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為什麼叫教養的東西

為什麼叫教養的東西

發布時間: 2023-02-07 22:59:44

㈠ 教養二字的來歷

三字經中就已經提起。
「教養」二字應與人品高尚,受過教育、有涵養,有文化、講文明搭界。其間互為關聯。「教養」一般指文化和品德的修養。我認為一個有教養的人應該是飽讀詩書的,絕對不會出口出「臟」,有一種非凡的氣質,並且談吐優雅,舉止得體,一個有教養的人,不應該是為人兇悍而惡毒的,而應該有「三心」——善心、誠心、愛心;一個有教養的人,不應該去搬弄是非「吹牛拍馬,而應該有正氣和骨氣,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一個有教養的人,絕對不會干賣淫嫖娼,偷雞摸狗的勾當,應該是一個品德高尚、思想純潔、行為端正的人。有教養的人應該是同時具有兩個方面的修養。一是一般的知識修養,即至少接受過全民初等基礎教育,懂得一般科學文化知識,進行過專門的普及法律培訓。

㈡ 什麼叫教養

教養是文明規范,是文明社會的道德基石。得體的教養,有助於人們獲得社會認可和幸福的生活,有助於人們建立積極和諧的社會關系,也有利於表現良好的公共形象。教養的基礎,是理解和尊重他人,並且不防礙他人。教養是良好的社會規范的表現,不是隨心所欲,更不是惟我獨尊,比方乘坐公車,大部分城市都制訂了赤膊、赤腳、衣著污穢、患傳染病者,以及醉酒者和精神病患者無人護送的,不準乘車的規定。教養在善待他人的同時也善待了自己。真正的教養源自一顆熱愛自己和熱愛他人的心靈,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發自內心的。教養與習慣緊密相連,良好的習慣久而久之會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內化為教養。要做到有教養,應該從培養良好的習性開始。
教養並不一定取決於文化高低、出身貴賤,而教養又的確說明人的素質優劣。所以,當美國總統傑佛遜和孫子面對一個奴隸向他們脫帽鞠躬,總統當即提帽還禮,而不懂事的孫子不願理睬黑人奴隸時,總統先生就會非常嚴肅地告誡下一代:「你怎麼能夠讓一個奴隸都比你有教養得多呢?」看來,教養也是不能灌輸的,只能潛移默化,一個人要富有教養只經過一代人的努力恐怕還不夠。
能約束好自己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教養正是超越人性本能的一種控制力、約束力。孔子說:「以約失之者鮮矣」。約束是一種美德,能鍛煉一個人的恆心。有教養的人之所以能得到人們的尊敬,就在於他們不會縱容自己,他們總是不斷的反省自己,永遠地自律,讓約束這把剪刀不斷修整著自己不完美的曲線,在世人面前彰顯謙謙君子風度和樹立窈窕淑女形象。人們應該在現實生活中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情做起,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㈢ 我們經常評論別人沒教養,教養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教養是指一個人的為人處世之道。

教養不是天生的,是受家庭環境、教育環境、社會環境影響下形成的品德。這種品德刻入骨髓,不能通過偽裝來展示。有教養的人自身一定是優秀的,他們有底氣而不炫耀,既不關注別人的家長里短,也不聽信別人的搬弄是非,更不在乎別人的目光。這樣的人有自己的是非觀和判斷能力,不會獻媚討好卑躬屈膝,也不會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㈣ 什麼是教養

教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是社會影響、 家庭 教育 、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什麼是教養,希望大家喜歡!

教養的釋義
“教養”,中國古時《三字經》就提到了,指的是人從小就應該習得的一種規矩,待人接物處事時的一種敬重態度,特別指出,人若沒有教養,便是家長老師的失職。

“教養”,在西方 文化 中寫作“MANNER”指的是禮貌,規矩,態度,風度,生活方式,習慣……等等。英國王太後曾說:“MANNER”實際上是英國皇室存在的一個象徵。“教養”在我們當今的文化中,更多被歸類到“禮儀”“素質”“道德”一類。

禮貌和教養不全是一回事,禮貌只是教養的表現形式之一,懂禮貌和禮節的人不一定具備教養,而有教養的人通常都懂得遵守他所在環境中的禮節和禮貌。比如一個有教養的農民會很好地遵守鄉村禮節和禮貌。

就禮貌和教養的關系問題:

禮貌是外在的、表面的,是經過訓練和刻意就可以裝出來的。而教養是發自內心的,是由環境、教育、經歷等結合成的內在素質。也就是說一個人有禮貌,討人喜歡,但他可能內在是自私虛偽的。但當說一個人有教養時,不僅說明他的外在行為,而且還說明這個人的內涵、道德品質是好的。

一開始說起教養,現在知道,若非出於真心而表現得面面俱到,那隻是禮貌,但禮貌的行為堅持一段後可能會改變態度,成為發自內心的,禮貌也就隨之轉化為教養了。由此看來,禮貌似乎是教養的基礎,是獲得教養的量變的修煉過程。

好的教養是天生發自內心的行為,它是善良地對待他人,是一種天性,而不是後天的強制學習。我曾在義大利、牙買加以及美國西部和那裡的農民們相處過,他們雖然從事體力勞動,但卻天生有一種謙遜的禮貌。
教養與禮貌的區別
教養與禮貌是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的。區別在於,教養反映的是人本質上的品質與道德水平,反映一種積極的對己對人的態度和行為,而禮貌只是人與人交往時所表現出的對人謙讓恭敬的外在舉止。它們的聯系在於,有教養的人與人相處時總會藉助禮貌這種形式。因此,我們既不能說一個社交場合彬彬有禮而私下總說人壞話的人有教養,也無法說一個“刀子嘴豆腐心”,十分熱心助人的人有教養。

換言之,我們既需要內在道德品質的美好與完善,也需要外在行為舉止的禮貌與得體。兩者統一,才有助於我們和他人建立良好的 人際交往 關系。否則,別人對我們要麼“避之惟恐不及”(如果我們是偽君子),要麼“敬而遠之”(如果我們是滿口粗話的熱心人)。
教養的核心
“教養”在良好人際關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愛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溫文爾雅,注重細節,關心他人,心胸寬闊並發自內心,正派真誠、光明磊落等等。

教養的本質是對人的關懷。因為關懷,我們才能注意並准確地把握交往尺度,給別人留下了必要的私人空間;我們才會克服種種不便,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公德的要求;注意處處使用禮貌用語,努力營造文雅平和的氛圍。

人際交往有一條基本規則:你怎樣待人,別人也怎樣待你。你關懷別人,對別人體貼、周到、真誠、正派、尊重、得體,別人通常也會反過來如此待你。久而久之,你就會具有人際吸引力,你的社會交往、社會贊許需要就能得到充分滿足,於是,你便為自己創造了一種有助於持續發展的良好的人際環境。

如此,你便具備了一個人可以依賴的最重要的外在資源之一:健康的人際關系。

因此,教養中的關懷是一種有助於人際交往進入良性循環的對人、對己的大關懷。
有教養的特徵
一、守時:無論是開會、赴約,有教養的人從不遲到。他們懂得,即使是無意遲到,對其他准時到場的人來說,也是不尊重的表現。

二、談吐:有節注意從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總是先聽完對方的發言,然後再去反駁或者補充對方的看法和意見。

三、態度和藹:在同別人談話的時候,總是望著對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東西,看書報,心不在焉,顯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四、語氣中肯:避免高聲喧嘩,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氣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滿意的效果。扯開嗓子說話,既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會影響周圍的人,甚至使人討厭。

五、注意交談技巧:尊重他人的觀點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明確同意,也不當著他人的面指責對方是“瞎說”、“廢話”、“胡說八道”等,而是陳述己見,分析事物,講清道理。

六、不自傲:在與人交往相處時,從不強調個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現自己的優越感。

七、信守諾言:即使遇到某種困難也不食言。自己談出來的話,要竭盡全力去完成,身體力行是最好的諾言。

八、關懷他人:不論何時何地,對婦女、 兒童 及上了年紀的老人,總是表示出關心並給予最大的照顧和方便。

九、大度:與人相處胸襟開闊,不會為一點小事情而和朋友、同事鬧意見,甚至斷絕來往。

十、富有同情心:在他人遇到某種不幸時,盡量給予同情和支持。

熱點內容
頭條號為什麼找不到 發布:2025-07-29 18:09:05 瀏覽:379
什麼都不缺為什麼找不到女朋友 發布:2025-07-29 18:08:47 瀏覽:871
為什麼貓的眼睛突然特別亮 發布:2025-07-29 17:57:33 瀏覽:754
為什麼要放棄電腦 發布:2025-07-29 17:49:54 瀏覽:171
歐洲人為什麼頭發顏色深 發布:2025-07-29 17:42:49 瀏覽:214
為什麼油漆辣眼睛 發布:2025-07-29 17:37:11 瀏覽:126
為什麼抖音賣的腳墊比淘寶貴 發布:2025-07-29 17:35:42 瀏覽:205
白骨案為什麼不好破 發布:2025-07-29 17:34:55 瀏覽:430
經常熱晚上睡不著為什麼 發布:2025-07-29 17:26:46 瀏覽:95
女孩子為什麼會想錢 發布:2025-07-29 17:26:41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