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矮星為什麼找不到
⑴ 恆星大都會成為黑矮星,為什麼至今沒發現一顆,是因宇宙年齡不夠長嗎
黑矮星是一個巨大的天體,內部不再有核聚變,表面也不再發光發熱。一般認為,當紅矮星階段結束時,它會變成黑矮星,而橙色矮星、黃色矮星和藍色矮星在主序列階段結束後會變成白矮星。白矮星通常是在上述恆星演化結束時圍繞紅巨星形成的恆星風之後留下的恆星碎片。它在形成的初始階段仍然有很高的熱能。巨大的引力也會使一些氫元素返回恆星本身,從而在恆星表面形成核聚變,所以白矮星仍然會發光發熱。然而,當它的表面不能吸收更多的物質並且熱量損失時,它會變成黑矮星。
此外白矮星形成後,它仍然會吸收周圍的氫和其他氣體,導致表面氫核聚變。一些白矮星甚至會經歷氦閃光來觸發la型超新星爆炸,它會在爆炸中消失。因此白矮星即使想冷卻也不容易,因為白矮星形成後,周圍的物質通常非常豐富,所以白矮星的冷卻時間通常超過200億年。然而中子星形成黑矮星需要更長時間,因為它們質量更高熱量更高,周圍物質更豐富。從這個角度來看迄今為止宇宙中還沒有黑矮星。目前這種恆星在宇宙中還不存在,更不用說能被發現了。
⑵ 為什麼宇宙中沒有黑矮星
科學家認為黑矮星是存在的,不過目前還沒到它誕生的時刻。
一些恆星在生命末期會發展成白矮星,例如太陽。太陽在成為紅巨星之後,會逐漸失去一些物質,然後冷卻、收縮成緻密的白矮星。
變成白矮星之後的太陽,它的內部反應會從氫聚變反應轉化成氦聚變反應,繼續產生熱量。但也正如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那樣,燃料總有燒完的一天。所以,科學家認為白矮星的內部燃料總有一天會反應完,然後白矮星會冷卻下來,變成一顆又黑又冷的星體。
黑矮星的特點:
由於一顆恆星由形成至演變為黑矮星的生命周期比現今宇宙的年齡還要長,因此現今的宇宙並沒有任何黑矮星。假如現今的宇宙有黑矮星存在的話,探測它們的難度也極高。因為它們已停止發出輻射,即使有也是極微量,且多被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所遮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