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遲遲找不到審稿人
Ⅰ 找不到審稿人,編輯說會持續找
題主想問的是投稿一直找不到審稿人怎麼辦嗎?可能寫的太小眾了你內容比較冷門,所以找審稿人比較困難。這種情況下只能有更大的耐心等待了。
Ⅱ prl審稿人數
四位或者多位。
這是正常操作,通常情況下,期刊編輯會邀請4位或更多同行為你的論文擔任審稿人,並在收到兩組或三組審稿意見後對你的論文作出處理。邀請那麼多審稿人主要是為了加快審稿流程。有些期刊更省事會讓你在投稿系統上推薦適當的同行評審人員(提供四、五個同行的名字,包括他們的地址和電子郵箱),但因為弊端明顯所以很多投稿系統取消了這項選擇。
有的編輯可能都找不到審稿人,可能是編輯和你不完全是一個領域的,或者是偏冷的領域,編輯找審稿人非常難,如果發郵件給潛在審稿人都被拒絕了,那稿件就可能拖很久,在查爾斯沃思的英國編輯團隊中,有編輯曾表示有篇論文六個月都沒找到合適的審稿人。
Ⅲ 5個審稿人需要幾個才能通過
需要至少三個,超過半數同意就基本沒問題了。
大多數學術期刊都有一個審稿人庫,審稿人主要來自三個方面:(1)雜志的編委會成員,對於一些新創期刊尤為如此;(2)世界范圍內的同行。雜志社會通過關鍵詞檢索到近似文章,然後聯系文章的通訊作者,發郵件詢問是否願意做審稿人;(3)投稿作者自己提供的審稿人候選。
如果雜志社有足夠多並研究范圍足夠廣的審稿人,能基本保證收到文章後找到合適的審稿人,就不會讓作者推薦審稿專家。這類期刊通常是行業內頂級期刊或熱門期刊。然而,大部分期刊編輯部在送審的時候, 會遇到找不到合適審稿人的困境。所以會出現讓作者推薦審稿人的情況。細分來說,有以下方面:(1)文章研究的領域和內容不常見,文獻檢索未發現相似的文章;(2)編輯部指派的審稿人沒有回復或者拒絕審稿。
Ⅳ 編輯說找不到審稿人.大神,怎麼回復
只能是重裝64位支持的版本!
Ⅳ 博士發表SCI論文二次小修後發稿到編輯手二周多了找不到審稿人,是不是再找不到
不是的。
其實大多數論文小修後並不會重新找審稿人,因為這樣是比較浪費時間的,也比較耗費精力,一般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因為作者的文章比較冷門,所以找審稿人比較困難。這種情況下只能有更大的耐心等待了。
Ⅵ peerj找不到審稿人
修改後再投的論文被當作新投稿件,會重新編號,往往會給原審稿人重新評審,甚至送另一批審稿人評審。
可能你內容比較冷門,所以找審稿人比較困難。這種情況下只能有更大的耐心等待了。
這應該是一個漫長的等待。當然前面各步驟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編輯的處理情況。
如果被邀請審稿人不想審,就會decline,編輯會重新邀請別的審稿人。
Ⅶ 核心期刊的論文投發到雜志社後發生了什麼
一般來說,首先會有秘書對投稿的論文做格式和材料初審,通過後會給主編,主編粗略看一眼方向,再把稿子給領域相近的編委。編委收到之後會開始根據主題來邀請審稿人,SCI期刊的審稿人2-5人不等,質量越高的,審稿人越多。等到足夠多的審稿意見回來之後,編委根據意見開始給主編作出建議。大期刊一年要收多達一兩千篇投稿,主編自己是看不完的,所以說編委的意見幾乎是決定性的,主編很少會推翻編委的決定。而編委的決定主要來自審稿人的意見,目前EE類的期刊,大致趨勢是:所有審稿人同意接收稿子才會接收:一人決定拒稿本次就會拒稿,除非有審稿人極力表揚這篇文章,或是編輯本人就是該小領域專家,才會考慮另做決定。所以說,越好的期刊審稿人數越多,越容易被拒稿,畢竟眾口難調。如果實在找不到審稿人,稿子往往會被退回給作者,建議另投別處。審稿人也不一定就是靠譜的,說不定只是個半吊子的學生,也可能和你在學術對立面,也可能只是一知半解還要硬充好漢刷存在感。國人的主要問題一是選題不好,往往把技術工程報告和學術論文當作一回事,二是寫作質量欠缺,圖表和格式組織給人第一印象就很差。所以呢,論文發表了不要太高興,你只是遇到了喜歡你的論文的人;拒稿了也不要傷心,只是遇到了不喜歡你的論文的人。
Ⅷ 投稿WCSP 2022,文章已經審稿完畢,但是還沒接收,審稿人已經沒什麼意見了,但是編輯遲遲沒有接
建議按照編輯的要求更改,少抱怨,有的審稿人較真,幫你語言潤色什麼的你別不樂意∞
Ⅸ Chinese physics b找不到審稿人
看投稿系統回復或打電話咨詢。
如果實在找不到,估計就看那一個審稿人的意見。
如果等待時間太長,建議取消投稿改投別的期刊,不要再浪費時間。
Ⅹ 找不到第二個審稿人怎麼辦
找不到第二個審稿人可以找總編,讓他幫你安排人審稿。
每個審稿人的側重點都不同,是要要盡量滿足所有審稿人的意見的,兩個審稿人都完全滿意才能發表。除非你認為審稿人意見不正確,那你可以在回復中駁斥他的觀點,不過需要給出論據,如果相持不下,也可以找編輯裁決。
簡介
在審讀方法上,按具體情況做些准備工作(如查閱擋案閱讀必要的參考書查考有無同類書籍或譯本等),還查對出版社與著譯者雙方原來同意的寫作提綱,並重點地查對作者所引用的材料和論據。此外,同樣要重視審核書稿的序、跋一類附件和附錄部分。防止審讀時被原稿拘束,以致過於注重原稿的某些細小問題。
對一部書稿的評價如有不同看法,原則上應服從終審意見和決定。對於一些較為復雜的書稿,可以通過一定的會議形式,集體討論作出決定。某些內容專門或比較特殊的書稿也可以約請社外專家或有關單位審稿。對外審意見,特別是涉及原稿的處理辦法,一般仍需由責任編輯提出意見,總編輯作出最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