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最近經常弄壞東西不知為什麼

最近經常弄壞東西不知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2-26 10:44:15

Ⅰ 最近總是壞東西,傢具電器之類的,還有經常碰上莫名其妙的破事。我都不知道我做錯了什麼,破事連連。

心是一個強大的磁場,心裡裝著什麼就吸引什麼!不要老抱怨,多微笑,不要輕易發脾氣!試著去換角度想問題,也許破事過後就都是好事了,心裡充滿愛,不要老去想怎麼這么背啊,那樣越想就越會吸引不好的,凡事放輕松,多想點開心的!能讓你高興的事多想想!沒多久運氣會更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Ⅱ 最近身邊的東西老是壞,要修的好多,我是不是碰了什麼臟東西

有可能,或者是有什麼預兆讓你注意。
建議留意下自己最近的夢境,看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事情。
個人認為可能是你今年流年不利吧,
有的年份,人總會背運,東西壞掉,弄丟等等
建議不要做什麼大的投資,不要輕信於人,以免遭受更大損失。
如果是怕碰到不幹凈東西,可以去請一些辟邪的桃木,玉器等。
但最好不要去古玩市場淘一些古董類的東西,古董類年代久遠處理不當更容易撞邪。建議多施捨,多行善事,來改一下自己的運氣。
還有笑口常開好彩自然來。

Ⅲ 總是無意識的弄壞東西,是不是一種心理疾病

不是。你不是無意識,只是不在乎。你會無意識弄壞毛爺爺么,要是土豪當我沒說。

總是無意識的弄壞東西不是一種心理疾病,是做事馬馬虎虎、不用心、不仔細造成的。只要你養成做事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習慣,下次就不會無意識的弄壞東西了。

強迫症的心理學解釋:

1. 心理動力學學派

心理動力學學派認為當一個兒童害怕自己內心的沖動,並使用心理防禦機制去減輕內心焦慮時,就產生了焦慮症,一直被認為是焦慮症這一大類中的強迫症也是如此。

依據心理動力學派觀點,強迫症與其他焦慮症區別在於這種與內心焦慮的對抗並沒有被掩藏在潛意識中,而是外顯成為想法和行為。

這種內心的沖動成為強迫性的觀念,而內心的防禦機制則表現成為對抗性觀念或者是強迫性行為。比如,一個女孩老是想到媽媽傷痕累累地躺在床上,為了對抗這種想法於是重復性地檢查家裡的門窗。

依據心理動力學派,三種心理防禦機制在強迫症患者中比較常見的:隔離、儀式抵消和反向。

使用隔離這一機制的人會將這些不合理的念頭從自身身上脫離,然後認為它們是外界的干擾。

使用儀式抵消這一防禦機制的人則表現出對內心不合理念頭的持續去除,比如會反復洗手等清潔行為。

而使用反向的人則會表現出相反的生活風格或態度來對抗內心的不合理沖動。比如一個人會表現出過分的善良和友好來對抗內心不可接受的攻擊性沖動。

弗洛依德認為強迫症源於肛門期,他認為一些兒童在這個階段因為不愉快的如廁訓練,而體驗到內心的憤怒和羞恥。而其他心理動力學學家比如艾瑞克森,沙利文和霍妮則認為這種憤怒來自於不安全感。

不管怎樣,這些兒童重復地感到內心想要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沖動,但是內心也認識到這些沖動必須被抑制。如果這種矛盾一直存在,最終可能導致強迫症。總而言之,當前心理學研究結果並未明確支持心理動力學派的觀點。

2.行為學角度

行為學家關注在解釋和治療強迫行為。他們認為人們基於沖動的行為發生的概率是非常隨機的。

在一個害怕的情境中,人們碰巧去洗手或者穿成特定的方式。當威脅消除,他們於是就將這種威脅的解除與這個特定的行為相關聯。當重復這種偶然性關聯之後,他們開始相信這個行為可以帶來好運,扭轉逆勢,於是就開始在相似的情境中一再重復這個行為。

這個儀式性的行為就成為一種避免和減少內心焦慮的有效方法。倫敦大學有名的臨床心理學家史丹利•拉奇曼和同事就發現的確能夠通過降低焦慮來強化強迫行為。

比如,我高三時有一個同學,高考壓力很大,每次考試前都非常緊張焦慮。有一次考試他突然考好了,然後他就敏銳地發現考前那晚上沒有洗澡洗頭發。我同學就想原來不洗澡不洗頭發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然後自己的焦慮就降低了。隨後我這位同學每逢考試,就再也不洗澡不洗頭發。

3.認知觀點

認知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會有重復性的,不合理的和侵入性念頭。比如,任何人都會想到要傷害他人,或者感覺到被病菌感染,但是大部分人摒棄或無視了這些想法。而那些形成強迫症的人們則通常因為這些念頭而自責,並預料將有壞事發生。

為了避免這種消極的結果,他們開始設法讓這些想法抵消掉,那些觀念或行為則成為做出彌補的一些方式。抵消性行為可能包括從他人那裡尋求特別的保證,刻意去想那些好的想法,洗手,或者反復檢查潛在的危險。

當一個抵消性行為帶來短暫不適情緒的降低時,它就很可能被強化而且被重復。最終這些被經常性使用的抵消性觀念就成為了強迫性觀念,這些被經常性使用的抵消性行為就成為了強迫性行為。

與此同時,這些人也就愈發確信自己的那些不愉快的侵入性想法是危險的。當一個人對這些想法的害怕增強時,這些想法也就更頻繁地出現,這些危險想法也就成為了強迫性思維。

曾有人在平台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個有男友的女孩偶然開始擔心自己會被同性所吸引,因為自己都准備結婚了,於是深受這個想法的困擾,越去壓抑和糾結這個想法,但是她發現這個想法更頻繁地出現,最後也帶來了更多的焦慮。

4.家庭環境特點

一些研究表明父母如果過於嚴厲和專制,制定很多家中規矩,並且不注重培養孩子。在這樣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更易於形成強迫症症狀。一些研究者也認為父母的過度保護和過度的干涉也是孩子形成強迫症的風險因素之一。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在這樣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都會形成強迫症。一些研究者也將注意力關注在家庭成員表達情緒上,表達情緒是指家庭成員間在溝通中 情感 和態度捲入。高表達情緒則意味著 情感 的過度捲入(表現出過度的情緒化,或表現出過度自我犧牲),批評(做出消極的評價)和敵意,這三個特點在患有強迫症的人群的家庭中是比較常見的。

但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換句話講,強迫症會影響家庭功能,但是家庭功能又影響著強迫症的形成和維持,尤其是家庭成員在如何回應家庭成員的強迫症的症狀和行為上。而且研究者還觀察到有成員患有強迫症的家庭中,家庭成員間溝通是單一的兩兩溝通,這是與其他家庭不同的。兩兩溝通的意思就是,比如父母之間有溝通,母親和兒子之間有溝通,但是父親和兒子就很少溝通。

相對來講,患有強迫症的那些孩子的父母更少參與到積極的問題解決,也較少鼓勵孩子獨立,對於孩子能力方面也表現出較低的自信心。關於家庭與強迫症之間關系還需要更多臨床研究,目前這一方面也只是在初步階段。

無意識的弄壞東西,是壓抑發泄的一種表現。

你所說的無意識,在心理學中叫做潛意識,潛意識操控著你的人生,你卻渾然不知,足以表明潛意識的控制性和不易改變性。

但不易改變不代表改變不了,這方面可以交給行為心理學來完成,效果最佳。

01

在行為心理學中, 弄壞東西是一種行為,是環境刺激的結果,可以試著找出潛藏的環境,抓住它,然後通過經典調節作用來加以制止。

比如說在准備弄壞東西後,就附加一種行為,給自己一個懲罰,一旦破壞行為展露,立馬隨後就是一擊。

這樣你再下次想破壞東西時就會有所顧慮。

02

給自己獎勵,通過操作性條件作用來完成。

每當自己想破壞東西的時候,自己成功抵制後就給自己一個獎勵,哪怕是小小的鼓勵也成,這樣漸漸地你就會發現,慢慢走了出來。

---------結束語---------

因為分享,所以更強。

無意識的弄壞東西不是心理疾病,不用擔心。它有兩方面原因造成。第一經驗不足:動作前考慮不周全,生活經歷不夠,不知道什麼情況下能把東西弄壞,也不清楚怎樣避免。這就需要多學習、多歷練、多觀察、多請教;第二主觀吸引:常言道怕什麼來什麼,就是這個道理。就是你在做事時過分擔心弄壞,以至於滿腦子都是弄壞了怎麼辦,千萬別弄壞了等等。用吸引力法則解釋就是,當你意識中想什麼,就會提升發生這件事的概率。所以需要抱定積極樂觀的心態,凡事往好處想。別去想千萬別弄壞了,而要想,這次肯定能做好。

不算吧 只能說不小心的,慢慢的,小心點不久沒事了

不住意把碗摔破了

其實很多事情,很多東西有時候我們越是怕弄壞酒越容易壞,這不是有心裡疾病。要做到細心細心再細心,小心小心再小心

,要具體看什麼東西,買點結實耐用的東西,實木的,鋼的,鐵的東西,

既然是無意識的,自然是正常現象,不是心理疾病。

Ⅳ 最近家裡東西老是莫名其妙的壞,我感到快要崩潰了,怎麼辦

家用電器使用的時間長了都會自然壞的,因為你家電器基本上都是同一時間購買的,所以也差不多同一時期壞也算正常,所以你不需要著急崩潰,壞了就修或者是換新的都可以的,請採納吧。

Ⅳ 為什麼我總是弄壞東西

有心事吧,精神不能集中,如果不是那就是粗心的性格,做事專心一點就是了,沒什麼的.

熱點內容
為什麼孩子會肺弱 發布:2025-07-23 19:04:14 瀏覽:696
海棠花為什麼顏色會變淡 發布:2025-07-23 18:46:58 瀏覽:312
微信發發圖片為什麼不顯示原圖 發布:2025-07-23 18:42:40 瀏覽:228
蘋果微信為什麼沒聲音 發布:2025-07-23 18:30:35 瀏覽:231
我沒有用微信面對面為什麼會扣款 發布:2025-07-23 18:30:34 瀏覽:249
中國人為什麼還有人用蘋果手機 發布:2025-07-23 18:10:51 瀏覽:450
為什麼彈跳高度一樣滯空不一樣 發布:2025-07-23 18:10:41 瀏覽:393
玉溪手錶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5-07-23 18:08:31 瀏覽:373
為什麼冬天天天晚上堵鼻子 發布:2025-07-23 18:06:07 瀏覽:70
手機使用中為什麼老是熄屏 發布:2025-07-23 18:01:49 瀏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