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為什麼從小孔看東西視野會變大

為什麼從小孔看東西視野會變大

發布時間: 2023-01-10 09:44:46

⑴ 在硬紙上穿個小洞,通過小洞向外看時,為什麼眼睛離小洞越近,看到的范圍就越大

原理就是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將眼睛看作一點
將小孔看作一個圓
眼睛離孔越近
能看到的范圍就越大

⑵ 為什麼近視眼透過一個小孔看東西會清楚些呢請具體解釋一下原理!

不是小孔成像,也不是光的衍射。這和相機上的光圈小,景深大一樣的道理。
如果沒有小孔,我們的眼球的整個瞳孔是進光面,通過晶狀體折射後,因為進光面大,所以光線交叉角度大,投影到視網膜上的物體的像也大,如果我們眼睛近視,清晰的成像在視網膜前,等到視網膜的時候,已經發虛了,因為交叉角度大,會在很短的距離將像的模糊放大到人眼睛難以看清楚的地步。
但如果有小孔,將進光面限制的非常小,那麼光線穿過晶狀體時候交叉角度小,即使清晰的像成在視網膜前,但等成最清晰的像之後又射到視網膜的時候,因為光線交叉角度小,所以,模糊程度在這樣短的距離變化也小,在人眼的允許范圍內,還是比大進光面要清晰的。

⑶ 我是近視眼,為什麼通過一個小孔看東西就變得很清楚

是由於光的直線行進,光照人,經人體反射後猶如射箭那樣直進。通過小孔在屏幕上見到的人之下部在高處,人的高部在低處,其原因是:發自足部的光線,被隔屏遮蔽了下面部分,所以成影在上;發自頭部的光線,被隔屏遮蔽了上面部分,所以成像在下。在光路上的或遠或近處存在一個小孔,所以在屏幕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光線通過小孔,人體位置由遠而近,暗室內(庫內)屏上的倒像由小而變大。
以前還有種小孔眼睛就是利用這個原理來矯正近視眼,可是後來人們發現長帶小孔眼鏡的人眼睛反而容易造成散光!

⑷ 為什麼透過小孔看東西會更清晰

我想可以這樣解釋,如果你看的范圍很大,映在視網膜上的圖象就更復雜,不同圖象在視網膜同一區域重疊現象嚴重,視神經網路需要處理的信息就更多.而當你縮小視野范圍,可以相當於減輕了視覺系統的工作量,正如平時可以扛60kg的勞動力,這時只要他扛20kg,當然幹得很輕松! 小孔可以增加景深,看到的事物異常的清晰,只可惜視野范圍極窄,因為小孔本身起的是增視作用,並不能改變輻輳作用。

⑸ 為什麼把眼睛看到的范圍變小,看到的東西越清楚

因為小孔成像

平時我們眼睛是用晶狀體(凸透鏡)來匯聚光線的。物體發出或者反射的慣性,經過凸透鏡,折射在視網膜上,從而我們能看到他。

但是透鏡匯聚光線有缺點-他有固定的像距,需要肌肉調節晶狀體焦距。如果焦距不對,而我們視覺肌肉疲勞沒法調校了(近視或者遠視),或者說晶狀體本身出了毛病(散光),則一個點會變成數個像點落在視網膜上,那我們就會覺得東西模糊了。

而小孔同樣有匯聚光線的作用,由於小孔只會讓一個方向的光線經過,所以物體上所有的點通過小孔後,能做到在視網膜上有且僅呈現一個對應的像點。所以當我們眯起眼,或者拿一個紙板戳一個洞(注意洞的直徑不可以太小*),那我們一定能看到清晰的物體。

很顯然,小孔成像也有另一個缺點---由於有且僅允許一個方向的光線經過,而不是類似凸透鏡是數個方向的光匯聚成一個像點,所以眯起眼睛,或者透過小洞看到的物體實際上亮度要差於正常看東西,加之此時晶狀體肌肉會下意識高度緊綳---因為太暗了,管視覺的神經細胞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對視力也並不見得是好事。

*另外,注意我說了洞的直徑不可太小,如果洞太小,光線會有衍射現象,則此時東西就又會變得模糊了!

⑹ 在硬紙板上鑽個小洞,通過小洞看時,為什麼眼睛離小孔越近,看到的范圍越大作圖說明

因為光在空氣中是直線傳播的,只有物體上射出的光進入眼睛時,才能看見這個物體,當眼睛離
小洞較遠時,能射入眼睛的光線范圍就較小,所以看到的范圍就較小;當眼睛離小洞較近時,能射入眼睛
的光線范圍就增大,所以看到的范圍就增大。

⑺ 為什麼近視眼透過小孔看東西會更清楚是什麼原理

聚光的原理。透過小孔看東西,視網膜會產生聚焦點,把物體放大了,眼睛也會有神,這樣看東西就會感覺清楚很多的。

⑻ 為什麼眼睛從一個直徑差不多1mm的小洞里看東西會清晰許多。

這樣通過小孔看東西是利用了小孔成像原理,小孔成像不論物距多少都可以清晰成像於視網膜上,它使眼睛睫狀肌得到休息,不會損壞視力,有一種小孔的黑色眼鏡就是這樣的原理

⑼ 為什麼通過小孔、小洞、小縫隙這些看物體會更加清晰呢

不一定。
在眼睛附近有小孔,並小於瞳孔,會減小球面象散,使圖像清晰,但減少了通光量。
在光線充足情況下,小孔會提高清晰度。
遠離眼睛,在物體前,可能會因衍射等,使小孔圖像邊緣不清

⑽ 在硬紙上穿一個小洞,通過小洞向外看時,為什麼眼睛離小洞越近,看到的范圍就越大

這是小孔成象其原理就是光的直線傳播光的直線傳播

太陽給人類以光和熱,這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光源。但是由於地球的自轉,形成了白晝和黑夜。每到晚上,黑暗就籠罩著大地。生活在遠古的人類祖先,對黑夜是無能為力的。黑暗給人們以可怕、可惡的感覺,直到今天黑暗仍為人們用來形容邪惡。不知經歷了多少個世紀,人類才發現火也能提供光和熱。開始是使用天然火,以後又發明了人工摩擦取火。人工摩擦取火的發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劃時代進步,它「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①。生活在五十萬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就已經懂得使用天然火,大約在幾萬年前人類又學會了用鑽木的方法人工取火。火在長時期里一直是人們唯一可以利用的人造光源,後來人們創造了油燈、蠟燭,還是離不開火,一直到近代光源的發明才取代了火。

通過對光的長期觀察,人們發現了沿著密林樹葉間隙射到地面的光線形成射線狀的光束,從小窗中進入屋裡的日光也是這樣。大量的觀察事實,使人們認識到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為了證明光的這一性質,大約二千四五百年前我國傑出的科學家墨翟和他的學生作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理。雖然他講的並不是成像而是成影,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在一間黑暗的小屋朝陽的牆上開一個小孔,人對著小孔站在屋外,屋裡相對的牆上就出現了一個倒立的人影。為什麼會有這奇怪的現象呢?墨家解釋說,光穿過小孔如射箭一樣,是直線行進的,人的頭部遮住了上面的光,成影在下邊,人的足部遮住了下面的光,成影在上邊,就形成了倒立的影。這是對光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墨家還利用光的這一特性,解釋了物和影的關系。飛翔著的鳥兒,它的影也彷彿在飛動著。墨家分析了光、鳥、影的關系,揭開了影子自身並不直接參加運動的秘密。墨家指出鳥影是由於直線行進的光線照在鳥身上被鳥遮住而形成的。當鳥在飛動中,前一瞬間光被遮住出現影子的地方,後一瞬間就被光所照射,影子便消失了;新出現的影子是後一瞬間光被遮住而形成的,已經不是前一瞬間的影子。因此,墨家得到了「景不徙」的結論,「景」通「影」,就是說,影子不直接參加運動。那麼為什麼影子看起來是活動著的呢?這是因為鳥飛動的時候,前後瞬間影子是連續不斷地更新著,並且變動著位置,看起來就覺得影是隨著鳥在飛動一樣。在二千四五百年前,能這樣深入細致地研究光的性質,解釋影的動和不動 的關系,確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墨家還從光線直線傳播的原理解釋了投影和半影的現象。

十四世紀中葉,元代天文數學家趙友欽在他所著的《革象新書》中進一步詳細地考察了日光通過牆上孔隙所形成的像和孔隙之間的關系。他發現當孔隙相當小的時候,盡管孔隙的形狀不是圓形的,所得的像卻都是圓形的;日食的時候,像也有缺,和日的食分相同;孔的大小不同,但是像的大小相等,只是濃淡不同;如果把像屏移近小孔,所得的像變小,亮度增加。對於這一現象,趙友欽經過精心思索和研究,得出了關於小孔成像的規律。他認為孔相當小的時候,不管孔的形狀怎樣,所成的像是光源的倒立像,這時孔的大小隻不過和像的明暗程度有關,不改變像的形狀。當孔相當大的小孔成像示意圖。時候,所得到的像就是孔的正立像。

為了證實這個結論,趙友欽設計了一個比較完備的實驗。在樓下的兩間房子的地板中各挖兩個直徑四尺多的圓井,右邊的井 深四尺,左邊的深八尺,在左井裡放置一張四尺高的桌子,這樣兩井的深度就相同。作兩塊直徑四尺的圓板,板上各密插一千多枝蠟燭,點燃後,一塊放在右井井底,一塊放在左井桌上。在井口各蓋直徑五尺、中心開小方孔的圓板,左板的方孔寬一寸左右,右板的方孔寬半寸左右。這時可以看到樓板上出現的都是圓像,只是孔大的比較亮,孔小的比較暗。趙友欽用光的直線傳播的道理,說明了東邊的燭成像於西,西邊的成像於東,南邊的成像於北,北邊的成像於南,每根燭都有對應的像,由於一千多枝燭是密集成圓的,所成的像也相互連接成為圓像。這樣就說明了在光源、小孔、像屏距離不變的情況下,所成的像形狀不變,只有照度上的差別:孔大的「所容之光較多」,因而比較亮;孔小的「所容之光較少」,因而比較暗。如果把右井裡東邊的蠟燭熄滅五百枝,那右邊房間樓板上的像西邊缺半,相當於日月食的時候影和日、月食分相等一樣。如果在左邊中蠟燭巰密相間,只燃點二三十枝,那像雖是圓形分布,但是各是一些不相聯接的暗淡方像;如果只燃一燭,方孔對於燭光源來說不是相當地小,因而出現的是方孔的像;把所有的燭重新點著,左邊的像就恢復圓形。其次,在樓板上平行於地面吊兩塊大板作為像屏,這時像屏距孔近,看到的像變小而明亮。接著去掉上面所說的吊著的兩塊板,仍以樓板作為像屏,撤去左井裡的桌子,把蠟燭放到井底,這時左井的光源離方孔遠,左邊的樓板上出現的像變小,而且由於燭光弱,距離增加後亮度也變弱。從這些實驗結果,趙友欽歸納得出了小孔成像的規律,指出了燭(光源)的遠近、強弱和小孔、像屏的遠近之間的關系,指出像屏近孔的時候像小,遠孔的時候像大;燭距孔遠的時候像小,近孔的時候像大;像小就亮,像大就暗;燭雖近孔,但是光弱,像也就暗;燭雖遠孔,但是光強,像也就亮。實驗的最後一步是撤去覆蓋井面的兩塊板,另在樓板下各懸直徑一尺多的圓板,右板開廣四寸的方孔,左板開各邊長五寸的三角形孔,調節板的高底,就是改變光源、孔、像屏之間的距離。這時仰視樓板上的像,左邊是三角形,右邊是方形。這說明孔大的時候所成的像和孔的形狀相同:孔距屏近,像小而明亮;孔距屏遠,像大而暗淡。

從以上的實驗結果,趙友欽得出了小孔的像和光源的形狀相同、大孔的像和孔的形狀相同的結論,並指出這個結論是「斷乎無可疑者」。用這樣嚴謹的實驗,來證明光的直線傳播,闡明小孔成像的原理,這在當時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光的直線傳播性質,在我國古代天文歷法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們的祖先製造了圭表和日晷,測量日影的長短和方位,以確定時間、冬至點、夏至點;在天文儀器上安裝窺管,以觀察天象,測量恆星的位置。

此外,我國很早就利用光的這一性質,發明了皮影戲。漢初齊少翁用紙剪的人、物在白幕後表演,並且用光照射,人、物的影像就映在白幕上,幕外的人就可以看到影像的表演。皮影戲到宋代非 常盛行,後來傳到了西方,引起了轟動

熱點內容
為什麼今年金牛座這么不好 發布:2025-08-08 20:57:30 瀏覽:769
為什麼睡不著覺眼睛睜不開 發布:2025-08-08 20:52:59 瀏覽:269
小車製冷不好是為什麼 發布:2025-08-08 20:40:08 瀏覽:145
蘋果x為什麼不抹劉海 發布:2025-08-08 20:40:07 瀏覽:307
為什麼現在的破壁機便宜了 發布:2025-08-08 20:29:19 瀏覽:851
罰單為什麼有藍黃顏色 發布:2025-08-08 20:23:51 瀏覽:863
胃疼為什麼早上好晚上重 發布:2025-08-08 20:19:42 瀏覽:484
為什麼玩手機時間長就會頭疼 發布:2025-08-08 20:19:38 瀏覽:787
男生為什麼換了豬的頭像 發布:2025-08-08 20:10:18 瀏覽:740
為什麼現在的男人追女生 發布:2025-08-08 19:29:18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