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用左手舉東西手抖
⑴ 左手拿東西發抖怎麼回事
手抖,醫學上稱為震顫。它僅是一個症狀,是指身體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現為不隨意的有節律性的顫動,臨床上的病因有帕金森綜合征,肝豆狀核變性,肝性腦病,小腦、腦干病變,腦動脈硬化,腦缺血,葯物中毒,痴獃等。一般來說,手抖症狀多在老年出現。應該及時找神經科醫生、內分泌科醫生和新陳代謝科醫生做適當檢查,明確病因,正確治療。
⑵ 我的左手,有時候拿東西,為什麼會發抖
您好,這個情況的話是特發性震顫,再拿杯子,拿筷子的時候出現的 手抖,是屬於特發性震顫,建議可以去醫院進行檢查舒筋止顫湯
⑶ 手拿東西的時候出現手抖是什麼原因
拿東西手抖可能是一個震顫現象,也可能是肌肉無力,提取重物的時候出現抖動,也可能是做精細動作的時候出現抖動,做一些重力氣活的時候反而不抖等等。發病的原因非常復雜,比如帕金森氏病、甲狀腺疾病、肌肉萎縮、肌肉病、頸椎病;特發性震顫,家族史陽性的患者,在做一些精細動作的時候也會出現手抖;書寫痙攣,拿筆寫字的時候也可以出現手抖,寫字不成形。所以手抖原因特別復雜,有功能性的原因,也有重大的器質性疾病的原因。出現手抖一定要請教專業醫師,進行病史搜集整理,進行一系列的臨床有針對性的檢查才能最後確診,才能有一個好的、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收到好的臨床效果。
⑷ 我發現我的左手拿東西會抖怎麼回事
估計是缺鈣,你多吃點補鈣的。象鈣片之類的,買的時候問下最好裡面加D3的。
⑸ 手有時拿東西時會發抖主要是左手,手放在空中可看明顯抖動,晚上容易失眠多夢
病情分析:
你好,你這些症狀,考慮是有甲亢引起的手抖及失眠多夢。
指導意見:
你要及時到醫院內科檢查,抽血檢查促甲狀腺激素,查明原因治療。
⑹ 為啥子左手拿筷子手抖
1、姿勢性震顫: 當患者身體處於某種姿勢的情況下才出現震顫,如平伸前臂時,出現細微而快速的顫動,為姿勢性震顫。這類震顫在抓握東西、手臂懸空時、端飯、倒酒等姿勢時明顯。 出現姿勢性震顫的情況為: 1)生理性震顫:常在精神緊張、驚恐、情緒激動、疲勞時明顯。生理性震顫,一般不需治療,對健康也無明顯影響。可通過體質鍛煉,增強植物神經的穩定性,對緩解精神緊張等有益。 2)甲亢性震顫:多局限於手指,很細微,兩手平伸時才明顯。常伴有心動過速、出汗、消瘦等。 以上這些震顫,都能用心得安等β-阻滯劑所抑制和消除。 3)特發性震顫:又稱家族性或稱良性震顫,由於老年起病者多,又稱老年性震顫,約60%病人有家族史,隨著年齡增大而升高,平均發病年齡為25-45之間。震顫多在雙手、頭部或發音時,尤以雙手震顫為多見。 2、靜止性震顫: 又稱震顫麻痹,或帕金森氏病,發病年齡較大,一般在中年以後。系腦錐體外系病變所致。震顫特點為靜止性震顫,有節律性,手指震顫呈「搓丸樣」,同時伴有肌張力增強和運動減少,面部缺乏表情,走路呈「慌張」步態等,不難與其他震顫相區別。 你在手拿東西時出現手發抖,這屬於姿勢性震顫,以生理性震顫多見,一般不需治療,對健康也無明顯影響。 如有心動過速、食慾亢進而體重減輕,則應檢查甲狀腺功能,除外甲亢的可能。
⑺ 左手拿東西不自覺手抖是什麼原因
是中焦虧欠造成
屬於心臟病症狀(血壓值沒在正常范圍)
⑻ 躺著左手抬起來拿東西會不由自主的發抖是怎麼回事是不是缺什麼
手抖的話一般是甲狀腺功能問題,也可以見於心腦血管疾病
建議你及時到醫院接受檢查治療,確診後才能對症治療甲狀腺疾病一般是口服優甲樂
⑼ 為什麼左手拿東西總是發抖
一般來說,手抖症狀多在老年出現。應該及時找神經科醫生、內分泌科醫生和新陳代謝科醫生做適當檢查,明確病因,正確治療。
⑽ 手拿東西為什麼會抖
手抖可以說是神經科內最常見的一種不自主運動,常常會有病人或是家屬來到門診問說,我的雙手會抖,是不是得到巴金森氏症?甚至有些病人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中風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甚至進一步處理手抖的問題,必須要有一些基礎的神經學知識。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醫學上所定義的顫抖。顫抖是身體任何部位發生的具有規則、節律性的不自主運動,手抖是其中常見的部位之一,有些病人有的是腳抖,還有頭抖的。若是不規則的甩動或是抽動,那就是另外的症狀,而不是今天討論的主題了。
一樣是手抖,卻因為分類不同而各具不同的意義。以手抖在何種情境下出現,可分為休息性及動作性的顫抖,而動作性的顫抖又可以再細分為姿勢性手抖及意向性手抖。
休息性手抖是雙手處於休息狀態時,通常是放在膝上時,規律性的顫抖,有時腳也會有休息性顫抖,遇到這種抖動要小心了,這有可能是巴金森氏症的症狀。若是有這種休息性的顫抖,很有可能會混合姿態不穩、動作遲緩、臉部表情僵硬一起表現,宜迅速就醫作正確的診斷及處理。
動作性手抖是在手在做動作時(比如拿筷子、夾菜、寫字等)時發生的手抖。這類的抖動又可以再細分為姿勢性跟意向性的手抖。最常見的動作性手抖是原發性手抖,通常由一隻手開始,逐漸另一隻手也會顫抖,而且隨著年齡而變嚴重。約0.3
%到1.7%的人有此種手抖,所以是很常見。其中約一半是遺傳的,為自體顯性遺傳,其發病年齡則在15歲左右,男女罹病率相同。有時連頭、頸、臉、下巴及聲帶也會顫抖。動作性手抖如果不嚴重,不影響生活或工作時,不用服葯。
通常病人來到門診,表示手抖已經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功能了,但是一問發病多久了,往往都不清楚,若到了這個程度,則服用葯物(如乙型阻斷劑或某些抗癲癇葯物)可以控制病情。有趣的是,有些手抖在喝酒後會暫時減緩或消失。
姿勢性手抖其實也屬於動作性手抖的一種,只是它是在雙手維持某一個姿勢(通常是雙手向前舉)時才發生的手抖。正常人在肌肉疲勞、緊張、焦慮、害怕、興奮時也會發生此手抖,此時稱為生理性手抖,考試的學生一定有這樣子的經驗,考試的時候一緊張,手就不停的發抖,連筆都拿不好。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功能亢進、酒精中毒、某些葯物(如支氣管擴張劑、精神科葯物、促進胃腸蠕動的葯物,甚至一些感冒糖漿)也會造成勢性手抖,這種情況若針對病因加以治療是會進步甚至痊癒的。
意向性手抖是手在指向目標時發生的手抖,最常見的是以手指碰鼻子時,在將碰到鼻子前會顫抖而碰不到,主要見於小腦病變。這類的病人應該會合並一些其他的小腦症狀。這種手抖很有特色,只有這種很特別的手抖才比較有可能是中風造成的,否則一般中風鮮少以手抖當作單一的症狀。
以上每一種抖動所發生的原因均不同,治療方式也是迥異,建議如果手抖有一個嚴重度,或是影響日常生活的機能、影響心情,還是來神經內科門診來尋求治療。來就診時,醫師一定會關心以下的幾個問題,
可以先在家中觀察清楚再跟醫師報告。
1.手抖是在什麼動作時容易發生?是休息的還是動作性的顫抖?
2.顫抖的范圍有影響到頭頸部,甚至腳或軀干嗎?
3.右手嚴重還是左手?哪一手先發生?幾歲的時候發生?
4.抖動的頻率是快還慢?
5.最近有沒有特別服用什麼葯物?有沒有甲狀腺的疾病史?手外傷?家族遺傳史?
到底怎樣的手抖才算嚴重,才要治療?這是因人而異的。大部份的指標是定在日常生活功能的影響程度。像學生或是設計師,需要常常拿筆,手抖的控制就極為重要,同樣輕微的手抖如果發生在老人身上,也許就不會造成日常生活機能的影響。如果手抖造成了什麼影響,一定要在門診跟醫師討論,不用覺得不好意思說,因為這其實也是醫師治療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在這里林林總總的談了有關手抖的分類及原因,需要注意的病史。以及自我嚴重度評估,一個結論要告訴大家,就是--手抖一定是有原因的,不要去忽略它,但也不要因為它而整天緊張兮兮的,越緊張保證越會抖。
大部分的手抖都可以找到原因來治療,而有些手抖有可能是退化性疾病如巴金森氏症的症狀,有些手抖是遺傳的,還有很大部分的是葯物引起的。要配合醫師,一起把病因找出來,讓自己的生活可以過得更順心,雙手可以用得更「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