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說東西不講南北
Ⅰ 物品為什麼叫『東西』而不叫『南北』
五行方位中,東西南北中對應金木水火土,東西主金木,可用籃裝;南北主水火,而水火無法用籃子裝,故我們只能說買東西不能說買南北。
南宋理學大家朱熹,在未出仕前,家鄉有叫盛溫和的好友,此人亦是博學多才的人。
一天兩人相遇於巷子內,盛手中拿著一個竹籃子,朱熹問他:「你去那裡?」盛回答說:「我要去買點東西。」
朱熹是以窮理致知研究學問的人,他聽盛的話,很好奇,隨即問道:「你說買東西,為什麼不說買南北呢?」
南宋理學大家朱熹,在未出仕前,家鄉有叫盛溫和的好友,此人亦是博學多才的人。
一天兩人相遇於巷子內,盛手中拿著一個竹籃子,朱熹問他:「你去那裡?」盛回答說:「我要去買點東西。」
朱熹是以窮理致知研究學問的人,他聽盛的話,很好奇,隨即問道:「你說買東西,為什麼不說買南北呢?」
盛溫和反問朱熹:「你知什麼是五行嗎?」
朱熹答:「我當然知道,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嗎?」
盛說:「不錯,你知道了就好辦,現在我說給你聽聽,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中間屬土。我的籃子是竹做的,盛火會燒掉,裝水會漏光,只能裝木和金,更不會盛土,所以叫買東西,不說買南北呀。」
朱熹聽後唉了一聲說:「原來是這樣!」
在古代"南北"所對的"水火"以及'中'所對的"土"是沒有價值的,所以沒有買賣的必要
古人以面南背北為上,即南北為通路,東西兩側置放物件,指點物件的時候自然指著東、西兩面,故以東西來作為物品的統稱。
Ⅱ 為什麼人們總是說東西,而不說南北。
東西這個詞出現在清朝乾隆年間,從前人家把東西叫物事。有一天晚上,乾隆皇帝微服私訪翰林書院,翰林書生因不被賞識,閑得無聊正在打牌賭錢。乾隆很生氣,心想你們這些知書達理之人竟然知法犯法,該當何罪!待四人收拾賭具放到一隻柳條筐里之後,乾隆進去和他們閑聊。故意問及那柳條筐里是什麼。四人十分緊張,一老翰林不慌不忙回答,「是東西」。
乾隆沒聽說過這詞,就問,東西,怎麼不叫南北?老翰林說,這可不行,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所以,只能叫東西不能叫南北,南就是火,要燒起來的,北就是水,要漏的。這是五行之道,婦孺皆知。乾隆一聽,驚嘆不已。回去以後,乾隆召見全體翰林書生,那四個賭錢的翰林一看乾隆就是微服私訪者,驚嚇不已,連忙下跪,沒想到乾隆誇獎了這幫學士,說自己輕慢了國家棟梁之材。宣布「東西」這個詞從此可以使用,於是,中國詞典里,就有了「東西」一詞。
一天,崇禎皇帝問大臣、人們去購置貨物都說成買「東西」,為什麼不說買南北?眾大臣引經據典,答不圓。買東西一詞起源於東漢,當時有東西兩京,到東京買貨物叫買「東」,到西京購貨物叫買「西」,久而久之「東西」便成了貨物的代名詞。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在街頭遇上好友盛溫和,盛手提一竹籃子說自己急著去店鋪,回頭約朱到家長敘,朱望盛手中竹籃問:「賢弟手提竹籃何用?」盛答:「裝東西」,朱問:「不能裝南北嗎?」盛答:「不可,東方屬木,西方屬金,竹籃子裝得,南方屬火,北方屬水,竹籃子何裝?」後世據此說,買貨物稱買東西。
「東西」屬金木,不可入口,但宋元以後人們不但買東西,而且吃「東西」此語沿用至今。清代對此說有精到的解釋:「民生日用所需俱出於木,而以金易之」,也就是說,百姓的吃穿用都取之草木的根、莖葉花果和種子,不是直接得來,便是用金錢所買,所以「東西」又是食物的代名詞。不管它的詞源解釋正確與否,反正吃「東西」的涵意還是人人可以理解的。
Ⅲ 讀知識為什麼把物品叫「東西」而不是「南北
昨天晚上吃飯時,我6歲的小姨子突然問我:哥哥,為什麼我們吃飯叫吃「東西」而不是吃「南北」呢?我當時腦袋一陣懵,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能尷尬的說「咱們先吃飯,哥哥下次告訴你吧」。
被一個6歲的小姑娘,讓我很尷尬,在我感嘆「小孩子思維是如此活躍」的同時,也讓我感覺到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認知的欠缺,東西南北本來都是表示方位的詞語,為何後來「東西」又被當作物品的意思呢?所以我回到家後就各方面查閱,讓我也了解了些關於「東西」一詞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兩個說法

為什麼罵人又要罵「不是東西」呢?因為如果人不是東西,那就是南北了。南屬火,北屬水,在文言中,「水火」指的是大小便。所以,罵人不是東西就是說人是大小便,相當於現代罵人話「臭大糞」。
如此看來,古人罵人,也是相當有技巧的,罵人轉了這么大個彎,罵完人了,嘴裡還不露臟字,詩詞君真佩服這個能發明「不是東西」的學者,高啊!
Ⅳ 物品為什麼叫做「東西」而不叫「南北」
「東西南北」本來都是表示方位的詞語,為何後來「東西」又被當作物品的意思呢?有一則小故事說「東西」代指物品,與宋朝大學問家朱熹有關。有一天朱熹在路上碰到精通五行學說的好友盛溫和提著籃子,於是問道:「你去干什麼啊?」盛溫和答:「去街門買東西。」朱熹愣在當場,原來當時還沒有「東西」一詞。他不解地問:「買『東西』?這是什麼意思?為何不買『南北』?」 盛溫和笑著說:「真不明白?你這位大學問家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你把五行和五方對照一下就明白了。」朱熹低頭思考了一會,豁然開朗。原來在五行之中,「東」即「木」,「西」為「金」,「南」屬「火」,「北」乃「水」,盛溫和說買「東西」,是指買金木一類的東西;「南北」指水火,是不能裝在籃子里的。從那以後,「東西」一詞代指物品,就流傳至今。 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東西」一詞的確是在古代就有了。東漢時朝,洛陽和長安是兩座繁華的商業城市,洛陽被稱為「東京」,長安被稱為「西京」。民間有人到東京、西京購貨,就稱「買東」、「買西」。久而久之,「東西」便成了貨物的代名詞,於是買「東西」一詞就流傳開來。
因為東方屬木 ,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中間屬土。
而古代買物品時用的的籃子大多是竹子做的,盛火會燒掉,裝水會漏光,只能裝木和金,更不會盛土。
所以久而久之物品就有一種稱呼叫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