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找不到楊田榮的評書
『壹』 楊田榮的介紹
楊田榮(1920一1982),1920年生,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中國曲協會員,曲協遼寧分會理事。楊田榮自幼學藝,本來是天津市曲藝團的演員,後來到鞍山市說書,以擅長說新書聞名曲壇。楊田榮的新評書藝術,引起了社會和評書界的強烈反響。50年代末,《人民日報》以醒目的標題報道了他開創新評書道路的事跡,被譽為中國曲壇上的「新書紅旗」。
『貳』 遼寧省鞍山市的評書大師,有專門講近代偉人事跡的。誰知道他叫什麼
遼寧鞍山出了四個評書大師。你看看是誰。
1957年:
5月起,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三里灣》(根據趙樹理同名作品改編)。
1958年:
4月1日至7月15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鐵道游擊隊》(根據知俠同名作品改編)。
7月16日至10月1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林海雪原》(根據曲波同名作品改編)。
10月2日至12月7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苦菜花》(根據馮德英同名作品改編)。
12月8日起,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烈火金剛》(根據劉流同名作品改編)。
1959年:
至3月4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烈火金剛》(根據劉流同名作品改編)。
3月5日至6月20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野火春風斗古城》(根據李英儒同名作品改編)。
6月28日至9月1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敵後武工隊》(根據馮志同名作品改編)。
9月2日至11月25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戰斗的青春》(根據雪克同名作品改編)。
11月26日起,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平原槍聲》(根據李曉明同名作品改編)。
1960年:
至3月25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平原槍聲》(根據李曉明同名作品改編)。
3月26日至6月2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迎春花》(根據馮德英同名作品改編)。
6月3日至8月10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草原烽火》(根據烏蘭巴干同名作品改編)。
8月11日至10月12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變天記》(根據張雷同名作品改編)。
10月12日至12月31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山河志》。
1961年:
1月1日至3月17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創業史》(根據柳青同名作品改編)。
3月18日至5月2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我們在地下作戰》(根據周驥良同名作品改編)。
5月23日至7月14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紅旗譜》(根據梁斌同名作品改編)。
7月15日至9月24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播火記》(根據梁斌同名作品改編)。
9月25日至12月31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戰斗的青春》(根據雪克同名作品改編)。
1962年:
1月1日至8月19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水滸》(註:「文革」前惟一一部傳統評書)。
8月20日至10月15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紅岩》(根據羅廣斌、楊益言同名作品改編)。
1963年:
1月1日至2月23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連心鎖》(根據戈基同名作品改編)。
2月24日至5月16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野火春風斗古城》(根據李英儒同名作品改編)。
5月17日至7月27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暴風驟雨》(根據周立波同名作品改編)。
7月28日至10月21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烈火金剛》(根據劉流同名作品改編)。
10月22日至11月24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地道戰》。
11月25日起,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敵後武工隊》(根據馮志同名作品改編)。
1964年:
至1月21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敵後武工隊》(根據馮志同名作品改編)。
1月22日至3月20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紅旗譜》(根據梁斌同名作品改編)。
3月21日至6月19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播火記》(根據梁斌同名作品改編)。
6月26日至9月13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高粱紅了》(根據肖玉同名作品改編)。
11月22日起,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平原槍聲》(根據李曉明同名作品改編)。
1965年:
至1月3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平原槍聲》(根據李曉明同名作品改編)。
1月4日至2月15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紅岩》(根據羅廣斌、楊益言同名作品改編)。
2月16日至3月28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林海雪原》(根據曲波同名作品改編)。
5月19日至7月21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鐵道游擊隊》(根據知俠同名作品改編)。
8月15日至9月25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烈火金剛》(根據劉流同名作品改編)。
1966年:
1月21日至2月27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破曉記》(根據李曉明、韓安慶同名作品改編)。
5月1日起,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歐陽海之歌》(根據金敬邁同名作品改編)。
6月,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新兒女英雄傳》(根據袁靜等同名作品改編)。
8月,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楓香樹》(根據王英先同名作品改編)。
1966年10月起電台停播評書。
1972年至1978年(具體時間電台無記載):
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沸騰的群山》。
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激戰無名川》。
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艷陽天》。
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金光大道》。
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鞏保生評書《漁島怒潮》。
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劉蘭芳評書《海島女民兵》。
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劉蘭芳評書《閃閃的紅星》。
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劉蘭芳評書《礦山風雲》。
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劉蘭芳評書《戰地紅纓》。
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十五貫》。
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郭艷娟評書《睜大你的眼睛》。
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鞏保生評書《桐柏英雄》。
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三把火》。
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武陵山下》。
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鞏保生評書《敵後武工隊》。
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鹽民游擊隊》。
1979年:
3月22日至6月9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李自成》。
9月3日至10月24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劉蘭芳評書《岳飛傳》(上)。
10月25日至11月25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鞏保生評書《橋隆飆》。
11月26日起,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劉蘭芳評書《岳飛傳》(下)。
1980年:
2月16日至5月4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單田芳評書《隋唐演義》(上)。
5月5日至7月20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劉蘭芳評書《楊家將》(上)。
8月6日至8月27日(此處日期有疑問,疑為10月27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單田芳評書《隋唐演義》(下)。
11月20日至12月24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劉蘭芳評書《楊家將》(下)。
中央電視台、鞍山電視台專訪劉蘭芳《她的聽眾千千萬》(鞍山電視台播出)。
1981年:
1月21日至2月17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鞏保生評書《刑警隊長》。
2月18日至3月18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單田芳評書《新兒女英雄傳》。
5月5日至5月30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劉蘭芳評書《三打烏龍鎮》。
6月25日至7月28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單田芳評書《破曉記》。
7月29日至11月30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單田芳評書《三國演義》。
12月1日起,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包龍圖》。
1982年:
至1月29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楊田榮評書《包龍圖》。
1月30日至2月15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鞏保生評書《古城青史》。
春節聯歡晚會,中央電視台播出劉蘭芳評書《巴拉根倉》。
6月1日至6月20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鞏保生評書《跳動的火》。
6月21日至6月30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鞏保生評書《白樓春曉》。
7月1日至8月1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劉蘭芳評書《白牡丹行動》。
8月11日至9月21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單田芳評書《平原槍聲》。
1983年:
3月8日,中央新聞紀錄製片廠拍攝劉蘭芳評書《空中小姐斗歹徒》,收入《巾幗英雄》,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劉蘭芳評書《三進蒙江城》(本年播放,日期不詳)。
1984年:
1月6日至2月27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單田芳評書《百年風雲》。
2月2日至——,上海電視台播出劉蘭芳評書《岳飛傳》(續集)。
4月1日至4月15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鞏保生評書《刑警隊長》。
6月2日至7月15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鞏保生評書《關東響馬》。
7月,遼寧、吉林、黑龍江及遼陽電視台播出劉蘭芳評書《陳毅赴宴》。
10月1日至11月2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劉蘭芳評書《挺進蘇北》。
1985年:
2月26日至3月15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鞏保生評書《楓香樹》。
3月16日至3月30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鞏保生評書《刑警隊長》。
4月1日至6月19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單田芳評書《明英烈》。
7月18日至8月11日,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劉蘭芳評書《三打烏龍鎮》。
『叄』 關於早期的評書
好像有個評書家叫田連元吧!好多評書也不太記得像比較出名的有:
《鐵道游擊隊》1964年楊田榮演播的評書《鐵道游擊隊》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制播出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人民日報》的文章稱楊田榮為「全國說書的一面旗幟」。
《岳飛傳》1979年劉蘭芳在鞍山電台演播評書《岳飛傳》,每天演播時,家家戶戶圍坐聽評書,幾乎路無行人行車。播出後全國有90多家電台來鞍復制,有20多家報刊發表了有關評書《岳飛傳》的消息、通訊和評論。安徽、遼寧電視台播放了劉蘭芳的彩色錄像。中央台國際部特邀劉蘭芳對居住在孟加拉和印度的華僑同胞作新年賀詞,並演播了《岳飛傳》片斷。
《百年風雲》1985年,單田芳在鞍山電台播出評書《百年風雲》,再次引起強烈反響,全國有100多家電台復制播出,一些學校和機關團體也以《百年風雲》為教材,向廣大學生和職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肆』 楊田榮 的評書在哪下載 給高分
首頁
歡迎光臨評書網!
楊
田
榮
(1920——1982),河北青縣人,出生於貧苦農民之家。十三歲學唱西河大鼓和木板大鼓
以及三弦伴奏。1937年十七歲時離家鄉到天津,拜劉慶和為師,學唱西河大鼓。十九歲出師後
去東北佳木斯哈爾濱、沈陽等地,表演長篇大書《三俠劍》等。四十年代末回到天津。天津解放
後改說評說。為提高書藝,又拜苗德奎為師,學演《大隋唐》,同時還求教於張啟榮、朱德興等
評書名家。1952年在他的倡議下,跟許連和、趙闊漢等一起再天津市成立了說唱新書小組,集
體改 編了《新兒女英雄傳》,由楊田榮帶頭在書場里表演。他不熟悉解放區生活,有些地方只
好照本宣科,說起書淡而無味,於是有人勸他還是說傳統評書。他回答說:「老書好,是幾代人
磨練出來的 。新書剛剛形成,也得有個反復加工提高的過程。」就這樣,他寧肯少掙一些錢,
也一直堅持說新書,積累了許多心的體會,成為全國表演新評書的先行者。1954年他應邀赴鞍山文生茶社演出,當時實行演員和茶社
分帳制,茶社從收入著眼,堅決不同意他說新書,只好說《大五義》。1955年,他參加了鞍山是曲藝團,任書曲隊隊長。領導採納他
的建議,又開始在書場和廣播電台表演新評書,頭一部編演的是《三里灣》,接著有《林海雪原》、《野火春風斗古城》、《鐵道游擊
隊》、《烈火金剛》、《平原槍聲》、《紅旗譜》等共五十五部。為了說好新書,他利用一切機會接觸工人、農民和戰士,鞍剛老勞模
孟泰是他經常交往的好朋友。
楊田榮的表演既「穩」又「准」,所謂「穩」,是指抬手投足點到為止,從不虛張聲勢、誇張過火;所謂「准」,是指手、眼、身
、法、步恰到好處,重在傳情。表演《舌戰小爐匠》,只用眼神凝聚與渙散,就生動的刻畫出智勇雙全的楊子榮和賊頭賊腦的小爐匠的
神態。他還擅長把傳統口技運用到新評書里。如《激戰無名川》中描寫大橋戰斗的場景,涉及戰斗機、坦克、大炮、長短槍、輕重機槍
、手榴彈、炸彈等十幾種武器,他都能用口技模仿的維妙維肖。朝鮮新義州一為老人聽後來信說:「聽了您那動人的評書和驚人的口技
,我簡直是忘記了自己是坐在收音機旁,彷彿又回到了那戰火分飛的歲月。」1963年,他應邀到中國人民廣播電台錄制長篇評書《鐵
道游擊隊》,播出後很受歡迎,直到八十年代中期許多地方電台還在播放。他自編自演的《小闖將》曾在多家廣播電台廣播,並被收入
《中國評書精華新作卷》1963年春,《人民日報》以《全國說新書的旗幟》為題,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跡。
楊田榮不僅書藝精湛,而且藝德高尚。別人向他請教,他慷慨傳授,從不保守,還錄制了拿手書目《包公案》,供團里作為教材,先後
學演這部書的演員多達百人以上。
更多名家:
袁闊成
劉蘭芳
田連元
單田芳
陳青遠
李清泉
孫闊應
杜浩影
劉浩鵬
楊田榮
沈志久
李鑫荃
葉景林
田戰義
連麗茹
張振佐
楊清風
張慶生
陳宗福
許 傑
孫 一
『伍』 楊田榮的人物生平
出生於河北省青縣的一個貧苦農民之家。六歲從表兄學唱滄州木板大鼓,十三歲拜劉慶和為師改學西河大鼓。後又跟張啟榮、牛德興、苗德奎等學習《隋唐》、《水滸》、《三俠五義》等書目。出師後闖盪江湖,在天津、佳木斯、哈爾濱、沈陽、鞍山等地獻藝,說過《大隋唐》、《大五義》、《三俠劍》等書,解放後改說評書。
1952年在他的倡議下,和許連和、趙闊漢等一起在天津市成立了「說唱新書小組」,集體改編了《新兒女英雄傳》。此後一直堅持說新書,積累了許多心得體會,成為全國表演新評書的先行者。1954年赴鞍山文藝茶社演出《大五義》。1955年參加鞍山市曲藝團,任書曲隊隊長。50-70年代,楊田榮在黨的「雙百」方針指引下,開始在茶社和電台說新書,為評書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他通過多年探索,打破了評書內容近百年來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模式,將新書列進了評書的目錄中,這是鞍山乃至全國評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他與薛敬堂等人成立了「新評書研究小組」,開始說新評書《鐵道游擊隊》。先後錄制了《三里灣》、《林海雪原》、《野火春風斗古城》、《苦菜花》、《烈火金剛》、《平原槍聲》、《紅旗譜》、《播火記》等共五十五部新書。期間當選為鞍山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文聯委員,被評為遼寧省和鞍山市先進工作者。
楊田榮的表演既穩又准。所謂穩,是指抬手投足點到為止,從不虛張聲勢,誇張過火;所謂准,是指手、眼、身、法、步恰到好處,重在傳情。他表演時語言生動,詞彙豐富,力求神似。其故事結構嚴謹,情節順理成章,人物性格鮮明。他還善於將傳統口技運用到新評書里,且模擬得惟妙惟肖。
1963年應邀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制《鐵道游擊隊》。播出後很受歡迎。他自編自演的《小闖將》曾在多家廣播電台廣播。1963年春,《人民日報》以《全國說新書的一面旗幟》為題,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跡。楊田榮的藝德十分高尚。他錄制了拿手書目《包公案》,供團里作為教材,使先後學演該書的演員多達百人以上。他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曲協會員,曲協遼寧分會理事。
在藝術上作為「紅旗',楊田榮是當之無愧的。而生活中的楊田榮卻不以「紅旗」自居,他為人謙遜溫和,幽默風趣,而且坦率真誠,落落大方。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經濟上,如有所求,總是慷慨相助,從不保守和吝嗇。他性格倔強,寧折不彎。1960年,楊田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先後當選為鞍山市人民代表、市政協委員、市文聯委員以及省、市先進工作者。1966年後,他遭到嚴重迫害,精神和肉體都受到摧殘,以致患了心臟病,幾次死裡逃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楊田榮重新振奮精神;為了把「十年浩劫」所耽誤的時間搶回來,他以頑強的毅力,一面與疾病斗爭,一面堅持工作。陸續在電台錄放了《沸騰的群山》、《激戰無名川I》等長篇新評書。直到生命最後一息,他病房的案頭上還放著為錄制《李自成》而准備的資料。
1982年,老先生病逝於遼寧省鞍山市
『陸』 評書 金光大道
「葛經山的評書 金光大道」「葛經山是遼寧阜新人70年代老藝人,我也在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