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層呈南北而山脈就成東西
1. 為什麼我國東部山脈以東北西南走向為主
由於我國東部山脈是有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對撞擠壓而成,能量來至於東西方向對撞擁擠,所以形成南北走向的山脈,而中西部主要是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對撞而成,能量來至於南北對撞擁擠,所以形成東西走向的山脈
2. 為什麼從北坡和南坡可以判斷出東西走向的山脈
東西走向才稱之為南坡、北坡,南北走向山脈稱之為東坡、西坡
如果把整張圖看做是一個山脈的橫切面的話,已經明顯提示了兩邊山坡朝南朝北,故而是東西走向的。
3. 為什麼我國的山脈多為東西走向,南北走向較少
首先這個問題缺少區域范圍,如果是講全球,那麼世界上有很多山脈都是接近南北走向的,如烏拉爾山脈、安第斯山脈、落基山脈、澳大利亞大分水嶺等等。如果是討論我們國家的山脈,那麼好像確實是東西走向的山脈多於南北走向的山脈。山脈的形成多是受到了板塊運動的結果,我國地處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之間的碰撞消亡邊界,由於板塊運動的結果,我國山脈走向中有兩類走向山脈最多。第一類是東西走向的山脈,分北中南三列,北列為天山、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第二類是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可分東中西三列,東列為台灣山脈;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一線。南北走向的山脈在我國主要就是橫斷山脈,還有規模較小的賀蘭山。
我國地處亞歐板塊的東南部,同時地處於另外兩大板塊的消亡邊界,受板塊之間碰撞擠壓的影響,從而決定了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我國東部地區受到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從而隆起了一系列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我國的西南部地區受到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從而隆起了一系列東西走向的山脈。板塊運動會影響地表的宏觀地形,不僅僅會決定山脈的規模、走向、高度等結果,同時也會影響一個地區的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比如我國四川發生的汶川地震、九寨溝地震等都是和地中海——喜馬拉雅消亡邊界有關,也就是和南亞次大陸和亞歐板塊的碰撞擠壓有關。
4. 東西走向山脈和南北走向山脈對環境改變有什麼不同
八年級地理.
我國一系列的東西走向的山脈,天山—陰山 昆侖山—秦嶺 南嶺
成為了氣候的水平分界線.例如,秦嶺山脈是我國氣候上的重要分界線,冬季,它削弱了北方冷空氣的南下,使秦嶺北側和南側氣候有顯著差異.又如,南嶺也是我國氣候的一條重要界線,冬季南下的冷空氣受阻於北坡.
南北走向的山脈,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形成冷空氣的通道.詳細的看看書P50
我國地勢總體而言,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洋水氣進入河流、大江.
5. 為什麼橫斷山脈由東西走向變為南北走向
http://..com/question/64688294.html 其中談到了這個問題。 印度板塊是向北(嚴格是北北東方向)擠沒錯,但是由於擠出效應,其西北角要向西北方向擠壓,東北角要向東擠壓,這樣就形成了向東的壓力,從而形成南北向的橫斷山脈。 擠出效應是在板塊碰撞和地塊擠壓中非常常見的現象,例如青藏高原向東運動遇到堅硬的四川盆地阻擋,在阻擋的頂端(雅安附近)兩側發生擠出,東北面向東北擠出,東南面向東南擠出。 更明顯的例子發生在青藏高原與鄂爾多斯地塊之間,擠出效應使秦嶺-太行山向東運動,賀蘭山-陰山向北運動,從而製造了汾渭谷地和銀川-河套平原兩個現代大陸裂谷。
6. 人教2013年版8年級上冊地理書中的巴顏喀拉山為什麼是東西走向山脈
嚴格地說,巴顏喀拉山是西北-東南走向的。但說是東-西走向的也不能算錯。
因為巴顏喀拉山脈雖然有一點南北偏向,但基本上就是東西走向的。
巴顏喀拉山脈位於中國青海省中部偏南,為昆侖山東延部分,是青海省境內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西接可可西里山,東接松潘高原和邛崍山。
7. 橫斷山脈為什麼是南北走向
由於橫斷山脈的形成過程是逐漸由近東西走向變為近南北走向的。
橫斷山脈位於中國西部地槽區與介於上述地槽區和中國東部地台區之間的康滇地軸。印支運動使區內褶皺隆起成陸,並形成一系列斷陷盆地。盆地中堆積有侏羅系、白堊系地層。
燕山運動又發生褶皺和斷裂。直到第三紀中期,地殼緩慢上升,經受了長期剝蝕夷平,形成廣闊夷平面。第三紀末期至第四紀初期,構造運動異常活躍,統一的夷平面變形、解體,嶺谷高差趨於明顯。第四紀經歷多次冰川作用。區內丘狀高原面和山頂面可連接為一個統一的「基面」,「基面」上有山嶺,下為河谷和盆地;橫斷山脈嶺谷高差懸殊。邛崍山嶺脊海拔3000米以上,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其東南坡相對高差達5000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