王安石等。其二,汀江文化:隨著客家人南徙到福建汀州府,經歷了元明清的戰亂,形成了汀江文化的特色,其代表人物有李世熊、劉坊等。其三,梅江文化:明末清初,大批客家人南徙到嘉應州形成粵東客家大本營之一,成為文化之鄉,孕育成梅江文化,它的代表人物有黃遵憲、丘逢甲等。
客家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猶如一棵枝青葉茂的參天大樹。她挺拔的身姿,沐浴在南國溫暖的陽光里;她發達的根系,深扎在中原、河洛的古老的土層中。這是一棵屹立於東方聖土的參天大樹!這是一棵綠映五洲四海的參天大樹!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徵
文化作為一種具有內在穩定性和外在規范性的生活方式,是人類因自然環境(即人地關系)和社會環境(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產物。任何一個民系或民族的文化,它的生成和流變都離不開特定的地理環境、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客家文化的生成和發展也是如此。下面就客家文化意識及其基本特徵進行初步的概括和分析。
客家文化意識是客家人在漫長的遷徙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精神產物。
所謂文化意識,是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一種觀念形態,是人類在生活實踐中經驗與智慧的積淀,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的一種精神力量。它對於人們的思想、行為、心理、語言、道德觀念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著主導、調節和規范的作用。客家文化意識既帶有濃厚的人文理想色彩,又富於求實的精神,其重名節、薄功利;重孝悌,薄強權;重文教,薄無知;重信義,薄小人等為人處世的道德價值觀念,是近代客家文化意識的基本內容。
客家文化意識的基本內容(即客家人價值觀念的具體表現)是:「四重」、「四薄」。第一、「重名節、薄功利」。客家人視個人名節比錢財更為重要。對個人的不仁不義,對祖先、父母的不敬不孝,對夫妻之間的不忠不節,對國家民族的背叛,以及男盜女娼、懶惰、賭博等行為都被認為是不道德的、有辱祖先、有損人格和氣節的。客家人常言:「人帶面目樹帶皮」、「莫做虧心事,莫貪不義財」、「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第二、「重孝悌,薄強權」。遷徙的苦難,出洋的冒險,使客家人強烈企盼和衷共濟、平等友愛,使客家人強烈憤恨為富不仁、待人不平等。這一價值觀跟客家人的歷史處境和社會地位密切相關。第三、「重信義,薄小人」。客家人把信義視為社會交往中為人處事的基本品德,並把它作為判別朋友或「小人」的價值標准。流落他鄉謀生,為求生存立足,客家人首先是以信義取信於人。客家人把一切損人利己、欺詐、蒙騙、陷害、背信棄義的行為看作是「小人」之舉。客家人常言:「無信非君子,無義不丈夫」、「親君子、遠小人」。第四、「重文教,薄農工」。客家人認為讀書才能識理、明志,才能有出息。尤其是近代,客家人所在地區人口膨脹,山多田少,生產力落後,經濟不發達,人們為了擺脫貧困,大量往外地和海外謀生,文化知識成為他們謀生的主要手段。客家民間有句口頭禪:「有子不讀書,不如養大豬。」客家童謠中唱:「月光光,秀才娘,騎白馬,過蓮塘……」、「蟾蜍羅,咯咯咯,唔讀書,冇老婆……」客家人「薄農工」的觀念在今天看來是不足取的。
豐富多彩的客家文化,概括起來,有三個基本特徵:一、質朴無華的風格;二、務實避虛的精神;三、反本追遠的氣質。
第一、質朴無華的風格
大本營地區簡單、小規模的農業耕作,使客家人的現實生活只能停留在比較簡單的、粗放的、低下的狀態。「山多田少,樹藝無方。土地所出,不給食用。走上川,越重洋,離了井,背父母,以蘄補救。未及成童,既為遊子,比比皆是」(民國《大埔縣志》)。這是很多客家人所經歷的共同生活。尚「簡」崇「拙」,貶「奢」抑「侈」,長期以來不僅成為客家人固執的生活態度,而且發展成為他們持久、強勁的人生理念和審美時尚。如「歲時燕享不廢,亦鮮兢於汰奢。少長服飾尚新,未嘗流乎侈潛」、「質直好儉,不務浮靡」、「民性質直,氣習勁毅」;再如「冠婚喪祭尚儉,居服飲食器用不求華侈」、「民善治生有勤儉風,士知務學無浮靡習」;又如「齊民居不求華,服不求侈,飲食不求異,器用不求奇。」在客家地區,從日常的飲食起居,到年節歲時,大到民居建築,小到衣著物用,無不流露出這種崇拙尚簡的風骨。客家人尚簡崇拙的審美意識,在客家婦女身上得到了典型的體現。「日暮女郎來打水,長裙赤腳鬢堆鴉」、「早出勤勞暮始還,任它風日冒雲鬢。過客莫嫌容貌丑,須知妾不尚紅顏。」在客家地區流傳的詩句中體現出客家婦女這種審美觀念。
第二、務實避虛的精神
客家人很喜歡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他們認為,說空話無補於事,做實事必有收獲。「隨分耕鋤收地利,他時飽暖謝蒼天」、「百般武藝,不值鋤頭落地」,這是客家地區流傳的歌謠,反映了客家人求真務實的精神。「士恥虛務實,鮮以標榜為事」,即便是大本營地區的傳統士大夫和文人學士,也崇尚這種求真務實的為人處世態度。這種根植於農耕文明基礎上的務實精神,不僅體現在客家人的現實生活中,而且還牢固地植根於客家人的深層意識之內。
第三、反本追遠的氣質
客家人有強烈的祖先崇拜意識。這種由反本追祖而產生的濃厚的歷史意識,使客家地區的各種文化事象,無不帶有古風和古意。有人把神州赤縣各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作了比較,並生動地描述:比起吳越文化的新潮、中原文化的沉勇、荊湘文化的神秘來,客家文化執著的是一種民族歷史的深沉和凝重。它沒有吳越的靈秀,沒有中原的雄渾,也沒有荊楚的浪漫,但卻熔鑄了民族文化的歷史縱深感,凝煉了民族歷史遺產的博大氣派和精深氣質。
浸染「鄉土情結」的客家文化
「鄉土情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特徵之一,更是客家傳統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徵。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在農業社會里,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對自己的鄉土有無限的眷戀之情。不少客家人,遠離鄉土數十載,盡管兒時生活是那麼貧困,但對故土的思念又是那麼甜蜜。鄉土情結,灌注在中華傳統文化之中;滲透在客家文化之中。
遷徙,背井離鄉,翻山越嶺,漂洋過海,念念不忘的是故鄉的土地和親人。客家人一次又一次的輾轉遷徙是被迫的,被迫離開家鄉、失去家鄉故土的人,怎能不更懂得家鄉故土的可愛呢?怎能不更珍惜鄉土情誼呢?
反映鄉土情調的民間傳統文化藝術。在客家傳統文化中,反映鄉土情調的莫過於客家山歌。俗語雲,「客家山歌特出名」、「客家山歌鬆口(地名,諧「從口」)出。」這種帶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民歌使人頓生思鄉懷鄉之情,在中國民歌中獨樹一幟。客家山歌是中華民族民間文學百花園中一朵色彩艷麗的奇葩,也是東方詩歌大園里出類拔萃的妙詩。客家山歌是客家地區民間文學的瑰寶。它直接從人民群眾中產生,盡情抒寫客家人的生產與生活、歡樂與憂愁,情深景真,質朴優美,為人民群眾所喜愛。千百年來,客家山歌廣泛而持久地在客家人聚居地流傳,魅力常在,青春永葆,表現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除了客家山歌外,還有廣東漢劇、採茶戲、花朝戲、提線木偶戲和山歌劇等地方戲劇。這些地方戲劇,除漢劇外,都用客家方言演唱,曲調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客家傳統文化中,流傳最廣,淺顯易懂,客味特濃的是民間諺語。尤其是那些懷鄉思親的諺語,更讓人銘刻在心。如:「命長不怕家鄉遠」、「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在家不會迎賓客,出門方知少主人」、「只要人情好,食蕃薯湯也甘甜」……具有鄉土氣息的民間雕刻、繪畫、民間工藝品和風味小吃,都浸染著濃濃的鄉土情誼。
客家人!你無論從中原遷徙到東南陰霾不開的蠻荒之地,還是從故土遷徙到異邦的荊天棘地,你總是那麼昂揚奮發,那麼堅忍不拔,你的心中寫著「成功」兩個大字,你的心中找不到「失敗」兩字的影子。客家人,你究竟為什麼這樣猶如鋼鐵般堅強?這是因為你的心裡懷著一塊采自中原地層深處的傳統文化的黑煤塊——燃燒著人文理想的沖天烈焰——照亮了所有客家兒女前行的路。這沖天烈焰散發出來的熱力,使神州大地溫暖如春,使五洲四海溫暖如春。是的,客家人是春天的使者,客家人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能開僻出嶄新的春天來。
客家文化是古老漢族文化老樹上綻出的新枝,在這鬱郁蔥蔥的新枝上,已經掛滿了色彩斑斕的果實。
❷ 外國的學區房都是怎樣的
中國家長信奉,不,是信仰這么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古有孟母三遷,而現在,則變成了一擲千金購買學區房。
傳說中11平米總價近500萬的最貴學區房
學區房,可以說是中國父母心中永遠的痛了。
前些日子,租購同權政策開始推行,租房子擁有和買房子一樣的享受教育、享受教育、尤其是享受教育的權利,一時間各種議論撲面而來。
一些人說,推廣租購同權了,解決了學區房的問題,中國的房價問題也就解決了!學區房對於國內房產市場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而另一些人則說,想要用3000元的房租,解決800萬元的學區房問題?可能嗎?現實嗎?教育資源只有那麼多,就算租購同權了,也不可能每個孩子都上得起最好的學校啊?所以該排隊還是得排隊,該搖號還是得搖號,並沒有任何卵用。
美國
買學區房同樣滿是血淚!
傳說,美國學區房在家長心目中的概念,並沒有中國家長那樣嚴重,所以他們很少會純粹為了擇校而購買高價房。然而事實上呢?
且看下面這位矽谷華裔精英的遭遇——
來美國之後,才知道和中國是一樣的,學校也有評分,住宅也分學區房和非學區。
研究了很久,才找到了一處從小學到高中,評分都是10分的好學區,付了首付貸了款,總價100萬美金。雖說老了點,建於1950年,可畢竟是獨立屋,有個小院子,住起來蠻舒服。
孩子們也喜歡這個學區,說學校老師很nice,學校活動很豐富。
可是搬家沒幾年,我就在一次和鄰居的聊天中「受傷」了。
鄰居告訴我,我們學區的高中幾年前評分還只有7分,後來政府可能是為了緩解大家的擇校焦慮吧,就把一大批7、8、9分的學校集體上調到了10分!
回家以後,我趕緊上網搜索對口高中的資料,發現:果然!雖然它的課程設置、種族比例等等評分都很高,卻唯獨在考上好大學的人數比例上遠遠落後真正意義上的頂尖高中。
暈,要是按照中國人最看重的「升學率」這個硬指標,這家高中分明就是個「假重點」啊!
為了緩解擇校焦慮,政府竟然搞這種事,這跟國內的荒山上塗綠漆有啥子區別?
而且,這位矽谷精英的遭遇還沒完呢。
後來,歷經了千辛萬苦,跟朋友打聽,上網查資料,實地調查……他終於在大名鼎鼎的斯坦福大學附近的社區找到了一所位置「絕佳」的房子。
然而它的風格是這樣的——
房子很破,側面的牆壁被撞破了,用藍色帆布蒙著,房頂也有好多裂縫,搖搖欲墜……
可即便如此,看房人絡繹不絕,車子的長龍一直從半山腰排到山腳下。用經紀人的話來說,「有什麼關系呢?反正是要推倒重建的。」
這是實話,所以這位矽谷精英二話不說給了offer,然後……
過了幾天,我開車帶我老媽繞著「理想家園」兜風,一腳油門踩大了,開過了兩個路口,我媽「哇」地驚叫一聲:「這里有個墳地!」
我定睛一看,強撐著說:「這不是墳地,在美國這得叫公墓。」
在離理想家園很近很近的地方,竟然有一塊佔地面積堪比祖國大型公園的,公墓。
我去找經紀人抱怨,經紀人說:「美國人就是這樣的,很多小city的市中心就是圍著公墓建的。搬到哪裡你也繞不過啊。」
我媽想了又想,最後堅定地表態說:為了孫子的遠大前程,公墓就公墓吧,我就把它當公園,沒准還能去打個太極拳。
可就算這樣……
我這邊剛克服了心理障礙,那邊經紀人哭喪著臉又打電話來,說因為搶的人太多(美國二手房都是用拍賣的形式,價高者得),理想家園已經飆到130萬美元了,更要命的是,房主不接受貸款,只接受現金……
我又不是土豪,哪來那麼多現金。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我們又遇到了許許多多糟心的買房故事(事故)——
比如,有一塊要價「僅僅」140萬的山坡,可是仔細一打聽,要在上面造房子,光是土地勘測費什麼的就要另外支付40萬;造個房子又得六七十萬。
還有一處要價160萬的「山頂別墅」,我們翻山越嶺地開了半個多小時,車子還陷進路邊的泥坑一回,險些拔不出來。結果終於來到了山頂一處風景如畫,四處漏風的「牛棚」……
看到了嗎?說是美國的學區房不貴,那也得跟什麼地方比。
和北京的天價學區房比,可能會略微便宜一點,但是跟國內任何一座二三線城市相比,那是絕對要遠遠超出的!
基本上,如果想在美國就讀公立學校,房價越高,學校就越好
❸ 金壇市最便宜的賓館
如家快捷酒店常州金壇店151元.400-8821128
酒店位於金壇市市中心,橫街與沿河西路交叉路口,東靠華城開發區,南至姚湖休閑觀光區,西至茅山旅遊度假區,移步華羅庚花園。酒店周邊交通便利,娛樂場所眾多,是旅遊和商務客人下榻的「理想家園」。
❹ 理想家園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揭陽理想家園
城市:揭陽
樓盤位置:206國道南側圩埔路段(地稅局斜對面)
開發商:龍光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產權年限:70年
建築類型:板塔結合,高層,
公交線路:揭東移動(公交站):9路;11路;圩埔路口(公交站):9路;11路;路口(公交站):666路;招呼站(公交站):107路客運班線;圩埔(公交站):10路;城西路口(公交站):3路;佳發紅木城(公交站):10路;金葉酒店(公交站):3路;9路;10路;11路;高鐵快線揭陽市區線;揭陽人民醫院(招呼站)(公交站):107路客運班線;揭東山政府(公交站):3路;
其他交通方式:項目位於揭東縣城206國道南側圩埔路段,西面通過206國道可抵達東山區,另外金溪大道等也是主幹道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49171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0%,共3棟樓,停車位暫無資料
周邊配套:距離揭陽樓與城市廣場接近3公里,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❺ 北京理想家園優劣勢
鴻坤林語墅在南四環和南五環之間,距離四環4.5公里,距離五環1.2公里,位於地鐵四號線西紅門站東800米。周邊新老社區多,屬西紅門居住區,居住密度高,屬於城區別墅,在別墅區中噪音相對較大,空氣質量較差。
項目優勢:1.地理位置好,在別墅項目中,屬於難得的地鐵上的別墅,在城離塵;
2.周邊配套成熟,除了鴻坤自建的14萬平米大型商業體,還有76萬平米的薈聚和30萬平米的宜家體驗店,屬於南城規模比較大的購物中心,西紅門醫院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在項目周邊800米的位置;
3.項目的精裝交房,在別墅項目中屬於比較稀缺的,五恆智能科技系統,提高居住舒適性;
4.在戶型設計上,從內部使用功能出發,採用市場罕見的大面寬、短進深構造,多數戶型面寬為8-10米,有的甚至達到了13米的面寬,增加了房子的通透性,實現明廳、明卧、明廚、明衛。充分考慮居住舒適度,通過豐富窗型、露台、下沉式庭院、採光井等設計,將採光觀景效果發揮到極致,並且每個戶型都有花園、露台、內庭院等不同位置的大面積贈送
項目劣勢:項目在屬於城區別墅,在小區內部的噪音會有些大,空氣質量有些差。
❻ 南極地區為什麼會成為企鵝的理想家園有人可以幫助我嗎。。。。。。
在南極一帶生活的企鵝,其祖先管鼻類動物是在赤道以南的區域發展起來的。科學家推測,它們不繼續向北挺進到北半球的原因,可能是企鵝忍受不了熱帶的暖水。它們的分布范圍最北界和年平均氣溫20℃區域非常一致。溫暖的赤道水流和較高的氣溫形成一個天然屏障,阻隔了企鵝跨越赤道北上。它們只能生活在來自南極冰雪融化的水或由深海涌來的較冷的水流經過的海域里。
1887年,孟茲比爾提出過一個理論,認為企鵝有可能是獨立於其他鳥類,單獨從爬行類演變進化而來。企鵝的鰭翅不是鳥類的翅膀變異形成的,而是由爬行類的前肢直接進化形成的,企鵝根本沒有經歷過飛翔階段。
後來,科學家們在南極發現了一種類似企鵝的動物化石,它高約1米、體重有9千克,具有兩棲動物的特徵。這個發現似乎印證了孟茲比爾的猜測。
1981年,日本也發現了一種類似企鵝的海鳥化石。專家認為,這是一種距今3000萬年、不會飛的原始企鵝的化石,或許它就是現代企鵝的史前祖先。
近年,鳥類學家在研究了北半球的海鴉化石的構造之後提出,距今3000萬年前美洲沿岸生活的一種海鴉可能與企鵝的起源關系密切。這種已滅絕了的海鴉也是一種不會飛行的海鳥。科學家們認為,盡管企鵝與海鴉,一個生活在南半球,一個生活在北半球,但它們骨骼形體卻有許多相似之處,不能非親非故吧?
從以上證據來看,企鵝的祖先就是一種不能飛翔的動物。但是,有些動物學家對此持不同看法。他們依據多年積累的研究資料,斷言企鵝的祖先應該是會飛行的。因為從現代企鵝的身體結構上依然能找到它們會飛翔的遠祖遺留給後代的烙印。
❼ 客家人的由來
生生不息的客家人,你的根在哪裡?尋找理想家園的客家人,何處是你的樂土?莽莽中原,滔滔黃河,驚濤拍岸,奔騰咆哮;煌煌中華,泱泱大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黃河水,在客家人的血脈里澎湃、奔流。中原是客家人的故土,那裡有客家人的根!客家人的樂土就在自己的腳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客家人,無論走到何處,都能開拓出嶄新的天地!
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客家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分支。客家先民,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江淮流域的漢人。從唐宋時期開始,由於天災和戰亂等原因,他們大量輾轉南遷。他們先在閩粵贛交界的廣袤山區中紮根,以後又向南方各省及海外播衍。現在已有千萬客家人分布在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們常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已成為當今世界上分布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民系之一。
民族和民系。民族是泛指歷史上形成的、處於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各種人們共同體,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現代民族等。同時還有其他廣泛的用法,如中華民族、阿拉伯民族等。民系這一概念,是客家學研究專家羅香林先生在30年代為研究客家而自創的一個新術語。它的內涵是同一民族內部的各個獨立的支系或單元。今天,漢民族內部各民系的概念幾乎已成為學術界約定俗成的一個專業術語。
今天,國內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廣西、台灣等省區;國外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客家先民及其後裔對長江流域和閩、粵、贛三角地帶的開發,對華南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繁榮,對漢民族大家庭的發展、壯大和漢文化及中原文明的傳播、發揚,都產生過不可估量的影響。近代以來,客家先民對促進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也發揮了重大作用。在中國近代史上,客家優秀兒女英才輩出,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進行了英勇卓絕的斗爭,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歷史篇章。在當今世界發展浪潮中,客家人風采依然,卓有建樹,功勛可嘉。
客家民系並非自古就有的。從客家被稱之為「客」而又自稱為「客」的情況,可以看出客家民系是歷史移民的產物。遷徙—僑居—再遷徙—再僑居,客家先民歷盡艱辛。客家人以其獨特的生存方式與頑強的生命力,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和廣大的社會區域,從而成為漢民族一支人口眾多、分布廣闊、英才輩出的特殊民系。
那麼,什麼是客家人呢?可以這么說,客家人是漢民族的一支重要的民系;客家人是漢民系的獨特而穩定的群體;客家人的聚集地為贛南、閩西、粵東三角區(這里有二十九個純客縣,是客家人的大本營)。客家話是客家人的獨特語言;客家人有特殊的客家文化和習俗;客家人具有獨特的客家精神。概括地說,客家人是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的漢民族的獨特穩定的一個民系,他們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獨特穩定的客家語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態(即客家精神)。凡符合上述穩定特徵的人,可以稱為客家人。
(二)
客家人,這是一個充滿顛沛流離、飽經風霜的苦難的代名詞,客家人遷徙過程充滿血淚和辛酸;客家人,這又是一個富有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光輝的代名詞,客家人歷經磨難,創造了著名的客家精神和文化——其光榮和輝煌值得客家人引以為自豪。
當客家先民輾轉奔波,最後找到閩、粵、贛交界地區這片大本營時,被周邊的其他民系視為「客人」,即「外來人」。「時時為客,處處為客」的客家人,不單被稱為「客」,而且也自稱為「客」,表現出客家人的大度和豁達。正是有這種大度和豁達的精神素質,客家人才能做到「身入他鄉即故鄉」,才能把贛南、閩西、粵東三角地帶的土著居民融合進來,最後「反客為主」,形成獨特而優秀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的形成過程,也就是中華民族形成、發展和壯大的過程。客家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優秀成員。學習和了解客家民系的形成過程,有助於客家後代更加深刻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足跡,有助於客家後代增強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
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客家稱謂的由來
什麼是客家民系
在過去千百年的漫長歷史歲月里,客家先民 總是處於流動的狀態。遷移,再遷移,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特徵,而且當其它民系基本上定居下來的時候,客家民系依然輾轉遷徙,為尋找理想家園而腳步不停。正是背負中原文明的大遷徙,形成了一個獨特而優秀的民系。
那麼,什麼是客家民系呢?所謂客家民系,就是漢民族共同體內部的一支,經過長期的遷移,最後到達並定居在閩、粵、贛交界地區,並形成有別於周邊其他民系的獨特的方言、習俗和其他文化事象的群體。
客家民系形成的標准。其一,客家方言。客家人之所以區別於非客家,其中一個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語言。客家方言不僅是客家之成為客家的標志,而且也是客家民系自我認同的內聚紐帶。具體來說,一個客家人之所以把另外一個客家人認同為自己的屬群,其最直接也最簡單的道理是因為雙方都講一樣的客家話,而不是因為共同的地域、血緣之類的東西。其二,大本營地區的重要文化現象。所謂文化現象,是指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直接或間接體現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之中的那種深層性的文化事物。如民俗、宗教、生活理念、價值取向、心理情感等等。當代的文化人類學研究成果表明,人類不同團體(群體、屬群等)之間的自我認同,除了種族、血統等這些先天性的因素之外,主要的就是文化現象。
客家人的大本營
贛南、閩西、粵東三角地帶是客家人的大本營。大本營地區交通阻塞,滿 三角地帶 目丘陵、山脈,是東南丘陵的集中地。這里武夷山脈和南嶺山脈相交接,形成中原大地與東南沿海相隔離的天然屏障。正是在這天然屏障的心臟里,孕育出養育東南大地人民的贛江、汀江和梅江三條大江。在這三條江及其眾多支流的兩岸,小盆地星羅棋布。客家先民由北而南遷移,終於找到了較為理想的落腳地。這里一個個小盆地,經過客家人世世代代的辛勤開發、建設,形成了一連串車水馬龍的集鎮和炊煙裊裊的村莊。
在客家人來到之前,贛閩粵三角地帶是人煙稀少、野畜出沒的原始森林。在這荒野的山嶺中,居住著百越、畲族、瑤族等當地土著。這些少數民族文化落後,處於刀耕火種的蠻荒時代,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客家人的大量南遷,給這片荒僻而神奇的土地帶來了蓬勃的生機。客家人從中原地區帶來農作物的種子、先進的農耕技術和建築技術。他們伐木墾荒,築壩造田,把一個個小盆地或低緩的坡地開墾成片片井田或層層梯田,並修渠築坡,引水灌田,使寂靜的群山阡陌縱橫,如詩如畫。昔日荒涼閉塞的山野,變得人聲喧鬧,雞犬相聞,生產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客家人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個個村寨有盤山小徑或通衢大道相通。一些人口集中的較大村寨形成了集貿市場。就這樣,客家人把熱鬧帶進了千溝萬壑,把繁榮帶進了窮鄉僻壤,把文明帶進了荒巒山野。客家先民對贛南、閩西、粵東三角地帶的開辟,表現了他們勤勞勇敢、刻苦耐勞的精神,表現了他們敢於戰天斗地、敢於跟險惡環境作斗爭的勇氣。正是靠這種精神,靠這種勇氣,才錘煉出一個剛強弘毅的優秀民系。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鄉」。客家人沒有遺忘中原漢族文化。第一,他們堅持講「阿娓話」(中原母語),並吸收、融會當地土語,形成了保存中原音韻的而又相對獨立、自成體系的客家方言。第二,他們繼承、發揚儒家以仁義治天下的仁愛精神,化解當地土著的戒心和敵意,教化、同化他們使當地土著融入客家民系之中。第三,他們積極傳播中原文化。他們積極辦學堂,發展教育,山溝溝里走出一批批土生土長的客家知識分子。
客家先民扶老攜幼,背負中原文明,披荊斬棘,篳路藍縷,戰激流天塹,渡黃河長江,越武夷南嶺,紮根贛南、閩西、粵東三角地帶,男耕女織,發展生產,安居樂業,播種文明,展現出一幅生動而精彩的自給自足的耕讀文化圖。至此,一個在語言、民情、風俗、文化等方面與中原漢族既有割捨不斷的淵源而又相對獨立的具有顯著特徵的客家民系形成了。接著,客家又藩衍湘川雲貴,橫渡海峽,遍布五洲四海,發展成一個世界上人口眾多、影響深遠的優秀民系。晚清著名詩人黃遵憲詩雲:「篳路桃弧輾轉遷,南來遠過一千年,方言足證中原韻,禮俗猶留三代前。」詩中指的就是客家先民離開中原故土、歷盡艱辛和苦難,遷居閩粵贛,進而向南方各省和海外發展的史實。
客家稱謂的由來
客家民系在贛、閩、粵三角地帶的形成,使赤縣東南一隅光華炫目,生機盎然。充滿神奇奧妙、多彩多姿的客家大本營驕傲地向世人宣告:這里有一群血脈里奔流著炎黃熱血的人,在辛勤播種、耕耘著華夏文明,這一群人的名字叫「客家人」。
那麼,客家的稱謂怎麼來的呢?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在《漢語韻學》中認為,「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來的人。」可見,客家是相對於「主」(土著)而言的一種對稱,客家的「客」,即外來人的意思。「客而家焉」,作客他鄉,並以之為家者,即謂客家。
「客家」一詞在總體上反映了客家民系時時為客、處處為客的歷史際遇和「以客自謂」的大度和豁達。「人稟乾坤志四方,任君隨處立常綱。年深異境猶吾境,身入他鄉即故鄉。」這是一首在客家地區流傳很久的歌謠。這首歌謠反映了客家人遠離故土、遠走他鄉的歷史際遇,表現了客家人隨遇而安、心胸寬廣的精神面貌。「人稟乾坤志四方」的大度,「身入他鄉即故鄉」的氣概,表現出客家人「客吾所客、以客自謂」的豪邁氣概。如果沒有這種豪邁氣概,客家人怎麼可能會因被稱或自稱為「客」而自豪呢?
客家人,這個響亮的名字,讓客家子孫後代為之驕傲和自豪。客家民系的形成過程,讓人們清晰地看到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過程;客家人身上的客家精神文化,折射出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明光彩。神奇多彩的客家精神文化,需要我們去繼承、發揚和光大
--------------------------------------------------------------------------------
(三)
中華文化光輝燦爛,源遠流長,猶如一部規模宏大、氣魄非凡的交響樂,而客家文化是其中扣人心弦的華彩樂段。過去,客家傳統文化造就一批又一批客家優秀人才;今天,閃爍著人文理想光輝的客家文化,哺育新一代客家兒女茁壯成長。
客家文化
客家傳統文化的根基 「客系何來?本黃裔漢胄(zh怽plainu),三代遺民,世居河洛,自晉初、戰亂兵凶,衣冠南下,經唐災、歷宋劫,籍寄遐荒,篳路藍縷創四業,溯淵源、千年稱客實非客;家鄉哪處?數遠祖先賢、中原舊族,轉徒粵閩,從宋末、居安業定,駐足梅州,復明播、繼清遷,群分邊郡,瓜瓞(di哱plain)綿延遍五州,同根柢(d媆plain),四海為家就是家。」(黃火興:《長聯一副》摘自《客家文化研究》總第1期)
在歷史上空前的民族大遷徙中,無數次的磨難,淬煉出堅忍剛毅的客家人。中原文明的聖火,在顛沛流離的遷徙中四處點燃;在漂泊苦難中熊熊燃燒。也許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客家人背負中原文明輾轉南遷,使古老的文明得以維系與延續,華夏文明就可能中斷甚至覆滅。可見,客家人是華夏文明最古老的負載者,是古漢族的「活化石」。
那麼,什麼是傳統文化呢?傳統文化通常是指屬於過去的穩定存在的,流傳至今並現在仍起作用的文化要素。客家有自己的傳統文化,是中原、河洛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其源遠流長,歷史上的遷徙和僻處山地的環境條件,使之形成了既是漢民族的又有自己特色的客家文化傳統。因此,客家文化是漢文化下屬的具有民系色彩和地域特徵的一種亞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也是客家文化的根。河洛文化產生於黃河、河洛地區的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和象徵。河洛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發展最為成熟的一支主脈,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中軸、搖籃和聖地。河洛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河洛地區居住與從事生產活動,河洛文化即從此產生。到了新石器時代,河洛文化有了很大發展。河洛在全國率先進入文明時代,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成為中國文明的核心。中國文字首先產生於河洛地區。中國學術思想上的道、佛、儒、理四大流派,追其淵源,仍在河洛。中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雕版印刷術,發端於洛陽。張衡在洛陽製作「渾天儀」和「地動儀」;三國的馬鈞在洛陽發明翻車。文史上里程碑式的漢魏文章、西晉文學、唐代詩歌、史地巨著及名家書畫,歷代皆盛於洛陽。洛陽是千年古都,人文薈萃,物華天寶,地上地下都留存有無數的文物古跡,文化堆積層豐厚,在國內名列榜首。
大本營地區的贛江、汀江、梅江流域,是客家文化形成的最為重要的地域。客家學研究專家把近代客家傳統文化的形成和演化,概括為「三江文化」(即贛江文化、汀江文化和梅江文化),表明了客家傳統文化的形成與大本營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有密切的聯系。
「三江文化」及其代表人物。其一,贛江文化:主要是宋代文化,以贛南客家人聚居地形成的文化特色,其代表人物有客家人歐陽修、王安石等。其二,汀江文化:隨著客家人南徙到福建汀州府,經歷了元明清的戰亂,形成了汀江文化的特色,其代表人物有李世熊、劉坊等。其三,梅江文化:明末清初,大批客家人南徙到嘉應州形成粵東客家大本營之一,成為文化之鄉,孕育成梅江文化,它的代表人物有黃遵憲、丘逢甲等。
客家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猶如一棵枝青葉茂的參天大樹。她挺拔的身姿,沐浴在南國溫暖的陽光里;她發達的根系,深扎在中原、河洛的古老的土層中。這是一棵屹立於東方聖土的參天大樹!這是一棵綠映五洲四海的參天大樹!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徵
文化作為一種具有內在穩定性和外在規范性的生活方式,是人類因自然環境(即人地關系)和社會環境(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產物。任何一個民系或民族的文化,它的生成和流變都離不開特定的地理環境、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客家文化的生成和發展也是如此。下面就客家文化意識及其基本特徵進行初步的概括和分析。
客家文化意識是客家人在漫長的遷徙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精神產物。
所謂文化意識,是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一種觀念形態,是人類在生活實踐中經驗與智慧的積淀,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的一種精神力量。它對於人們的思想、行為、心理、語言、道德觀念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著主導、調節和規范的作用。客家文化意識既帶有濃厚的人文理想色彩,又富於求實的精神,其重名節、薄功利;重孝悌,薄強權;重文教,薄無知;重信義,薄小人等為人處世的道德價值觀念,是近代客家文化意識的基本內容。
客家文化意識的基本內容(即客家人價值觀念的具體表現)是:「四重」、「四薄」。第一、「重名節、薄功利」。客家人視個人名節比錢財更為重要。對個人的不仁不義,對祖先、父母的不敬不孝,對夫妻之間的不忠不節,對國家民族的背叛,以及男盜女娼、懶惰、賭博等行為都被認為是不道德的、有辱祖先、有損人格和氣節的。客家人常言:「人帶面目樹帶皮」、「莫做虧心事,莫貪不義財」、「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第二、「重孝悌,薄強權」。遷徙的苦難,出洋的冒險,使客家人強烈企盼和衷共濟、平等友愛,使客家人強烈憤恨為富不仁、待人不平等。這一價值觀跟客家人的歷史處境和社會地位密切相關。第三、「重信義,薄小人」。客家人把信義視為社會交往中為人處事的基本品德,並把它作為判別朋友或「小人」的價值標准。流落他鄉謀生,為求生存立足,客家人首先是以信義取信於人。客家人把一切損人利己、欺詐、蒙騙、陷害、背信棄義的行為看作是「小人」之舉。客家人常言:「無信非君子,無義不丈夫」、「親君子、遠小人」。第四、「重文教,薄農工」。客家人認為讀書才能識理、明志,才能有出息。尤其是近代,客家人所在地區人口膨脹,山多田少,生產力落後,經濟不發達,人們為了擺脫貧困,大量往外地和海外謀生,文化知識成為他們謀生的主要手段。客家民間有句口頭禪:「有子不讀書,不如養大豬。」客家童謠中唱:「月光光,秀才娘,騎白馬,過蓮塘……」、「蟾蜍羅,咯咯咯,唔讀書,冇老婆……」客家人「薄農工」的觀念在今天看來是不足取的。
豐富多彩的客家文化,概括起來,有三個基本特徵:一、質朴無華的風格;二、務實避虛的精神;三、反本追遠的氣質。
第一、質朴無華的風格
大本營地區簡單、小規模的農業耕作,使客家人的現實生活只能停留在比較簡單的、粗放的、低下的狀態。「山多田少,樹藝無方。土地所出,不給食用。走上川,越重洋,離了井,背父母,以蘄補救。未及成童,既為遊子,比比皆是」(民國《大埔縣志》)。這是很多客家人所經歷的共同生活。尚「簡」崇「拙」,貶「奢」抑「侈」,長期以來不僅成為客家人固執的生活態度,而且發展成為他們持久、強勁的人生理念和審美時尚。如「歲時燕享不廢,亦鮮兢於汰奢。少長服飾尚新,未嘗流乎侈潛」、「質直好儉,不務浮靡」、「民性質直,氣習勁毅」;再如「冠婚喪祭尚儉,居服飲食器用不求華侈」、「民善治生有勤儉風,士知務學無浮靡習」;又如「齊民居不求華,服不求侈,飲食不求異,器用不求奇。」在客家地區,從日常的飲食起居,到年節歲時,大到民居建築,小到衣著物用,無不流露出這種崇拙尚簡的風骨。客家人尚簡崇拙的審美意識,在客家婦女身上得到了典型的體現。「日暮女郎來打水,長裙赤腳鬢堆鴉」、「早出勤勞暮始還,任它風日冒雲鬢。過客莫嫌容貌丑,須知妾不尚紅顏。」在客家地區流傳的詩句中體現出客家婦女這種審美觀念。
第二、務實避虛的精神
客家人很喜歡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他們認為,說空話無補於事,做實事必有收獲。「隨分耕鋤收地利,他時飽暖謝蒼天」、「百般武藝,不值鋤頭落地」,這是客家地區流傳的歌謠,反映了客家人求真務實的精神。「士恥虛務實,鮮以標榜為事」,即便是大本營地區的傳統士大夫和文人學士,也崇尚這種求真務實的為人處世態度。這種根植於農耕文明基礎上的務實精神,不僅體現在客家人的現實生活中,而且還牢固地植根於客家人的深層意識之內。
第三、反本追遠的氣質
客家人有強烈的祖先崇拜意識。這種由反本追祖而產生的濃厚的歷史意識,使客家地區的各種文化事象,無不帶有古風和古意。有人把神州赤縣各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作了比較,並生動地描述:比起吳越文化的新潮、中原文化的沉勇、荊湘文化的神秘來,客家文化執著的是一種民族歷史的深沉和凝重。它沒有吳越的靈秀,沒有中原的雄渾,也沒有荊楚的浪漫,但卻熔鑄了民族文化的歷史縱深感,凝煉了民族歷史遺產的博大氣派和精深氣質。
浸染「鄉土情結」的客家文化
「鄉土情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特徵之一,更是客家傳統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徵。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在農業社會里,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對自己的鄉土有無限的眷戀之情。不少客家人,遠離鄉土數十載,盡管兒時生活是那麼貧困,但對故土的思念又是那麼甜蜜。鄉土情結,灌注在中華傳統文化之中;滲透在客家文化之中。
遷徙,背井離鄉,翻山越嶺,漂洋過海,念念不忘的是故鄉的土地和親人。客家人一次又一次的輾轉遷徙是被迫的,被迫離開家鄉、失去家鄉故土的人,怎能不更懂得家鄉故土的可愛呢?怎能不更珍惜鄉土情誼呢?
反映鄉土情調的民間傳統文化藝術。在客家傳統文化中,反映鄉土情調的莫過於客家山歌。俗語雲,「客家山歌特出名」、「客家山歌鬆口(地名,諧「從口」)出。」這種帶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民歌使人頓生思鄉懷鄉之情,在中國民歌中獨樹一幟。客家山歌是中華民族民間文學百花園中一朵色彩艷麗的奇葩,也是東方詩歌大園里出類拔萃的妙詩。客家山歌是客家地區民間文學的瑰寶。它直接從人民群眾中產生,盡情抒寫客家人的生產與生活、歡樂與憂愁,情深景真,質朴優美,為人民群眾所喜愛。千百年來,客家山歌廣泛而持久地在客家人聚居地流傳,魅力常在,青春永葆,表現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除了客家山歌外,還有廣東漢劇、採茶戲、花朝戲、提線木偶戲和山歌劇等地方戲劇。這些地方戲劇,除漢劇外,都用客家方言演唱,曲調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客家傳統文化中,流傳最廣,淺顯易懂,客味特濃的是民間諺語。尤其是那些懷鄉思親的諺語,更讓人銘刻在心。如:「命長不怕家鄉遠」、「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在家不會迎賓客,出門方知少主人」、「只要人情好,食蕃薯湯也甘甜」……具有鄉土氣息的民間雕刻、繪畫、民間工藝品和風味小吃,都浸染著濃濃的鄉土情誼。
客家人!你無論從中原遷徙到東南陰霾不開的蠻荒之地,還是從故土遷徙到異邦的荊天棘地,你總是那麼昂揚奮發,那麼堅忍不拔,你的心中寫著「成功」兩個大字,你的心中找不到「失敗」兩字的影子。客家人,你究竟為什麼這樣猶如鋼鐵般堅強?這是因為你的心裡懷著一塊采自中原地層深處的傳統文化的黑煤塊——燃燒著人文理想的沖天烈焰——照亮了所有客家兒女前行的路。這沖天烈焰散發出來的熱力,使神州大地溫暖如春,使五洲四海溫暖如春。是的,客家人是春天的使者,客家人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能開僻出嶄新的春天來。
客家文化是古老漢族文化老樹上綻出的新枝,在這鬱郁蔥蔥的新枝上,已經掛滿了色彩斑斕的果實。
附錄:客家土樓民居——一曲自然而舒展的交響曲
在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區,一座座奇特的土樓星羅棋布,它是居住在那裡的客家人所創造的一種用土夯築的巨型的民居建築,它無意炫耀自己的風采,但世界卻為之而驚嘆!一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顧問贊嘆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近年來,前往考察客家土樓的國內外專家遊客絡繹不絕,他們稱贊客家土樓是「中國古建築的奇葩」、「東方文明的一顆明珠」、「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財富」。日本一位教授在閩西客家地區考察土樓民居,他飽覽一座座結構厚實的、高峻雄偉的圓形和四方形土樓居,贊嘆:「如同自天而降的黑色飛碟」、「一曲自然而舒展的交響曲」。
客家土樓建築形式內涵——揭示客家精神與客家人獨特的心理特徵。她是「中國南方山中的傳奇」,她是中國民俗文化的珍貴的「活化石」,她是世界民居建築中絕無僅有的瑰寶。
(四)
「客家腹地」人文秀,崇文尚學蔚成風。以「世界客都」梅州為中心的十幾個縣是「客家腹地」即客家中心地區,這里的教育特別發達,素有「文化之鄉」、「足球之鄉」、「華僑之鄉」的美譽。梅州史稱「文化之鄉」,體現客家人以人為本、以文為骨、倚重知識、崇尚教育的精神。古人雲:「梅人無殖產,恃以為生者,讀書一事耳,所至以書相隨」。清代知州王之正曾說:「士喜讀書,多舌耕,雖窮困不肯輟業。」在梅州,私塾、社學、書院遍地都是,昔日先輩科舉考試入選而金榜題名者眾多,可謂「光宗耀族」。近代梅州教育引人關注,1925年,周恩來第二次東徵到梅州時曾說:「梅縣教育之發達,恐匪特為粵省各處縣城,如縣立師范、東山中學、縣立中學、學藝中學。辦理頗有精神,其餘各校成績亦佳,教育尤為普及,即至貧之家,亦令其子弟入學。」今日梅州,高揚客家優秀傳統文化的旗幟,正與教育現代化接軌,努力再創嶄新的「文化之鄉」。
法國天主教神父賴里查斯,曾在梅縣傳教二十餘年。1901年著有《客法詞典》,在自序中說:「在嘉應州(今梅州),這個不到三四十萬人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隨處都是學校,一個不到三萬人的城中,便有十餘間中學和數十間小學,學生的人數,幾乎超過城內居民的一半。在鄉下每一個村落,盡管那裡只有三五百人,至多亦不過三五千人,便有一個以上的學校。因為客家人的每一個村落都有祠堂,那就是他們祭祀祖先的所在,而那個祠堂也就是學校。全境有六七百個村落,都有祠堂,也就有六七百個學校,這真是一樁駭人聽聞的事實,按人口比例來說,不但全國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和它相比較,就是較之歐美各國也毫無遜色。為什麼梅縣的教育會這樣的發達呢?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由於它的環境所促進,因為這地方,山多田少,糧食不夠,男子必須出外謀生,而學習謀生技能,自必先知書識字;況其祖先原由北方遷來者,皆為門戶清高的人物,都存有讀書為貴的觀念,因此,他們便極力想法設立學堂。他們的祠堂都有許多公產,並將公產所收入用來辦學,學生大抵免費,所以雖屬乞兒子弟,亦有讀書求學的地方,而不致成為文盲,此即所謂教育機會均等者是也。」四十年代末,梅縣就有三十四所中學,普及中學教育為全國之冠。
客家先民來自人文薈萃的中原、河洛,紮根贛閩粵山區後,他們秉承中原遺風,以耕讀傳家。崇尚文化,重視教育,以興學為樂,以讀書為本,以文章為貴,以知識為榮,在客家社會里蔚然成風。
走進客家山
❽ 理想家園周邊環境怎麼樣生活便利嗎
城市:揭陽
樓盤名稱:揭陽理想家園
公交線路:揭東移動(公交站):9路;11路;圩埔路口(公交站):9路;11路;路口(公交站):666路;招呼站(公交站):107路客運班線;圩埔(公交站):10路;城西路口(公交站):3路;佳發紅木城(公交站):10路;金葉酒店(公交站):3路;9路;10路;11路;高鐵快線揭陽市區線;揭陽人民醫院(招呼站)(公交站):107路客運班線;揭東山政府(公交站):3路;
其他交通方式:項目位於揭東縣城206國道南側圩埔路段,西面通過206國道可抵達東山區,另外金溪大道等也是主幹道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49171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0%,共3棟樓,停車位暫無資料
周邊配套:距離揭陽樓與城市廣場接近3公里,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❾ 為什麼廈門港水域是中華白海豚的理想家園
中華白海豚在我國分布比較集中的區域有兩個,一個是廈門的九龍江口,一個是在廣東的珠江口。
廈門港水域能夠成為中華白海豚聚集棲息活動的密集區域,原因主要有三點
1.鹹淡水交匯,水質肥沃,水溫和鹽度均適宜白海豚的生存活動;
2.珠江河口生物豐富多樣;
3.水質環境較好,污染較輕,特別是內伶仃島沿岸和大嶼山島西側,仍保留有自然岸線未被開發,水域環境幽靜,成了中華白海豚活動的理想場所。
1997年8月,在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之一——福建省廈門市,也建立了一個總面積為5500公頃的以保護中華白海豚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同年10月11日,廈門市政府又下達了《廈門市保護中華白海豚規定》,並同與廈門毗鄰的漳州、泉州兩市一起共擔義務,共同保護這一稀有的「海上國寶」。中華白海豚是廈門的唯一一種國家I級保護動物,廈門人稱其為「媽祖魚」、「鎮港魚」,因為在春天朝拜神聖「媽祖」期間也正是中華白海豚大群出現在廈門海域的時候,而且每逢它們出現的時候,海面上總是風平浪靜,所以從前漁民們在海上作業時如果遇到,都要燒香叩頭以求保佑。
❿ 去北京玩住哪裡既舒服方便又相對便宜點呢
在北京要求北既舒服方便的
如果你直接入住就有些貴了,但如果事先通過網路預訂,
就會便宜很多,原先200多的只要100左右就可以了
比如:
北京府學賓館(經濟型) 起價:99
近鄰北京站、王府井、東單繁華商業街。
北京東方晨光青年旅館(半地下型) 起價:100
國際青年旅舍聯盟IYHF的成員,靠近北京火車站
北京東四福苑賓館(經濟型) 起價:100
酒店位於隆福大廈附近,靠近王府井,
北京海博大酒店(四星級) 起價:128
最便宜的四星級酒店,但位於海淀區西四環航天橋西北方向,距離天安門等市中心稍遠些
北京西翠之旅連鎖賓館白紙坊店(天健賓館)(經濟型) 起價:148
位於中央電視台/西客站附近,新裝修、價格便宜、環境舒適
北京都市新明基賓館(經濟型) 起價:150
座落於平安大街上,毗鄰王府井、東單等繁華商業中心,臨近故宮、景山、北海等名勝古跡
北京京港灣賓館(經濟型) 起價:160
位於北京中醫葯大學院內,靠近北京國際展覽中心
北京城市青年酒店 起價:160
北京城市青年酒店座落於北京火車站商業區,毗鄰郵政大樓,處於重要的交通樞紐,交通十分便利。
如家快捷酒店—北京學清路店(經濟型) 起價:170
位於清華大學東門的東北方向3公里處,座落在地鐵線沿線,南距五道口地鐵站約2公里處,毗鄰北京矽谷之稱的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農業大學、地質大學、語言大學、林業大學等數十所高校林立周邊,擁有濃厚的學術氛圍和文化氣息,是商務、學術討論及休閑客人溫暖舒適的理想家園。
等等
當然也更便宜的,但因為是個人小旅館不一定安全衛生就先不介紹了.
上述賓館你可以通過E龍的網上預訂http://travel.elong.com/hotels/default.aspx?campaign_id=4051378,在其中選擇城市為「北京」、入住時間再按價格排序就可以免費注冊並以上述優惠價預定了。如果你在預訂中有問題,可以發網路簡訊給我,我會幫你預訂成功的。
最後祝您在北京玩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