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薩克斯新手吹出來音色不好
Ⅰ 怎樣去練習薩克斯我都學了快2個月了,好像音色不怎麼好聽!
音色不好首先要多多練習長音,雖然練起來很枯燥, 但卻非常有用的。 還有就是多聽名家大師的演奏 慢慢試著模仿 我個人感覺這是提高音色的2個辦法 而且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 每天吹長音 時間長了 顫音自然就學會了 每天都要有長音的訓練 可以拿音階琶音來練 每個音吹8拍 4拍都可以 根據自己感覺來控制時間 或者吹一個音 吹到沒氣了為止 然後繼續 堅持下去 你會發現你嘴的控制力明顯提高 音色也越來越好 而且長音練久了 顫音自然的就學會了 下邊是一些有關的資料 了解一下吧 祝你成功 學習薩克斯,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和技巧是至關重要的。它是薩克斯演奏的基礎,也是演奏完美音色的基礎和保證。
現在我們接觸的呼吸方法一般分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三種。人們平時生活時候的呼吸是胸式呼吸,它的特點是胸廓擴張,腹部相應凹陷,缺點是呼吸不深。腹式呼吸的特點是胸廓基本不擴大,而下腹部輕度隆起,呼吸很深,但由於胸腔的擴張不是全部,所以吸氣容量仍然有限。在實際的呼吸練習中,我們認為胸腹式呼吸是比較科學的,胸腹式呼吸法吸收了上述兩種呼吸的優點,克服了上述兩種呼吸缺點。它的特點是所有呼吸肌群均能協調一致地參加工作,胸腔能擴張到最大限度,因而能獲得肺活量的最大值,其優點是能夠使整個呼吸肌群協調動作,形成運動的馨體,因而氣息吸入最多,呼氣時,也容易掌握控制。
然而,要改變一個人的呼吸習慣,卻並非易事,它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行。在開始練習時,應該先脫離樂器,練習到能夠較好地控制呼吸動作後,再考慮吹奏樂器。練習正確的胸腹式呼吸的方法是練習者以鬆弛的方式,背朝下平躺、吸氣;然後屏住氣息幾秒鍾,而後再呼氣,這時環繞腹部周圍的區域應有明顯的動作,而胸部的動作則不明顯;一旦較熟練地掌握了呼吸的方法後,再進行站立練習,這種練習在一段時間里應天天堅持,一直做到「習慣成自然」為止。
在sax演奏中呼吸真的非常的重要。
氣息:簡單的說就是利用人正常的呼吸運動,利用排出氣體的力量產生出的氣流。這股氣流才是sax震動發聲的原動力,所以對於這股氣流的控制相對與嘴型更是重中之重。它的急緩直接影響到聲音的質量。
很多朋友在初學演奏的時候聲音巨大,但是吹起來很吃力。它主要的毛病就在於沒有掌握好對氣流的控制。
對氣息有兩種評估,第一種就是控制的氣流的氣壓的大小,主要是改變聲音的集中度。另一種就是氣的急緩,主要控制音量。氣流的急緩很好理解,一鼓勁,使勁一吹氣流自然非常急促,聲音也非常大。省氣吹聲音自然小。但是很多初學的朋友並沒有注意到它第二個條件就是口腔內氣壓的變化。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出學的朋友聲音很大,但是仍然很散的原因。初學的朋友只知道一味的將氣吹出去,而忽略了對它的使用,所以很多出學的朋友即使用很薄的哨片仍然覺得很難吹。我一個吹小號的學長曾經跟我說吹號得哄著吹。後來我明白這說的就是你在演奏的時候要控制好你嘴裡的氣壓。很多初學的朋友剛開始吹並不清楚腹式呼吸,用肺擠出來的氣不但力度不夠,而且特別浮躁。雖然一時的量非常大,但是就象一滴水的形狀一樣,大頭大身子小尾巴。用胸腹式呼吸法之後用腹肌穩定的收縮和擴張來控制氣息的氣壓和密度之後聲音不僅會變的結實,而且它會象細水一樣長流,同等量的氣如果做到收放自如的話長度會增加很多倍。而且聲音的質量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在掌握了正確的呼吸以後,對於如何合理使用和控制氣息,還需要常年不間斷地練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長音練習。在練習時,首先採用中強的吹奏,而且要做到發音干凈利落,始終保持音量均衡,音準無變化。其次,採用漸強到漸弱的練習。在實際練習中,當音量由強變弱時,氣息也由多變少,由急變緩,氣息變化時,嘴巴對笛頭的控制,也應由松至緊,這兩個方面要協調同步。第三,在有了前兩個的基礎上,就可以進行由很弱到很強,再到很弱的練習。這個練習是先吸足氣,將氣息控制住,然後緩緩將其吹出:練習時要把重點放在吹出多少氣?嘴巴對笛頭控制到什麼程度?如果在起吹時能夠得到一個很弱的音,那麼,後面很強很弱的進行就容易做了。 很多人說呼吸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其實不然。呼吸其實是可以從生理角度來解釋的。
在以往說氣息的帖子里經常會出現把氣吸到肚子里這樣的話,其實並不是說氣進到肚子里,吸到肚子里其實只是一種感覺。肚子里其實沒有放氣的地方,事實上吸進肚子里就是向下壓迫橫隔膜,使胸腔上半部分空隙增大,從而使肺更有效的擴張,從而吸進更多的氣,充分利用每一口氣。這樣一來氣息自然就足了。當然也不是很快就能達到極限,需要更多的練習才能使長音更長,聲音更有力。學會了吸氣,很多人每次都吸的撐的慌為止。如果是在練長音那值得表揚,但是如果您是在演奏樂曲或者練習曲那就不一定完全對了。每次吸足了氣,在氣沒用完的時候就換氣你就會發現上次吸進去沒用完的氣就在那裡存著,演奏的時候根本用不上。如果整個曲子都這樣就象舊電池那樣充一次電少一塊充一次少一塊。很快就會覺得憋的慌。解決的辦法有兩個,一個是算好到下一段需要多少氣再吸,再一個就是在吸氣的時候把上次多餘的氣吐出去。這非常重要。
氣充分吸進肚子後我們要學會利用這些氣,有些人吸進去之後馬上放鬆,氣馬上又回到胸腔。吹出來的音和以前一樣難聽,但是就是不明白。這就是典型的學會了吸氣不會控制。其實吸氣和控制結合好了才能有作用。氣吸進肺中之後我們要保持它的穩定才能保持音的穩定。這時我們要做的就是用腹肌保持緊張的狀態以控制氣息的大小。只有這樣音才能有力,聲音很實。相反如果用肺去控制氣流的大小音則會很無力,而且聲音很扁。腹肌控制著的氣息有控制的呼了出來,路過喉結。這時我們要把喉結打開,讓氣順暢的走過,這樣才會起到作用。之後氣走過氣管進入口腔。口腔的環境同樣也決定著音效。如同笛頭不平整聲音就會很暴躁一個道理,如果口腔內的形狀是圓的,出來的音也會是比較圓潤的,如果口腔內總是在動音色同樣會有不同的差異。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低音很圓,但是高音很扁。因為他們為了更好的下低音而故意把口腔內張開,而為了更好的上高音故意把口腔內的面積縮小。這是個誤區,其實無論演奏高音還是低音,口腔內的環境都是一樣的,只不過低音的時候氣息弱一些,高音的時候腹肌多用力一些,多頂一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古典所要求的聲音的統一,也是下低音上高音正確的方法。其實口腔內的形狀起的是笛頭的作用。一個好的口腔內環境也會有很好的音色。這就是為什麼不同的人吹同樣的配置有不同的音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時氣就這樣通過笛頭出來了。如果您是吹古典的要注意的就是呼吸的時候用冬天為了暖手而向手哈氣的感覺來吹管最好。
二嘴型
最開始當然要從震動發省開始,哨片和笛頭震動產生的聲音帶動整隻管來發聲,然後由各個音孔的開合來控制震動的頻率和聲波的走向,達到發出樂音的目的。也就是說sax這種樂器(不單單是sax)簡單的說就是一個震動發聲器,我們所謂的演奏就是控制它的震動來達到發出樂音的目的。這么講來就很容易理解了,發出象驢叫一樣的聲音,嗩吶一樣的聲音,所謂的氣息,嘴型都是一種變換震動的方式。下面我就講一講嘴型,氣息對sax音色的影響。
很多朋友把嘴性單純的理解成把嘴擺成某一種形態來演奏,這的確是正確的,但是我希望大家更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演奏sax的時候擺出的嘴型說白了其實是一種改變內部嘴型的一種表象。要呈現這種嘴型的根本目的還是改變口腔的內環境。下巴拉平:下巴拉平的主要目的就是讓下唇變薄。古典sax演奏中,扁而薄的嘴唇更適合演奏古典sax。因為下唇更敏感,對於控制音源之一——更有好處。哨片是兩個直接音源之一,嘴唇對音源的直接接觸會更直接的影響音色,扁而薄的嘴唇在演奏sax的時候更快速的反應和控制音色的變化,所以在演奏古典的時候比較講求下巴拉平
口輪肌收緊:口輪肌收緊之後口腔內會呈現出一個相對比較圓的空間,氣流從這個空間走過之後氣很平均,所以聲音很暖,很柔和
微笑一樣的收緊兩個嘴角:這樣做之後口腔內會呈現一個向外收的形態,這樣的嘴性能讓您的聲音更緊實,聲音更有彈性
舌頭:在控制聲音方面,嘴內腔起的作用非常大,主要的一個形式就是控制口內腔的形態。在這其中,舌頭的位置當然也非常重要。在中音區的演奏的時候,舌頭的位置應該是平躺在下鄂里的。在中底音音區的演奏的時候,需要更寬闊平穩的氣流,所以這時舌頭應該盡量壓底,使口內腔面積增大,使氣流盡量平穩。在高音的演奏中,舌頭的擺放位置應該是向後隆起的,這樣緊縮口內腔的面積,使氣流更急促,更有「密度」,這樣高音會更容易上。
所謂口型其實就是一個良好控制笛頭的方法。
關於口型有很多爭議。有人說這個對有人說那個對。但是在我看來,嘴型是一種追求完美聲音的一種途徑,每個人有每個人對完美的理解,所以每個人說的在一定意義上都是對,這就需要大家自己去嘗試,去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而不是爭來爭去誰一定對誰一定錯。 sax是由於被卡子固定在一起笛頭和哨片由於氣流的運動產生震動而發聲的。但是如果我們什麼都不管只往裡吹氣我們就會發現沒有控制的聲音乾巴巴的象驢叫一樣漫天飛。這不是我們想要的。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哨片只震動一部分以產生我們想要的優美音色。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要震動的那一部分含在嘴裡,然後上牙固定住笛頭,嘴唇包住下牙,sax管頂住牙加以固定控制它的震動。
最後要說的就是下唇了,古典sax演奏中下唇應該是薄薄的,這樣就可以非常直觀的了解下牙對哨片的壓力,最重要的就是震動需要一個堅實的支撐來增加它的靈敏度。這樣一來下牙肯定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哨片和牙之間有非常厚的嘴唇墊著,那就如同三級跳最後一腳踩進沙坑。再怎麼努力你都跳不遠。如果嘴唇很厚,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嘴角象兩側拉,使下牙上的嘴唇變薄。如果單純的往兩邊拉你會覺得很累,而且不自然,現在要做的就是嘴角象微笑一樣微微翹起來,這樣既有助於成型又省力。薄薄的下嘴唇控制起來就靈活了嗎?其實也不完全是。很多朋友演奏的時候如果照鏡子會發現自己的下巴象核桃一樣堆在一起。如果那樣演奏勢必會被下唇更大的壓力,而且支撐哨片的中心從下牙又轉移到下巴上,這樣一台大功率起重機又掉進沙坑裡了。所以平坦的下巴也很關鍵。口型的作用其實和卡子一樣,是控制哨片的震動的。所謂控制哨片震動當然要有一個良好的支撐,下牙用來使震動容易控制,那如果沒有一個牢固的力穩定住笛頭那下牙的控制如何實現?所吹sax的時候上牙一定要頂住笛頭。有一次在王恆老師那裡上課,有個考生因為笛頭上沒咬出坑挨罵。沒咬出坑就說明上牙沒有固定住,沒有支撐好。多說一嘴。笛頭還是省著點用,推薦大家使用牙墊。
總結起來有這么幾點:上下牙平齊,微笑的嘴型,平坦的下巴,上牙一定要固定住。
在平時的練習中我建議大家照鏡子吹。注意儀表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嘴型不走樣。
總體歸結下面兩點:
1.演奏的時候,口型類似微笑時的狀態,下唇微微包住牙齒,兩腮緊貼在牙床上,注意上牙不要咬笛頭。下巴下垂微微前移,嘴唇裹住笛頭,力量不要過大,只要笛頭周邊不漏氣就可以了。
2.含笛頭的位置:由於每個人嘴唇的大小薄厚各有不同,牙齒的長短與整齊程度,以及苗頭型號也不同,含笛頭的多少當然也各異。含笛頭的多少以找到最佳震動點、發出理想的聲音為原則和目的。先從笛頭前端少含試吹,逐漸往後一點點多含試吹;然後,再從笛頭後端多含試吹,逐漸往前一點點少含試吹,就是找到了最佳振動點,即可固定合笛頭的位置。
Ⅱ 為什麼我的中音薩克斯聲音吹出來很低沉
過音孔的開閉,即鍵子的開閉來控制音高的,(高手也可以用嘴控制) 比如說1234567,最低音1即為左手三指(食、中、無名指),加右手四指(食、中、無名指加右手小拇指)全按即可。
所含笛頭位置的多少應以個人百的條件加以區分,一般來講大約含在笛頭的三分之一處。在這里要談到一個最佳振動點的部題。
先從笛頭的前端少含試吹,慢慢向後移動試吹,然後再從笛頭的後端多含一些進行試吹,逐漸向前移動進行試吹,一定要用心多聽各位置的音有何不同,這樣便能找到最佳振動點,此時便可固定所含笛頭的位置。
(2)為什麼薩克斯新手吹出來音色不好擴展閱讀:
中音薩克斯的演奏技巧
1、用吊帶將樂器掛在胸前,置於身體的右前方,調整掛帶,使其既能負擔樂器的重量,又能緩解手和臂的緊張程度。
2、站立演奏時,兩腿同肩寬,坐著演奏時,兩腿打開稍向外,呈九十度弓形觸地,身體要自然挺直,背、胸、腰、腹不可彎曲。
3、含笛頭的角度,要以自然呼氣和笛頭風口的氣流方向為依據,因氣流方向略向下斜,而笛頭和脖管自然要與氣流的方向相一致,略往下傾斜為最佳角度,大約為四十五度左右。
Ⅲ 請問我是個初學愛好者薩克斯吹不岀理想的音色電吹管就能調岀理想的音色
摘要 要成功地演奏好薩克斯,首先必須訓練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力及理解能力,平時要多學習一點薩克斯以外的音樂理論。薩克斯對音色的控制包括三大部分。
Ⅳ 感覺我吹薩克斯的音有點靠里,發音不明亮是什麼原因
意識形態上要考慮演奏的時候震動管體,而不是只想著笛頭的一小部分,哨片需要充分的震動,一旦被下唇影響了震動,音色就會變暗。不斷調試,找到自己喜歡的音色。
Ⅳ 我初學薩克斯,吹的時候為什麼老吹出怪聲
可能是哨片沒調好,或者吹的時候碰到其他鍵了,氣息控制好,每天早晨起來練長音,不要著急,學薩克斯一定要有老師
Ⅵ 薩克斯音色問題 為什麼我的聲音難聽
音色不好首先要多多練習長音,雖然練起來很枯燥, 但卻非常有用的。吹薩克斯,當然都希望吹出最美的音色,怎麼出來好音色呢?眾說紛紜!但歸根結底無非兩個方面--硬體、軟體!所謂硬體就是我們用的器材了,包括:薩克斯管、笛頭、哨片、哨卡,甚至包括房間的環境(不一樣的哦!),所謂軟體當然就是我們的技術,包括口型、控制力、指法還有一項我認為很重要的因素,可能很多薩友並不注意,這就是判斷力!-是對音色的判斷力,也就是說,如果吹奏者自己還不是很確定什麼樣的音色(主觀的東西)才算好音色的話,那就什麼都白費了下面言歸正傳--別去過份的最求高端器材,當然了,一個好笛頭配上適合自己的哨片是好音色的基本保障,我說的是在管子沒有問題(音程准、不漏氣、共鳴也可以),笛頭哨片從客觀上說也都不錯的情況下有很多朋友仍然出不來好音色,這個時候他就開始找原因了:[/b][/size][/align][align=left][size=2][b]管子不好??,嗯!對!「老師」都說了:「5000以下的薩克斯沒有好音色」於是乎開始換管--買個6000的。。。。,開始兩天覺得「嗯,不一樣,有改善!」3天未出,再回頭吹原來那個,「咦?怎麼也差不多啊?」「偶,老師都說了:500以下沒有好笛頭。。。。」,買個800的!開始有了點改善,但還是不盡如人意!「買最貴的哨片!別攔我啊,要不跟你急!。。。。」,弄回來了「唉,有點吹不動!老師說哨片都得修修!磨之。。。。」。。。。就這樣啊就這樣,大把鈔票出去了,換來一堆大師級別的裝備,可就是沒弄出來好音色!說什麼好呢,感覺!!!悟性!!!水平!!!水平技術可以苦練,感覺一部分是天性一部分是熏陶,悟性說白了仍然是感覺,多聽!多聽!多看!多看!別成了器材發燒,技術感冒。嘴型不對的話用什麼好頭好片子都無濟於事的,房子漏風燒什麼暖氣能暖和呢!看好了名師的嘴型(嘴長的肯定不一樣,但作用在笛頭哨片上的那種感覺是可以找到的),感覺找到了,才有可能吹出心儀的音色。器材肯定是重要的,但是不代表有好器材就有好音色,某種程度上人比器材更重要。。。。。拿來大師的裝備乾脆吹不動的大有人在,其實就算可以控制的很好了也不可能和我們平時聽唱片一樣的音色,那是不現實的!我在很多網站看到有些「網上紅人」說他的某個產品如何如何好,「換上去就可以達到什麼什麼吖效果,跟XX大師的音色一樣了」----在心裡罵他一句我先!為什麼罵他?先說說我們聽到的唱片里的音色是怎麼產生的 首先是一個有相當高水準的薩克斯專業演奏員(沒人會請我來錄唱片,除非唱片公司老闆的腦袋著涼了),其次,這個樂手用的頂級的而且經過長時間磨合,非常適合他的器材(假設原來的管子吹了10年,進錄音棚時給他個比這個貴10倍的樂器他也不會換的,否則他隨時有可能被錄音師喊「ka」),另外他是在一個聲場效果極為科學的環境下錄音,這些是第一步。第二步,拾音、錄音,先說棚內錄音,用的麥克動則數萬元,一條連線幾千塊RMB,經過壓縮器、激勵器、均衡器、等一系列高端設備(調式也是高端水準偶,干什麼都一樣,光有設備沒有技術是白費的),錄入磁碟,接下來混音,用的監聽音箱一對買輛夏利車的價可能也不少見,對原聲進行處理---聲大的地方壓縮、聲小的地方擴展,實在不行的地方重錄,難聽的頻段衰減、出彩的頻段提升。。。。。最後做到最大電平接近於0,在平民設備上播放都不會破電平,均衡到音色華麗但很真實,混響到可以陶醉你的心。。。。。這是棚內錄音,現場演出的話,就是拾音的設備換成靈敏度低一些的(太高會把現場雜音都收入!但靈敏度低不等於設備不好偶),把後期混音的步驟先在POST端設置完畢,聽眾聽到的就是已經處理完的效果了,因為沒有了後期的反復監聽、分析、調試,所以通常現場LIVE只是氣氛熱鬧些,真正的音樂效果遠不如錄音棚版,大家如果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有些歌手便很容易理解這點了,平時CD里唱的很好啊,怎麼K歌時候和我差不多啊,嘿嘿,這不能說這個歌手唱的不好,而應該說是你唱的好,就比如你和凱莉金在一個房間用凱莉金的高檔器材,你吹出和他一樣的音色,說明你的水平好而不能說他吹的不好,而比如同樣用你的普通器材,凱莉金的音色還是很好,而你的音色就不行,那不能說是你的器材不好,而只能說是你吹的不好。哈哈,有點繞嘴! 綜上所述,我們作為薩克斯發燒友,甚至是些學院派的薩克斯名家,要想弄出百分百和唱片一樣的音色是很難的,不過這並不要緊,要緊的是你必須自己能分辨出你吹的音色怎麼樣是好的,怎麼樣是不好的,只有這樣,假設當你站在錄音間里,才有可能弄出來那種動人的音色,而反之自己對自己音色還沒有一個客觀正確的判斷、根本不知道問題出在哪的話-----那就很遺憾了,再花上幾萬銀子也是白費的
Ⅶ 初學薩克斯,總感覺音吹不對。
薩克斯的發音沒有大的問題,恐怕還是你沒有掌握吹奏方法,口含哨頭多與少預防發出的音色是有密切關系的,好好體驗一下含入中的深度來細品發出的音色。熟練以後就會好的。
Ⅷ 初學薩克斯,有關嘴型和音色的問題
其實薩克斯的嘴型嚴格的來說並沒有過於嚴格的要求,基本上只要做到這幾點即可。一,上嘴唇自然放鬆,上牙頂在笛頭上。二,兩腮收緊,不可鼓(這點最重要,鼓起兩腮乃吹薩克斯一大禁忌)三,下嘴唇貼緊下牙,且下顎放平。。。。差不多就是如此,所謂的雙包其實應該算是一些技巧上面的東西,但並不是所有曲子都適合的。順便一提,你是自學薩克斯的,這不是說不行,只不過你想真正的吹出一點名堂的話那就需要找人
指導一下。薩克斯不像吉他,可以很容易的自學,而薩克斯技巧上面的東西相當多,而且網上講解的並不是很明確,你也很容易誤入歧途。。。。。。
回答完畢
Ⅸ 薩克斯曲我吹出來的音色比較硬不柔,該怎麼辦
是你的氣息把!可能嘴型有問題!嘴放進笛頭不要太深!下唇包住下牙!包住的薄厚!要自己掌握涅`包住厚.音色亮!好聽但高音難上!包的薄卻恰恰相反!哨片過硬.過軟.都會出現你說的問題!.吹高音管和中音管不同!高音好吹!低音就需要氣息控制!氣流不要太急!嘴型發o的形狀!輕輕包住笛頭不要太緊`可能哨片有點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