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為什麼以前五分錢還能買東西

為什麼以前五分錢還能買東西

發布時間: 2023-03-10 04:33:30

Ⅰ 錢的來歷,人類為什麼要用錢來買東西

錢的敘述:錢是商品交換的產物。在原始社會末期最早出現的錢是實物。一般來說游牧民族以牲畜、獸皮類來充當,而農業民族以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來充當。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豬頭和下顎骨,表明豬和陶器在原始社會後期曾起過錢的作用。但眾所周知,流通較廣的古代錢是「貝」。因為牛、羊、豬等牲畜不能分割,五穀會腐爛,珠玉太少,刀鏟笨重,故最後集中到海貝這一實物。海貝可作頸飾,有使用價值,便於攜帶與計數,因此在長期商品交換中被選為錢。在考古發掘中,夏代,商代遺址出土過大量天然貝,貝作為錢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因此中國漢字中和財富,價值有關的字大多與「貝」字有關。如:貴、資、貪、貧、財、購等。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錢的國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無文銅貝」,為最原始的金屬錢。至西周晚期除貝幣外還流通一些無一定形狀的散銅塊、銅渣、銅錠等金屬錢,這在考古發掘中也有出土。
綜上所述,原始社會後期至夏、商、周時代主要是實物錢,流通較廣的是天然貝。後期出現少量金屬、鑄幣,屬錢的萌芽與形成時期。
錢幣知識: 鑄幣:指鑄成一定大小形狀,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額價值,充當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屬貨幣,古代鑄幣材料以銅為主,以後相繼出現金銀鑄幣。在中國,金銀鑄幣的出現盡管比較早,但加入商品流通領域主要還是在近代現代。 布幣:對春秋戰國時期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鏟狀貨幣的總稱。 刀幣:對春秋戰國時期鑄行的針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齊刀,圓首刀等各種刀形貨幣的總稱。 圓錢:圓形貨幣的總稱,包括圓孔圓錢和方孔圓錢兩種,一般指後一種。 空首布:春秋戰國時期鑄幣,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聳肩尖足空首布。 平首布:戰國時期鑄幣,包括布,異形布,主足布,尖足布,圓足布等,主要流通於三晉和燕國地區。 銖兩貨幣:指中國隋以前鑄行的以銖,兩為重量單位,重量為錢名的貨幣,如半兩,五銖等。 五分錢:西漢高後六年鑄,屬於半兩錢的一種。 三分錢:西漢武帝建元五年發行的貨幣,屬半兩錢的一種。 比輪:東晉時沿用孫吳舊錢,大小輕重並行,大錢稱「比輪」,形容其大如車輪。 四文:即一錢當小錢四枚用,一般指東晉時沿用孫吳舊錢中大小適合的錢。 小平錢:值一文的小錢,也稱平錢,小錢,一般直徑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 折二錢:當二文使用的錢,一般直徑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 折三錢:當三文用的錢,一般直徑在3.1厘米左右。重10克左右。《以此類推》 大錢:大面值錢和大型錢的總稱,六朝時稱標准大小的五銖錢為大錢, 文:錢幣的基本單位名稱,一枚小平錢稱一文。 貫:一千釷稱貫,又鑄錢場所穿在錢孔中的方形木條也稱貫 小樣:指錢徑小於同類型錢者。 大樣:指錢徑大於同類型錢者。 面:指錢幣之正面。 面文:錢幣正面的文字。 背:錢幣的背面,又稱幕。 背文:錢背文字,也稱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圓者叫圓穿,圓孔。 廣穿:指錢孔較大者。 狹穿:指錢孔較小者。 內郭:指錢孔四周這突出部分,又稱好郭。 廣郭:指內部較寬者 狹郭:指內部較狹者。 重郭:指兩重內郭。 決文:指錢身方孔之一角或數角尖出者。 四決文:指錢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稱四決。 粟角:是一種特殊的四決文,方孔四角尖出處呈小點狀。 四齣文:指錢身方孔四角有陽文延伸至郭外,又稱四齣,四道。 外郭:指錢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稱外緣,外輪,肉郭,邊郭。 寬緣:外郭較寬,又稱寬輪,寬邊, 狹緣:外部較狹,又稱狹輪,狹邊。 重輪:指二得外郭。 額輪:指外郭外高內低,多見於王莽錢。 削邊:指外郭向外斜削,正與額輪相反。 磨邊錢:指磨去外郭邊緣之錢。 肉:指錢幣的內外郭之間無文字圖案部分,厚者稱厚肉,薄者稱薄肉。 日:指錢背之凸起的圓圈,又稱日文 月:指錢面,背之凸起圓弧,又稱月文,甲文,月痕,圓弧向上稱仰月,向下稱偃月 星:指錢面,背之凸起圓點,又稱星文。 圈星:指錢背下凹之圓圈。 孕星:指背的仰月上星。 光背:指錢無文,又稱素背,光背,素幕。 合背:指誤用二件面范鑄成的錢。雙面均有錢文。 合面:指誤用二件背范鑄成的錢,雙面均是錢背。 直讀:錢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稱順讀,對讀。 旋讀:錢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稱環讀。 左讀:指錢文由左向右讀。 傳形:指刻成正字的陰文范鑄成之錢,錢文呈反字狀,見於先秦至六朝時期。 離郭:指錢文遠離內郭 接郭:指錢文均與內郭相連。 隔輪:指錢文遠離外郭不相連接。 連輪:指錢文與外郭相連。 深字:指錢文特別深峻。 隱起文:指錢文高低粗細不一。 聚頭:指錢文之首均對內郭,又稱聚首。 並足:指錢文之首均對外郭。 重文:指錢身上出現重復錢文,又稱搖頭,因為范身上有重復印痕所致。 生坑:指新出土之錢,表面氧化嚴重。 老生坑:指出土已久的銅錢銅銹被傳世色澤所掩。 熟坑:指未經入土的傳世古錢。 傳世古:指流傳世上未經入土之錢表面的顏色,一般呈褐色,有光澤,又稱黑漆古。 包漿:指銅錢傳世色澤,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紅色,橙黃色等多種。 水銀古:出土古錢表面之一種銀白色氧化層,又稱水銀銹,水銀沁。 雕母:用銅,錫,鉛,牙,骨,木等材料雕成的錢幣模型,又稱祖錢。 母錢:翻鑄時作模之錢,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鑄而成。

熱點內容
為什麼一到晚上就想我 發布:2025-07-19 01:41:50 瀏覽:208
華為藍牙耳機為什麼小米連不了 發布:2025-07-19 01:27:47 瀏覽:175
為什麼眼睛像被煙熏一樣痛 發布:2025-07-19 01:22:58 瀏覽:432
為什麼眼睛會出現黃色的東西 發布:2025-07-19 01:15:17 瀏覽:967
華為什麼顏色好搶 發布:2025-07-19 00:56:09 瀏覽:820
網購的小米為什麼這么便宜 發布:2025-07-19 00:51:57 瀏覽:150
抱小孩子為什麼會頭疼 發布:2025-07-19 00:16:21 瀏覽:450
帛琉人為什麼不喜歡手機 發布:2025-07-19 00:03:41 瀏覽:630
牙齒為什麼粘東西 發布:2025-07-19 00:02:55 瀏覽:413
為什麼女人的鞋那麼丑 發布:2025-07-18 23:16:01 瀏覽:288