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找毛病找不到
⑴ 為什麼突然找不到問題的根源
9月初,火箭開始通電,進行垂直測試。但出廠前測試時還好好的陀螺儀表突然一下子亂了套,無論怎樣查來查去,就是找不到問題的根源。一眨眼20天過去了,毛病還是查不出來,任新民只好報告北京,請求設法解決。
⑵ 為什麼我總是找不到問題發生的原因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你是習慣性依賴他人,還是自怨自艾,或者乾脆置之不理?
什麼時候你思維最為清晰,行動目的性最強?
篇幅有限,不一一列舉。
面對以上問題,有以下幾種反應:
老生常談的話題,廢話一大堆,無趣,直接忽略。
有過觸動,但回到現實生活的時候依然維持現狀。
有想過改變,但不知從何下手,下次再說。
開始了行動,但也只局限於開頭那充滿激情的幾天。
感覺看不到希望,行動也沒用,乾脆不嘗試。
不知道什麼方法奏效,什麼都嘗試一遍。
自己很自律,有過覺悟,在行動中不斷完善自己。
人在行動過程中會遇到哪些陷阱:
形式主義者。不僅是欺騙別人,也在欺騙自己,自欺欺人,只要自己認為是對的即可,無需把自己折騰得喘不過氣。
自我安慰者。雖然已經開展了行動,但要麼因為沒有達到自己預期,要麼因為自身動力不足,要麼精力不夠,要麼感覺壓力太大,直接中途放棄,還給自己找了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的理由。
虛幻主義者。一切想法和行動方案不是來源於實際生活,而是來自自己的虛幻世界當中,自以為完美,自認為正確,即使犯錯,也覺得是合理的,即使搞砸了,也自認為情理當中,但就是找不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所有這些問題,可以歸結為一個點:交叉。
喜歡把所有問題交叉在一起。本身性質不同,硬要組合在一起,即使你能力超群,也難以理出頭緒,難以找到突破口。
把問題與情緒交叉在一起。這樣的現象最為常見,當問題暴露的時候,自己情緒不安,反復無常,容易憤怒,指責,推卸,影響理智。
把主次原因交叉在一起。本來一開始你完全只需要抓住主要問題,針對性解決即可,但自己非要眉毛鬍子一把抓,到最後非但把握不了關鍵點,還浪費了時間,錯失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
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交叉在一起。一旦個人利益侵犯了集體利益,即使你的想法再有創意,再有價值,也是不可取的,如果你依然一意孤行,知法犯法,到最後只能夠自食其果,自己承擔後果。
反觀那些心性光明、發心純正、思路清晰、主次分明、善始善終、運籌帷幄、沉著冷靜、靈活應變的人,他們總能做到明確、清晰、簡單、純粹、效率、質量、大局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