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什麼說東西南北
① 對於方向的由來,誰能給予詳細的解釋。就是說東西南北的來歷!
古人憑借自然景象辨認四方,並創造了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字。
東(東):日在木中,意思為旭日初升。旭日初升的地方就是東方了。
南:南字的外框,是木字的變形。即草木承受南面充足的陽光,枝葉就長得繁茂。所以,向陽處就是南方。
西:西字古形是鳥在巢上。即太陽西沉而鳥歸巢棲息。「鳥歸巢」就成了方位字「西」。
北:古代寫成兩人相背。宮室多坐北朝南。背面就是北面。北(背)也就成了北方的「北」。
② 歷史上的朝代為什麼分東西或南北歷史上有
歷史上的朝代為什麼分東西或南北?
歷史上有很多朝代分東西或南北,像東、西周,東、西漢,東、西晉,南、北宋等等,這是為什麼?誰能詳細幫我描述一下。
解答:
在古代,是沒有西、東、南、北之分的,都是後世為了加以區分,所以才在它們的國號前面加的東南西北。 如西漢先建立,因為它的都城在後繼著東漢的西面,所以它就叫西漢,後者就叫東漢了。南北宋也是一樣的,不同的是,都城的位置從西東關系變成了南北而已。
還有一種命名方式,樓主沒有提到,就是前後。這里的前後,是在同一時期,先後出現了兩個同一個國號的國家。例如十六國時期的前秦、後秦,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蜀、後蜀。後世史學家為了更好分辨,才在他們的國號前面加了前後,並不是原來國號里就有前後的。
③ 古代人是怎麼分東西南北的呢
太陽 東升西落
面向東,右手邊是南!左手邊是北
④ 朝代為何有東西南北之分
這主要是為了區分一個時代的不同時期或具有相同名稱的朝代,一般是根據都城的位置,也有以政權的位置.
如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這是因為西周的都城宗周(鎬)在西,即現在西安市區;周平王遷都洛邑,位於東方,所以這段時期的周稱為東周.其實這是同一個朝代.
漢代分為東西漢,也是以都城的地理位置來分的.長安在西,洛陽在東.當然,早在漢末就有前漢和後漢的說法,如諸葛亮<<出師表>>.
其他以都城地理位置命名的還有晉朝,長安在西,而建康則位於江東.
以政權方位的有:北魏、北周、北齊、西魏、東魏,而大致在南方的政權則加以南字以示區別,如南齊、南梁、南陳等。
還有以按出現的先後順序,在後出現的同名朝代名稱前加上了後字表示,如五代十國時期,五個朝代名稱都加上後×,因為之前已經出現了梁、唐、晉、漢、周等朝代。
這些加上了東、西、前、後等區別字樣的都是後人為了研究方便加上的,而是不是這個朝代當時的正式名稱。有的朝代雖然加上了這些區別詞,也不能當成兩個朝代,如東西周、東西漢、東西晉、南北宋,他們都只是同朝代的兩個時期。
⑤ 古代國家朝代為什麼有東西南北之分,例如:西周,東周;西漢,東漢;西晉,東晉;東魏,西魏;北宋,南宋
主要是因朝代定都位置不同而定。
周代,武王伐紂之後於公元前1046年定都與鎬京,大概位置在今天西安附近;公元前771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洛陽附近),因為洛邑的地理位置處在鎬京的東面,史學界上為了區分,將定都在鎬京的稱謂西周時期,定都於洛邑的稱謂東周。
其實就是史學界為了區分而已,並不是說有兩個朝代。
東漢西漢也是如此,西漢定都長安,東漢定都洛陽,長安在西,洛陽在東;
西晉定都洛陽,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晉朝總是司馬睿在南方稱帝,延續西晉統治,定都建康,史稱東晉政權;
東魏和西魏比較復雜。這兩個朝代是由於南北朝時北朝的北魏政權內部分裂而出現的,公元534年權臣高歡擁立年僅十一歲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孫元善見為帝,定都鄴,史稱東魏政權;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後,擁立魏孝文帝的孫子南陽王元寶炬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統,西魏開始。
北宋南宋也是因為定都地理位置不同,史學界為加以區分,把定都在開封汴梁的稱謂北宋政權,把定都於南方臨安(今杭州)的稱謂南宋政權。
關於政權如何更迭的,你可以自己查找史料,這里不詳細說。
⑥ 在中國古代,為什麼一些朝代前面都會加上東西南北
人們在朝代之前會加上具體的方位,其實主要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分別這些朝代。在以前其實根本就沒有加上這些東南西北,而這些前綴其實是那些後世的人們為了能夠區分相同國號的不同朝代私自加上去的。比如說當時劉邦建立的朝代是漢朝,但是歷史上還有西漢和東漢之分。由此可以看出,其實在這些朝代上加上那些方位詞,是為了便於後人更好的區分當時的歷史。如果不對這些朝代進行辨別的話,那麼可能讓後世的人根本就不會對當時的事件有一個更好的聯系。
⑦ 古人為什麼用「東西南北」四個字表示方向
東西南北 拼 音 dōng xī nán běi
釋 義 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出 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西南北,誰敢安處。」 《禮記·檀弓上》:「今丘(孔子)也,東西南北之人也。」
示 例 後以奔走四方,~,馳驅少暇。(清·黃遵憲《人境廬詩草自序》)。 東西南北四大營已殺成了一片屍山血海。 ★郭沫若《孔雀膽》第四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