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寫文章找不到素材
『壹』 為什麼你寫作總是沒有素材
當你不知道寫什麼的時候,你可以去你的素材庫去找尋話題和靈感。
我平時通過有道雲筆記和手機便簽積累一些素材庫。
二、身邊認識的人的故事,比如我有個朋友、同事、同學、老闆、親戚,從身邊人的經歷作為素材更有說服力。
三、優秀公眾號作者的文章,可以及時收藏並打上標簽。微信收藏便於搜索,通過關鍵詞可以快速檢索出想要的內容。
四,微博是一個誕生段子和金句的地方,點贊前排經常也很精彩,可以利用來增加讀者共鳴。
五,知乎上有很多精彩話題及點贊和精彩解讀,搜索效率高。
六,垂直APP,比如想寫投資話題的可以瀏覽雪球,裡面每天有很多投資的各種話題和討論,定位精準。
七,紙質書和電子書。紙質書搜索起來不方便,需要閱讀時做好筆記,提煉精華,用自己的話歸納每章講了什麼?這樣想引用的時候可以快速找到詳細出處,節省時間。微信讀書就可以快速檢索,還可以在線記錄想法,還可以看別人的想法,產生思維碰撞。
八,加入的一些產生內容強,質量高的社群,裡面的話題多,質量高,可以快速檢索來作為自己的素材庫。
九,搜索引擎。谷歌和網路。搜索的時候盡量用組合關鍵詞搜索,多個途徑去搜索。精準搜索,比如網路搜索羅永浩Filetype:doc,搜出來的都是文檔,而將doc換為pdf、ppt、word,搜出來的素材都是pdf、ppt、word類型。
十,隨時記錄的習慣,讀書,聽課、聊天時一個突然的想法,一句話,一個觀點,一個金句,一個故事,一個笑話,及時記錄,靈感有時候是一瞬間的,如果不記下來,可能下一秒就想不起了。同時在朋友圈分享一些自己的好觀點和獨特角度的思考。
『貳』 寫作文沒有素材怎麼辦
「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這句話很形象地道出了中學生語文學習的難點。我是一名高中老師,我的學生對於寫作文也很苦惱,而高考語文150分,作文就佔了60分,可見寫好作文對於高考和語文學習來說至關重要。
探討作文寫作,可以從寫什麼和怎樣寫兩方面入手,今天我想談談作文可以寫什麼,也就是怎樣積累、挖掘、運用作文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相信同學們如果素材在手,定能作文不愁。
1.從語文教材中積累
同學們在學校里幾乎每天都上語文課,高一高二的語文課上,老師都會精講語文教材,但是由於高考大多不直接考查教材中的課文篇目,許多同學就不認真學習教材,甚至有的學生跑來問我為什麼要學教材,尤其是學習教材中的現代文。
其實,有心的同學不僅背下了教材中高考語文大綱指定的64篇背誦默寫篇目,而且通過課文學習,借鑒了名家的寫作技巧和方法,積累了作文素材。我的一個學生在我講完魯迅《記念劉和珍君》這一課之後,仿照課文在札記里寫了一篇批判食堂里出現的一些同學打飯時加塞的現象的文章,片段如下:
每到中午的時候,校園里浩浩盪盪的跑飯大軍儼然成為一種奇觀......然而不論跑不跑飯,排在隊後面的人都會發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你的位移幾乎是零——有時甚至是負數。
剛來學校一兩周的時間內,我並未想到原因——當然,我猜到了加塞的可能,但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其他同學,況且始終微笑著排著隊的我,更何至於無端被人加塞呢?然而即日的班會證明是事實了......我還在這樣的食堂吃著飯,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離我發現有人加塞的九月已有兩個月,習慣麻木的神快要降臨了吧,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這個同學不僅不怕寫作文,也不怕周樹人,還大膽模仿起魯迅文中的語句,雖然只是一篇隨筆,但是他能仔細體會並主動模仿名家名篇,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寫下一篇精彩的文章,而不是像許多同學那樣課上聽個熱鬧就過去了,雁過無聲,葉落無痕。
2.從課外書籍中挖掘
有一句名言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從備戰高考作文的角度來看,讀一本好書,能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從我批改學生作文的經驗來看,一個學生如果能在他的作文中旁徵博引,反映出他讀過許多課外書,知識儲備豐富,那麼他的作文在沒有跑題的前提下,得高分的概率可能更大一些。
當然,總有學生來找我抱怨:讀高中數理化作業太多了,沒時間讀課外書。但是,高中階段正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期,是他記憶力最好、精力最旺盛的時期,前陣子火遍全國的《中國詩詞大會》的總冠軍武亦姝不就是一個16歲的高中生嘛!
試想,一個學生在作文中提及了孔子、司馬遷、曹雪芹、列夫·托爾斯泰、莎士比亞、普魯斯特、川端康成等名人,運用了《論語》《孟子》《史記》《紅樓夢》《三國演義》《簡愛》《雙城記》《巴黎聖母院》等名著,他的語文素養怎能不高呢?他的作文水平又怎麼會差呢?那些抱怨沒有時間閱讀課文書的同學,其實是沒有真正地重視語文學習,沒能利用好時間。
如果真正對閱讀感興趣,認識到課外閱讀對語文學習和寫作文的重要性,平時會把閱讀作為學習調劑而非負擔,另外寒暑假也是集中閱讀的好時機。當然,如果實在讀不進去經典名著,讀一些優秀的現當代作品,甚至是自然科學作品,對語文學習和作文寫作來說,都是極好的。
3.從興趣愛好中發現
對於學習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寫作也是這樣。所謂「言為心聲」,「我手寫我心」,那麼只有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才能投入自己真正的感情和精力去體會它、書寫它,才有可能真正打動自己,也打動讀者。
我從批改學生作文和周記的經驗中體會到,好的作文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沒有什麼萬能模板。即便是用「拿來主義」借鑒優秀作文的內容,但這些內容並不是自己感興趣的、了解熟悉的,也會是東施效顰,十分生硬。相反,學生在寫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的時候,可以滔滔不絕、文思如泉湧。
有個學生喜歡打《英雄聯盟》這個游戲,他在周記中竟然洋洋灑灑地為《英雄聯盟》寫下百餘句的長詩,而且是一首押韻的詩;有個學生喜歡看美國大片,他在周記中經常寫影評,越寫越精彩,讓人看了他的影評就很想去看這部電影;還有個同學喜歡京劇,她不僅經常哼唱京劇選段,還摘抄戲詞,並且將這些具有古典文化底蘊的戲詞運用到作文寫作中,她的考場作文幾乎每次都是高分......這樣的例子不一而足。
無論是從真正提高寫作能力的角度來看,還是從提高應試作文的能力來看,從興趣愛好中發現作文素材,都是切實有效的手段。
4.從媒體報道中思考
近幾年的高考作文,越來越要求同學們「兩耳要聞天下事」,要關注社會,關心時事,對人對事能夠有自己的思考。
如2015年全國卷Ⅰ的作文女兒舉報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的父親,2015年全國卷Ⅱ的作文從生物科學家、焊接工人和攝影師中選出最具風採的人物,2016年全國卷Ⅰ的漫畫作文兩個孩子考完試後收到的不同獎懲,2016年全國卷Ⅲ的作文創業故事等。
因此,關注媒體報道,看到社會新聞和時事評論,有自己的看法、觀點、態度,並能對其發表評論的能力非常重要。
高中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里上課、上自習,很少有時間看電視、讀書看報或上網,但及時時間再少,也應該每天有意識地關注社會新聞,尤其是社會民生類新聞,思考媒體報道的或是身邊發生的關於社會公德、先進人物、教育醫療、市場經濟、文化發展、環境保護等方方面面的大事小情,學習研讀好的評論員文章(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的評議員文章)。
先從模仿做起,從寫一二百字的評論文字做起,逐漸培養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寫事評類文章的能力。如果持之以恆地堅持閱讀、思考和寫作,無論是寫作時下熱門的「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還是寫其他類型的議論文,都能做到游刃有餘,胸中有丘壑,下筆有千言。
一言蔽之,只要你是有心人,生活處處皆素材。
『叄』 寫作時沒有素材怎麼辦
一篇文章需要觀點、案例、總結這三部分組成,要提出自己的觀點,還要有論證觀點的案例,案例就得從我們日常積累的素材中找,那這些素材要去哪裡找呢?下面給大家提供有關積累素材的思路。
1、從身邊的人或者一些有趣的事
我們日常生活中遇見的人和事,都是有用的素材,並且這些素材真實、接地氣,更加讓人信服。
2、新聞熱點、微博熱點
一些熱點新聞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平時多留意,關注相關微博信息,如:央視新聞、頭條新聞等。
3、天涯論壇、小故事
天涯論壇有很多故事,比如:娛樂八卦、情感天地等,沒事可以去這里看看。
小故事是一個網址,打開裡面有各種題材的故事,名人的、勵志的、親情的、愛情的、只要平時注意積累,用的時候就不用再費心去找了。
4、句子控、段子網
在句子控,可以搜集許多相關的金句素材,方法也很簡單,只要輸入相關關鍵詞就能檢索出來。金句在文章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篇文章少不了金句添彩。
段子網裡面有好多搞笑的段子,解決文章無聊又平淡的問題。讓文章讀起來不那麼枯燥無味。
大家好!我是一位想靠寫作提升自己,改變自己的寶媽。
我會用文字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