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為什麼我感覺很多東西都是被動的

為什麼我感覺很多東西都是被動的

發布時間: 2023-01-11 19:15:06

㈠ 發現我從小到大三十多歲了,不管做任何事感覺自己都比較被動為什麼

你可能太會顧及他人感受了吧!遷就一下的這樣子,所以你會先讓別人先處於主動地位,其次就是自信心不強,再來就是周圍人不認同你,事事要牽著你鼻子走,不過最後的機率不大。

㈡ 為什麼我總是很被動

01
你是被動的人嗎?
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見一種人,從不主動,特別被動,比如在男女感情里,有些從不主動追求女孩,有些人必須要等別人主動太能談戀愛,倆被動的人明明彼此有意,但因為倆性格都被動,結果誰都無法先跨出那一步,最後殺進了個主動的人,戀情就此告吹。
還有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從來不能主動,在大會上從來不發言,在群體聚會中沉默寡言,幾乎從來不表達意見,點菜時要不是有人使勁邀請他,絕不會主動點。被動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好像特別沒主見,自己沒主意,怎麼都行,永遠處於配合外界的狀態。
對於一個支配慾望強的人來說,有個被動的搭檔真是一拍即可,但對於一般人來說,一個人太被動,會有點讓對方覺得無趣和心累,比如戀愛中,一個人總是被動,估計戀愛也談不下去,畢竟戀愛也是一件你來我往的事。
02
是追求成功還是避免失敗?
這決定了你是被動還是主動
同樣都是人,為什麼人的性格有的主動,有的被動?那種過於被動的人又經歷了什麼導致今天這樣?
很早的時候,心理學界有研究動機的心理學家就提出了人類的個人動機有兩種:一種是追求成功,一種是避免失敗。根據動機的不同,人類因此被分為兩種:追求成功的人和避免失敗的人。
①追求成功型
兩類人在行為模式上具有截然不同的反映。對於追求成功類型的人來說,行動的關注點在於如何取到我要的成功,我要實現的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會全力以赴,竭盡自己的潛能,即便失敗也在所不辭。
在這種人的價值體系裡,成功和追求帶來的滿足感要超過失敗帶來的恐懼感,所以他們往往做事比較主動。
②避免失敗型
而對於避免失敗類型的人來說,他們行動的關注點在於如何避免失敗,在他們的價值體系裡,失敗是件不能承受的事,做事的唯一動機就是盡可能避免失敗,讓自己處在最大的安全區域內,所以他們的表現相對來說就更容易被動。
是的,被動者就是那種具有這種價值體系的人,在被動者的心理,失敗、出醜是難以忍受的,人生最該避免的就是失敗和出醜,他們把避免失敗等同於自己的成功,把避免出醜等同了成功。
所以他們不敢主動,每次主動都是降低他們成功概率的風險點,在嚴重被動的人的心裡,這種恐懼會讓他們生不如死,陷入失控的境地。
那麼這種避免失敗和出醜的價值評價體系又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同樣是人,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動機體系?
03
「我沒有資格擁有這些」
被動型人格的一個根源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一個人跟外界的關系模式基本都是他幼年跟父母關系模式的翻版和重現。
避免失敗和出醜的心理追求來源於對一個標準的忠誠,這個標准就是完美主義,正是因為之前在很小的時候經歷過苛刻的評判和不接納,讓一個人把自己曾經表現出的缺點和不足當成了不可接受的東西。
幼年的這種評判和不接納相當根深蒂固,它會跟羞恥和恐懼結合在一起,深埋在當事人的潛意識深處。
讓他們在遇到類似的情境或事件時,容易觸發這種不良體驗,為了避免出現這種體驗,他們只能控制不再讓自己陷入早年的那種生活情境里,即盡量不自發做出行為,以避免達不到標准,引來不好的評價,讓自己更加不堪。
毫無疑問,在被動者的內心裡,他們的自我評價是極低的,這種低的自我評價正是他們容易沒有主見,不敢冒險,走向被動的根源,而這種自我評價不過是他們在幼年時父母對他們評價的內化。
也就是說,被動者的父母在被動者年幼時,有意無意的表達了太多的不滿意,指出了太多的缺點,他們潛意識了表達了世界應該有個標准,人們都應該向那個標准看齊,因為他們過多關注自己孩子的不足,希望他能改進,走向完美。
甚至有一些父母,不允許孩子出現錯誤的行為,一旦孩子犯了錯誤,父母就大吼大叫,對孩子嚴厲指責,甚至表現出一旦有錯誤,天就塌了的感覺。
幼小的孩子如果被長期灌輸這種意識,就會逐漸喪失掉探索環境的天性和勇氣,而變得被恐懼包圍,從而感覺自己十分的不好,類似於一個不合格的兒童,他們對自我充滿懷疑,長大後,對做其他的事情也無法擁有勇氣,而是滿懷懷疑。
其實深層次的核心概念是:
「我到底是不是個合格的人?我有資格擁有這些嗎?」
「我可能沒有資格擁有這些,因為我如此不好,有這么多缺點。」
一個塑造被動者孩子的家庭,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模式一定是以父母為中心的,而不是以孩子為中心。
父母從不鼓勵孩子的探索行為,他們只注重孩子是否犯錯,注重孩子是否滿足他們的標准,這樣的父母,往往自認為自己有一套教育孩子的完美標准或理想標准,只要把孩子按照這套標准教育,孩子就是OK的。
塑造被動者孩子的家庭,孩子的需求是被無視的,久而久之,孩子的主動發出自己需求的能力就漸漸喪失,轉而聚焦到如何配合和滿足家長的標准和要求,而當這些要求達不到時,父母又啟用了苛刻的評價模式,這讓他們進一步扔掉了自己可以提需求,要求別人的能力,而把全部的關注點都放在了滿足外界,及不讓外界標准失望的關註上。
也就是說,害怕失敗的恐懼統治了他們的內心,追求成功,自我探索的那一部分自我功能完全萎縮掉。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體驗過自我探索,追求成功冒險帶來的成就感。
04
「我沒有能力為自己負責」
被動型人格的第二個根源
還有一種被動人格的形成是源於父母的溺愛,但其實溺愛也是對孩子不放心低評價的一種,正是因為害怕孩子犯錯吃虧,所以才有溺愛的模式,溺愛就如同給孩子套上一層人為的保護殼,本質上也會讓孩子天性的探索本能得到遏制和壓抑。
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裡,事情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孩子也沒有多少危險的意識,危險正是過度溺愛孩子的家長傳達和灌輸給孩子的。
如果孩子從小就被整天灌輸這種外界風險很大,我很弱小的信息,他就無法認為自己有能力去控制外界,只會養成依賴性人格。
而依賴性人格的本質還是對自己評價過低,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應對外界,自然也就不可能發出主動地行為,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為自己負責,而只能讓別人為自己負責。
還有的人是在別的領域不那麼被動,但只在某一個領域被動,比如一些程序員在業務上可能非常活躍,而在感情就非常被動,那是因為在這些人的心裡,實在沒有多少感情成功的經驗。
他們的父母在他們小時候也沒有開發他們討人喜歡的技能和潛力,長大後的他們也沒有自己挖掘,導致他們認為自己是缺乏魅力的自我認知。一旦有這種自我認知,就很難主動了。
05
「一直在等待一雙伸過來的手」
被動型人格的現狀
一個人如果在生活中總是很被動,會壓抑自己的生命能量,會人為的自我設限,完全不能實現自己的潛能,甚至嚴重被動者能量被壓抑後,會出現被動攻擊型行為。
也就說如果一個人被動久了,他也會有很強的攻擊欲,這種攻擊欲沒有學會正面表達,他會用被動攻擊的方式表現出來,以發泄內心的不滿。
被動的人就像縮在一個有著堅硬外殼的保護罩里,在這個罩子里,一切都是可控的,但是范圍很小,他們在裡面按部就班的行動,不能越雷池一步。
如果有的人足夠幸運,可能會遇到從罩子外伸出的手,並且這手足夠堅定有力,引導他們走出罩子,並帶領他們起舞。
而更多的人不過是遇到過一雙或幾雙手,但終因為自己恐懼的力量太大,超過了那雙手可以拉出罩子的力氣,而最終又縮回了罩子。
還有的人是終生在等待,希望有人能認出被動的他們,把他們拯救出去,但是終究到現在,他們還沒有發現一雙伸過來的手。

㈢ 為什麼我做事或做決定總受別人影響而干擾自己總很被動,總感覺對不起自己,怎樣能主動做自己想要做的...

要養成自己做決定的好習慣。很多事情都是相互形成的,如果你習慣於依賴別人的意見作為自己的決定,久而久之,你就會養成做決定被動的習慣,學會主觀判斷,學會多問自己,「我覺得呢?」問最真的自己,「我想要什麼樣的?」,不管自己做的決定是否好,都要慢慢適應自己做決定。

㈣ 為何我幹啥都很被動呢

哥哥誒,沒有嘲諷你的意思,就是想提醒你一下,你對問題的描述錯別字太多了。

回到正題。

第一,你說:「感覺周圍女生在我面前心眼很多,不怎麼待見我!」,對吧?

那我就問問您嘞,您憑什麼覺得自己就應該被人待見啊?尊重都是自己憑本事得來的,您就跟個寶寶一樣,得不到就哭?你的人生困難,別人的就輕鬆了?人家漂亮姑娘,憑什麼就要真心追你啊?您是肖戰還是蔡徐坤?

咱再說,您有一句「我煩這種把利益看得重,不是那種正經過日子(的女生)。」,這不就是人之常情嘛,憑什麼您就要要求別人無條件對您好呢?

得了,想必您知會我什麼意思了,良葯苦口,忠言逆耳。別老跟個巨嬰一樣,閑的沒事兒就練習表達能力。

以上

㈤ 為什麼每次我都是處於被動的狀態

什麼是主動性思維和被動性思維?平時可能很少注意這個問題,當思維方式處於被動的時候,人的思想會受到很大的局限,很可能在做事情的時候,中間遇到困難,就會導致做不下去,往往會半途而廢,可能原因很多。但是,你和別人比較的時候,差不多的事情,有的人就能圓滿的完成,為何到了自己的時候,總是會遇到一些障礙呢?實際上這個屬於思維定式的問題,當思想一直處於被動狀態的時候,大腦總是想接受指令,當沒有收到指令的時候,工作就會停止。就好比學生時代,已經習慣於老師的安排,沒有學會自己妥善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一些式的作品如尋找加西亞的人等,這些作品的意圖實際上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還有一個去市場買菜的例子,老闆交代的任務是買西紅柿,當市場上沒有西紅柿的時候,如果處於被動思維狀態,就會打道回府,報告老闆沒有西紅柿,而主動性思維的話,就會調查下市場行情,都有什麼菜,都在什麼價位,那麼,同樣是沒有買到老闆要的西紅柿,但回報的效果是不是天差地別呢?老闆一定很喜歡第二種員工對吧?那,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結果呢?為什麼有的人思維方式是被動的呢?實際上這種思維方式是從小形成的,國內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採取的教育方式都屬於溺愛式,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是老師家長告訴你應該怎麼做,你不這樣做就是壞孩子,可你有沒有想過我為何要這樣做,應不應該這樣做?只要你的行為稍微超出家長老師的認知范圍,就會受到嚴格的批評。那請問如果老師和家長的認知范圍很狹窄怎麼辦?孩子的思想是不是被固化在家長和老師的認知范圍之內呢?目前的教育缺乏的是給予孩子開拓性思維的機會。家長或者老師有沒有反思過,孩子的行為為何會這樣呢?不按照自己的設想的行為是不是都不符合孩子的未來發展呢?沒有人思考這個問題,反正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孩子的天性被抹殺了,固化了,在孩子成長的10多年的時間里,一直受到這樣的思想限制,孩子的思維模式自然會固化,本分有餘,開拓性不足。

㈥ 為什麼我總是處於被動啊!

被動的原因有很多,一是自身心理作用,不積極二是對對手不了解,掌握不準,不知從何下手,三是自身能力有限,遇到問題無法解決.要想克服被動局面,先要自強,二要積極,三要溝通,四要不害怕.

㈦ 為什麼我總是被動化 怎麼改正呢

其實我也是個被動的人,感覺自己不管做什麼都很被動,交際,工作,個人生活……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總是找不到話題而感到別扭,在工作上總是找不到事做被呼來喚去,在生活上總是被作息規律牽著鼻子走,我們人看待螞蟻,螞蟻是多麼渺小的生物啊,它們一生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尋找食物和儲備食物當中度過,我們人和宇宙大自然比起來,又何嘗不是一隻只螞蟻,我們的一生就像螞蟻那樣在不斷的為生活勞碌,為後半生做儲備,打開電視看一看,生命何其脆弱,每天都有人在死亡,這個世界還有戰爭在持續。與之相比,我們算是幸福的了
我認為,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都沒有關系,關鍵是自己有沒有去做成功一件事情,對每一件事都付之以全力,把小事做的發光發亮,我們就是人生的贏家,至少這是我的人生原則,我現在還是一個被動的人,但我覺得挺好的,因為我學會了,在和別人說話時傾聽,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讓老闆滿意,我也會為路邊乞討的人遞上一兩塊錢
廢話太多了,望採納

熱點內容
男人為什麼總是一直給你打電話 發布:2025-08-09 09:55:11 瀏覽:209
為什麼微信都沒有提示收到信息 發布:2025-08-09 09:18:06 瀏覽:671
拔罐為什麼不能晚上做 發布:2025-08-09 09:06:28 瀏覽:865
手機為什麼不能用聯通移動卡 發布:2025-08-09 08:46:57 瀏覽:366
蘋果日歷編寫日程為什麼找不到了 發布:2025-08-09 08:34:55 瀏覽:949
為什麼女孩子不可以有男閨蜜 發布:2025-08-09 08:19:37 瀏覽:484
時間為什麼是小時 發布:2025-08-09 08:07:59 瀏覽:188
為什麼小米售後換個cpu要5天 發布:2025-08-09 07:54:43 瀏覽:213
為什麼都是女人在婆家受委屈 發布:2025-08-09 07:40:08 瀏覽:674
產品擦在眼睛周圍起霧是因為什麼 發布:2025-08-09 07:38:24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