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為什麼吃東西是一種文化

為什麼吃東西是一種文化

發布時間: 2022-10-20 20:51:42

『壹』 為什麼說中國人吃飯吃的是文化

中國人吃飯,吃的是概念。或者用一種通俗的說法:吃的是文化。這使飲食問題帶有了社會性(甚至藝術性),而不再僅僅是一項形而下的生理活動。
日本人飽食終日,自然把飲茶的過程,也提煉為向哲學靠攏的茶道,有點在清風、明月、插花與器皿中求真理的意思。中國人則更了不起,把一日三餐都當作兢兢業業的功課了,煞費苦心,追求著那令人拍案稱絕的藝術效果。好吃極了!是較流行的一句贊美用語。所以,美食家的虔誠絲毫不亞於畫家或雕塑家,對美的體會甚至更全面:色、香、味,連深藏不露的舌頭都調動起來了,成為鑒賞的工具。
當一席大菜合盤托出,井然有序地布置在餐桌中央,簡直就像揭開了蒙在某一尊藝術品上面的幕布,不時能聽見一、兩聲由衷的喝采,當然,這是躲在後台掌勺的廚師所期待的。賓客們舉杯相慶,彷彿在進行小小的剪綵儀式。然後就各司其職,頻頻揮動蜻蜓點水的筷子。金聖嘆評《水滸》,脂硯齋評《紅樓夢》,也不過如此吧:在字里行間作點小楷的眉批。不管是冷盤還是炒菜,最終都必須經得起筷子的酷評。
在中國,每一桌宴席的推出,都籠罩著新船下水般的熱烈氣氛。而每一位食客,都是動作熟練的老水手,或者說,都是潛在的評委。難怪開餐館的老闆,都很會看客人的臉色。看客人的臉色就能了解到廚師的水平。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個喜字。這也是中國人最熱愛的一個漢字。而吃飯是最能烘托出這種喜氣的。喜氣洋洋,東道主自然滿意。傳統的喜宴,被清代的滿漢全席發揮到極致。從其名稱即能感受到民族大團結的意味,強強聯合的意味。正宗的滿漢全席要連吃三天三夜,茶餚不重復。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狂歡節:一場飲食文化的馬拉松!吃飯,在中國是最日常的儀式,是最密集的節日。
信奉基督的西洋人就餐前習慣在胸前畫十字,念叨一句上帝保佑,感謝上帝賜予的麵包與鹽,大多數中國人都是無神論者,把酒臨風時反而充滿了當家做主的感覺。飽餐一頓(若能持螯賦詩就更好了),是離他們最近的一種自由。由此可見,這個民族宗教感匱乏,藝術氣息卻很濃郁。在我想像中,美食家都是一些擁有古老傳統的民間藝術家。
西餐折射出私有制的影子,各自為政,管理好自己的盤子,使用刀叉是為了便於分割利益。中餐則體現了最樸素的共產主義。中國人圍桌而聚,繼承了原始氏族公社的遺傳基因,有肉大家吃,有酒大家喝,人人皆可分一杯羹。大鍋飯的傳統很難打破。好在中國的飯桌也是最有凝聚力的地方,有福同享、有難共擔的綠林好漢作風頗受歡迎。中國人通過聚餐就能產生四海之內皆兄弟、天下大同的幻覺,這種虛擬的親情畢竟大大增進了其食慾。所以中國人吃飯,也是在吃環境,吃氣氛,甚至吃人際關系。邊說邊吃,邊吃邊聽。這是一種超越了吃的吃。我一直認為中國人的吃是最有情調的,最有人情味的。
中國人有四大菜系八大風味。川菜、粵菜、湘菜、齊魯菜、淮揚菜、東北菜乃至上海本邦菜彷彿實行軍閥割據似的。但在我眼中,這更像在劃分藝術流派。出自聖人之鄉的齊魯菜,稱得上古典主義。纏綿悱惻的淮揚菜,屬於浪漫主義。假如說辛辣的湘菜是批判現實主義,麻辣的川菜則算魔幻現實主義了,一粒花椒,有時比炮彈還厲害,充分地調動起我們舌頭的想像力。當然,也可以用別的方法換算:上海菜屬於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婉約派,東北菜則相當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派
我喜歡琢磨一系列特色菜名:宮爆肉丁、魚香肉絲、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古老肉、梅菜扣肉、素什錦、糖醋裡脊、豆瓣魚、白斬雞、地三鮮、拔絲菠蘿就像在玩味雋永生動的詞牌:菩薩蠻、憶秦娥、浣溪沙、虞美人、臨江仙、蝶戀花、滿江紅、雨霖鈴、一剪梅、鵲橋仙、沁園春、青玉案呀什麼的。毫不誇張地說,這些或雅緻、或俗俚、或溫柔、或高亢的菜名,經歷了億萬人傳誦、千百年陶冶,本身就如同一闋闋吸風飲露的如夢令。比夢還要豪奢、還要飄逸的中國菜喲!
我曾經有一個理想,開一家詞牌餐館,用詞牌來命名各種新舊菜餚,譬如將水煮鱔魚改稱為水龍吟,將酸菜魚改稱為漁家傲,將辣子雞改稱為賀新郎,將小蔥拌豆腐改稱為念奴嬌,將烤乳鴿改稱為鷓鴣天,將冬瓜連鍋湯改稱為西江月,甚至將油炸花生米改稱為卜運算元,將沙鍋魚頭改稱為水調歌頭後來想一想,覺得太復雜,還是算了。況且像螞蟻上樹、獅子頭、地三鮮,燈影牛肉呀什麼的,是沒法改的,它們本身就很有詩意了。許多菜名都有一種渾厚古樸之感,一改就沒味了。譬如某皇帝將民間的青菜豆腐肉丸湯賜名為珍珠翡翠白玉湯,精美有餘,但畢竟顯得雕飾與做作。我最好還是別向那傻皇帝學習。
某些菜名之所以不同尋常,在於是有典故的。我們在吃菜的同時,無形中也在吃典故,用筷子就能把它晃晃悠悠地挾起來。譬如在叫化雞彌漫的香氣中,分明還晃動著那位無名的乞丐的身影,他哪是在乞討呀,分明是給後人施捨了一道美味。還有東坡肉(以及東坡肘子),很明顯沾了宋朝那位大詩人的光。而我們也在吃他老人家的遺產,吃他的名氣。蘇東坡的作品中確有一首《豬肉頌》(足以證明東坡肉不是訛傳):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飲得自家君莫管。
蘇東坡無形中擔任了紅燒肉的形象大使,作了近千年的廣告。我一向以為:蘇學士有兩大造福於平民百姓的功績不可磨滅,其一是在杭州西湖修築的蘇堤,其二則是為中國飲食文化貢獻了東坡肉,這確實是另一種意義的古老肉。英雄所見略同,當代也出過一個愛吃紅燒肉的偉人:毛澤東。他相信肥膩的紅燒肉補腦,使人聰明。毛主席的詩歌,在豪放程度上一點不比蘇東坡遜色,最有意思的是,他甚至有勇氣把土豆燒牛肉寫進詞里。在全國各地以毛家菜或韶山菜為金字招牌的湘菜館,都會把毛氏紅燒肉推舉為主打項目。
你能說吃中國菜,不是在吃文化嗎?文化是比油鹽醬醋,姜茸蔥花更重要的調味品。灑那麼一點點文化味精,你就能吃出別樣的感覺。

『貳』 飲食為什麼會被稱為文化呢

中國飲食文化的諸多特徵,體現在飲食文化之上,直接影響著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首先因為人口壓力以及其它多種原因的存在,所以中國人的飲食從先秦開始,就是以穀物為主,肉少糧多,輔以菜蔬,這就是典型的飯菜結構。

『叄』 飲食等於什麼文化對此你怎麼看

一、要弄清什麼是文化?「文化」是一個含義極廣的概念,由於其內涵和外延的不確定性,導致對這一概念所下的定義,歷來莫衷一是。我個人認為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里所得的一切能力與習慣,是人類人文氣質,是人類行為內涵。

二、為什麼說飲食是一種文化活動。在歷史長河中,中國飲食活動中已經浸透了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飲食在中國已經是實實在在的文化活動。

三、中國飲食文化的優勢與劣勢。


『肆』 為什麼食物是了解一種文化的最好方法

一、要弄清什麼是文化?「文化」是一個含義極廣的概念,由於其內涵和外延的不確定性,導致對這一概念所下的定義,歷來莫衷一是。我個人認為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里所得的一切能力與習慣,是人類人文氣質,是人類行為內涵。

二、為什麼說飲食是一種文化活動。在歷史長河中,中國飲食活動中已經浸透了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飲食在中國已經是實實在在的文化活動。

三、中國飲食文化的優勢與劣勢。

優勢:

中國是文明古國,因此,其飲食文化也歷史悠久。飲食民俗已成為也成了重要的旅遊資源,為國內外旅遊者所嘆。

第一,風味多樣。我國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說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東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風味,形成了幾大菜系,主要有魯菜、川菜、粵菜、蘇菜、徽菜、湘菜、浙菜、閩菜、京菜等等菜系。

第二,四季有別。自古以來,我國一直按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冬天味醇濃厚,夏天清淡涼爽;冬天多燉、燜、煨,夏天多涼拌冷凍。

第三,講究美感。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有講究菜餚美感的傳統,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

第四,注重情趣。我國烹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對它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第五,食醫結合。各種美味佳餚,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第六,獨特的酒俗與茶俗。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釀酒飲酒歷史,其酒蔚為大觀,神韻迷人。

缺點:

1、中國人大多吃得過咸。據統計,全國人均吃鹽量為每天10克以上,其中以東北人最高,達18克。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應把食鹽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吃得過咸會明顯增加高血壓、胃癌等病的發病率。

2、中國人吃味精過多,增加了人體對鈉的攝入量,而鈉元素對人體有害。因此,吃湯菜等宜用雞精、蘑菇精等代替味精。

3、中國人的吃飯方式多為集體進餐,又喜歡相互夾菜,這增加了疾病的傳染概率。

3、中國人的吃飯方式多為集體進餐,又喜歡相互夾菜,這增加了疾病的傳染概率。

4、中國人喜歡吃動物內臟。動物內臟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而膽固醇是誘發與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

5.中國人烹調多採用煎、炒、烹、炸等方法,喜歡吃炒菜和油炸食品,這增加了患癌症的機會。

6.中國人喜歡吃含脂肪較高的紅肉(如:豬、牛、羊肉),吃白肉(魚和雞等)的比例較小。近年來中國人吃白肉的比例在逐年增加,這是好現象。

7.中國有很多地區的人喜歡吃咸魚、鹹肉、鹹菜等腌制食品,這不僅增加了鹽的攝入量,且由於腌制食品中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還增加了患癌症的機會。

8.中國人喜歡吃各種鹵肉。

『伍』 中國文化概論 為什麼說中國的飲食是一門藝術

中國飲食文化是有著長遠歷史,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從特質看,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葯膳和進補),並且講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中國的飲食文化除了講究菜餚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畫外,還要搭配用餐的氛圍產生的一種情趣,它是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傳統,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凸現方式。
從影響看,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陸』 為什麼我們中國的文化可以被稱為吃的文化

因為中國的文化里吃是非常重要的,所謂民以食為天。

『柒』 為什麼說飲食是一種文化

當人們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的時候,追求檔次就已成為新話題,飲食就更趨向於體驗,其次,隨著飲食行業食品製作加工越來越細,服務越來越專業化,還包括其營養學的應用,管理理念越來越先進,飲食業已成為一個龐大的體系,已成為一種文化

『捌』 聊聊為什麼「吃」在中國文化中如此重要

因為古時候有一句話叫做民以食為天,人不可一日不吃,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所以吃在中國文化當中,非常的重要。

『玖』 "吃"為什麼也是一種文化

國人好吃,連外國朋友一提起東方飲食,都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連呼,good、good、very good.麵粉、大米是國人的基本食糧,一碗普通的麵粉,也不需要別的或者更多的佐料,只要來點水,經過中國人的一雙手,就可以變成形狀各異、花色奇特、味道各異的食品來,就拿西北人來說,一碗普通的麵粉,就可以做出面條、饅頭、麵包、糊湯、餃子、混沌、包子等等來。 而面條又可以分為扯麵、削筋、麻什、拉麵等等來。 吃的文化意義不僅僅於此,更重要的是它已與一個民族的興衰、發展,與一個民族的精神結合在一起。 記得小時侯在農村,那時農村很窮,地里的莊稼還不夠吃,更不用說吃什麼菜了,那飯沒味也不行啊,怎麼辦?農村人自有自己的辦法,給稀飯里如包穀絲(也就是玉米臻)里放點鹽,既有味,又可以提高體力,現在還很回憶那種吃法。 有一次,父親帶著同事回家,母親在全村借菜,農村人好客,那時農村最好的菜就是炒雞蛋,但不能一小桌都是雞蛋,可惜跑遍半個村子,也沒有找到菜,最後有人告知,在村子的最東頭,有一家四川逃荒來的,不妨去看看有沒有,母親抱著死馬當著活馬醫的心態去碰運氣,沒想到還真借回來了,而這道菜,令父親的同事贊不絕口,你知道那菜是什麼?是腌制西瓜皮,脆脆的、酸酸的、辣辣的,好吃極了,從那開始,我就對四川人刮目相看,覺得那裡的人是一個會變廢為寶、積極創造發明的人。 這個事實也告訴人們一個真理,看一個地域的人民是否勤勞、聰明,從飲食上就可以看出來。 同樣,如果你想了解一個地區的發展狀況,不用這里查資料,那裡做調查,只要看看那裡人碗里吃的是什麼?就可以知道大概了。 吃在古聖那裡,起初可能只滿足一種食慾、口福,這從祖先造這個字的結構就不難看出來,你看那「吃」字,一個「口」字加一個「乞」字,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但吃在現代,早超出了其原有的意義,而與民族文化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不是嗎? 中秋節的月餅,月餅好吃嗎?不見得,我看其味道和其它糕點沒什麼區別,這時的月餅,其象徵意義可能遠遠大於實際意義,它代表了人們的一種思親之情,中秋佳節倍思親嘛。 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餃子並不稀罕,平常天天都能吃到,按理說,大年初一,那麼高貴的日子,吃餃子有點浪費,但這一傳統一直保持至今,平民也罷,國家主席也罷,很少有人對此提出異議,也在於那僅僅成了一種象徵意義,代表了團圓。 吃從碗中、口中走出來,走向社會,象水、象霧,無孔不鑽,它已深深地滲透在我們社會的各個肌體之中。 小孩滿月了,要包席過滿月,你說誰沒有小孩呢,誰不會有小孩呢?就你小孩值錢,不、不,象徵而已,圖個吉利,於是帶個紅包,夾幾筷子菜,送一聲祝福。 考上學了,也得請客,工作了還得請,結婚請,中獎也請,打麻將贏了200元,請,花五百元請大家吃一頓,這時的吃,已完全演變成了一種帶有社會意義性質的東西。 求人辦事,怎麼辦?最常規的做法就是請去搓一頓。小的請老的、下級請上級、男的請女的,想陞官,請吃!想發財,請吃!罰款了,請吃!打人了,請吃!犯法了,請吃!殺人了,也請吃!吃成了走後門的一種代名詞。華燈初下,燈紅酒綠,酒店、賓館、包廂等等,無不見人吃吃吃。吃隱含了一切文化意義。 交朋友,吃!談生意,吃!戀愛,也吃! 吃了麵粉,吃米粉。吃了豬肉,吃狗肉。狗肉膩了,吃飛禽,飛禽吃了,海里找,海里吃了,地里挖,猴子、狗熊甚至大熊貓,沒有不敢吃的,國人在這方面的胡吃,也反映了國人環保意識的多麼淡薄。 毛澤東說,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貪污是大大的不該。吃不產生直接的社會價值,所以,有人總將其與浪費聯系在一起。把浪費定為犯罪,則被現代科學證明,其是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這種觀點只適合於產品經濟,與商品經濟是背道而馳的,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解釋,有一句話叫做:「吃的多、拉的多、上到地里打的多。」意思吃的越多,拉的糞便越多,糞便是一種有機肥料,上到地里打的莊稼也就越多,此比喻雖然有點俗,但卻確實符合商品經濟規律,商品經濟,究其本質,也就是消費經濟,沒有消費,那有需求。 基於此,也不難看出,吃,大吃,海吃,也有其積極意義。

熱點內容
為什麼喝酒後眼睛看模糊 發布:2025-05-15 01:49:54 瀏覽:622
茶泡不出顏色為什麼 發布:2025-05-15 01:44:12 瀏覽:35
蘋果關機充電為什麼沒有電池標志 發布:2025-05-15 01:43:34 瀏覽:83
金山文檔電腦打不開為什麼 發布:2025-05-15 01:43:33 瀏覽:421
寄快遞櫃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5-05-15 01:43:33 瀏覽:426
屬馬人為什麼牛年最不好 發布:2025-05-15 01:24:38 瀏覽:947
為什麼有些女人不追男生 發布:2025-05-15 01:15:11 瀏覽:699
才買新手機為什麼充不進去電 發布:2025-05-15 00:38:42 瀏覽:116
為什麼手機隨意播放歌 發布:2025-05-15 00:30:11 瀏覽:581
為什麼沒睫毛眼睛會變小 發布:2025-05-15 00:30:11 瀏覽: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