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為什麼三天沒練拳找不到狀態

為什麼三天沒練拳找不到狀態

發布時間: 2022-10-17 02:18:04

㈠ 練了兩月太極拳咋沒感覺

這東西最少論年計的 而且 多練基本功 和 單式訓練 才更有效果還得看你每天的訓練強度

㈡ 我自學太極拳近一年了,每次練完之後並沒有舒服的感覺,為什麼,反而頭昏腦漲的

太極拳是健身的,身體要有個適應階段,還有你練完頭昏腦脹,可能有些高血壓吧。
或者練完後,有些乏氧,也會頭昏腦脹的。 堅持鍛煉就好。
太極拳,練得是 心 性,練得時候要心平氣和,不能急躁。也不能過於執著某些外在東西,全身放鬆,隨意而動。 最初練的時候 只要把動作融入身體,後面練的都是 意 。 所以很多練拳的人,都會在練完功夫後感到身心舒服。

㈢ 學拳者,該如何保持最佳的練習狀態

對於長期習拳的練習者,此昂新都有過這樣一個共同的體會:有時候拳架練得特別順,手、眼、身、步法協調圓活得妙不可言;而有時卻特別不順,越想練好越練不好,精氣神、體能、時間卻消耗很多。所以,拳法練習的狀態,對拳法水平發揮的高低有重要作用。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張晉僖老師拳照

那麼,我們學拳者,怎樣保持最佳的練習狀態呢?

其實要想保持最好的練習狀態,最重要的是將練拳的基本心態修養調節好。

陳照奎大師說:「一定要在心情愉快,情趣橫生的心情下打拳才能打好。」拳法練習質量才能得到一貫有力的保證。

好心態是如何保持的呢?

一是多接觸大自然,感受大好河山寬廣的胸懷,陶冶自己的情操;再有就是多看書,尤其是名人傳記,從中吸取有益於拳法練習的經驗,培養自己勝不驕、敗不餒的進取精神和提得起放得下的魄力。

練拳要有責任感,認真細致地對待每一個奧妙的動作,認真聽取前輩和同行的教誨,虛心接受觀者的評價,總之,是要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學生位置上。

古今拳學大家,無論是技擊對抗或拳架演示皆能有上佳表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種輕松自然的競技狀態,具體說,這是動與靜高度統一、贏得起也輸得起的狀態,是能屈能伸、能收能放的自在狀態,或者稱之為天人合一狀態。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李玉儉老師拳照

練拳只有順乎拳理之自然,方能平心靜氣,呼吸自然,練出自然之拳法,如故意做作,以顯不同,則不能自然。如佛門所日:「平常心是道。」佛門又曰:「無心是道。」辯證地含義就是:無就是有,大無方能大有。無又日空之意。大空方能大實。拳法練習只有做到上體松空方能有下肢之堅實。松空就能化解吞進對手來勁,堅實則是將吞進之勁吐放出來的基礎。而今太極拳派系層出不窮,然而各派各法都離不開公認的所謂「氣功態」――松靜自然。惟松靜自然方能得太極氣功之效。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清靜為本」,就是自然不作,這就是太極之理。

許多沒有學過太極拳的人,在生活中處處卻能符合太極氣功狀態,練拳者則理應做得更好。

孫祿堂先生說過:「武功之事說到底就是一氣而已。以體言之,則為善養浩然之氣,以用言之,不過是一氣之伸縮往來。」

當代陳式太極拳名師馬虹先生,在其拳論中有感於天人合一的練習狀態時說:「太極拳,是?種順其人體的自然狀態,順其自然規律,而引發其自然之力的一項體育運動,它是通過一種特殊的整體修煉過程,去調整和強化人體本能,開拓人體潛能,而使人的身心兩個方面都達到高層次的平衡和自由,因此,太極拳的整個運動過程,必然是大腦(司令部)的統一指揮下,使全身肌肉、韌帶、骨骼以及各個臟器,都能順從意念的需要,達到既協調又有序,既迅速又靈活,既鬆柔,又有彈力地『屈伸開合任自由』的理想境界??」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拳照

實際來說,拳法練習的天人合一狀態,就是人的意念力精神境界,是一種充滿智慧、力量的拳技意識境界,有了這種境界,練習中能體現出不假思索的拳技連貫條件反射,實現自我意念訓練、思想與動作、動作與肌體、肌體與環境、形成一個高度協調、自我調節的統一體。

拳理貴在真知,知拳法練習的最佳狀態是天人合一的狀態,是動靜高度統一、能緊湊能舒展的狀態,又是全面開放打通的狀態。從歷史的角度來說,要通古今武學,運動生理、解剖、力學等,從人的角度來說,要通不同人之性情,從天人合一的角度來說,要通天地萬物之理,玩不得小心眼、小機靈,容不得只為自己的私心。能如此,必至拳法練習之自然正氣。

實踐貴在真知,下品拳法、中品拳法、上品拳法,先著熟、後懂勁、再階級神明,腳踏實地的真實做到。前進一步、實踐一步、實踐一步、總結提高一步,不同階段的拳法與練習狀態相應,層層境界與練習心態相通。

拳法練習的天人合一狀態尤須在點點滴滴的生活小事中習慣涵養。就像常人每天必須經歷的吃、喝、拉、撒、睡一樣,能這樣,就是真平常心。每天拳法練習如是,那麼,就會因此平常自然而成為真正行拳道的人,拳學事業做到極處的人。

所以,上品拳學的天人合一練習狀態,必須從初學拳時做起,在練習中鍛煉,於生活中培養,與拳學最高境界接通,而練拳時努力一步到位。

學拳不練功

到老一場空

㈣ 打出的拳 沒什麼力量 要怎麼練出拳力量

打出的拳有力量練習原理如下
決定力量大小的因素分為四方面:
一、肌肉結構和機能的改善
決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因素之一,便是肌肉本身的結構和機能上的改善。一般來說,肌肉體積(橫斷面)越大,力量也就越大。肌肉體積增大,其本質主要表現在肌肉內部收縮蛋白質增多,而肌肉收縮蛋白質是產生力量的關鍵結構,所以通過力量練習,肌肉體積會增大,收縮蛋白質增多,肌肉中其它結構也會發生相應變化。這些結構,都是決定腿法或其它一切技術力量的大小的輔助因素。

二、神經系統調節機能的改善
決定力量大小的第二個生理因素是神經系統調節機能的改善。這又具體表現在三方面。
(一)支配肌肉的神經中樞發放強而集中的興奮沖動,可動員更多的肌纖維參加收縮,從而增大力量。
(二)改善主動肌、協同肌和對抗肌之間的相互協調的關系。即在肌肉收縮時,可使主動肌收縮,而對抗肌充分放鬆,這也是影響力量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對抗
肌的放鬆能力。
(三)大腦皮層神經活動敏捷性的改善亦能增大力量,也即
運動時興奮與抑制之間的轉換能力。

三、力量訓練的主要手段
(一)負重對抗阻力的練習:由於人體所有運動幾乎都是對抗阻力而產生的,因此該方法是提高力量素質的原則。而負重對抗阻力的練習,可作用於身體任何部位的肌肉群,它亦是依靠負荷重量和練習的重復次數,來刺激肌肉並發展力量素質的。
(二)對抗性練習:即依靠對抗雙方短暫的靜、動力作用,來發展力量素質。
(三)克服彈性物體的練習:如使用棉花袋等,來依靠彈性體變形而產生阻力並發展力量素質。
(四)利用力量練習器的練習:在訓練中要注意練習的姿勢,而且動作要多樣化,來直接發展所需要的肌肉群的力量。
(五)克服外部環境的阻力和克服體重的練習等等。
四、力量訓練的基本要求
(一)力量訓練要全面:即一方面要使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得到鍛煉;另一方面,也要發展那些薄弱的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的力量。須注意的是:練習安排必須遵循大肌肉群練習在前,小肌肉群在後的原則。這是因為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較早或較容易疲勞的緣故。
(二)力量練習的動作幅度要大:即肌纖維在一定范圍內拉得越長,其收縮力量就越大。因此每次練習的時候,無論是准備活動還是力量訓練,都要把力量做到最大限度。而一個人心中只有必勝的信念時時圍繞著方可培養出此種正確的心理狀態。故一個拳手需鍛煉至能以最大速度、最大力量做動作的能力。盡其極限的能力來做動作,並由此培養此應有正確態度--盡最大努力的能力。而且為了培養出這種狀態,經常需做比平常人更久、更苦、更快的練習。
(三)力量訓練後,要特別注意放鬆。如果注意放鬆,就會使肌肉因失去彈性面僵硬。
(四)力量練習時,大腦皮層的興奮性要高。因為興奮性高時,發出的神經沖動就會強而集中,動員參加收縮的肌纖維數量或運動單位數量就多,力量訓練效果就會更好。
(五)力量訓練要與專項技術動作相結合,也就是說,力量練習要有的放矢,與專項技術動作的結構和發力特點密切結合起來,這亦是力量練習中,不可忽視的原則之一。

㈤ 假如一個人練了幾年太極拳,中間隔半年不練,功夫會消失嗎就像拉韌帶,幾天不拉,就會退回原位一樣

功夫會減弱,但不會消失。就像游泳,幾年不游,可能費力游不遠,還是會的,練一練可恢復。

㈥ 我練過散打一年半 有兩年沒練習了 現在出拳出腿感覺沒以前有力了 要怎樣快速的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你是練過散打的,廢話就不跟你說了! 沒力度就練力度唄,蛙跳練力度,高抬腿練速度嘛!

㈦ 淺識練拳後的酸痛和疲累

初學太極拳的人往往因為某些動作未掌握要領,做動作時會感到身體局部有酸脹感,那種感覺就類似許久不運動的人剛剛跑完步後小腿肚的酸脹。練太極拳時出現酸脹的部位大多是肩膀、手臂(不包括拳病導致的膝蓋痛)。隨著練拳的深入,酸脹感會慢慢消失。下面是我為專門您整理好的:淺識練拳後的酸痛和疲累。

淺識練拳後的酸痛和疲累

練拳者要經歷一個脫胎換骨的身體功能的改變過程,自然會出現酸、麻、脹的筋骨鍛煉反應,此時不要因為身體各部位的疼痛而退縮不練,千萬要咬緊牙關挺過去。初學者的脈絡細小,氣血運行不暢,丹田元氣儲備不足,所以練功以後身體顯得特別疲倦也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一趟拳剛打完時,一般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嚴重缺乏睡眠者除外),那時身體正處於興奮狀態,呼吸順暢勻稱,緩緩流汗,舒適感是很明顯的,不會出現睏倦 感。隨著身體的興奮狀態逐漸退去,睏倦感也會慢慢上升,這也正是自身的調節與保護。隨著習練時間的延續,我們的身體經過基本功的千錘百煉,就會逐漸由 “鐵”(軟)變成“鋼”(堅),就會使筋骨和臟腑發生質的改變。到那時,在練功的過程中非但沒有了酸、麻、脹的疲倦之感,還會出現真氣旺盛、腦神清爽、內 氣鼓盪而順暢的美妙拳境。

在運動醫學上,由運動引起的肌肉酸痛被分為兩種:急性肌肉酸痛和延遲性肌肉酸痛。急性肌肉酸痛是在運動後立即出現 的,但消失也快,即來得快去得快。延遲性肌肉酸痛在運動後幾小時或一夜之後才出現,並伴有疲倦乏力,甚至會出現肌肉痙攣、僵硬等症狀。這種肌肉酸痛消失得 比較緩慢,常常3~4天甚至6~7天之後才能完全恢復,這種症狀稱為延遲性肌肉酸痛,也稱運動後疲勞。

休息是消除肌肉酸痛最簡單並有效的方 法。休息能減緩肌肉酸痛的症狀,並可緩慢促進代謝產物的排出,恢復酸痛部位肌肉組織的營養,使之恢復正常。溫水浴或局部熱敷、按摩,可以加快全身和局部的 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改善肌肉營養,加速肌肉中酸性代謝物的排出。通常溫水淋浴時間以10~15分鍾為宜,不要超過20分鍾,水溫在40~45℃之間 較為合適;毛巾熱敷時間以10分鍾左右為宜,水溫不要太高,以免燙傷。

練拳運動時被消耗的物質靠飲食中的營養物質來補充,所以膳食中要含有豐 富的糖、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食品種類應多樣、易消化,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口服維生素C有促進結締組織中膠元合成的作用,有助於加速受損組織的修 復和緩解酸痛。維生素E可以減少運動中肌肉有害產物(自由基等)的積累,緩解運動肌肉酸痛,降低劇烈運動對肌肉的損傷程度。

盤拳架的時候,有些人為了保持拳式,就會用肌肉力去對抗地球的引力。如果感覺到哪個地方的肌肉酸痛了,就說明那裡僵了,就需要放鬆那個部位的肌肉。

有些太極拳友會出現如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問題,這是筋骨強度不夠造成的,而不是方法錯誤造成的。練拳累是必然的,但累也是階段性的,累過去了就不累了,這才是正常的,不要以為累是長功夫的標准,更不要去追求疲勞。

伸筋拔骨、拉長四肢、腰腿基本功是練習太極拳的基本功課,萬不可強化激烈進行,更需長久堅持,疼痛感的大小要掌握好分寸,切記:“疼長,麻抽,酸別 練。”練習基本功時,拉緊的肌肉感覺是要有點“張力”或“酸”,但絕對不能到“痛”的程度。有點“張力”或“酸”,這是肌肉感覺神經元正確反應出拉筋的成 效的表現,但拉筋到“痛”的程度,就離受傷十分接近了。

站樁中的顫抖是好事,盤架中出汗也是好事,對此不用擔心。前輩說:“出完大汗出臭汗, 出完臭汗出細汗,出完細汗出香汗。”練太極拳只有到了只細細出汗,但不疲不喘,才算是進門。剛開始練拳時大汗淋漓,這一關是一定要過的。顫抖是調整內里的 上乘法門,其中妙處說不盡,大家可以自己在練中體會。

太極拳講究無過不及。無過就是不能超過,如果超過一定的度,就會損傷身體。不及,是指動 作姿勢沒做到位,如果不及練的效果就差。大部分人在練拳的過程中急於求功都會做過,會損傷身體。練拳時如果姿勢不正確、意念調配不合理,就必然會造成身體 某個部位的損傷。每個人的身體狀態不同,造成的傷害和自身感受不太一樣,有些人甚至受了損傷也感覺不出來。功深不明理必定傷身體。如果沒有明理,就不能一 味地苦練。

練拳的過程是從不累到累,再從累到不累,如此反復前進的。起初練拳不累是因為松沉沒有做好或拳勢不到位,過了一段時間練拳累了是因 為松沉比前一段時間做得好或拳勢比前一段時間到位,但動作沒有協調或內外放鬆和虛實轉換之功尚未跟上。修煉太極拳的功夫是分層次的,以上現象亦屬正常。

在小成階段,練拳過後的疲累還涉及“養”的問題。恩師林墨根先生說:“守得住功,還要會養。”拳諺雲:“練拳不懂養,百練功不長。”既要明理會練,又要 得法懂養。不會練即不會養,不懂養就會傷,只有會練會養才能成功。何為養?何為傷?有位太極拳前輩指出:放鬆練為養,緊張練會傷;用意練為養,用力練會 傷;中和大方練為養,心存打人念會傷;斂神聚氣練為養,片面發勁跑氣會傷;練拳似休息為養,疲勞身心練會傷;練拳似行氣為養,努氣練會傷;推手善柔化松放 者為養,頂力相抗不善運化者會傷。

㈧ 練練太極拳怎樣進入狀態

練拳之前,先站會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再做做太極拳的基本功,例如」纏絲勁、太極步、丹田功「等,等呼吸調順,周身放鬆,再開始練太極拳,就很容易進入狀態!

㈨ 我打太極拳才三天,怎麼腿疼呢

疼還是酸到疼?這2種情況不一樣啊

疼也分什麼位置疼,例如是腳踝還是膝蓋,是表面還是裡面的骨頭?

酸到疼往往是因為你運動量過大,乳酸分泌過多,所以肌肉酸痛,正常現象,多做局部按摩和活動,很快就自己消失了。

------
那就是我說的第二種情況了,不光是打太極,就算別的運動,運動量大了也會的!!放心好了,可以去做做按摩,再堅持運動運動,很快你就不會這么酸了。我猜你是因為之前運動量不大,突然練拳運動量猛增導致的。

反正沒關系啦

-----------
當然啦~鍛煉到了怎麼會不長肌肉呢~記得補充蛋白質啊~

㈩ 拳擊長時間不訓練感覺動作不標准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長時間不訓練,動作變形不標准,其實是很正常的。我之前也是經常練習,個把月不訓練,重新開始後動作也嚴重變形。
提出這個問題的你,應該也不是專業拳手吧?作為我們業余愛好者來說,沒必要也沒有時間精力天天訓練。如果真的對拳擊感興趣的話,作為業余愛好者,一周起碼一次高強度訓練,我覺得是必要的。平時沒事的時候,可以自己多打空擊,練練步伐,找找感覺。
等你的肌肉長期訓練下來,產生牢靠的肌肉記憶了,你偶爾一段時間不訓練,也不會變形太嚴重。運動這種東西就是堅持不懈,熟能生巧,沒有什麼特別捷徑

熱點內容
智牙為什麼在晚上痛 發布:2025-07-12 18:54:43 瀏覽:191
為什麼cf顏色那麼淡 發布:2025-07-12 18:51:47 瀏覽:739
蘋果11首發價為什麼那麼低 發布:2025-07-12 18:45:57 瀏覽:665
為什麼京東買東西被別人領取 發布:2025-07-12 18:45:54 瀏覽:933
女人活著為什麼必須得有上進心 發布:2025-07-12 18:42:17 瀏覽:745
為什麼蘋果沒有眼球識別 發布:2025-07-12 18:39:48 瀏覽:482
為什麼臉上有東西爬 發布:2025-07-12 18:23:19 瀏覽:284
移動卡為什麼插不進蘋果手機 發布:2025-07-12 18:21:45 瀏覽:862
為什麼以前學習好現在學習不好了 發布:2025-07-12 18:20:18 瀏覽:748
蘋果手機為什麼沒有3d射擊 發布:2025-07-12 18:18:36 瀏覽: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