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昭陵地宮為什麼找不到

昭陵地宮為什麼找不到

發布時間: 2022-10-18 22:42:35

1. 昭陵地宮被盜為什麼不開放

首先我們知道,皇陵地宮的開放基本上就是一個原因,那就是地宮被盜過,已經造成損壞的皇陵地宮,由文物專家們通過實地保護,最後在清理完備之後才能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這樣一來可以增加財政收入,二來可以讓人們了解這一段歷史。其本意是很好的。

所以,對外開放的地宮基本上都要滿足——本身已經被盜過,才可以對外開放。那麼沒有被盜過的皇陵地宮自然是不能開放的。

對待被盜掘過的地宮,那叫「發掘」,對待沒有被盜的地宮而人為的發掘,那叫「盜掘」,所以兩者意義上有著本質的差別。

那麼問題來了,泰陵地宮有沒有被盜過?

答案是否定的。

在1975年清理完乾隆地宮以後,學術界的一些人就開始站起來,鼓吹者要發掘一下雍正帝的泰陵,好了解一下歷史真相。這也受到了支持,為何呢?

因為他們發現在泰陵的寶城琉璃照壁處有一個盜洞,很顯然這是盜墓賊留下來的,也就是說,這泰陵已經是被盜墓賊光顧過的了,所以此時發掘也算是一種保護。

於是,在這樣的鼓吹浪潮下,泰陵的發掘工作便於1980年開始了。當時由國家文物局批准對泰陵地宮進行發掘,並於同年4月8日,正式開始發掘。場面很大,這次發掘工作由河北省保定市和易縣文物局的領導們親臨現場指揮。

就在發掘工作舉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發掘隊挖了兩米左右,就發現下面是原封土,封存的完整無缺,也就是說盜墓賊只挖了兩米就挖不動了,這也就說明泰陵地宮並沒有被盜掘過。

這件事被媒體曝光以後,被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得知,便立即向文物局報告,要求立即停止發掘工作並讓國家文物局關於立即停止發掘泰陵地宮的命令急告當地。

同年4月11日,夏鼐先生親臨現場,將發掘工作全部停止,還把琉璃照壁下的盜洞口堵死,並要求一律不準再次發掘!

就這樣,直到今天,這神秘的泰陵依然保存完整,雍正的遺體之謎還有很多謎團都因為地宮未被打開而得不到驗證。但是我們寧願不要這些驗證,也不能擅自打開一座保存完整的皇陵。

2. 昭陵地宮打開了嗎

昭陵地宮還未進行挖掘,但在五代時期被軍閥溫韜盜掘。昭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九嵕山的主峰,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後長孫氏的合葬陵墓。昭陵共有180餘座陪葬墓,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園規模最大的一座,被譽為「天下名陵」。

昭陵地宮打開了嗎

九嵕山屬於石灰岩質,容易被風雨剝蝕,經過歷代的兵荒馬亂,上面的建築已經毀壞無遺。

但游殿、最初安厝長孫皇後的石窟喝棧道遺跡仍清晰可辨,昭陵是唯一架有棧道的帝王陵墓。

3. 李世民的陵墓是否真的被盜過

有道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四位皇帝生前功業赫赫,死後也是隆重奢華,他們四人的陵墓,那是一個比一個壯觀。

只可惜的是,最後卻都免不了被毀被盜的命運,其中最慘的當屬漢武帝和宋太祖,不僅陵墓被毀,屍體都被人給挖了出來;秦始皇陵墓雖然被毀的一無所有,但至少地宮至今還未被找到;至於唐太宗的呢,卻著實有點特殊。

這是在貞觀十年時,唐太宗的皇後長孫氏病危,臨終之時遺言薄葬。唐太宗遵照長孫皇後的遺言,在她死後,把她臨時安置在九嵕山新鑿之石窟中。

後來李世民見此地風水甚佳,便決定將此處也作為自己的歸宿之地,等他駕崩後與皇後合葬,隨後他下令大規模修建陵墓。

按照這段記載,這次溫韜把昭陵給徹底盜空了,他親自下到昭陵地宮,把昭陵里的珍寶,包括前朝鍾繇、王羲之等人的書法作品,全部盜出。從這層意義上說,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應該是被盜了。

問題是,既然昭陵已經被盜,但李世民陵墓中的陪葬品,諸如鍾繇、王羲之等人的書法作品,尤其是《蘭亭集序》,卻為何從來沒有在市面上流通過呢?

而且昭陵整體的山勢至今完整,並沒有明顯的挖掘痕跡,史料記載昭陵地宮在山裡面75丈深,山體是石山,如果挖這么深又不對山體造成明顯破壞,似乎不太可能。

目前昭陵及昭陵博物館中的介紹,也是認為昭陵的地宮目前仍然沒有被挖掘過。

4. 唐太宗李世明的昭陵的地宮發現了嗎

是的,已經發現了。

昭陵,位於陝西省禮泉縣東22.5千米九嵕山的主峰。距西安市70千米,咸陽市30千米,咸陽國際機場25千米。

九嵕山山勢突兀,海拔1188米;地處涇河之陰、渭河之陽,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對峙;東西兩側,層巒起伏,亘及平野。主峰周圍均勻地分布著九道山樑,高高拱舉。古代把小的山樑稱為嵕,因而得名九嵕山(或稱「九嵏山」)。

(4)昭陵地宮為什麼找不到擴展閱讀

636年,長孫皇後病危,眼看不治。她在臨終前留下遺言,希望薄葬,「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

李世民與長孫皇後的感情很深厚,他尊重長孫皇後的遺言,在她死後將其臨時安厝在九嵕山。李世民同時決定,自己也要選擇這里作為歸宿之地,並與長孫皇後合葬。

很快,李世民的陵墓——昭陵,就開始進行大規模營建。從636年長孫皇後去世,至649年李世民病逝,昭陵的營建工程一共進行了13年。

5. 李世民昭陵地宮打開了嗎 李世民昭陵地宮可不可以打開了

1、李世民昭陵地宮沒有打開。

2、遵從國家盡最大可能保護文物的原則,在科技能力沒有達到條件時,暫時不會展開挖掘,這是古人留給後人的遺產,應給予最大的尊重。昭陵從公元636年開始修建,一直修建到公元743年,歷時107年之久,其中共有108座陪葬墓,號稱天下名陵。李世民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爭中起著領導作用,唐太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在客觀上對唐初社會歷史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

6. 唐昭陵地宮是否已發掘

唐昭陵地宮還沒有進行挖掘,但在五代時期就被軍閥溫韜盜掘了。

《新五代史·溫韜傳》:「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紙墨、筆跡如新。韜悉取之,遂傳民間。惟乾陵,風雨不可發。」

《舊五代史·溫韜傳》:「唐諸陵在境者悉發。」《資治通鑒》亦載,「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唐帝諸陵發之殆遍。」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後長孫氏的合葬陵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城西北22.5千米的九嵕山上,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從唐貞觀十年(636年)文德皇後長孫氏首葬,到開元二十九年(743年),昭陵建設持續了107年之久,周長60千米,佔地面積200平方千米,共有180餘座陪葬墓,是關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園中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譽為「天下名陵」。

(6)昭陵地宮為什麼找不到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選址背景

唐太宗貞觀十年(636年),皇後長孫氏病危,臨終之時遺言薄葬。唐太宗遵照長孫皇後的遺言,在皇後崩後,把她臨時安厝在九嵕山新鑿之石窟,陵名昭陵。並決定把昭陵也作為自己的歸宿之地,等他駕崩後與皇後合葬,隨即開始了大規模的營建工程。

唐太宗選擇九嵕山作為昭陵陵址有著濃郁的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中國古代所謂的陵墓堪輿風水之說,伴著姓氏的不斷擴大及五行陰陽之說的流傳而逐漸完善,至南北朝時基本形成了一套評定風水好壞的理論。

九嵕山滿足了堪輿家認為帝王陵墓應具有的所有條件,自唐以降,堪輿家普遍認為昭陵的風水為中國歷代帝陵之最佳者。

除此,唐太宗選擇昭陵還有附加的政治背景。按照唐太宗最初的想法,帝王陵寢要完全效仿漢高祖劉邦的長陵,務從豐厚。但精通經史的虞世南提出反對意見,認為漢制既勞費了民力,還使盜賊生心,所以漢陵大都被盜,帝王的屍骨也被拋棄荒野,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

他建議太宗應當向堯帝那樣,因山為陵,陵內不藏金玉,並在陵外立碑予以說明[9]。虞世南所說的「因山為陵」既能節儉民力又能防盜的建議,為唐太宗最終決定選擇九嵕山作為昭陵陵址,起到了思想和理論的啟迪作用。

因山為陵

唐太宗以九嵕山建昭陵,並詔令子孫「永以為法」,開創了唐代帝王陵寢制度「因山為陵」的先例。

昭陵自貞觀十年(636年)首葬長孫皇後起,便開始了大規模的營建工程。至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埋葬唐太宗,營建工程才基本結束。除主陵墓道地宮以外,還在陵山周圍建起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10]

歷代祭祀

唐時昭陵有宮人供養,官兵守衛,護陵軍官的軍銜為將軍,還專門設立五品陵令管理。每年春二月,朝廷還要委派重要的大臣來昭陵祭祀。遇有太宗誕日、忌日,還安排大臣到昭陵侍奉太宗靈魂「起居」,儀仗蔽路,從不間斷。

《唐會要·親謁陵》載,有唐一代,高宗皇帝和玄宗皇帝曾親謁昭陵,拜奠先帝。永徽六年(655年)正月一日,唐高宗親謁昭陵,庄嚴肅穆,規模空前。這次祭奠活動結束後,高宗詔令免除了醴泉縣當年的租賦,並將護陵的將軍、郎將進爵一等,對陵令、丞加階賜物,又詔令在陵側修建佛寺。

唐高宗時,唐軍遠征凱旋而歸,獻俘儀式也常在昭陵舉行。依照中國古代傳統禮制,獻俘通常都在太廟、太社舉行,但高宗為了慰藉先帝未滅頑敵的遺憾,將獻俘儀式移至昭陵。

《唐會要·獻俘》載,顯慶三年(658年),蘇定方俘叛將阿史那賀魯,於十一月十五日獻俘於昭陵;乾封元年(666年),李績滅高麗擒高麗王,於十月二十一日獻俘於昭陵。

唐時昭陵陵區嚴禁隨便出入,至於陵區內的一草一木就更不得損壞。《資治通鑒》載,儀鳳二年,左武衛大將軍權善才、右監門中郎將范懷義誤斫昭陵柏樹,按律當除名。大理寺奏報高宗,高宗大怒,「特命殺之」。

大理丞狄仁傑奏道:「二人罪不當死。」高宗說:「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殺則為不孝。」多虧狄仁傑依法力諫,又羅列古代先賢事例,並明確表態:「臣不敢奉詔。」高宗怒氣稍解,將權、范二人除名,流放嶺南。

開元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唐玄宗親謁昭陵,規模可能較高宗親謁昭陵為小。唐玄宗這次祭奠昭陵,有高力士陪伴,史載高力士見到寢殿里太宗生前所用過的梳子等物,深為太宗的節儉所感動。

從唐代開始,歷代帝王都委派官員代表朝廷祭祀昭陵。由於昭陵正南方獻殿前的空地不多,加之道路崎嶇,石料搬運不便,所以,歷代的祭陵碑都立於北司馬院內,久而久之,人們習慣把北司馬院稱為「祭壇」。已知歷代皇帝祭陵碑30餘通。

最早的祭陵碑是唐肅宗平定「安史之亂」後所立,碑上尚存「監察御史賜緋魚袋臣韓雲卿述並書」15字。其次是明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員所立的「御制祝文」碑。

在30餘通祭陵碑中,立碑最多的是清代康熙皇帝,至少有7通,其次是清代乾隆皇帝,至少在3通以上。在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當中,唯昭陵在其以後形成了「祭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昭陵

7. 昭陵地宮是否已發掘

截止2020年9月26日,昭陵地宮並未挖掘。但是墓穴已經被盜過很多次了,昭陵中有《昭陵六駿》的巨大浮雕,其中「颯露紫」、「拳毛駒」兩塊浮雕被盜買美國,餘存西安碑林博物館,一些陵墓中的寶藏在八國聯軍入侵時就被其它國家搶走了。

昭陵,被譽為「天下名陵」,雖然被盜了,但盜的主要是金銀等細軟或器物,還遺存的大量的歷史文物,現如今陳列在昭陵博物館內,展示著唐代前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盛況。 昭陵被國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成為了一個旅遊景區。

(7)昭陵地宮為什麼找不到擴展閱讀:

旅遊信息

門票:昭陵山門票旺季30元、淡季20元;昭陵博物館門票旺季40元、淡季25元。

開放時間:夏季8:30-18:00;冬季9:00-17:30

交通:

1、從咸陽汽車站乘坐咸陽至煙霞、趙鎮方向的汽車,在昭陵博物館下車。

2、從西安城西客運站坐西安至煙霞、趙鎮方向的汽車,在昭陵博物館下車;或者城西客運站乘坐西安至禮泉高速,西安至禮泉、乾縣方向的汽車在禮泉縣下車,換乘禮泉至北屯的班車在博物館下車。昭陵現沒有直達車輛,游覽須包車或租車。

3、自駕車:從312國道北上召路口向北直走28千米,到達北屯後,向左拐7千米即到。


熱點內容
為什麼吃一點東西肚子就超飽 發布:2025-05-15 14:05:17 瀏覽:690
為什麼箍牙在每家醫院價錢不一樣 發布:2025-05-15 14:03:33 瀏覽:177
華為乎手機為什麼有個圓點 發布:2025-05-15 13:35:14 瀏覽:286
為什麼做不好的夢總是很難受 發布:2025-05-15 13:35:13 瀏覽:274
手機為什麼變成三g網 發布:2025-05-15 13:16:50 瀏覽:880
為什麼我安裝的軟體都是c盤 發布:2025-05-15 13:08:49 瀏覽:452
為什麼微信頭像顯示別人的手機號 發布:2025-05-15 12:56:33 瀏覽:459
為什麼電腦一上線就卡死 發布:2025-05-15 12:36:32 瀏覽:403
嘴巴想吞口水吞的不好為什麼 發布:2025-05-15 12:36:28 瀏覽:428
為什麼網聊對方總要加微信 發布:2025-05-15 12:33:13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