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什麼不分東西南北
1. 佛法產生於印度,印度在中國南方,應該說南來,從西方傳過來應該是西來。怎麼會說東來呢...
這個就是世間語言表述的不準確,邏輯混亂!東西只是個相對概念,東看成西,西看成東,南看成北,北看成南。人都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去看待事物,所以有說東,有說西。其實哪有什麼東西南北啊!都是世間人妄心度計算而已!世間人的妄心有何止是東西南北的混亂,只要是說出了,表示了,就是雜亂的!所以禪家說 開口即錯,無明即乖!
2. 印度的東南西北分別是什麼
你好,印度的西邊是巴基斯坦和阿拉伯海;東邊是孟加拉國和孟加拉灣;北邊是中國、尼泊爾、不丹;南邊是印度洋
3. 印度樣東西南北分別被哪四個洲包圍
印度洋東面是大洋洲,西面是非洲,北面是亞洲,南面是南極洲。
印度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是世界的第三大洋,北為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西為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為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印尼)和馬來半島;南為南極洲;中為英屬印度洋領地。印度洋包括屬海的面積為7411.8萬Km²,不包括屬海的面積為7342.7萬Km²,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20%。包括屬海的體積為28460.8萬Km³,不包括屬海的體積為28434萬Km³。印度洋的平均深度僅次於太平洋,位居第二,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839.9m,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872.4m。正式使用印度洋一名是在1515年左右,當時被稱為「東方的印度洋」,1570年奧爾太利烏斯編繪的世界地圖集中,把「東方的印度洋」一名去掉「東方的」,簡化為「印度洋」。
4. 印度主要鄰國北部臨什麼東北與什麼接壤西北與什麼毗鄰東南西北
印度的主要鄰國有中國、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緬甸、孟加拉國。印度東北部與孟加拉國接壤,西北部與巴基斯坦接壤,北部與中國 、尼泊爾、不丹接壤, 東部與緬甸接壤。印度的東南面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南面與馬爾地夫隔海相望。
印度是南亞地區面積最大的國家,西臨阿拉伯海,東臨孟加拉灣,是中低緯度臨海的國家。印度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印度絕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氣候。
5. 印度南北飲食差異
印度老百姓在美食文化上南北差異較大,北方烹飪中有許多肉、穀物和麵包,喜辣味;南方多素食、米飯、辛辣咖喱。印度人家庭基本食品是米飯、家常餅、小扁豆,普通佐料是干青酸辣泡菜和香菜葉。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湯菜開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餘菜餚一般全部同時搬上,不分幾道上菜。正餐之外有輔佐食物,最普通的是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醬。餐後食品通常有阿月子果仁冰激凌、用米做的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乳酪球、加糖水的煎餅、用乳酪和牛奶做成的糖和鮮水果等。飯後印度人常用一種檳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檳榔葉中的調製品招待客人,以助消化。不過一般尋常百姓家用餐沒有上述復雜。
印度的飲料多種多樣。在南方,人們喜歡喝濃咖啡,因為那兒靠近咖啡產地。在北方,人們喜歡喝茶,因為那裡有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平原,氣候濕潤,所產茶葉量為世界之最。兩種飲料總是同牛奶和糖一起端上來,如果你在茶中不放牛奶和糖,應要「清茶」。印度其它的飲料隨地方和季節而異,新鮮果汁是印度人普遍喜歡的。印度的酒類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流行,在許多省,特別是穆斯林居住的地區,旅館和飯店以外是禁止喝酒的。在新德里,每個月的第一天和第七天以及節日是禁酒日。去印度旅行,旅遊者可在簽證時申請一種「全印酒類許可證」,持有這個證件將會准許你在禁酒地區攜帶和消費酒類。
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們用右手的指尖抓食物吃,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節以上是不禮貌的。在南方,人們用整個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並把它們揉成團狀,然後食用。印度人用手進食,但不能用手觸及公共菜盤或為自己從中取食,否則,將為同餐人所厭惡。就餐時常用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時不能嘴唇接觸盛水器,而要對准嘴往裡倒。餐後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一碗熱水放在桌上,供客人洗手。
6. 印度瀕臨什麼洋東西南北
印度瀕臨印度洋。北面是亞歐大陸,東、西、南三面面海,東為孟加拉灣、西為阿拉伯海,但都屬於印度洋。
7. 印度為什麼落後
兩國後來都選擇過計劃經濟和經濟體制改革。總體上,印度在60年前的起點略高於中國,因為中國在1949年之前,連續經歷了百年戰亂。而印度則相對穩定,1947年的印巴分治是該國近代史上的最大沖突,造成了數十萬人死亡,千萬人流離失所。印度的種族、宗教、語言、民族等問題要比中國復雜。20世紀40年代末,兩國的人均收入(印度略高)、預期壽命、識字率等主要發展水平的指標都比較接近。但兩國屬於完全不同的文明,也選擇了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最後兩國發展的結果也大不相同。
不少學者認為,印度政治制度的落後才導致了印度全面落後於中國。首先,它無力真正廢除種姓制度。由於種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無所不在,使得印度社會至今仍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社會之一,人從一出生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其次,印度的政治體制無力推動婦女的真正解放,真正實現男女平等。印度獨立都60多年了,但印度基本上還是一個父權社會,婦女的地位遠遠低於男子。農村的情況就更為嚴重了。婦女的文盲率遠遠高於男人,就業率則遠遠低於男人。印度傳統中,婦女出嫁要向男方支付昂貴的嫁妝,雖然當年甘地主張男女平等,但印度從來沒有進行過實質性的婦女解放運動,每年因嫁妝不足而被活活燒死的婦女成千上萬。時至今日,包辦婚姻、童婚等現象仍然廣泛存在。婦女地位低下,嚴重阻礙了印度婦女智慧和能力的發揮。
第三,它也無力推動真正的土地改革。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本人當年曾希望推動土地改革,但他所依賴的國大黨代表的是控制印度土地資源的高種姓大地主階層,這個階層又左右了國大黨龐大的農村票源。尼赫魯最後也只能妥協,把土地改革這個問題交給了邦一級的政府和議會,而邦議會歷來都是大地主階層的囊中之物,這也使土地改革更加難以展開。
第四,它解決不了腐敗問題。西方政治理論一般認為靠西方民主制度可以有效地遏制腐敗,但在發展中國家實行西方制度的國家腐敗問題仍然非常嚴重,印度就是一個例子。我的一個印度學生對我說:「和印度政府部門打交道,很像去印度教廟宇拜神,你要學會做出一整套世界上最復雜的動作,懂得什麼時候要跪下、什麼時候要趴下、什麼時候要躺下、什麼時候要念經。申請一個護照出國要經過十幾個人,排幾天的隊。最後大家都想辦法花錢去買通關系,這些都是公開的秘密。」
為什麼印度採用多黨競爭制度,腐敗卻有增無減呢?原因很簡單:在一個經濟文化教育落後的國家,政客用錢直接買票或間接買票(例如收買黑社會,然後控制票源)如家常便飯。孟買貧民窟里黑社會可以呼風喚雨,使貧民窟成為一大批腐敗政客的穩定票倉。黑社會還與政客勾結,從事毒品買賣,不僅收買了很多政府官員和非政府組織,而且可以控制選票,這個情況是印度政治體制中難以治癒的「癌症」。
8. 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今印三占我之洞郎,擾吾之邊民,若無動於衷,乃奇恥
洞郎自古就是中國領土,100多平方公里,這里被印度人叫成了「多蘭高地」,純屬譯音不同,但是跟印度人是一點關系也沒有,他們連爭議的權利都沒有。
9. 印度半島為什麼在印度洋板塊而不是亞歐板塊
地球的結構和記憶表明,地殼運動是不分板塊的。
從今天的海陸結構看,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屬於亞歐陸塊西南半島。
今天的海陸結構是地殼運動出來的,地球的結構就是地殼運動的記憶。
板塊區域圖不根據今天的海陸結構結地殼劃分板塊,而根據猜測和主觀臆斷的古海陸結構結地殼劃分板塊。這難道還不夠扯蛋嗎?
板塊論把不分板塊運動的地殼,硬性搞出板塊來。這就導致板塊論研究地殼運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揭示地殼運動,而是為了建立板塊論。
10. 印度在東西南北的哪一面
印度在中國的西南部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大陸最大的國家,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印度全境分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馬拉雅山區等三個自然地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