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要別人的東西

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要別人的東西

發布時間: 2022-10-16 10:01:13

① 孩子總是喜歡搶別人東西,家長應該怎麼教育他才好

對於孩子搶東西這種壞習慣來說,大人一定不要容忍,而是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與孩子溝通交流,看一看孩子為什麼要搶別人的東西,以免誤會自己的孩子。因為有很多的父母都喜歡指責孩子,尤其是問題還沒有弄清楚的情況下就誤認為是自己孩子的錯誤,造成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所以各位家長一定不能夠忽視。

總而言之,搶東西就是一種不好的習慣,而且一旦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以後還很難去糾正,所以即便是我們再想要,我們也應該遵循對方的原則,否則就是不理智的行為。

② 孩子總喜歡搶別人的東西,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

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就增加了和小朋友接觸的機會,孩子們之間就會產生摩擦。這就要求媽媽們細心觀察在孩子情緒好的時候用溫柔的語調詢問,孩子和小朋友沖突的原因,每天去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主動向老師詢問孩子的情緒狀況,以便媽媽掌握第一手材料。搶玩具打人其實真的不要給孩子戴帽子,只要事因為語言表達不好,解決辦法就是教會孩子用語言表達出情緒,因為語言本身就有釋放情緒的作用,甚至哭鬧兩下都會降低情緒的張力。

③ 孩子總是亂拿別人東西這該怎麼辦

孩子總是亂拿別人東西這該怎麼辦

孩子小的時候,會拿別人的東西。因為孩子分不清也不知道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東西是別人的。對於孩子來講,亂拿別人東西本身是沒有是非觀的,他所認為的對和錯來自於身邊的大人和環境所影響的。現在來看看更多的孩子總是亂拿別人東西這該怎麼辦吧!

孩子總是亂拿別人東西這該怎麼辦1

喜歡拿別人的東西是小孩子坐享其成的潛意識在作怪,如果想要讓孩子改正,就要從源頭做起。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小教育小孩子不勞而獲與自己努力所得的區別,雖然最後的結局都能夠讓自己開心,但開心的源泉是不一樣的。

1、常見的三種態度

a、非常敏感

爸爸媽媽一旦發現小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就會胡亂責怪孩子,視作孩子有偷竊行為,因此會對孩子進行非常嚴厲的呵斥或者處罰。

b、滿不在乎

和敏感型相反,有的爸爸媽媽覺得孩子還小,拿別人東西無所謂的。有些比較市儈的爸爸媽媽甚至覺得孩子這樣無傷大雅,因此完全不在乎,也不會做出任何處置。

c、謹慎對待

找到孩子為什麼會拿別人東西的原因,觀察小孩子只是好奇拿來看看還是想要佔為己有,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著充分的耐心,正確對待孩子的行為。

2、處理此類問題的注意事項

a、不要隨便把孩子拿別人東西的行為視做為「偷」,因為說到偷,性質就會變得很嚴重。很多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是由於小孩子「喜歡那個玩具」或者「我沒有這個東西」,又或者「我也想有一個這個東西」、、、、、、孩子有了這個想法以後就不自覺地想要去拿別人的東西,而不是因為偷竊。

b、孩子因為害怕可能會不敢承認自己拿了別人東西,有時候可能會說是別人給自己的,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不能過分強硬,不要採用打罵孩子的方式來逼迫他承認,而是要教育他「拿了別人的東西應該還給別人」,不要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開脫。

c、要跟小孩子講道理,告訴他,「要是你把丁丁的玩具拿走,他想玩的時候就找不到了,這個時候他會非常難過,同樣的,要是你的玩具找不到了,你會不會難過呀?」

d、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事的時候,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把拿來的東西還回去,要是小孩子不肯一個人去,爸爸媽媽要陪著他一起去,同時還要教育他對別人使用禮貌用語道歉:「對不起,我之前拿了你的玩具,我現在知道自己做錯了,所以我把東西還回來請你原諒我吧。」

e、有的爸爸媽媽因為愛惜孩子,會代替孩子承認錯誤,這樣是不對的,要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不然孩子記不住這個教訓。

f、如果孩子拿的東西是很喜歡的,同時是必需品的話,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告訴孩子,這個東西要先還給人家,因為人家也需要這個東西,如果你以後遇到這樣喜歡的東西,可以告訴爸媽,爸爸媽媽會滿足你的願望。

g、爸爸媽媽要做好榜樣的工作,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從小就要教育孩子物品的所有權,什麼東西屬於誰,這些道理要告知孩子,如果喜歡別人的東西一定要徵求別人的意見,千萬不能隨便拿。

遇到孩子擅自拿別人東西的行為,爸爸媽媽一定要多加註意!

孩子總是亂拿別人東西這該怎麼辦2

1、告訴孩子,這東西是別人的

孩子小的時候,會拿別人的東西。因為,孩子分不清,也不知道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東西是別人的.。這時就需要我們家長明確告訴孩子這是別人的東西,不能亂拿。

2、想要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別人的同意

平時就要告訴孩子,拿東西,就通過大人的同意,這樣當孩子想要拿別人的東西,及時不知道這東西是不是自己的,也會先征詢大人的意見,這樣就不會發生孩子老師亂拿別人東西的事了。

3、當孩子已經拿了別人的東西,不要對孩子發火

如果孩子已經拿了別人的東西,家長不要對孩子上綱上線,不要對孩子發火。讓孩子手足無措。

4、孩子控制能力差

孩子知道拿別人東西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還是會拿別人的東西。這就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這時就需要孩子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錯誤。

5、當孩子拿別人東西後,不再拿別人東西,要及時表揚

這樣讓孩子的這一行為得到肯定,並讓孩子的行為得到進一步鞏固。讓孩子徹底改掉這個毛病。

6、發現孩子拿別人東西時,注意詢問的方式

當家長或老師發現孩子拿別人東西時,一定要注意詢問的方式。以免造成審問的局面,這樣會讓孩子非常大的心理壓力,有時孩子被迫會撒謊,讓本來簡單的事情變得可怕起來。

6、及時與老師溝通

當孩子拿別人東西時,是發生在學校,家長應該及時和老師取得聯系,和學校的老師進行溝通一下,自己和;老師一起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改掉這個毛病。

④ 孩子總是喜歡搶別人的東西,該怎麼辦呢

一方面是因為孩子比較小的緣故,另一方面也是被家裡人給寵壞了,造成性格上有些小任性,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還不知道分享,是自我意識剛建立的時候,他認為什麼東西都是他的,所以會有搶東西的時候,當孩子有這個行為的時候,我們家長不能放任不管,要尋找適當的方法耐心引導孩子兩歲的孩子搶別人的東西,通常情況下這僅僅是出自他內心對這個東西的喜歡而去搶的,在小孩子的認知里可能還沒有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以及各種各樣的禮貌、禮儀等認識。


有個民間傳說是這樣的。一個慣偷殺了人要被行刑,法官問他有什麼願望,他說要見媽媽一眼。法官滿足了他的願望。慣偷見了媽媽,說要喝奶。媽媽答應了兒子。兒子一口咬下媽媽的奶頭,說,媽媽,我恨你!如果我小時候拿別人的東西,你狠狠打我,我不會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

當然,如果是家庭的原因,比如父母規則意識比較差,或者老人帶孩子,對這個問題不重視,甚至當個樂子,或者認為孩子這樣,長大了不吃虧……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那就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⑤ 孩子看見別人的玩具就想要,該如何教育孩子

引言:家長如果看到孩子總喜歡要別人的東西,一定要對孩子進行教育,告訴孩子這是不好的行為。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究竟應該怎麼做。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孩子看見別人的玩具就想要,該如何教育孩子。

⑥ 為什麼我的孩子喜歡搶別人東西

昨天,一個 #男孩從學校帶雞腿給媽媽# 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孩子每次去上學都捨不得吃學校里最好吃的雞腿、 蝦、扇貝。總會想著用餐具盒小心翼翼地裝起來,帶回家給媽媽嘗嘗。盡管媽媽多次勸阻,但孩子仍舊想和她一起分享。

網友們紛紛被孩子的暖男行為擊中,驚嘆於小小年紀居然這么有孝心並且樂於分享。


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孩子3歲時就要求孩子懂得分享,分享的確是一種美德,但是在培養孩子美好品德的同時,小木想提醒一下家長們 不要強制孩子去分享。


01

不要拿「好孩子」要求孩子分享

前段時間,一個將近四歲的孩子,很寶貝自己的一個玩具。結果,表弟來家玩,也看上了,抱著不撒手。


孩子想了各種辦法——拿東西換、搶奪、找大人等等,都沒拿回自己的玩具,就很難過。


第二天一起床,他又找表弟要,還是沒要回來。家裡大人呢,對孩子說: 你是好孩子,要懂得分享,把玩具給弟弟玩會,聽話。


後來,表弟悄悄把玩具帶走了,孩子特別傷心。於是,原本彬彬有禮的孩子,在跟其他小朋友玩耍時,也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手就搶,大人喊也不聽。

其實,這就是孩子的物權意識遭到了破壞。


他努力地保護自己的玩具,維護自己的物權,卻孤立無援,最後心愛的玩具還是被搶走了。


所以,他有樣學樣,覺得尊重別人的物權,還不如上手搶來得快捷。


所以, 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物權,我們首先得充分保護孩子的物權。


02

什麼是物權?

物權——「這個玩具是我的!」


孩子從很小就會開始尋找只屬於自己的東西或者情感,從自己的奶瓶、媽媽的懷抱、玩具、衣物各種,歸屬和擁有是安全感的前提。


因為屬於自己是一種存在感的體現,是我們對於佔有的成就,每個人都需要,孩子在理解分享、參與的意義之前,更重要的是先有物權的概念。

沒有擁有,何談分享?


你以為現在孩子堅守的只是一個玩具嗎?其實這是TA對物權的建立,今天的TA懂得捍衛自己的玩具,未來的TA才可能堅守自己的情感、原則和追求。


如果孩子的物權沒有得到尊重和保護,總是被迫分享,那麼,在他心裡,就會留下這樣的印象,分享就是被掠奪,分享是不愉快的體驗,我才不要分享!


03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分享?

如果孩子平時就能得到足夠多家人對他的關愛,他的內心是有安全感,那麼這個孩子一般在四五歲左右就懂得會分享東西。


例如一對父母工作都很忙,對孩子的關注很少, 孩子平時只有這些玩具陪他玩,那麼這些玩具對孩子來說一定是很重要的。


如果家裡來了其他小朋友做客,孩子在玩自己心愛的玩具,父母讓他停下來拿給別的小朋友玩,孩子潛意識會認為平時爸爸媽媽都不陪自己,現在連自己喜歡的玩具也要給別的小朋友玩,他一定會把這件玩具看得特別重要,自然是不願意分享的。


如果孩子是在一個充滿高質量陪伴,孩子便不會依賴於某一件玩具作為精神寄託,也會更樂於分享自己的東西。 (比如家長經常陪著孩子玩魔粒小木,就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

分享是當人的能力和內心的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自己得到足夠的資源,才會自發產生的行為。


如果孩子在五六歲還是特別不願意分享,這時父母應該做的不是「強迫」孩子要分享,而是想一想自己平時對孩子的關注,有沒有給予他足夠多優質的陪伴和愛。

04

尊重孩子的意願,

讓分享成為快樂的事!

現在的教育中,成就、認可、受歡迎等等都排在了「我快樂」的前面,甚至會慢慢形成了,如果是因為我自己的感受拒絕了別人,我會產生深深的內疚!


因為,我們最不敢真誠表達和勇敢追求的,恰恰是內心的感受。


舍己為人,先人後己,這都是美德,顧及自己的感受反而成了一種自私?


就像上述的小男孩,被迫將自己最喜歡的玩具讓給別人,他快樂嗎?

而昨天熱搜榜上的小暖男,自己將最好吃的飯菜帶給媽媽吃,這是一種 自發自願的行為 ,是他自主做的決定,所以他並不感覺失去的痛苦,反而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

所以,孩子自願的分享,才是真正意義的分享。


06

結語

孩子從來不是家長討好外界的工具,更不是家長滿足虛榮心的載體 ,TA可以不是別人眼中的乖孩子,好孩子,但TA應該是個忠於自己、熱愛生活、在乎周遭的人!


每個孩子都有TA在意的東西、情感、追求,這些都是TA最寶貴的財富,值得TA捍衛的珍寶,TA可以勇敢地拒絕,不分享;也可以因為合作和分享而更幸福。


如果孩子願意去分享,家長應該高興;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家長也不能太強求,要支持孩子去守護心中認為更重要的東西!


留言說一說#你家寶寶樂於分享嗎?#



-The  end-


⑦ 寶寶總喜歡搶別人的東西,需要怎麼引導

引言:如果發現孩子總是喜歡搶別人的東西,父母一定要做好引導。

⑧ 孩子老是要別人的東西吃怎麼辦自己家裡有

孩子老是要別人的東西吃。孩子不懂事,孩子有一種心裡,就是覺得別人的東西好吃,雖然家裡有。而且正常的孩子也喜歡吃好吃的東西,這也是孩子的天性。大人覺得孩子沒禮貌沒規矩,孩子怎麼會知道呢?所以作為家長就應該從小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循序漸進的教育孩子,要別人的東西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時間長了,只要家長耐心教育,孩子就會漸漸明白和有禮貌的。其實只要家長教育的好,家長也不要太擔心,孩子偶爾要別人的東西吃也不是什麼大事,也側面說明孩子身體是健康的。

熱點內容
為什麼眼睛裡面有黑色 發布:2025-05-16 00:22:07 瀏覽:212
噴絨布為什麼戴時間長了會變黃 發布:2025-05-16 00:17:08 瀏覽:317
倉鼠換了東西為什麼會發瘋呢 發布:2025-05-16 00:09:09 瀏覽:657
為什麼孩子吃飯後就咳嗽 發布:2025-05-16 00:07:29 瀏覽:474
為什麼臉長時間長痘 發布:2025-05-15 23:55:03 瀏覽:837
麵包為什麼一到晚上就干 發布:2025-05-15 23:53:26 瀏覽:600
為什麼不能娶三無男人 發布:2025-05-15 23:42:41 瀏覽:533
為什麼換季店東西便宜 發布:2025-05-15 23:37:34 瀏覽:217
抖音為什麼發作品時間短 發布:2025-05-15 23:32:41 瀏覽:197
蘋果全屏播放為什麼看不到字幕 發布:2025-05-15 23:21:14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