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攻打廷安為什麼找不到主力
① 保衛延安戰役相關內容
延安保衛戰,於1947年3月13日開始。 戰爭是由國民黨為了攻佔延安,摧毀中共黨、政、軍指揮中樞的目的,在西北地區集結了34個旅25萬多人的兵力而起。下面由我給大家整理了保衛延安戰役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延安保衛戰戰爭背景
1947年3月,蔣介石把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其重點進攻方向之一就是陝甘寧邊區,而首當其沖的就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延安。當時,國民黨軍在西北戰場有23萬人,主要是第 l戰區司令長官、蔣介石嫡系將領胡宗南指揮的部隊,裝備精良,盛氣凌人。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則不到3萬人,而且裝備極差,補給困難。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以整編第1軍、第29軍所屬 6個整編師15個旅共約l4萬人,分別從洛川、宜川出動,指向延安。彭德懷以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的身份部署延安保衛戰,掩護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轉移。西北野戰軍教導旅、警備第3旅、第l縱隊等部在延安以南的臨真鎮、金盆灣、牛武、茶坊等地構築縱深陣地,依託有利地形,進行抵抗。國民黨軍以近百架飛機、大量火炮掩護進攻,對延安進行狂轟濫炸,西北野戰軍在極端困難情況下英勇作戰,節節抗擊。
1947年3月16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 命令 ,由彭德懷出任西北野戰兵團統帥,擔負起直接指揮西北戰場作戰的任務。1947年3月18日,國民黨軍已兵臨延安城下,直到傍晚,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中共中央、人民解放軍領導人才離開延安。延安保衛戰進行了七天七夜,
1947年3月19日,國民黨軍佔領延安。毛澤東臨走時對彭德懷說:「蔣介石進攻延安,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還要回來的。」[1]
延安保衛戰戰爭起因
1947年2月28日,蔣介石把他的西北軍政大員胡宗南召至南京,具體部署進攻延安,想以攻佔延安來實現其「摧毀匪方黨、政、軍 神經 中樞,動搖其軍心,瓦解其鬥志,削弱其 國際 地位」的心願。蔣介石把在西北的34個旅25萬兵力組成南、西、北3個集團,以其「西北行轅」的馬鴻逵、馬步芳和「晉陝綏邊區總部」的鄧寶珊軍在西線和北線鉗制配合,以第一戰區胡宗南主力從南線突破,奪取延安。其意圖是,驅逐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出西北,在延安及其附近圍殲西北解放軍,或逼解放軍東渡黃河,由胡宗南部與黃河以東的國民黨軍夾擊而殲滅之。[1]
延安保衛戰戰爭經過
解放戰爭進行了8個月後,國民黨軍戰線延長,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1947年3月起,被迫由全面進攻改為對山東和陝北兩解放區的重點進攻,企圖在戰略上實施兩翼突破,爾後鉗擊華北。在陝北戰場,國民黨軍集中34個旅25萬餘人,以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部20個旅由洛川、宜川一線向北擔任主攻;以西北行轅副主任馬步芳、馬鴻逵部12個旅由銀川、同心、鎮原一線向東;以晉陝綏邊區總部所屬第22軍2個旅由榆林向南,企圖圍攻延安,摧毀中共中央機關、人民解放軍總部,消滅陝甘寧解放區部隊於黃河以西,或逼過黃河,爾後會同華北國民黨軍將其殲滅於黃河以東地區。此時,人民解放軍在陝北戰場僅有4個野戰旅及3個地方旅2萬餘人,且裝備很差。中共中央軍委 決定 充分利用陝北有利的地形條件和群眾基礎,誘敵深入,殲其有生力量。必要時放棄延安,採用「蘑菇戰術」,牽制胡宗南集團主力於陝北戰場。據此,以教導旅及警備第3旅第7團共5000餘人的兵力,於延安以南臨真鎮、金盆灣及牛武、茶坊地區,在延安軍分區獨立團和民兵游擊隊的配合下,實施運動防禦,阻擊敵軍的進攻;以新編第4旅及駐陝甘寧邊區的晉綏軍區第1縱隊(轄2個旅)為預備隊,配置在鄜縣(今富縣)西南地區待機。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集團整編第1、第29軍共15個旅14萬餘人分兩路北進。其第一梯隊12個旅8萬餘人,在數十架飛機的配合下,以密集隊形實施多路攻擊,企圖三天佔領延安。教導旅和警備第7團等依託既設陣地組織防禦,交替掩護,節節抗擊,給敵以殺傷。16日,中共中央決定,在陝甘寧解放區的各部隊統歸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彭德懷和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習仲勛指揮。
16日,胡宗南部進至甘泉縣麻子街至金盆灣一線,隨即改變戰術,謹慎推進。彭德懷、習仲勛即令第1縱隊、新編第4旅加入戰斗。西北野戰部隊利用有利地形,實行積極防禦,適時組織反擊,並利用夜暗靈活出擊,襲擾、遲滯國民黨軍的進攻。18日,胡宗南集團進至延安以南10公里的二十里鋪、楊家畔一線;馬步芳、馬鴻逵集團進占鹽池、慶陽等地;第22軍向橫山發起攻擊。此時延安各機關、學校已安全轉移,群眾已疏散完畢。當晚,中共中央主席兼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率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等撤離延安。西北野戰部隊經六晝夜激戰,殲國民黨軍5000餘人,完成了預定任務,也於19日上午主動撤出延安。此後,毛澤東及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等率精悍的指揮機構繼續留在陝北,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
1947年2月,蔣介石飛抵西安,親自部署進攻延安,決定以國民黨軍胡宗南部為主力,並率馬鴻逵、馬步芳、鄧寶珊等部共34個旅25萬餘人,100餘架飛機,由南、西、北三面對陝甘寧邊區實施重點進攻。 面對嚴峻的形勢,1947年3月初,中央書記處召開會議研究擊破國民黨軍重點進攻的問題。毛澤東親自製定了外線配合內線作戰,保衛延安的計劃。同時決定,必要時主動放棄延安。3月6日,毛澤東一面向各解放區 通報 陝北軍情,一面急調外線部隊靠近陝甘寧邊區,電令王震率兩個旅由晉綏西渡黃河,同時調守衛邊區南線的新四旅、三五八旅從淳化、合水一線回延安。3月8日,陝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新市場舉行萬人大會,動員保衛邊區、保衛延安。3月10日,保衛延安的部隊集結完畢,彭德懷親臨前線部署。當時,陝甘寧野戰集團軍主力只有6個旅,兵力不足3萬,與敵相比,眾寡懸殊。面對危急形勢,為掩護黨中央、中央軍委機關和群眾轉移,中央決定將兵力部署於延安以南地區,用運動防禦戰阻擊敵人。
主動放棄延安
1947年3月11日,美軍駐延安觀察組撤離後僅7小時,國民黨軍飛機即開始大規模轟炸延安。1947年3月13日,國民黨軍南線集團組成左右兩個兵團,分別由整編第一軍軍長董釗和整編第二十九軍軍長劉戡指揮,由宜川、洛川等地向延安發起大規模進攻,國民黨軍飛機對延安及附近地區再次實施輪番轟炸。胡宗南坐鎮洛川,要求「三天佔領延安」,徹底解決西北問題。 從1947年3月13日起,西北各野戰集團軍和地方武裝在延安以南地區,依託既設陣地,對來犯之敵進行了堅決頑強的抵抗,為掩護中央機關和群眾轉移贏得了時間。1947年3月12日凌晨,朱德、劉少奇、任弼時、葉劍英率中央機關部分人員撤離延安。14日,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停止播音,由預設在瓦窯堡的備用電台接替,繼續廣播。 1947年3月16日,為統一指揮邊區部隊,中央軍委決定將陝甘寧邊區所有野戰集團軍編組成西北野戰兵團,下轄主力6個旅共2.6萬餘人,陝甘寧邊區警一旅、警三旅、新編第十一旅和騎兵第六師共1.6萬餘人編為地方部隊,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彭德懷任司令員兼 政治 委員,中共西北局書記習仲勛任副政治委員,統一指揮。同日,毛澤東以中央軍委名義簽署保衛延安作戰命令,要求西北野戰兵團「在防禦作戰中達到疲勞與消耗敵人後,即可集中五個旅以上打運動戰,各個殲滅敵人,徹底粉碎敵人進攻」。 1947年3月18日,毛澤東、周恩來撤離延安前在駐地會見了剛剛率部從晉綏趕來的王震,並囑咐彭德懷,一定要讓部隊把房子、院子都打掃干凈。入暮時分,毛澤東、周恩來依依不捨地告別了居住十年的延安,踏上了轉戰陝北的征程。[2]
國民黨為了攻佔延安,摧毀中共黨、政、軍指揮中樞的目的,在西北地區集結了34個旅25萬多人的兵力。
中國共產黨根據敵我態勢決定:先誘敵深入,適時放棄延安,在延安以北的山區創造戰機,逐步消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
1947年3月13日,國民黨軍南線部隊開始從宜川、洛川分兩路向延安發動天上地下的進攻。西北野戰軍則組織運動防禦,遲滯、消耗國民黨軍,掩護指揮中樞轉移。到1947年3月18日,中共各機關已轉移完畢,西北野戰軍主動在1947年3月19日撤出延安。
國民黨軍佔領延安後,卻遭到西北野戰軍的不斷襲擾、周旋,國民黨軍疲於奔命,磨得敵人缺糧斷灶。趁此機會,西北野戰軍再集中優勢兵力,伺機各個殲滅。
由於延安保衛戰戰術運用得當,國民黨軍損傷慘重,連中共指揮中樞的毫毛都未能碰到。
② 國軍名將胡宗南在陝北屢戰屢敗,真是因為有「共諜」泄露情報嗎
作者:斌哥
在黃埔軍校畢業生里,胡宗南算是「天字一號門生」。他在抗戰時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北王」,擁兵數十萬不同日軍交戰而是「保衛」陝甘寧邊區。解放戰爭時進攻延安反而陷入了陝北的泥潭,成為了被嘲諷的對象。
但有人說,誰讓胡宗南的作戰計劃都被共產黨提前知道了呢?那麼胡宗南為什麼會在陝北一敗塗地,真的是因為他身邊有共諜嗎?
在一些影視劇中,我黨的地下潛伏人員幾乎無所不能,作弄敵人如同兒戲一樣。當然很多劇情都是虛構的,但是胡宗南身邊真的有我黨的一個秘密潛伏人員——他的機要秘書熊向暉。
熊向暉夫婦
1943年胡宗南准備進攻陝北和1947年胡宗南的作戰計劃,的確是熊向暉提前獲得並發給延安。所以說胡宗南初期的作戰失利,和熊向暉的泄密分不開;但由此誇大了熊向暉的作用,就純粹是把情報戰神話了。
胡宗南「閃擊」延安之所以成為笑談,主要因為胡宗南指揮的是23萬裝備精良的嫡系部隊;而倉促組建的西北野戰兵團只有2.6萬人,還嚴重缺少彈葯。而且由於黨中央留在陝北,西北野戰兵團並不能選擇一走了之,而是要不停地同胡宗南集團交戰。雙方實力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胡宗南居然連戰連敗,最終還丟掉了僅有的戰果延安城。
胡宗南的精銳部隊
認為一個情報就能改變戰爭勝負的,通常喜歡拿中途島海戰說事。但是在中途島海戰中,美日雙方的力量對比並不懸殊。如果美軍三艘航空母艦都在珍珠港被摧毀,即使美軍提前破譯了日軍進攻中途島的情報,只有幾艘巡洋艦和驅逐艦可用的美軍艦隊也將毫無作為。那時美軍唯一能做的,只是提前撤出駐守島上的守衛部隊以免白白犧牲。
當雙方的力量對比極為懸殊的情況下,弱勢方即使掌握著情報優勢,也只能做到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比如紅軍在第五次「圍剿」的最後階段選擇長征,毛澤東指揮紅軍四渡赤水跳出敵人的包圍圈。但是在陝北,雙方根本就不是這樣進行交戰。不是熊向暉究竟送出的情報沒價值,而是只靠這些情報,我軍根本不能擊敗胡宗南。
說到這里,肯定會有人不服氣。如果不是熊向暉向黨中央報告胡宗南的一舉一動,那麼毛澤東為什麼那麼有底氣在陝北和十幾萬敵軍打轉轉。事實上這是由於陝北的特殊地形,和國軍的作戰特點所決定的。
眾所周知在革命戰爭時期我軍非常弱小,只能選擇在敵人力量最薄弱的兩省交界的貧窮山區生存;井岡山如此,陝北更如此。 陝北地形極為復雜,擁有重武器優勢的一方根本施展不開。同時物產非常貧瘠,幾十萬大軍進入陝北後勤全部依靠外運。
毛澤東等人轉戰陝北
如果說陝北的地形已經夠讓胡宗南下面的各級軍官頭疼了;那麼國軍的作戰特點又決定了,他們只能被動挨打。國軍的一大特點就是組織落後只能抱成一團,根本不敢派出小部隊去前出偵察。這樣國軍大部隊行動過程中,只能依靠飛機提供的不準確信息。
結合了地形和偵察能力兩個因素,國軍的行軍路線非常受限制。再考慮房屋和水井的分布, 國軍每天晚上的宿營地點彭德懷看地圖就能猜出來 。
相反我軍雖然力量弱小,但是勝在機動靈活、時聚時散。當哪一個方向的敵軍特別強大,隊伍就全部化整為零突圍。當面的敵人力量弱小時,就迅速集合起來將其消滅然後迅速撤離。如此打法讓胡宗南空有數量和裝備優勢卻總是抓不住我軍的主力,反而被我軍連連消滅。
如果說派不出偵察小分隊,只能集群作戰是當時國軍的整體缺陷;那麼胡宗南集團「金玉其外、敗絮其內」,則是其自身特點。胡宗南的核心部隊第一軍,只在抗戰初期參加過淞滬會戰。之後包括第一軍的五十萬大軍,在西北空耗國力毫無作為。
淞滬會戰
眾所周知軍隊的戰鬥力都是打出來的,而不是養出來的。無論是我軍王牌部隊,還是國軍五大主力;哪個不經歷過數年甚至十幾年的長期艱苦作戰,靠一代又一代人的英勇犧牲打造出了鐵血精神。 而整個胡宗南集團在抗戰中消極避戰,反而造成了戰鬥力嚴重下滑。
所解放戰爭初期在雙方力量對比極為懸殊的情況下,第一軍第一師改編的「天下第一旅」就在臨汾,被我陳賡兵團全殲。胡宗南為了掩蓋其敗績,又火速組建了第一旅。並且在進攻延安時令其他部隊為第一旅讓路,使其擁有了首破延安的「美名」,但也掩蓋不了整個胡宗南集團戰鬥力的江河日下。
相比之下雖然我西北野戰兵團乃至發展而來的西北野戰軍,是我軍幾大主力中人數最少,裝備最差的。但是畢竟陝北是我黨經營十幾年的革命根據地,當地人民擁有極高的政治素質和犧牲精神。如果彭德懷指揮的不是這樣一支擁有極強的主動性又英勇的軍隊,是不可能用如此少的兵力創造奇跡的。
閃擊延安是否有必要?只要想一想抗戰時為什麼日軍沒有傾全軍之力攻擊延安?因為日本人很清楚,只會自找苦吃。可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居然妄圖通過奪取延安,來逼迫解放軍同其決戰。蔣介石完全不考慮解放軍的作戰特點,結果為了一點戰術上的「勝利」,把自己置於戰略上的被動。
胡宗南
毛主席之所以要主動帶領少數部隊轉戰陝北,就是因為從解放戰爭全局來看;胡宗南是國軍的總預備隊,而西北野戰兵團對我軍完全是偏師。這樣陝北戰場,完全起到了近乎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只要毛澤東留在陝北,胡宗南的十幾萬大軍就不能用在其它更加重要的戰場。
胡宗南還占據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就果斷下令解放軍主力挺進中原。很快中原腹地的國軍全線告急,不得不從其他戰場拆東牆補西牆。
1947年底劉斐制定了將裴昌會兵團南下河南的作戰計劃,然而胡宗南卻認為此時是消滅西北野戰軍的絕佳時機堅決不同意。於是他的參謀長盛文在南京,當著蔣介石的面和劉斐產生了激烈的爭論。劉斐大罵胡宗南他們是「軍閥」,而盛文則反駁劉斐是「共諜」。
最終在蔣介石的堅持下裴昌會兵團南下,於是陝北戰場局勢逆轉。當裴昌會兵團北上穩定陝北戰局之時,中原再一次告急。可以說自從胡宗南邁入陝北那一天起,蔣介石集團的脈搏就被我軍牢牢捏住了。他這個戰略上的失敗,已經無法通過任何戰術勝利來彌補了。
胡宗南在西北幾乎毫無作為反而頻繁損兵折將,使得彭德懷的西北野戰軍在兩年內兵力翻了多倍。因此在敗退台灣之後,許多國民黨要員懷疑胡宗南是共諜。當然在蔣介石的干預下,胡宗南的「共諜」帽子沒有被戴上;但是他的另一個帽子「草包」,卻不可能被摘掉了。
彭德懷(右)
認真分析胡宗南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的表現,他這個天子門生的確是名不副實,倒是毛澤東對他「志大才疏」評價最為公平。 在西北戰場至關重要的潘龍和宜瓦戰役中,胡宗南的瞎指揮都起到了比任何共諜更加惡劣的作用 。或者說如果換個人來坐鎮陝北,彭德懷肯定會打得更加艱苦。
那些誇大熊向暉作用的人,可能都不知道他1947年5月就去美國了;後來胡宗南麾下的起義將領,在1947年時還沒有和我黨接觸。胡宗南大軍在陝北一年多的時間內反復失利,與其說是有共諜,不如說是其正常水平。
③ 解放戰爭中胡宗南能佔領延安,但抗戰時期日軍為什麼攻佔不了延安呢
因為抗戰時期,日本根本沒有進入陝西,就更不可能攻佔延安了。
④ 1947年,蔣介石來到延安,問農民一個問題,答案讓他難以入眠
1946年, 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 ,大舉進攻中共解放區,國共內戰全面爆發。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落於下風,1947年,國民黨大將胡宗南率領手下攻佔延安。蔣介石大喜過望,親自來到延安。
在去考察當地民情時,蔣介石問了延安農民一個問題, 答案卻讓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蔣介石究竟問了什麼問題?
內戰全面爆發以來,國民黨軍隊雖然在全國各地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卻也承受著巨大的損失。 中國共產黨的軍隊並沒有被明顯的削弱,蔣介石的全面進攻策略受阻。 在此情況下,他決定放棄全面進攻策略,轉變為重點進攻。
1947年,蔣介石將矛頭指向延安。3月10日, 胡宗南已經按照蔣介石的指示,集結了15萬大軍,准備攻打延安。
胡喬木回憶道: 「那時候毛主席已經做好了放棄延安的最壞打算,卻依舊對保住延安的前景持有樂觀態度。」
國民黨進攻延安的日子越來越近, 此前毛主席制定的內線防禦、外線解圍的戰術也已經沒有足夠的實施時間。
得到熊向暉的消息後,毛主席派遣彭老總帶領埋伏在距離延安四十公里的胡宗南部隊的必經之路上。彭老總詢問旅長: 「能堅持幾天?」
「5天」 旅長回答道。
彭老總說: 「我知道這個回答已經很有勇氣了。我們部隊的兵力實在太少,平均每一支槍的子彈不足10發。」 彭老總對戰士們說: 「在保存自己的同時,我們一定要盡力拖延敵人,爭取把敵人抵擋一個星期。」
「那時候我已經預感到,放棄延安已經不可避免。」 後來回憶此事,彭老總坦然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3月11日,毛主席第一次提出了放棄延安的設想,與此同時,毛主席與彭老總說商議,將戰場選擇在延安以北的山區。中共放棄延安的消息傳出,中央書記處辦公室主任騎馬來到毛主席所在的王家坪, 請求設法保住延安 。
毛主席回答道: 「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 此話雖然振奮人心,卻也向人們傳遞了一個消息:放棄陝甘寧解放區,離開延安,已經是無奈之舉。
毛主席解釋了放棄延安的道理,延安是一個裝滿金銀珠寶的大包袱,蔣介石和胡宗南就是半路打劫的強盜, 我們暫時放棄延安,是想要讓敵人自己背上包袱 ,讓自己打起仗來更加主動、靈活。
放棄革命根據地,眾人士氣低落。毛主席向他們保證: 「到了一定的時機,我們再進行反攻,延安一定會重新回到我們的手中。」
不久後,我黨開始進行物資以及重要文件的轉移。高級幹部上交的文件達到了5萬份,隨著毛主席「 一片紙都不要落在敵人手中 」一聲令下,我黨集中燒毀幾十箱資料。那些重要的、不能銷毀的檔案,戰士們將其秘密藏在農場里。
此外,延安還開始了堅壁清野運動,戰士們將方圓二十里范圍內所有的石磨都藏了起來,說道: 「我們一定要把胡宗南餓死在延安。」
3月13日, 胡宗南開始對延安進行大規模的轟炸 。不久後,延安遭受了國民黨軍隊的密集攻擊。
16日,胡宗南率領部隊突破了延安的第一道防禦陣線。毛主席安慰將士們: 「延安能守住固然好,丟了他我們照樣能過。」
3月18日,延安城裡的槍聲已經清晰可辨。胡宗南的主力部隊已經逼近延安南部的三十里鋪。當天下午,毛主席與領導們開會,研究撤離延安的計劃。
「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就要回來。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毛主席囑咐道。
傍晚,延安城裡的炮火聲已經十分密集。彭老總沖進毛主席的房間,勸告毛主席盡快撤離。 毛主席堅持留下勘察敵情,最後一個撤離延安。
當天深夜,胡宗南的先頭部隊距離延安只有7公里。21時,毛主席撤離延安。
19日上午,胡宗南得到消息: 延安是一座空城,沒有人。
如何落實接待政策?這令胡宗南絞盡腦汁。
胡宗南趕到城內時,延安已經是一座空城。為了戰展示戰況之激烈,他 命令戰士們在延安附近挖墳墓, 又將自己倉庫中的眾多武器以及設備運送到延安城內部,布置戰利品展示。
此前胡宗南曾經向蔣介石匯報:共軍傷亡約一萬余,投誠二千餘。俘虜如何處理?
經過研究, 胡宗南將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交給整編二十七師: 他挑選一部分士兵充當共軍的俘虜,又挑選出三名軍官,其中兩個人充當共軍的團長、旅長,對他們進行對答問題的訓練。
胡宗南說: 「我並不贊成弄虛作假,但是為了革命,不得已而為之。」
幾天後,在檢查俘虜培養成果時,胡宗南大發雷霆。冒充旅長的軍官為湖南人,見到胡宗南之後不斷鞠躬,胡宗南說: 「哪有一點像共軍,真是統統不懂革命!共軍要「罵娘」,就是罵蔣介石是賣國賊,罵國民黨是刮民黨。」 胡宗南特意囑咐手下: 「一定要表現出寧死不屈的樣子。」
為了迅速恢復延安的繁榮,胡宗南將軍用車隊派遣到西安,將商家、藝人接到延安。不久後,延安的南關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市場,茶館和飯店都十分熱鬧,然而陸續回來的延安居民,不過兩千。 一條名叫鐵匠街的街道,始終沒有一個人歸家。
國民黨喪失民心,從此刻便可以看出端倪。
自認為立了大功的胡宗南頻繁派遣相關人員在國民黨政治界活動,他們向蔣介石提建議,將延安改名為「宗南縣」,將未來的延安開辟為一個景點,把中國的遊客從廬山吸引到延安。而 胡宗南此舉的真正目的,只不過是為了中飽私囊。
1947年8月, 蔣介石乘坐專機來到延安, 在延安簡易的飛機跑道上降落。蔣介石剛剛下飛機,就被重兵保護,來到了延安城內最豪華、戒備最森嚴的外交賓館。
第二天早上,在士兵們的保護下,蔣介石來到了延安城,開始實地考察。
在延安城閑逛一圈後,蔣介石對胡宗南說: 「去延安的楊家嶺、棗園、 王家坪等地看看,看毛主席是如何在窯洞生活的。」
對於毛主席,蔣介石一直有著很強的 探索 欲。 蔣介石曾經問:西北邊陲延安,貧窮落後,幾乎與世隔絕,毛主席為什麼能夠在此地發展3年,讓中國共產黨由弱變強,甚至與國民黨抗衡?
胡宗南將蔣介石帶到了毛主席曾經住過的窯洞,內部陳設簡單,炕上只有一張木板。蔣介石在院中見到了一個手搖紡織車,他還親自搖動了紡織車。胡宗南告蔣介石: 「這是毛主席曾經用過的。」
為了了解毛主席的具體生活,蔣介石專門找來了一個農民,蔣介石問道: 「你見過毛主席嗎?他都是什麼樣子的?」
「當然見過,他穿得很普通,像一名普通的士兵那樣,他還來我家裡吃棗子嘞,不過每次都給錢,白送他,他可不吃。」
蔣介石聽完後沉默不語,臉色卻暗淡下來。
夜晚,蔣介石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反復思考著白天同農民的談話,心中產生了不好的預感。
後來,蔣介石審定完胡宗南上繳的作戰計劃後,急忙離開延安。蔣介石對胡宗南說: 「延安這個地方,超出我的想像。」 此次也是蔣介石最後一次到達延安。
蔣介石最為恐懼的,是毛主席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正如毛主席所說的那樣: 「哪裡最安全?人民擁護我們的地方最安全。」
國民黨沒有想到,毛主席以延安為誘餌,吸引國民黨的主力部隊, 向陝北進攻,為全國其他解放區的發展與壯大贏得了時間。
毛主席率領我黨進行陝北轉移時,胡宗南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用無線電偵察出我黨的具體位置,胡宗南緊急調集部隊,向黨中央靠近。此時彭老總已經在西北部下口袋陣, 胡宗南落入圈套,主力部隊被全部消滅。 撤離延安後,我軍迅速取得了三場戰爭的勝利,隨後勢如破竹,將勝利逐漸推廣到全國。
後來,朱德總司令帶領華北野戰軍,開啟收復北方城市的計劃。楊尚昆與葉劍英幫助各解放區與陝北黨中央取得聯系,中央與各地實現了良好的溝通。
解放戰爭的勝利,已經指日可待。 一個延安換取整個中共, 這便是毛主席的大智慧。
⑤ 胡宗南的資料誰有
祖籍寧波鎮海,3歲時隨家遷孝豐(今屬湖州安吉縣)。青年時代曾追隨王亞樵。1920年入讀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後改為國立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暑期學校,結識張其昀、繆鳳林。1924年6月[3] 進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曾因身高不到1.6米被淘汰,經軍校黨代表廖仲愷特許被錄取,1925年畢業[2],被分配在軍校教導第1團第3營第8連任少尉見習;其後胡曾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團長。 1932年,胡宗南參與組織力行社和復興社,居「十三太保」之首,以黃埔系「太子」自詡。抗日戰爭期間的1937年冬,胡宗南任國民黨第十七軍團軍團長;其後擔任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等職。胡宗南以四十萬軍隊駐陝西,負責監視共軍活動。
1947年2月28日,蔣中正在南京召見胡宗南,預謀奇襲延安,因胡宗南侍從副官、機要秘書熊向暉是共產黨的間諜(與胡宗南部屬申健及陳忠經被周恩來共稱中共情報「後三傑」),胡宗南的軍事行動皆在共產黨的掌握之中。胡宗南從來沒有懷疑過在自己身邊的熊向暉[4]。1947年2月28日,蔣介石在南京召見胡宗南,打算奇襲延安,1947年3月,蔣中正命胡宗南以數十萬兵力進攻延安。3月19日,胡宗南的第一軍進入延安,當時的延安幾乎是一座空城,胡宗南為了假造戰果,安排一批手下官兵假扮共軍戰俘,大肆宣傳,雖空城但仍因戰功升為陸軍上將並授予二等寶鼎勛章。
胡宗南佔領延安的一年中,始終找不到中共主力,由於機要秘書熊向暉暗中通報,國民黨軍於青化砭、羊馬河及蟠龍鎮三次戰役 - 蟠龍鎮軍部糧彈後勤被共產黨剿收,再敗於沙家店戰役。宜川戰役中,劉戡和嚴明皆陣亡,旅長李紀雲、李昆崗被俘,4月21日整編第17師撤出延安。1949年5月至7月,胡部隊於扶郿戰役中遭受沉重打擊後,損兵折將超過十萬餘人,陸續撤退至秦嶺及巴山地區。胡手下剩三個兵團,不久第七兵團裴昌會在德陽降共;第十八兵團李振在成都降共;第五兵團李文在雅安被圍剿,只有少數人逃往了西昌。蔣介石因其喪師失地以致全軍覆沒,下令他與西昌共存亡。
國防部副參謀長郭寄嶠向蔣介石表示:「送一名大將給敵人做俘虜,既違背了戰爭利益,也違反了指揮道德。」蔣介石派機接胡回台。胡宗南本人於1950年3月26日在西昌機場搭上專機飛往台北,並調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50年5月11日,監察院內李夢彪等50多名監察委員聯名對胡宗南提出彈劾,以其「受任最重、統軍最多、蒞事最久、措置乖方、貽誤軍機最巨之胡宗南,一無處分,殊深詫異。」六個月後,國防部軍法處宣布「監察委員李夢彪等彈胡宗南各項,均與事實相反,俱不能成立」,「自無若何刑責,足資論究。……應予不付軍法會審。」終因蔣中正的庇護而失敗。
1951年,身在台北的胡宗南仍復職指揮沿海游擊隊與解放軍作戰,1952年任浙江省主席,不過轄區只有浙江沿海少數離島。1955年,胡宗南再赴澎湖任澎湖防衛司令。
胡宗南於1959年退役後,仍復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62年2月14日病逝。年65歲。
⑥ 1947年中外記者參觀延安,胡宗南是如何虛報戰果的
一九四七年,胡宗南部署了整編第一軍在宜川、整編第二十九軍在西安,西北的馬家軍亦由甘肅東路合擊,總共六個整編師近二十萬人,由三路進攻延安。對比一下,共軍執行陝北作戰計劃,西北野戰軍六個旅總兵力不到三萬人多人,與國軍兵力相差懸殊。
更為荒唐的是,胡宗南為了掩蓋真實戰況,讓自己人假扮「戰俘」,胡宗南假稱大部分已經釋放回家,僅有三位紅軍高級將領留在了延安,包括警一旅副司令員陳國棟,七七一團司令員吳守先以及延安市公安局科長韓繼恩,事實上,前兩名都是國軍幹部假扮的戰俘。
中外記者團對這場帶有宣傳目的的參觀,是極其失望的,一方面他們大多出自於大城市,不適應西北的天氣和簡陋的窯洞,另一方面他們也為軍方的搪塞感到不滿。
這些中外記者團只在延安呆了三天,便離開了這個革命聖地,當然,這些記者團盡管來此只是出於宣傳目的,然而他們拍攝了許多延安市井生活的畫面,也成為了重要的史料,在中國影像史上具有珍貴的價值。
⑦ 淞滬會戰胡宗南戰績特別顯著,為什麼後來他擁軍50萬卻不敵兩萬解放軍
黃埔軍校的學生可以都是很厲害的,而在這么多學生當中,胡宗南是可以說說的一個人物,再加上蔣介石為了加強個人的獨裁統治,又成立了軍統的前身復興社。在復興社內部,胡宗南是絕對的靈魂人物。想想也不難理解,首先胡宗南是黃埔一期生中的佼佼者,其次他和老蔣又是浙江老鄉。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蔣介石自然對他喜愛有加,於是他就變成了蔣介石最得力的親信嫡系。胡宗南積極參與在戰爭之中,還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正面斗爭。
樹倒猢猻散,胡宗南至此已是走投無路,曾經的西北王如過眼雲煙,煙消雲散,這時候的蔣介石也無力再包庇自己的得意門生了,敗逃到台灣的胡宗南面對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彈劾,傷感、愧疚、屈辱等負面情緒最終壓垮了他的身體,胡宗南帶著心有不甘的痛苦在台灣病逝了。
⑧ 胡宗南的數十萬大軍是怎麼沒的
1946年1月1日,胡宗南被任命為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副主任;3月1日獲頒青天白日勛章;4月所部國軍整編,軍改「整編師」,師改「整編旅」,胡宗南部下20多萬;7月4日整編第1軍越過黃河,企圖與閻錫山部南北夾擊太岳部隊;9月,其部隊分兩路進犯晉東南,與山西閻錫山部隊配合欲「肅清」解放軍太岳兵團(司令員陳賡),24日整編第1旅被全殲,旅長黃正誠被俘,接著整編第48旅遭受殲滅性打擊,旅長何奇被擊斃,胡宗南慌忙收兵。1947年3月4日被任命為西安綏靖公署主任;3月11日,胡宗南在洛川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以劉戡的整編第29軍和董釗的整編第1軍組成左右兩個兵團,採取鉗型攻勢,企圖包圍殲滅陝北解放軍,佔領延安以及整個邊區;3月13日指揮15個旅(14萬人)進犯延安;3月19日令整編第1師第1旅進入延安空城,胡宗南組織作戰參謀捏造戰報,大吹大擂「俘虜敵5萬」的「重大勝利」,被授二等大綬雲麾勛章,24日胡宗南將其前進指揮所由宜川移到延安,並抽出5個整編旅的兵力守備延安,機動進攻兵力減少為只有10個整編旅;3月25日,第31旅在青化砭大部被殲,旅長李紀雲被俘,此後胡宗南行動變得更加謹慎,採取國防部制定的「方形戰術」,穩扎穩進,乃令劉勘兵團和董釗兵團進行「掃盪」,尋找西北野戰軍主力決戰,一次次撲空;4月16日第135旅在羊馬河被全部殲滅,代理旅長麥宗禹被俘;5月7日第167旅在蟠龍被全殲,旅長李昆崗被俘,蟠龍的眾多戰略物資成為解放軍戰利品;6月胡宗南任西安綏靖公署主任;8月6日,西北野戰軍為調動和牽制胡宗南主力,配合陳謝兵團挺進豫西,進攻榆林,胡宗南令整編第36師等部隊增援,12日解放軍主動撤圍,胡宗南令部隊追擊,22日整編第36師在沙家店全軍覆沒,師長鍾松化裝逃脫;10月4日解放軍猛攻清澗,10日守備清澗的整編第76師被全殲,師長廖昂被俘;至12月,陝甘寧邊區大部分被解放軍收復。1948年2月,解放軍重兵包圍關中的咽喉要地宜川,胡宗南令整編第29軍增援,在瓦子街被包圍,至3月1日,整編第29軍全部被殲滅,中將軍長劉戡自炸斃命,整編第90師少將師長嚴明被擊斃,胡宗南向南京請罪,被撤職留任;3月5日西北野戰軍包圍洛川,胡宗南急調5個整編師解了洛川之圍;4月21日整編第17師撤出延安,延安解放;12月25日,新華社公布43名戰犯名單,胡宗南列第30位。1949年2月1日兼第12編練司令部司令;5月19日,解放軍軍突破西安涇河南岸的胡軍防線,胡宗南決定放棄西安向寶雞轉移,20日西安解放;7月14日寶雞解放,胡宗南集團遭到毀滅性打擊,胡宗南竄逃漢中,從此離開西北,部隊有第5兵團(李文)、第7兵團(裴昌會)、第18兵團(李振)等13個軍40萬人;8月,胡宗南和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宋希濂一起到重慶晉見巡視的蔣介石,欲放棄西南轉進滇緬,被蔣介石訓斥責罵;9月8日兼任川陝甘邊區綏靖公署主任;11月向成都轉移;12月7日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軍政長官顧祝同)副長官兼參謀長,代行軍政長官職權;12月9日川康將領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通電起義,雲南也宣布起義,西南形勢大變,20日胡宗南決定將軍政長官部遷西昌,23日私自飛往海南三亞,留在四川的胡宗南部3個兵團全部戰場起義,28日在顧祝同勸說下飛到西昌。請採納
⑨ 1947年3月,國民黨胡宗南部向延安進攻,黨中央撤出延安的原因是什麼
面對十倍於自己的敵人,要採取運動戰戰術,因為中央機關是重點,以中央機關為誘餌牽引敵人,讓西北野戰軍伺機消滅漏網之魚,在運動中拖垮敵人
⑩ 1947年面對胡宗南優勢兵力果斷撤離延安,在陝北打游擊。結果如何
國軍攻下了延安,但並沒有重創我軍主力。雖然,造成了爭執上的影響,但軍事上,意義並不大。
延安並非產糧區,也不是工業區,甚至人口都不密集。
控制了東北,有了大量的產糧區;在大連,有了自己的軍工廠,當然,北滿也有一些。
在華北,有大量支持我軍的老百姓,有大量的民兵。都是抗戰時期,培養的軍民敢情,十分堅固。比如沂蒙山。
這,是我軍的根本。
延安沒有上述任何的優勢,唯一的特點,就是爭執上的影響大。
接著,在西北,等國軍分散後,打了幾次大勝仗。最終,堅持到國軍【重點進攻】結束,我軍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