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為什麼拿東西消耗能量不動

為什麼拿東西消耗能量不動

發布時間: 2025-07-03 21:13:13

❶ 人提東西不動不做功為什麼還會感覺累

人提東西不動,有兩個地方要用力,即手指(彎曲)與臂膀,從生理上剖析,「用力」就是肌肉收縮,需要消耗能量(ATP),所以會感覺累。
換個角度來看,假設用一根繩子系著一個重物,繩子會一直處於疲勞狀態,經年累月,繩子也會斷的。

❷ 為什麼人拎著很重的東西站著不動還會覺得很累

因為東西受到重力,而人為了保持東西不掉下去需要給東西施加一個向上的力,因為人付出了力,所以不動也會感覺累。雖然人對箱子沒有做功,但人要保持這樣的姿態,肌肉是不能放鬆的,而肌肉處於張緊的狀態時候,是要消耗ATP(人體活動的主要能量)的。


兩種纖維就是他們拉動的。那肌肉收縮後靜止時,長度不變,也做功嗎?也做!此時肌動蛋白為了維持緊張狀態還在不斷攀爬做功,但你拎著重物又在向反方向拉扯,此時兩種肌纖維相對位置處於動態平衡狀態。就好比一個人爬山,剛爬一米又脫手掉下來一米,雖然總體上沒有縮短與山頂距離,但為了維持高度,人必須不斷向上爬。這過程當然是消耗能量的。這些ATP能量一部分轉化為肌動蛋白的動能,一部分轉為熱,被血液帶走,耗散掉。

❸ 為什麼人拎著很重的東西站著不動還會覺得很累

咱們常說的肌肉中主要含有兩種纖維蛋白,分別叫粗肌絲和細肌絲,兩種纖維含量都很多,交錯排列。粗肌絲的末端有「橫橋」,伸向細肌絲。當來一個信號的時候,肌肉里的橫橋就會水解ATP,然後抓住細肌絲,就向後拽,導致細肌絲粗肌絲發生相對滑動。當肌肉中無數個粗細肌絲相互滑動的時候,肌肉就「收縮」了。肌肉收縮分為兩大類基本形式:等長收縮和等張收縮。等張收縮指肌肉收縮過程中長度減小,而張力不變。這個很好理解,比如你揮一下手就主要是等張收縮。等長收縮則指由於外力限制,收縮過程中肌肉長度不變的而張力改變的收縮,比如你用力握拳,盡管你的手指手掌沒有相對位移,但你也明顯感到你的肌肉是「用了力的」。在等長收縮的時候,盡管肌肉不發生縮短,橫橋同樣會在刺激下水解ATP,拽著細肌絲向後拉,產生張力。這時候你可能會覺得不對:咦明明我拎著東西的時候拉力和長度都沒有發生改變啊,那是哪種呢?其實上面所說的等長收縮中張力的改變,指的是在「單收縮」中張力發生的變化。當一個單一刺激到達長度無法改變的肌纖維後,肌纖維發生等長收縮,張力從0上升到一個峰值,這個過程叫收縮期。然後張力逐漸下降至0,這個過程叫做舒張期。上升的然而在我們拎著東西的時候,我們的大腦一直在給肌肉發高頻率的信號,信號的間隔甚至小於收縮期的時間。也就是說當肌肉受到一個信號開始收縮時,還來不及舒張,下一個信號又來了,於是肌肉只能跳過舒張期而又開始另一個收縮期。這個過程稱之為強直收縮。仔細想一想,這個過程其實強度是很高的,因為神經要連續發送高頻信號,而肌肉也要一直收縮。說完了肌肉收縮的過程,我們再來看一看疲勞。肌肉疲勞是指肌肉在較高頻率刺激下,收縮反應越來越弱,直至不再收縮的現象。這種現象是由於肌肉收縮能量轉化率不高有需要很多能量,所以會大量消耗ATP。而產生ATP的速度如果跟不上消耗ATP的速度,ATP濃度降低,最終ATP濃度使肌肉無法完成收縮活動。在像拎東西這種強直信號的刺激下,很快肌肉就會達到疲勞狀態。而在較為劇烈的運動中,由於氧供應和其他因素的限制,有氧呼吸提供ATP的速度不足以支持肌肉活動,因此無氧的糖酵解就成為了提供迅速分解的ATP的主要來源。同時這種無氧呼吸會產生大量乳酸擴散到血液中,產生「酸痛感」。至於「為什麼拎著東西肌肉會用力,直接拽著肉發生彈性形變不就好了嗎?」的想法,答案是因為肌肉受外力牽張、拉長時,會引起「牽張反射」,即肌梭中部神經元受刺激產生信號,經中樞信號傳遞給支配肌肉的神經,從而引起肌肉收縮。

熱點內容
微信拍視頻為什麼被縮小了 發布:2025-07-04 04:54:00 瀏覽:24
為什麼男人要求女人嫁妝 發布:2025-07-04 04:40:23 瀏覽:23
為什麼有人不能吃酸的東西 發布:2025-07-04 04:39:44 瀏覽:638
為什麼有時微信只能語音不能打字 發布:2025-07-04 04:37:29 瀏覽:758
微信為什麼不顯示生活服務 發布:2025-07-04 04:35:58 瀏覽:855
小米充電寶為什麼銷量那麼高 發布:2025-07-04 04:29:19 瀏覽:971
為什麼我做的微商沒人買東西 發布:2025-07-04 04:25:24 瀏覽:486
孔雀魚為什麼到時間就是不下崽 發布:2025-07-04 04:24:44 瀏覽:737
為什麼會遇到脾氣不好的老公 發布:2025-07-04 04:10:41 瀏覽:392
結膜炎為什麼晚上沒事 發布:2025-07-04 04:08:40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